Not like the brazen giant of Greek fame,With conquering limbs astride from land to land;Here at our sea-washed, sunset gates shall standA mighty woman with a torch, whose flameIs the imprisoned lightning, and her nameMother of Exiles. From her beacon-handGlows world-wide welcome; her mild eyes commandThe air-bridged harbor that twin cities frame."Keep ancient lands, your storied pomp!" cries sheWith silent lips. "Give me your tired, your poor,Your huddled masses yearning to breathe free,The wretched refuse of your teeming shore.Send these, the homeless, tempest-tost to me,I lift my lamp beside the golden door!"——Emma Lazarus(July 22, 1849 – November 19, 1887)
埃玛·拉扎勒斯(Emma Lazarus)与The New Colossus
Emma Lazarus可能并不是中国人熟悉的一个名字。这位早慧的女诗人出生于纽约的一个富商家庭,在六个孩子中排行第四。她的家庭是从德国迁徙而来,曾曾祖母Grace Seixas就是一位诗人。
适逢1883年,当时自由女神像的基座还在法国建造中,一个艺术基金会试图通过拍卖艺术作品的方式来筹集建造底座的资金(应该算是早期的众筹)。基金会的筹款人威廉·艾维特(William Maxwell Evarts)请Emma也参与筹款活动。虽然在开始她拒绝了这个邀请,但在后来她思考了这一标志性的巨作,认为它将对来到美国的旅人与移民具备非常特别的意义,便欣然提笔写下了充满激情和向往的《The New Colossus》。
《The New Colossus》中蕴藏的情感
关于The New Colossus的译本,国内流传的版本较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这里(上善若水的博客)了解和对比10个译本的不同,这里仅选取较为知名的沅湘版本:
虽然如此饱含深情,但《The New Colossus》在创作完成伊始并没有得到任何人的关注。1886年,当自由女神像落成揭幕时,这首诗也没有任何人提及。直到1887年,Emma Lazarus去世,她也并不知晓这首杰作在身后将为她带来巨大的声誉。
1901年,Emma的朋友和追随者乔治娜·舒勒(Georgina Schuyler)开始出版和宣传她的遗作,此时这首诗才真正进入大众的视线。1903年,《The New Colossus》被刻在一块铜板上,放进自由女神像的基座里——但是当时的美国对于移民运动仍然没有定论,对是否应当接纳更多移民的争执从未停止。
1935年,以第三帝国为代表的欧洲排犹运动再次兴起,难民和移民的问题又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由于《The New Colossus》蕴含的强烈情感,以及Emma生前为拯救同胞的奔走(建立了“希伯来技术学院”,带有慈善和救济性质,为难民和移民提供职业培训,促使他们更快融入美国社会),使得她成为了新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一个代表。
在后来,随着意识形态对立的加剧,以及反法西斯主义的升温,《The New Colossus》成为了自由意志的象征,被推上了一个很高的位置,得到极高的赞誉。1958年,肯尼迪(JFK)的政治著作《A Nation of Immigrants》(《移民国度》)中大幅引用了这首诗,使其成为了真正政治意义上的航标。在那之后,《The New Colossus》一直是美国精神的代言,甚至是美国梦的象征。
评论区
共 34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