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自卫队在动画中出镜了四种主力机型,其管理的岐阜基地也成为了故事发展的重要舞台;根据影视剧协力的传统,它也一定对动画中的各类镜头进行了专业指导。作为日本的空中力量,空自可以说是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了,“熟悉”是因为在两国间的各类摩擦中,它的身影从未缺席过;“陌生”则是因为国内基本没有过对空自这一组织的深入介绍,甚至于很多人还会用“日本空军”来称呼它。因此,在文章的最后部分,笔者将对日本航空自卫队的历史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
一个组织不会没有自己的历史,航空自卫队也不例外。从战后创建开始,空自的历史便可以被分为四个阶段(这也是其官方口径),每一个阶段的历程都反映了战后日本的国情变化和其防卫政策的变迁。为了让读者对当时的情况把握更加到位,笔者将用时间线串联日本的防卫政策变化,以此介绍空自的发展历程。
1.从旧军末裔中所诞生——空自的创立(1950~1961)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胜利而告终,曾经不可一世的旧日本帝国军队也彻底土崩瓦解、分崩离析,旧陆军被彻底瓦解,旧海军也仅保留部分人员与装备用以撤侨和扫除日本沿岸的水雷。当然,曾经隶属于旧陆海军的航空兵也不复存在,太上皇麦克阿瑟在1948年还特别发表了讲话:“日本不能拥有任何形态存在的空军,也禁止民间航空产业的存在与发展”,甚至连相对温和的布雷德利都表示:“对于日本创建空军的问题,现在和将来美国都不会考虑”。
尽管在1950年之前,还看不出有任何空中力量被建立的可能,但旧军的航空从业者还是开始运作了起来,其中较为积极的便是前陆军少将三好康之、原田贞宪、谷川一男等人。就在他们积极运作的时候,朝鲜战争爆发了,也正是这场战争,成为陆海空自卫队建立的真正起点。此外,据说也正是在1950年,日本本土上空出现过不明国籍的飞行器,这也加速了警察预备队的组建。
回到三好那里,这个小圈子在1952年中旬拿出了《空军兵备纲要》(《空軍兵備要綱》)这一研究成果,并在7月17日将其修改为《关于日本空军创设的意见书》(《日本空軍創設に関する意見書》)向美国空军远东司令部(现太平洋空军司令部)的首长递交。同时,这一文件也向时任首相吉田茂进行了汇报。在文件中,这些旧从业者强调了未来制空权的重要性,深刻批判了航空力量未能单独配属的错误,希望若能重建航空力量,则不能留一架飞机给陆海军。
前陆军在这里搞事,前海军的自然也没闲着。在一年之前的1951年12月,所谓的Y委员会(即新海军再建研究会)就完成了《新海军建设计划书》(《新空海軍建設計画》),并递交给了当时的美国海军远东司令部。这份文件和《关于日本安全保障的洞见》一起,在内容上远超了重建海军范畴,堪称自卫队诞生的最初草案,其中也对空中力量的重建作了说明。
值得一提的是,1952年4月28日,海上警备队(海自的前身)在海上保安厅内设置,并在三个月后随着海上保安厅官僚的不满声转隶至新成立的保安厅。正是在这一事件之后,前海陆军航空兵的军官们才开始合流,并为建立独立空中力量走到了一起的。
在美国空军当局这边,拿到了三好等人的计划草案之后,作为一个战后独立的新兴军种,它一方面由于朝鲜战争感到自身力量不足;另一方面也从军种心态出发,对前海陆军的航空兵闹独立的情况感同身受。空军参谋部在1952年9月便向参联会拿出了一个重建日本空军方案(不过,有资料表明,参联会其实1951年末就在讨论这个问题),同月还召开了日美航空专家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的“理论务虚会”。到了10月份,美国军方表示可以让日本保有航空力量,随后远东军司令克拉克上将、远东空军司令威兰中将以及美国驻日本大使墨斐三人在充分沟通后形成了所谓的“克拉克构想”,并向美国国内进行了提交。1952年末,“克拉克构想”得到了美国政府和军方的普遍认同,这也意味着战后日本空中力量的组建真正迈出了第一步。
在11月份苏联空军战斗机入侵北海道进行侦察的紧张氛围下,得到美国方面认可的旧陆海军航空人员在12月向首相吉田茂提交了《关于促进航空自卫力建设的意见书》(《航空自衛力建設促進に関する意見書》),该文件强调了独立航空力量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对航空力量建设遭到忽视进行了批评,要求航空力量必须按照独立军种的要求来进行规划建设,并提出尽快在当时的保安厅创设“第三幕僚监部”来统辖航空力量。
1953年10月,保安厅设置了航空部队的筹备机构“制度调查委员会别室”,以前陆海军航空兵军官为骨干,开始进行筹备。不过期间出现了插曲,新到任的美国远东军司令哈尔上将反对独立空军,在他的支持下,保安队(陆自前身)和海上警备队(海自前身)也组建了自己的航空队。1954年2月,“制度调查委员会别室”改为航空准备室,美军也开始为其提供包括装备物资、人员训练上的协助。6月7日,新设立的美国军事顾问团空军顾问部开始在松岛进行日本航空部队首批人员的培训。日本国内的航空工业也抓住时机,三菱等老牌企业向洛克希德购买生产许可证,从美国引进了先进的航空工业技术,开始逐步生产T-33教练机等一系列技术装备。
1954年7月1日,保安厅改名为防卫厅,并下设陆上幕僚监部、海上幕僚监部、航空幕僚监部,同日陆上、海上、航空自卫队举行了阅兵式与分列式,正式宣告成军。这也标志这日本战后的独立航空力量经过长期酝酿之后终于诞生。初建的航空自卫队共有人员6738人,其中大约有3700人来自旧航空兵中的尉级以下官兵,剩余人员则从保安队、海上警备队以及社会招募,其成立时仅有航空幕僚监部、松岛基地临时派遣队以及位于滨松的飞行训练学校这三个单位。
成立后,空自从美军那里逐步接收了T-34教练机56架、T-6教练机63架、T-33A喷气式教练机68架、C-46运输机16架和KAL-2联络机1架,作为其起家的家底。1954年6月,《日美防卫互助协定》及其附加的《秘密保护法》被通过。次年7月,根据这一协定,日本方面开始在美国指导下生产F-86F战斗机和T-33教练机,这也是日本战后航空工业的起点之一。
1954年8月,空自在防府成立了干部学校,并派遣了部分人员前往美国留学;同年9月设立了通信学校(滨松)、整备学校(滨松)、第一航空教育队(防府)以及补给处(土浦);到了10月,空自在北部(三泽等地),中部(名古屋),西部(板付等地)组建了三个训练航空警戒队;到1954年末又陆续组建了第二航空教育队(防府)、临时筑城派遣队(筑城)、立川输送航空队(立川)和临时教材整备队(浜松)。
1955年,空自成立了干部候补生学校,开始进行基层干部的培训,并在11月份扩大了飞行训练学校的规模。到了12月底,装备F-86F的航空团(即日后的第一航空团)在滨松开始组建。次年3月1日,F-86F战斗机在筑城基地进行了第一次公开飞行。在9月20日,第一架由日本生产的F-86F也被交付给了空自。
1957年6月,在空自创业的同时,日本政府经国防会议拟定了《第一次防卫力整备计划》,希望在三年(1958-1960)时间内,建立起与日本国力、国情相适应的最低必要限度自卫力量,以弥补驻日美军部分裁撤后的防卫空白,其对空自提出了建立33个飞行队、拥有1300架各型飞机的要求。在这一指导目标下,空自开始进行大规模扩充和结构调整。其首先在1957年8月建立了日后的航空总队(当时叫做航空集团),并在9月份开始于日本本岛各地建立气象队和航空管制部队,为从美军手中接管本土的航空管制系统打下了基础。1958年4月底,第二航空团在北海道开始担负针对侵犯领空行为的防空任务,并在5月13日进行了首次紧急起飞拦截。也正是在5月份,日美两国开始商讨航空管制系统移交的细节。到8月,航空总队改编完成,同时建立了北部、中部航空方面队。
1959年3月,航空总队、北部航空方面队(三泽)、中部航空方面队(入间)、西部航空指令所(春日)等主要部队被设立完毕。同时,第1到第4航空团、输送航空团、航空保安管制气象群、救难航空队、实验航空队、管制教育团等单位也被一一设立,并成为日后空自发展壮大的骨干和基石。儿童节这天,美军开始将日本全国范围的航空管制系统控制权移交给航空自卫队。也正是在这一年,国防会议决定引进并自行生产F-104战斗机,几个主要基地也为接收该型战斗机而进行了基础设施建设。
1960年3月,蓝色冲击波表演队以“空中机动研究班”的名义在滨松正式成立,其装备了F-86F,各飞行科目也参照美国空军的雷鸟飞行表演队进行。到了6月底,航空管制系统的控制权被完全移交给了空自,这也代表了日本的雷达警戒网络开始真正被自己所掌握。同年8月,日本战后自行研发的第一种喷气式飞机——T-1教练机正式服役,开始了其长达46年的飞行生涯。
1961年,随着西部航空方面队的正式组建以及《第二次防卫力整备计划》在7月18日被正式通过,航空自卫队正式结束了蹒跚学步的创立时期,开始进入到重回世界主流行列的战斗力扩充阶段。在这个创立时期,空自从螺旋桨时代一步跨越到了喷气时代,也形成了文官统制的运作模式,但从旧军末裔中所诞生的历史,依旧会在未来为其带来一些不祥之事。
2.回到世界主流行列——主战力量的扩充(1962~1976)
1959年10月,在“一次防”完成之后,日本防卫厅长官赤城对新的总体防卫思想进行了思考,提出了“赤城构想”,其核心思想是以守势战略为基础,以自卫为防卫力的设立目的,建立起能在美军援助之前独立应对较大规模武装入侵的军事能力,这一核心思想被《第二次防卫力整备计划》所吸纳。同时,“赤城构想”还对自卫队的军力配属作了设想:陆自13个师团(相当于重装师),18万人;海自需要拥有直升机航母(没错,美国人实际上并没有禁止日本拥有航母)为核心的反潜舰队,总吨位要达到16.4万吨;而航空自卫队,则要求其建立以战斗机为核心的飞行队24个,同时构建区域半自动防空警戒系统,并设立地空导弹部队。
1961年7月18日通过的《第二次防卫力整备计划》(1962-1966)在细节上并没有照搬“赤城构想”(特别是在军费开支和航空母舰问题上),其对航空自卫队作出了如下要求:拥有1000架各型飞机,并建立4支地空导弹部队。“二次防”特别重视海空力量的发展以及军事装备的现代化,海自方面是建立了以反潜护卫舰为核心的水面舰队力量,并特别配备了HSS-1型(S-58)反潜直升机;空自则是计划配备7个F-104J战斗机飞行队,并建立区域半自动防空警戒系统,导入防空导弹,彻底实现防空能力的现代化。
1962年,美国出品的奈基I防空导弹开始向日本出口,但当时陆自与空自之间为这些导弹的归属问题引发了争论,陆自认为其拥有丰富的防空武器使用经验,而且已经完成了引进准备工作。因此在1963年,实际上是陆自组建了四个奈基导弹部队中的三个。不过空自显然不同意让陆自马鹿抢饭碗,经过各种扯皮之后,防卫厅最后把这一导弹的管辖权给了空自。在1964年愚人节,航空自卫队正式将陆自的相关高射部队转隶到自己名下,将其改组为航空自卫队第一高射群,开始执行区域防空任务。(插一个后话:陆自显然对这种“明明是我先来”的破事很不满意,其后来逐步构筑了包括自行高炮、中短程防空导弹和便携防空导弹在内的完整野战防空与要地防空体系,而空自直到80年代还在使用四联12.7mm防空机枪进行要地防空。)
说完了防空导弹,下面就要提战斗机部队的组建情况了,1962年3月22日,航空自卫队在千岁基地开始组建装备F-104J战斗机的临时飞行队。尽管一直被称作“寡妇制造者”,但对当时面临苏联轰炸机威胁的北约盟国而言,这一种极速能达到2马赫的高空高速轻型战斗机是其仅有的选择,日本自然也不能免俗。到第二年的3月5日,使用该机型的第201飞行队被正式组建,隶属在千岁基地第2航空团旗下,开始正式执行空中拦截和机种转换训练两项任务。在接下来的三年中,空自共组建了7个使用F-104J战斗机的飞行队,并在1965年追加生产了30架F-104。这使得到1967年,该型飞机的部署量达到230架。F-104战斗机本身是具备对地攻击能力的,但是根据日本方面要求,该作战能力被去除,因此在空自服役期间,其一直是作为一种纯粹的截击机使用的。尽管引进F-104J缓解了日本的防空压力,而且其在熟练飞行员手中可以发挥出优异的性能(前空自飞行员岩崎贵弘在美日联合飞行训练中就利用F-104本身的技术特点和对应的战术策略“击落”了F-15战斗机),但这一种轻型战斗机在航程和电子系统上是无法满足航空自卫队需要的,这也为“三次防”引进新型战斗机埋下了伏笔。
1964年10月10日,蓝色冲击波表演队的五架F-86F在东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作了精彩的表演,“五环”尾迹将开幕式的的气氛带到了高潮,这一科目也被蓝色冲击波保留至今。1965年,根据防卫计划,空自在预研国产运输机的同时,也开始购买YS-11运输机代替老化的C-46,并拓展了定期运输航线。
随着“二次防”计划进入尾声,防卫厅开始检讨得失,并酝酿下一次防卫力整备计划。总体而言,“二次防”计划除了陆自人数未达到要求和空自的区域半自动防空警戒系统因美国无偿军援到期而推迟引进外,在其他方面都达到了预定目标。对空自而言更是完成了从亚音速到超音速、由单一气象条件到全天候的跨越,并达到了1000架飞机和四个高射群的目标,极大的提高了自身防空能力。对于接下来的“三次防”,防卫厅内部分裂为“对防卫力发展作长期设想考虑”和“充实巩固提高二次防”两种意见,而最后的递交国防会议讨论的草案是以“充实巩固提高二次防”为基本架构。
1966年11月29日,日本国防会议讨论通过了《第三次防卫力整备计划》(1967-1971),其以美日安保为基础,谋求建立一支能够有效对抗依靠常规武器进行局部侵略的现代化防卫力量,为达到这一目标,将充实与强化陆海空自卫队,加强技术开发,替换接收的美制旧装备,逐步实现装备现代化、国产化。对于空自而言,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加强防空能力,建立和完善自动化防空警戒系统,并加强防空导弹部队,装备新型战斗机;同时加强对高教机、预警机、运输机和防空导弹的研发。
随着F-86F开始退役和《第三次防卫力整备计划》的要求,空自开始寻找比F-104更先进的战斗机。根据《第58回国会決算委員会会议第8号》文件显示,1967年,空自考察了F-111、F-4E、P-530眼镜蛇(F-18/YF-17的原始方案)、F-5、CL-1200(F-104改)、美洲虎攻击机、萨博37、幻影F-1以及闪电战斗机,并于次年将范围缩小到了F-4E、CL-1200(F-104改)(这玩意貌似还打算用TF30发动机)、幻影F-1。在一架图纸机、一架欧洲机和一架成熟完备的机体中间,空自自然选择了F-4E。1969年1月10日,日本国防会议正式决定了引进和生产F-4E的计划,不过其大规模装备部队则要到“四次防”制定之后了。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议会中社会党和日共的强烈抗议,F-4EJ拆除了对地攻击相关系统和空中加油装置,成为了专门制空的战斗机(服役末期部分F-4EJ又增加了对地攻击能力)。
正是由于新一代超音速战斗机引进计划的制定和F-104J/DJ的大规模部署,空自一直使用的T-33教练机在性能方面显得落后,也不符合当时由超音速教练机来培养飞行员的主流理论体系。因此,装备一款能够超音速飞行的教练机迫在眉睫。当时在防卫厅内部呼声最高的是购买价廉物美的美国T-38教练机,不过出于培养国内开发人员、扶持本国航空工业的考虑,最终日本还是决定自研教练机。1967年2月,要求计划书被下达给了三菱重工与富士重工,9月份三菱成为主承包商,年底开发团队组建完毕,并在1968年正式启动了研发计划。1969年10月,在确定发动机为带加力的罗·罗RB.172-45涡扇发动机后(同样也是美洲虎攻击机的发动机),原型机开始正式制造。1971年7月20日,XT-2首飞成功,并在11月19日完成了日本国产飞机的首次超音速飞行。12月15日,该机被交付给了防卫厅。不过和F-4E的引进计划一样,T-2大规模装备部队也要到“四次防”制定之后了。
在F-X和T-X计划推进的同时,国产运输机的C-X计划也在稳步推进,XC-1在1970年8月被组装完毕,11月12日成功进行了首飞。次年2月14日,XC-1初号机被移交给了航空自卫队(可以参考前文中C-1运输机的发展历程)。除此以外,对预警机研发引进的探讨也在不断进行,只不过离结出果实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可以参考前文中E-2C预警机的引进历程)。除此之外,空自还按照“三次防”计划,组建了两个装备奈基II型导弹的大队,并做好了第三个大队的组建准备工作。
总的来说,“三次防”之后,空自的实力并没有明显提升,甚至飞机数量还减少到了880架,但其确定了主战装备的升级换代计划,并进一步完善了防空警戒系统的建设,可谓是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
1972年对日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中美关系改善,冲绳也被正式返还给日本政府管理。当年的2月8日,《第4次防卫力5年整备计划大纲》(1972-1976)被通过,这一大纲与之前相比最大的不同便是进一步体现了加强自主防卫能力的要求,主张日本要建立“必要最小限度的自卫力”。即在美军正式增援日本前,日本要具备独立排除间接侵略和小规模侵略的能力,特别是严防占领日本局部地区创造既成事实的能力。
对空自而言,这就意味着技术装备和防空警戒管制体系的现代化刻不容缓,特别是需要落实上一次防卫计划中确定的先进飞机,此外防空导弹部队的建设也未全部完成。
1972年8月1日,装备F-4EJ的临时301飞行队编成。次年10月16日,在经历了坠毁事故导致的两个半月停飞之后,装备F-4EJ战斗机的301飞行队正式宣告组建。到1981年,空自又陆续组建了6个飞行队,总共接收了140架F-4EJ,其中128架是由三菱许可生产的(在1974年又根据“四次防计划”购买了14架RF-4E)。T-2则在1974年7月29日被正式批准部署,到1988年共生产了96架,作为空自的超音速教练机,其培养了大批飞行员,将培训时间缩短了10个月,还成为了FS-X计划的母本。此外,国产C-1运输机也在入间基地正式配备,并开始执飞定期运输航线。
同时,为了应对苏联红军可能对北海道展开的大规模登陆作战,“四次防”还特别要求开发基于T-2教练机的FS-T2支援战斗机,用以对抗苏联舰队和滩头登陆目标。1974年,飞机的改造和80式XASM-1反舰导弹的研发同时开始,原型机的测试在1976年3月结束,同年11月12日结束实际实验后正式批准装备部队,并被命名为F-1。F-1最终采购了77架,并被部署到了三泽和筑地两个基地,直到被F-2代替为止一直是空对面任务的中坚力量。
除了主战装备的更新换代,“四次防”期间空自也进一步完善了防空警戒管制体系,特别是加强了雷达站和防空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比如在1972年将J/FPS-1雷达站开始投入运作。此外,这一时期在部队编制体系方面也有突破,如冲绳归还后空自在那霸设立了西南航空混成团以执行防空任务。
1976年,“四次防”结束,对空自来说,相比之前的三次防卫计划,“四次防”更加强调质量,空自在飞机总数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按照既定计划更新换代了一批先进的战斗机、攻击机和教练机,完善了防空体系,增强了对周边空域的控制能力。
经过1962年到1976年这14年的努力,此时的空自装备着约490架世界先进水平的高性能作战飞机,拥有28个航空警戒管制群、10个制空战斗机飞行队、3个支援战斗机飞行队、1个侦察飞行队、3个运输飞行队和5个操作防空导弹的高射群(另有一个预备高射群)。作为基于专守防卫战略,不拥有战略性进攻武器的空中力量,航空自卫队在此时终于获得了成熟与稳定的基本战斗力,真正回到了世界主流行列。
不过1976年注定不是平凡的一年,随着9月6日MIG-25截击机的巨大身影冲入函馆机场,国防会议也在10月29日通过了全新的《防卫计划大纲》,空自的下一段历程才刚刚开始。
3.向体系作战迈进——综合作战能力的获得(1977~1990)
四次防卫力整备计划完成之后,海陆空自卫队的实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日本政府也开始探讨未来的国防政策。1976年10月29日,日本政府审议通过了《防卫计划大纲》(即所谓的《51大纲》),这一新大纲着眼于“基本防卫力构想”,强调要在现有基础上,建立起在可预见未来中能够拥有的稳定、成熟的基本防卫力。新的《防卫计划大纲》对基本防卫力作了规定:一是规定了基本防卫力应有的功能,即要能保持警戒常态与充分训练,随时应对间接侵略(即渗透与煽动后造成的情况),发生直接侵略时能够迅速应对并独立排除小规模入侵,发生灾害后能够进行必要的救援部署;二是对编制数量作了规定,规定空自应该拥有28支航空管制警戒部队,10个制空战斗机飞行队和3个支援战斗机飞行队,装备350架战斗机以及80架左右的侦察机、运输机和预警机;三是再次对装备的现代化和国产化作了要求。
此外,由于自卫队已经有了基本的防卫力量,加之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状况日新月异,新的防卫计划大纲变为了每年单独制定执行;另外,也不再规定确切的经费预算,而是以占财政收入比重来进行管理。
对航空自卫队而言,此时的目标便是提高装备现代化水平和构建综合作战能力体系,落实到具体计划上,便是新F-X的确定、预警机的引进以及进一步落实“四次防”中的支援战斗机和运输机采购计划。1977年12月,内部酝酿了一年的F-15引进计划被国防会议正式确定,这标志着空自即将拥有具备下视下射能力的第三代战斗机;而在1979年1月11日,国防会议也最终决定引进E-2C作为预警机。正是这两种机型的引进,为空自未来战斗力的保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空自与美国空军的联合演习也在越战后日美防卫合作日益加深的大背景下开始大规模、系统性的展开。1978年,第一次《日美防卫合作指南》被美日双方认可,其规定了美日防卫合作的基本原则、应对武力入侵的对应行动、制定共同作战计划以及加强联合军事训练的要求。1978年11月27日到12月1日,在《日美防卫合作指南》公布的同时,双方也举行了大规模联合空战演习,通过“异机种空战”的训练方式,将越战中总结的与米格战斗机进行空战的经验传授给空自。1979年3月,美军新锐的F-15战斗机在三泽基地亮相,同空自进行了激烈的模拟战;4月,美国海军航空兵也派出F-4同空自进行演习。从1979年7月开始,联合空战演习发展为每月一次,范围也从东北部扩大到西南部。
根据网上信息,1979年3月19日,美军第94战斗机中队即“94 FS ‘Hat in the Ring’”曾经派出四架F-15A到三泽基地与空自的F-4EJ、F-1战斗机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异机种空战训练,上图即为该中队的一个刺绣臂章,可以看到太阳旗元素。
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进一步改善了日本的安全态势。不过此时,苏联与阿富汗的局势已经开始变得紧张,美苏之间的斗争也开始日益加剧,日本更加明显的感受到了来自苏联方面的安全压力。为此,防卫厅在1978年4月到1979年3月间以当时的《51大纲》为基础的,制订了所谓的“中期业务预测概要”(简称“53中业”,指其为昭和53年制定),对1980年到1984年5年间的自卫队编制装备情况作展望,实质上是以当时形势为基础,对防卫力量的增强作了长期考量,其更类似于“防卫力整备计划”而非一年度的防卫计划大纲。“53中业”中与空自有关的内容较多:首先就是决定引进能与F-15、E-2C相配套的,由新型电子计算机控制的新一代自动化防空警戒管制系统,以替换逐渐落后的旧指挥自动化系统;第二是引进全新的防空导弹系统,应对苏联远东地区配备的新型防空导弹SA-6;第三则是预研新的中级教练机,用以替换性能落伍的T-33;第四是再次检讨函馆事件中暴露的防空网漏洞,讨论建立警戒航空队这一预警机部队编制。
1979年12月,苏联入侵阿富汗。1981年,F-15战斗机开始装备空自。日本的国防政策此时也开始变化为“综合安全保障战略”。其主张针对苏联扩张的威胁,加强美日合作,从各个角度综合运用各类手段来确保安全,并谋求国际地位的提高。这也说明此时的日本开始从更大的区域范围、以主动的姿态来考虑保障本国安全和促进国际安全环境变化的课题。
1981年5月,时任日本首相铃木善幸访美,其在记者招待会上公开宣布日本要承担领海范围之外的的海上航线安全的任务(即所谓的周边海域数百海里以及关系到海上航线的约1000海里)。这也意味着专守防卫战略又有了新的发展,即以苏联为假想敌,强化战略机动能力与远洋作战能力,以攻势防御下的海空决战为作战样式,扩大防卫范围至周边海域数百海里与航线1000海里,以一道(北海道)、两线(东南西南远洋航线)、三海峡(宗谷、津轻、对马)为防御重点,北攻南封,保障领土安全与交通线安全。同时强调自卫队装备建设的现代化与国产化,以质量优先数量。
同一时间段,防卫厅在1981年4月到1982年3月间制订了指导1983年到1986年间自卫队发展的“中期业务预测概要”(简称“56中业”,指其为昭和56年制定),在空自方面,其有如下要求:首先是确定组建由预警机组成的警戒航空队;第二是改良航空战术的发展、教学以及评估体系;第三是理顺教育训练部队的编制体系,专门成立了隶属于航空总队旗下的航空教导团,用以管理下辖的训练部队;最后是对航空救援指挥系统和空运体系进行改革,并在西南航空混成团新成立了救难支援飞行队。“56中业”还对空自基地的要地防空体系进行了规划,要求以近距离防空导弹、便携防空导弹和高射炮为基础,建立要地防空体系,提高场站的生存力。同时再次确认了新一代教练机发展计划,并对下一代支援战斗机和地空导弹系统进行了展望。
1983年11月,装备E-2C预警机的临时警戒航空队开始被组建。12月12日,空自接收了C-130H,用以进行冲绳、硫磺岛航线等长距离运输任务,这批运输机也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成为日本航程最长的军用飞机。也正是在这一年,T-4教练机结束了从1981年开始的图上设计,开始制造原型机。其余“56中业”的预定项目也大都开始步入正轨。
1985年,“中期业务预测概要”演变为正式的“中期防卫力整备计划”,这一计划制度也一直延续至今。这一年,国防会议通过了《中期防卫力整备计划》(1986-1990),其又被称为61中期防。这一方案再次强调了武器装备的现代化、国产化和指挥自动化体系的研究,对空自而言,在继续落实F-15J、C-130H以及E-2C采购计划的同时,还确定了T-4教练机的采购数量,改装RF-4E侦察机、购入CH-47直升机和引进爱国者防空导弹等重大事项。第二年国防会议制度取消,日本国会通过了安全保障会议设置法,从此,国家安全保障会议开始代替国防会议对日本安全问题作出决策。
在随后的1987年,空自发生了不少大事。首先是E-2C开始正式执行预警飞行任务,这意味着防空网的漏洞终于被填补上了。而在10月的日美安全保障会议上,日本政府也宣布下一代支援战斗机将基于F-16并由美日共同开发。12月,最后一个出身旧军的自卫官,前航空幕僚长,前统合幕僚会议议长——森 繁弘退出现役,标志着自卫队中旧军人员的彻底消失。
不过这些还算不上什么,1987年12月19日,空自进行了自卫队历史上第一次实弹警告射击。当日11时许,四架隶属苏联空军的tu-16侦察机飞入冲绳附近海域的日本防空识别区,空自从那霸紧急起飞了两架F-4EJ战斗机展开拦截,后续又起飞了两架F-4EJ作增援。空自飞行员按照正常的拦截程序进行了俄文/英文无线电喊话,并摇摆机翼发送了“立即撤离”的视觉信号。然而在11时20分,四架“獾”中的1架忽然向北回转,开始往冲绳本岛方向飞行,空自的两架F-4也立刻跟了上去,并向地面请求警告射击,地面指挥部随即同意请求。11时24分30秒,这架tu-16侦察机大摇大摆的飞入了产生本岛,并在空自和驻日美军基地的上空飞过,空自飞行员立刻使用机炮进行了第一次警告射击,并发出“立刻着陆”的信号。11时31分30秒,tu-16侦察机暂时飞离冲绳,不过其又马上在41分30秒飞入了冲绳北边的沖永良部岛、徳之岛上的日本领空区域,于是空自使用机炮进行了第二次警告射击。11时45分45秒,苏联侦察机离开了日本领空,最后侵犯领空的tu-16和另外一架同型机一起降落在了平壤。苏联方面一开始宣称是飞机迷航,不过空自马上表示当时气象条件良好,完全可以看到岛屿等参照物。最后在1988年2月,该事件以苏联方面对相关机组人员进行处分而告终。(当时进行警告射击的空自飞行员在1988年也因训练事故而身亡)
1988年,空自接收到了自行设计制造的首架量产型号T-4高教机(该机于1985年首飞),该机的入役也标志着飞行员培训体制跨入了新时代。T-4后来一直生产到了2003年,装备量高达212架(含四架原型机)。接收了新装备之后,空自对相关编制体系的改革也没有拖延,其在1989年(平成元年)组建了由幕僚监部直辖的航空支援集团、航空教育集团和航空开发实验集团,这一改编进一步明确了空自专门部队的职业分工,提高了效率。同年,新一代自动化航空警戒管制系统和爱国者防空导弹部队开始投入运作,空自的指挥自动化和防空现代化之梦终于得以实现。
在这13年间,空自紧跟日本国防政策的变化,实现了从二代机到三代机,从仅有防空拦截能力到具备空对面打击能力,从单一作战到体系作战的飞跃。在当时的东北亚,除了苏军和美军之外,空自可以说是实力最强大、体系最完备的地区空中力量。然而,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失去了最强大假想敌的空自,将会在两极格局崩解之后开始面对全新的挑战。
4.进入新时期,迎接新任务——冷战之后的空自(1991~2017)
时间进入90年代,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随着曾经隶属于红海军太平洋舰队的老旧登陆舰被拖往拆船厂,日本北方最大的军事威胁就此不复存在。而在日本国内,政治上的“1955年体制”瓦解,新保守主义开始占据主导地位;经济上则在泡沫经济破灭后转入衰退,并慢慢有所复苏,转入了低速稳定增长的时期。面对“政治民主化”、“经济全球化”、“格局多极化”、“威胁多样化”的冷战后国际形势,日本的防卫指导思想也发生了变化,希望能借助美日合作,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追求本国安全优势,建立亚太地区以美日为中心的多边安全体系,并提升自身国际地位。
1991年4月,在海湾危机中被美国批评“支票外交”的不满声和德国突破《基本法》向北约以外地区派兵的消息刺激下,日本政府派遣了海自的扫雷部队参加海湾地区战后的扫雷任务,这也是战后自卫队第一次进行了海外出动。到了1992年8月,《国际和平合作法》(「国際平和協力法」)开始实施,堪称日本“开始走向世界性的行动范围”。对空自而言,这也是走出去的机会。1993年,空自的C-130H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执行了人员输送任务;而到了1997年,空自的军用运输机前往泰国与柬埔寨边境进行了难民运输任务,为今后出动自卫队军机执行类似救援任务开了先例。
冷战后的政治形势和安全形势如此复杂,对自卫队建设的政策指导自然也不会一成不变。日本首先制订了《中期防卫力整备计划》(1991),又被称为03中期防,其规划了1991年到1996年间的自卫队发展情况,也是平成年代制定的第一个防卫力整备计划。其中对空自方面的要求是更新基地的要地防空体系,进一步改善防空能力;增强对两栖登陆的防御能力;并在F-1战斗机老化的情况下改装部分F-4EJ战斗机执行空对面任务。同时,也对空自采购新型装备的情况作了规划,特别是在这个周期内购买E-767预警指挥机、UH-60J救难直升机和C-130H运输机等一批先进装备。但总的来说,这一次《中期防卫力整备计划》只是旧51防卫大纲的政策延续,并不能反映新时代的新要求。
1991年到1996年期间,空自除了参与前文中提到的联合国名下的各类维和行动外,还于1992年建立了使用波音747的政府专机机队,并在阪神、淡路大地震中进行了高强度的灾害派遣(遗憾的是空自在这次灾害派遣中留下的影像资料非常少)。
从1995年下半年开始,日本开始酝酿新的防卫战略。首先在美日关系方面,1995年的《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草案》和1996年的《日美安全保障共同宣言》提出:冷战结束后,日美双方将加强合作,维护亚太地区的共同利益,包括“维护和平与稳定”、“防止地区纠纷”、“确保开放和安全的海上航线”和“确保两国及地区的繁荣、民主化、人权和推进市场经济”。在1996年,美日又签署了《日美相互提供物品与防务协定》,其日后又进行了修正,使得自卫队能在平时训练与维和行动之外的战时也可以为美军提供物资与劳务。1997年,美日双方又签署了《新美日防卫合作指南》,进一步强化了军事合作,这一指南的签署同时也意味着自卫队可以在美日联合的名义下应对周边事态,真正在亚太地区的热点冲突中发挥作用。
同样在1995年,经过之前“防卫问题恳谈会”及美国《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安全保障战略》相关报告的发布,日本政府完成了制定防卫大纲的理论研究,并在1995年11月正式通过了全新的《防卫计划大纲》,通称07大纲。该大纲首先提出了“不做威胁别国的军事大国”这一“基本理念”,并贯彻“无核三原则”“武器输出三原则”及“专守防卫”等原则,其特点如下:一是认为国际形势依然不透明、不确定,日本的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二是赋予了自卫队更多的任务,特别注重依靠自卫队扩大日本的国际影响力;三是再次强调美日安保体制的重要性,要求进一步强化日美军事合作;四是扩大了防卫范围,在实质上对“专守防卫”战略有了一定程度突破;五是强调质量建军,裁撤多余兵力,提高编制的科学性,加强作战装备与体系的现代化。
在07大纲的指导下,安全保障会议也通过了《中期防卫力整备计划》(1996),又被称为08中期防,对1996年到2001年的自卫队建设进行了规范。对空自来说,要对基干部队和主战装备分阶段的进行整编与更新,最终达到07大纲的要求。除了继续进行之前制定的装备引进计划外,空自在这一次中期防中还有以下要点:F-2支援战斗机的开发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并确定了初步的购买数量;与陆上自卫队、海上自卫队一起,研究部署战区导弹防御系统,以应对弹道导弹威胁;空中加油机的引进可行性也作了研究;最后,还开始确定替代C-1运输机的后继机型(海自方面也开始研究替代P-3C)。
1998年,朝鲜的“大浦洞”火箭/中程弹道导弹进行了一次试验,其从日本上空穿过,并坠入了太平洋,该事件一方面验证了部署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急迫性,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刺激了日本朝野,加快了后来日本弹道导弹防御体系的建立,航空自卫队在这一体系中也将担负这非常重要的地位。
1999年,《周边事态法案》、《自卫队法修正案》以及《日美相互提供物品与防务协定修正案》开始生效,这三个法案进一步为自卫队海外部署扫清障碍,并为推行《新美日防卫合作指南》作了铺垫。同年,空自还接收了E-767预警指挥机,并在第601飞行队中组建了第2飞行班,为进一步提高空战指挥管制能力打下了基础。
历史进入21世纪,在2000年,空自接收了被称为“平成零战”第一架量产型F-2战斗机。也正是在这一年,日本的新《中期防卫力整备计划》开始酝酿,这一次防卫力整备计划同样基于07大纲制定,对2001年到2005年的自卫队发展作了规划,一般被称作13中期防。这一次整备计划中,空自基于防空作战需求,改变了一部分负责地面警戒管制的雷达部队的驻地,并计划购买4架KC-767加油机,这意味着空自的活动范围将在得到极大的扩展。此外,空自也进一步明确了包括F-2战斗机、爱国者防空导弹在内的一大批装备的采购数量。
在这几年间,空自不仅仅购入了先进的装备,还在国际舞台上不断现身。除了常规的人道主义任务外,从2003年12月起,空自承担了伊拉克战后重建任务的运输工作。直到2009年2月该任务结束,空自利用C-130H向当地运送了5500人次的自卫队员和各类物资,可以说为“亮出旗帜”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样是在2003年,第一架KC-767的购买合同也被签订,空自向拥有空中加油能力跃进了一步。
2004年12月,日本制定了全新的防卫计划大纲,也就是后来的所谓16大纲。在这一大纲中,日本认为一方面主要大国之间的相互合作与相互依赖逐渐加深,日本遭遇全面入侵的可能性下降,但台湾问题与朝鲜问题依然是不确定与不稳定因素;另一方面,也认为911之后非传统安全威胁开始增加。其认为应当进一步强化美日同盟和美日之间安全保障,加强同包括中国在内的各个国家的合作关系,以达到防范直接威胁和改善国际安全环境的目标。对此,其对防卫力的建设提出了如下要求:一是要有效应对各类复杂安全威胁,包括弹道导弹袭击、特种部队渗透和岛屿入侵,同时强化海空监视能力应对领空领海入侵,并做好应对大规模自然灾害的准备;二是继续做好应对全面入侵的准备,防患于未然;三是积极主动的参与国际活动,全力改善国际安全形势。其强调了自卫队必须提高综合作战能力、增强信息化水平、加强最新科学技术的应用,同时还要求更加有效的利用人力资源。
在这一大纲的指导下,全新的《中期防卫力整备计划》,也就是后来的17中期防被制定,其规划了2005年到2010年的自卫队发展方案。对空自而言,其进一步强调了装备的现代化,一方面是继续F-15J/DJ战斗机的阶段性升级和已经确定的装备采购,并升级防空导弹系统,另一方面则是开始探讨F-4EJ战斗机的后继机,即F-X计划。同时,空自还决定组建装备KC-767的空中加油/运输部队,即第404飞行队。此外,防空导弹部队与雷达预警部队也被划入弹道导弹防御体系之中,和海自的宙斯盾驱逐舰一起开始执行反导任务。
2005年,空自对警戒航空队的运行体制进行了改良,其中操作E-2C的第一飞行班被改为飞行警戒监视队,操作E-767的第二飞行班则被改为飞行警戒管制队,这样更加突出了二者的分工。
2006年4月6日,应对侵犯领空的紧急起飞数达到了2万次。2007年,入间基地开始配备先进的爱国者PAC-3,空自开始获得更强的防空反导能力。同年一月,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2009年,F-15战斗机开始配属冲绳地区,西南方向的防空开始得到重视。同年,第404飞行队也被正式宣布成立,次年,第4架KC-767被最终交付完毕。
2010年12月,日本再一次制订了防卫计划大纲,该大纲后来被称为22大纲,其对日本安全形势的判断基本延续了之前的16大纲,但对自卫队方面提出来一些新的要求。首先是要求自卫队加强对周边国家的信息搜集,依靠“持续监视”保持情报方面的优势,能够机动灵活的做出反应,这就要求自卫队强化海空监视能力,组建快速反应部队,防范沿海特种部队渗透,并增强弹道导弹防御能力;二是参与亚太地区日美两国间、其他各国间的各类联合训练、演习活动,推动双边与多变军事交流;三是继续积极参与国际活动,特别是联合国旗下的军控、裁军与防扩散活动。对此,自卫队必须提高机动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继续提高信息化水平和综合作战能力,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和平协力活动。对航空自卫队,其也单独提出了要求:一是提高对领空即周边空域的监视管制能力,并能够对弹道导弹进行跟踪探测;二是提高空中综合作战能力,导入新型战斗机,加强战略投送能力、空中加油能力和预警指挥能力的建设;三是防空部队进一步协同海自宙斯盾驱逐舰形成多层次的防空体系,以应对弹道导弹威胁。
在这一大纲的指导下,制订了23中期防(2011年到2016年)。在空自方面,其主要有如下规划:首先是进一步进行F-15、F-2等战斗机的阶段性升级计划;第二是采购新型的C-2运输机;第三是进一步采购PAC-3防空导弹,并升级已有系统;最后是确定F-X战斗机和新一代侦察无人机的机型。
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发生,空自也遭受了严重的损害,特别是松岛基地被冲毁了大量的作战飞机。不过同一时间,空自也开始进入紧急状态,开始进行大规模灾害派遣,第一时间派遣F-15战斗机挂载侦察吊舱进行受灾评估,并在随后利用大量运输机、直升机向灾区投送兵力、物资展开抗震救灾,特别是救援直升机部队在搜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次灾害派遣检验了空自的战备水平与投送能力,也从侧面证明了空自之前相关建设的成效,不过依然暴露了自卫队后勤保障能力不足、缺乏应对核电站事故能力的弱点。同年,F-35A战斗机被选为替代F-4EJ空缺的下一代战斗机。
然而,2012年日本内阁发生了变化,其随后在2013年对国防力量的发展制定了全新的规划,这也导致23中期防未完成便遭废止,空自一部分新装备的采购也受到了影响。
2013年11月,国家安全保障会议通过了全新的防卫计划大纲,即所谓的25大纲。新大纲中继承了旧大纲对安全形势的一些判断,但也有一些全新的提法:在新大纲中,日本认为风险全球化进一步加剧;世界不断多极化的同时,美国依旧继续在安全稳定上发挥作用;领土领海的经济权益摩擦不断增多;沿海国家单方面主张与行使权利导致公海航行自由受损害的事件不断发生;网络空间与宇宙空间的和平利用成为重要的安全课题。在亚太安全方面,日本认为朝鲜依然是地区不稳定因素,特别是其的导弹与核武器;同时日本希望中国能在地区和平稳定上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但也认为要对中国军事实力的上升保持密切关注;俄罗斯在军事现代化上进行了努力,其军队活跃程度也不断上升;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也在各类制约中逐步推进。对此,日本提出需要基于积极和平主义,构建综合的防卫体制,建立综合机动的防御能力,并进一步强化美日同盟,同时积极的推进安全保障领域的地区间协作,特别是强化与美韩澳及东南亚等国的防卫合作,并推动与中俄的安全对话,冷静应对中国在海空领域的活动,谋求建立海空突发事件的互信机制。在自卫队方面,其提出了如下要求:一是保持海空优势,并加强西南地区防御能力;二是在遭遇全面入侵的情况下要进一步加强应对的效率与合理性;三是继续加强与美军的协作,增强态势感知与情报搜集能力,提高兵力投送能力,强化指挥控制体系,有效应对岛屿入侵与弹道导弹攻击,并加强宇宙空间和网络空间的作战能力,同时要对大规模灾害派遣与国际和平协作活动做好准备。
在这一大纲的指导下,日本制定了全新的中期防御力整备计划,即26中期防,规划了自卫队在2014年至2019年的发展计划。为了保持海空优势,航空自卫队需要加强西南方向的防空力量,向那霸基地派驻战斗机与预警机部队,依靠无人机、预警机、预警指挥机与固定式雷达加强对争议地区的监视。进一步加强装备现代化,对F-15与F-2战斗机继续进行阶段性升级,购买先进的F-35A战斗机和长航时无人机。应对弹道导弹威胁,强化与海自的协同,加强监视能力,升级现有防空导弹系统,并继续购入PAC-3导弹系统,同时增强在这方面的美日合作。在升级E-767的同时,确定E-2D预警机的采购计划。为加强战略投送能力,将继续采购C-2运输机。还敲定了采购KC-46作为下一代空中加油机的计划,并对C-130H进行加油能力改装。对要地防空和空中救难等用途的装备进行更新换代。此外,还对第四代战斗机技术的研究储备作了规划。
2014年8月1日,空自新设立了航空战术教导团,加强空战训练,提高飞行员实战能力。11月21日,“全球鹰”被确定为新一代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同年,装备E-2C的第603飞行队在那霸成立。2016年1月,空自在那霸基地编成第9航空团。4月22日,X-2验证机首飞。6月,C-2运输机正式开始服役。2017年,西南航空方面队、西南航空警戒管制团正式宣告成立。在此期间,空自还参与了国内灾害派遣与国际人道主义援助活动,并同英国空军的台风战斗机展开了联合训练。
航空自卫队于旧军末裔中诞生,在冷战的铁幕下成长,在21世纪开始面临全新的威胁和后发的挑战者,尽管如此,空自在亚太地区依然是一支不可小觑的空中力量。短时间来看,日本会继续努力保持一支小而精干的高技术空中作战力量,并希望能维持一定的空中优势。而在技术装备研发方面,日本不会满足于“购买者”的地位,其希望国内航空工业能够保持一定的制造及研发能力,并期望本国下一代战斗机的联合开发能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在这部分写作的同时(2018.6.15),日本的最新防卫计划大纲和中期防御力整备计划正在制定过程中,其会对航空自卫队的未来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还未可知。但无论如何,这一支和PLAAF几乎同时成长的空中力量,在未来依旧会继续飞翔在东瀛列岛的海空之上。
算是完结了,不过之前写得太暴走,导致后面的女性自卫官部分有些离题,空自架构以及空自任务部分又太长,所以空翼站长和我讨论后还是放弃放上去了。不过我重新把女性自卫官部分扩充了,到时会放到战甲网和机核上去,大家可以去看233233。
就在这里作个系列结语吧: 笔者没想到会将一个季度动画的科普洋洋洒洒写这么多,不过现在可以说是终于把这个坑给填完了。作为我们的东洋邻居,日本自卫队一直披着神秘的面纱,它时而是新闻报道里军国主义复辟的化身,时而又在网民对武器装备与军队战术的讨论中被贬得一文不名,这种漫画式的认识是极不准确,也是极为危险的。 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全面评估国际、国内安全形势”,这就意味着在新时代里,我们不应该用漫画式和先入为主的眼光来看待自卫队这一个邻居,特别是在摩擦争端依旧不断与日本基本大法即将被修改的现在,必须全面客观的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真正了解这一把无刃之刀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希望PLAAF与JASDF的丽人们驾驶着下一代战斗机在海空上相遇之时,能够沐浴在和平的阳光之下。
(笔者可能会把空自架构与任务稍微整理一下再放到机核这里,不过得咕咕咕一段时间了233。)
顺便在这里再打一个广告,笔者也整理了台湾地区警察的相关资料(由台警大的教授把了一下关,准确度应该较高),但是太长,也与机核内容不搭,所以在这里放出链接,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战甲网阅读:
1. 自衛隊草創期の統合:統合幕僚会議設置に航空自衛隊創設が及ぼした影響―旧軍からの継続性を踏まえて― 髙橋 秀幸
4.https://ja.wikipedia.org/wiki/%E8%88%AA%E7%A9%BA%E8%87%AA%E8%A1%9B%E9%9A%8A
7. https://ja.wikipedia.org/wiki/航空自衛隊の歴史
8. http://www.mod.go.jp/asdf/about/history/index.html航空自衛隊の歴史
9. 【読者投稿】航空自衛隊防空史8 空自の高射部隊その1 ナイキミサイル争奪戦編
10.https://ja.wikipedia.org/wiki/ロック岩崎
11. https://ja.wikipedia.org/wiki/F-104_(戦闘機)
13. https://ja.wikipedia.org/wiki/T-2_(航空機・日本)
14. https://ja.wikipedia.org/wiki/F-1_(航空機)
15. https://ja.wikipedia.org/wiki/F-4_(戦闘機)
16.https://ja.wikipedia.org/wiki/中期業務見積り
17. https://ja.wikipedia.org/wiki/対ソ連軍領空侵犯機警告射撃事件
18.ソ連の偵察機が沖縄本島領空を侵犯。自衛隊機が初めて実弾警告。</
19.https://ja.wikipedia.org/wiki/T-4_(練習機)
20. https://ja.wikipedia.org/wiki//中期防衛力整備計画_(1986)
21. 平成17年度以降に係る防衛計画の大綱について
22.https://ja.wikipedia.org/wiki/KC-767_(%E8%88%AA%E7%A9%BA%E6%A9%9F)#日本
23. 平成23年度以降に係る防衛計画の大綱について
24. 中期防衛力整備計画(平成26年度~平成30年度)について
25. 平成26年度以降に係る防衛計画の大綱(概要)
26. https://ja.wikipedia.org/wiki/%E4%B8%AD%E6%9C%9F%E9%98%B2%E8%A1%9B%E5%8A%9B%E6%95%B4%E5%82%99%E8%A8%88%E7%94%BB_(2014)
38. 航空自衛隊 Mitsubishi F-104 (46-8601) 航空フォト
39. 1964年東京オリンピック開会式を支えたブルーインパルス編隊長らのスペシャルインタビュー公開
40. まだまだ健在。F-4EJ 初号機。岐阜基地航空祭。
41. 過去の主要試験等 - 航空機 (1ページ目/3ページ中)
52. 岐阜基地でT-4試作機とT2CCV(1991年)
http://www.pko.go.jp/pko_j/info/other/pko25th_photo_01.html
https://page.auctions.yahoo.co.jp/jp/auction/e172991557
59. http://freetraveler.whitesnow.jp/07tsuiki2.htm
2016https://minkara.carview.co.jp/userid/705181/blog/38788493/
67. [手振れに注意] X-2(先進技術実証機 ATD-X) 県営名古屋空港 2016年3月17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tVuNrj_TOM
评论区
共 20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