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全球 PC 处理器市场只有 intel 和 AMD 两家。
首先说说 intel,英特尔处理器在国内市场流通的主要有三种,分别为散片,中文盒装以及英文盒装。散片的渠道来自于 OEM 厂商流出,可以理解为批发,因为采购量大,所以价格自然比零售版盒装要便宜很多,但是没彩盒包装,也没有官方质保,我们只能在淘宝 C 店购买,店保一年,盒装是提供三年质保。
二者除了质保,没有任何区别,体质上盒装可能会略好一点。不过散片也有体质好的,也就是俗称的雕(高频稳定的情况下核心电压更低)不过这类体质好的大都被店家挑选出来作为 【特挑体质】 出售给玩家。
英文盒则来自海外市场,外国市场是没有散片这一说的,但是同为盒装,英文盒却比中文盒便宜了不少,价格和散片差不多,甚至在外国电商特惠的时候(参考国内618和双十一)还可能更便宜些。英文盒在国内质保只需加200就可以更换中文盒(之前我购买6700K英文盒后向英特尔客服咨询过)。
CPU 是整台电脑里最不可能坏的配件了,所以大多数有点购买经验的都不愿意多花几百块买这个质保,因为确实没啥用,有这几百你加个固态岂不是美滋滋。当然了,不差钱的当然就直接中文盒装,这个没毛病。你要是预算不足,又在意保修,可以买英文盒,反正还能加200换中文盒。CPU 这个东西,假货是不存在的,网上流传的那个什么散片和盒装的对比图也就糊弄小白,还什么小作坊产的......讲道理,要是小作坊都能做出 CPU 了,你看这么多年怎么没国产 CPU 卖的?还是技术壁垒的问题,差外国太远了,也不是嘴上说说就能赶上的事儿。
至于有提到的 二手 和 开盖 的问题,CPU 是电脑配件里耐久最好的,保守点说正常使用十年没什么大问题,二手也没问题,只要能点亮一般都没问题。所以 CPU 一经售出始终就是在市场上流通的,盒装更是无所谓。
还有个就是 CPU 开盖,可能CPU开盖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
我们购买的 CPU 的核心其实是封装在顶盖所覆盖的内部,核心和顶盖中间是有空隙的,而 intel 认为 CPU 发热没那么大又或是从成本考虑舍弃了钎焊,从2代开始到今天一直采用了成本更低的硅脂来填充空隙。对于大多数普通用户来说倒是没啥,对于喜欢超频的发烧友来说肯定是受不了,i7 随便超个5G,温度分分钟飚上去,更何况还有更高端的 HEDT 平台,核心更多,超频起来发热更加恐怖。
你或许会想买个好点的散热器不就完事了,可问题是你核心发热大,填充介质导热差,你散热器再好效率也是划不来的,所以得从源头解决问题。只能把硅脂换液金,散热效果确实会好不少。但是开盖也有一定风险,CPU 这种高集成度的东西是非常精密的,一不小心大力出奇迹就当场去世了。
所以现在对于想开盖的玩家也衍生出了开盖神器这么个东西,不过还是不建议诸位轻易尝试开盖。某宝有定制开盖上液金的服务,也有换顶盖的,当然价格也不便宜,不过我相信还是有人愿意花这个钱的。
当然开盖CPU在市场也不是没有,光从外观来看也很难鉴别。而且也有的奸商通过换顶盖等操作来以假乱真,虽然现在应该没了,只是本人前些年确实见过,一个老哥去实体店里买的机器,店家拿出来时候是i7,然后打开店家“预装”好的鲁大师检测出来确实是i7,然后玩了一阵子某天突然查型号却是一颗i5,这就很滑稽了。
还有的就是二手市场,正货倒是正货,但是买家开盖了也没跟你说,反正你拿回去也是一样用,基本不会出问题,
至于性能方面嘛,极大多数购买 intel 处理器的玩家还是选择酷睿系列,相比于至尊平台来说,价格更便宜,也更加实用。酷睿系列分为i3、i5、i7。i3核心最少,没有超线程技术;i5和i7的核心数一样,也阉割了超线程技术,定位中端;i7大满贯,定位高端。
目前 intel 是出到了第八代(第九代在路上,依旧14nm),相比于前代在规格上是有了全面的超越,可以说“加量不加价”。前些年只有 i5 和 i7 一直是四核心,这次8代直接把四核拉到 i3 级别上,i5 和 i7 则是升级到了六核,价格却几乎没变化。换句话说,8代处理器直接越级锤前代。这对喜欢 intel 的玩家来说确实是一件好事,不过对于那些刚买了7代的玩家,用了还不到一年就更新换代,而且性能大涨,确实有点尴尬。
不过这也是因为市场所需和竞争对手发力,这些年规格一直不变化,也就是改进下工艺,提升点频率,都是些不痛不痒的升级,每次升级一点点,就像挤牙膏一样,所以被玩家戏称为牙膏厂,可以说是非常生动形象了。
所以在价格差不多的情况下,8代规格更好性能更强,显然是买新不买旧了。所以诸位购买的时候也不要听信他人去购买6代或者7代。如果实在是觉得上新平台贵,也可以去捡垃圾,4代平台现在也不贵,4790K 现在也不过1300块钱,性能也不错,值得购买。选最适合自己的,不要无脑加钱,购买之前建议多看看性能评测和天梯图。
下面来讲讲 AMD 这边。我家十年前购买的第一台电脑采用的就是 AMD 处理器,那时候我还在上小学,虽然性能很垃圾,不过在那时也完全感觉不出来,一颗双核速龙搭配上 Windows Vista 甚至还感觉蛮快的。但是历史总是那么不尽如人意,AMD前些年的打桩机构架是真的渣渣,核心多能耗高,性能却垃圾的一批,导致口碑也十分差,而占据工艺和频率优势的 intel 则牢牢占据了市场。
这次的 Ryzen 便是推倒重来,从零开始。回归了传统 SMT 多核多线程架构,重新设计了内核,缓存系统也全面升级。同时制程工艺方面也得到了 Global Foundries 的助力,让 Ryzen 从前代 32nm SOI,28nm 升级到 14nm FINFET LPP 工艺,与 intel 处于同一水平线。
Ryzen 产品分为三个系列,分别为 R3、R5、R7,不难看出是直接对标 intel 的 i3、i5、i7的。
两家相比,AMD 这边的规格要好太多了,R7 直接把8核拉到2000价位,R5 则是6核,R3 是4核,还采用了钎焊,比对面的牙膏导热要好太多了。我知道很多人肯定这时候要开始“AMD YES”了,不过进步归进步,缺陷还是有的。
综合过去一年的表现来看,锐龙处理器相比于自家前代的处理器的提升简直可以说飞跃了。但主要的问题在于单核 IPC 性能依旧尚有欠缺、内存延迟高、主板 BIOS 不稳定等等。这里面有些问题是 AMD 自身的不足,有些是与主板厂商乃至业界各家的磨合,毕竟 AMD 缺席高性能处理器市场多年了,从2012年推出 Piledriver 架构的 FX 处理器之后就事实性放弃了高端处理器市场,芯片组也多年不升级,重返战场肯定存在一个磨合期,这需要时间。
AMD 很快又在今年3月发布了 ZEN+,也就是2000系列的 CPU。AMD 推出了二代锐龙处理器,架构升级到了 Zen+,制程工艺升级到了 GF 12nm,这其实就是之前所说的 14nm+ 工艺的升级版。AMD 在新架构、新工艺上所做的工作主要就是通过新工艺提升 IPC 性能,并优化 Zen+ 架构,小幅度提升频率。所以现在的锐龙二代处理器是一个改良版,没有伤筋动骨大改,但是小修小补也能让锐龙处理器焕发新春,至少也要填完前代留下的一些坑。
此外,2018年与2017年的竞争状态也有很大不同了,去年锐龙一代凭借8核16线程可以去血虐4核8线程的 Core i7-7700K,但是2017年8月份 intel 就推出了八代酷睿,i7-8700K 不仅升级至6c12t,而且单核睿频最高可达 4.7GHz,全核心基本盘 4.8G。瞬间就拉开了双方核心频率差距,今年的二代锐龙也要应对这些情况。
加上 intel 平台在游戏优化方面有先天性优势,大部分游戏玩家还是会选择 intel 平台,AMD 其实在规格上并不差,只是在频率和核心调度方面还稍微差那么点劲。而且游戏厂商对于 AMD 的优化也不到位,希望各方都要加大力度!
下面我就和大家聊聊我的想法。不过先声明下,本人并非什么死忠粉, 我购买产品不戴有色眼镜,只从产品性能和价格出发 。
下面我简单聊聊家用级别几款不同性能段位的主流产品,限于篇幅原因也就不提及 HEDT 平台,自己也没接触过至尊平台,也就不瞎扯淡了。当然下面的也都是我瞎编的(手动滑稽):
我们先来看一张性能天梯图,这张图是在某论坛上找到的,更新日期是9月初,理论性能评级仅供参考,无法提供有效实际体验数据。
我们先从最低端的说起......i3 和 Pentium 作为 Core 产品线里最低端的两个小老弟,担负着入门级产品的销量任务。AMD 这边则暂时没有在售产品(新速龙刚刚发布,55美金)i3 和奔腾主要区别体现在主频,功耗,核显性能上,价格上二者并不会差太多(虽然最近疯狂涨价,但是没涨价之前确实是蛮便宜的)奔腾没有三级缓存,i3 有,而且 i3 的指令集要比奔腾多,所以性能要更好些,i3 都有超线程技术,最最低端的奔腾处理器就没有,也就是低端处理器中的弟弟,俗称弟中弟,而且 i3 频率也会稍微高些,综合性能高于奔腾是肯定的。
6代产品基本退市,目前基本只有7代和8代在售,比较常见的是 G4900,G4560,G4600 和 G5600,i3 7100 和 7350K。i3 7350K 这颗 U 很有意思,在去年发售时候也作为首款开放超频的高频 i3 备受瞩(吐)目(槽),G4600 性能和 i3 7100 基本一样,G5600 和 i3 7300 基本一样,其实就是个频率提示,所谓的集成显示核心提升=没卵用。
至于怎么选......选择这个性能段的玩家自然不会有太高的要求,满足于一般的码字办公以及看看视频上网等轻量级应用即可,比如给家里老人上上网看看电视剧什么的都很和善,很多公司采购的办公电脑里大部分也都是奔腾或者 i3,又或是做直播推流机器也不错,客厅 HTPC 也 ok,反正价格也便宜,够用就行。
在这个段位基本是四核——六核的市场了。我们就不提及早已退市的4代了,聊聊目前还在市场上活跃的6-8代,以及两代 Ryzen。
首先看intel这边,6代和7代仅仅是提升了 0.1Ghz-0.2Ghz 的频率。通俗点说就是带 K 的就更能超了,不带 K 的频率也稍微高了点,不过也是不痛不痒的提升。i5 5675c 和 i7 5755c 这俩是 Broadwell 时代的过渡产品,桌面端基本看不到卖的。i5 定位主流家用,一般就卖1000块出头这个价位,价格也算亲民,性能上比 i3 好很多。但是这一切直到8代 i3 的出现。
i3 8100 的规格乍一看和7代 i5 几乎没有什么区别。i3 8100 四核3.6没睿频,i5 7500 单核3.8四核3.6。架构上8代i3更为先进尽管主频低0.2,但内存频率支持上8100为2667,7500为2400,前者领先后者 而8代酷睿还有更先进全面的指令集。
你要说刚上市初期没有 B360 主板,只能加钱买 Z370 导致失去性价比我可以理解。然而天朝人民的智慧可不容小觑,魔改 B150 和 H110 上 8100 的大有人在,况且今年四月就有 B360 了,便宜的 B360 也就五百块,8100 散片没涨价那会不到600,板U加起来1100=7代i5盒装价格。我相信只要玩家不是傻子都知道怎么选,再去买六代七代无非是帮忙处理库存=真·人傻钱多。只是8100现在的价格已经比肩8400最低时候的价格,也是去了应有的性价比,非常可惜......
Ryzen 这边有R3对位i3,不过目前对位的只能是是7代i3了。
R3 1200 和 R3 1300X 这两款处理器我是没看到有多少人买。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是去年发布 Ryzen 系列时候,平台稳定性非常不好导致很多购买 Ryzen 的朋友频频翻车,买低端系列的图的就是个"稳",其二就是 R3 搭配 B350 主板也不便宜。所以尽管 R3 的规格比 i3 好很多,甚至接近 i5,但是更多人还是在使用 i3,这个也可以归结于历史原因吧,毕竟 AMD 缺席市场太久了,口碑一时半会很难挽回。还有个就是 R3 2200G,集成了 Vega 核心,核显性能比 intel 好,价格嘛也不贵,整体性能比 i3 8100 稍差,但仍是入门级 CPU 的好选择。
总体来说,AMD 规格上自然是占据优势,凭借同核心多线程和多核心多线程,而且不锁倍频的特点,在很多测试项目上都可以完胜对面 i5。至于玩家们比较在意的游戏性能。只能说 intel 这边尚有优势,但并不大,在绝大多数游戏上帧数都是只有个位数的差距,至于有的玩家提到了有跳帧的情况,这个只能等待后期优化了。不过 AMD 这边的多核心性能不容小觑,第一次把6核心带到千元价位,R15 多核心分数比 i7 还高。一代 R5 和7代 i5 相比都是各有千秋,真正的对比还是在今年的二代 R5 和8代 i5 之间。
先说说卖得最好的R5 2600和i5 8400。各位都知道intel推出第八代也是为了应对Ryzen强有力的竞争,所以规格也有了全面提升,尤其是主流价位的i5也升级至六核心,其中价格最低的就是i5 8400了,和8500/8600相比,分别差了0.2G和0.4G的主频,CPU主频大小2.8GHz,单核睿频4.0GHz,全核心3.8Ghz,TDP大小65W。R5 2600的CPU主频为3.4GHz,单核加速频率3.9GHz,6核心12线程,三级缓存16MB,TDP大小65W,因为不锁倍频但又受制于工艺所以全核心超频频率并不会比一代高很多。不过二代兼容更高频的内存了,相反i5这边其实没有什么优势。
但是Ryzen实际上是比intel便宜很多,所以如果意向入手Ryzen的话还是推荐购买板U套餐。具体的测试数据也不必赘述,Ryzen全家在偏向多线程的应用上都有优势,毕竟规格在那摆着了,理论性能高于i5是肯定的了,只是日常体验互有胜负。但是诸位别忘了,2600盒装的单U价格最低时候可是到过1099,8400盒装最低时候还得1200+。不过8400散片在2月时候达到了历史最低899元,现在嘛几乎是最低价格的两倍,intel真是很不让人省心啊,10nm挤不出来,14nm产能不够,加上汇率影响等因素,最后受苦的还是玩家们...
8500比8400贵50-100左右,主频高 0.2Ghz,这也是 intel 的一贯套路,其实也无所谓。而且非 K 的 i5 全核心睿频也不会差太多,性能当然也是,不过话说回来谁都不差这100块,不过刚才说到了8400散片最低时候做到过899,我认为在当时是最值得入手的6核心处理器,而那是8500还没出来。所以8400/8500/8600这三款不能超频的 i5 里我认为最值得入手的就是8400。
当然了,肯定也有喜欢超频的玩家。intel 这边有 8600K,AMD 那边有 R5 2600X。先说一下价格,8600K 散片最低时候到过1399,R5 2600X 盒装最低时候1299。锐龙 R5 2600X 采用12nm工艺,拥有6核心12线程,三级缓存达到16M,依旧是 AM4 接口,升级处理器不需要换主板,还算厚道。主频 3.6GHZ,睿频 4.2GHZ,功耗 95W。
而它的对手 intel i5 8600K,采用的依旧是 14nm 工艺,6核6线程规格,三级缓存 9M,主频 3.6GHz,睿频 4.3Ghz,功耗同样 95W。然而想要使用 8600K 还是得换 Z370 主板或者上魔改板,成本不言而喻。
玩家无论购买哪个处理器在日常体验上差别都不会太大。为什么这么说,两颗处理器如果都选用同一型号的显卡,例如 GTX 1070Ti,运行当下主流游戏都十分流畅,比如《绝地求生》、《巫师 3》等等这些比较吃配置的游戏。二者帧数有差别是肯定的,因为目前大多数游戏还是高频吃香,AMD 本身受制于工艺无法达到更高频率,在超频这方面在 intel 面前更是弟弟。我目前在使用的 8600K 体质还可以,稳定超频 5G 还是很轻松的。
对于一些非常在意频率的游戏譬如《CS:GO》、《魔兽世界》以及腾讯全家桶,intel 是有着先天优势的,玩家吐槽 AMD 帧数低也不是没原因,但是并不会特别影响流畅度。2600x 本身也可以全核心超频到 4.2G,有些游戏对多核心优化好,AMD 还会高于 intel。至于帧数差距,只能说处理器利用率低和游戏对 Ryzen 架构还没优化到位,其他我也想不出什么理由。但整体来看二者还是互有胜负。
总的来说这两款处理器也是各有胜负,8600K 在超频和游戏方面保持优势,2600x 多线程性能全面碾压 8600k,单核偏弱。R5 2600x 更适合用在对多核支持良好的软件和应用软件当中,比如渲染效果图、视频转码、压缩解压缩、三维动画等等,很有性价比。
i7-8700 主频 3.2GHz,动态加速频率 4.6GHz,全核心最高 4.3Ghz,6核心12线程,三级缓存 12MB,TDP 65W。
Ryzen7 2700 主频 3.2GHz,动态加速频率4.1GHz,8核心16线程,三级缓存16MB,TDP 65W。
R7 2700 是上代 R7 1700 的升级版,主频提升 0.2Ghz,加速频率也终于突破 4G,想想我当时用1700想突破4G简直和做梦一样,2700这次提升也不小。8代 i7 终于也是来到了 6C12T 的规格,比 i5 多了超线程,i7-8700 也是8代酷睿家用平台的次旗舰型号。
由于多线程一直是锐龙处理器的巨大优势,AMD 锐龙7 2700压制 intel 酷睿 i7 8700 没有什么压力,多核心多线程的测试项目都占据一定优势。而在游戏方面,R7 7 2700基本上可以跟酷睿 i7 8700 提供差不多的游戏性能水准。而且在多线程优化更是在《刺客信条:起源》和《文明6》中体现出来,考虑到未来的游戏对于处理器的多线程性能会越来越依赖,所以R7 7 2700的优势也会越来越明显。不过大多数情况下二者还是打了个平手。这两款处理器都是很不错的,R7 2700 规格好,i7 8700 加速频率高,和 R5 对 i5 的情况基本一致。而且 2700还不锁倍频,主板也可以用上一代的。
价格方面,R7 2700 盒装的最低价格应该达到了1999,i7 8700 散片最底价格也在今年2月达到1699,intel 盒装从来没便宜过也是大家早已熟知的,不过由于最近的涨价导致8700散片一路涨到2300,这个幅度简直残暴。8700在1699的时候真的是买爆的节奏,可惜现在这涨价闹得......AMD YES!
两款处理器都是定位高端的主流旗舰型号,R7 2700X 依旧为 8C16T,基础频率 3.7GHz,加速频率 4.3GHz,而 i7 8700K 基础频率 3.7Ghz,单核心加速频率4.7,超频的话大多数玩家在 5.2Ghz 封顶。R7 单核性能依旧不敌 i7,多核心测试无疑还是8核16线程的 2700X 强。从性能跑分测试对比来看,i7 8700k 在单核心性能方面对于 R7 2700X 有很大的优势,而 R7 2700X 主要在多核心方面占有很大优势。不过对于对于广大游戏玩家而言,最关心的还是这两颗处理器的游戏性能。
本次 AMD 口气非常的大,认为 2700X 就能打平 8700K 了,我本人是持怀疑态度的,毕竟这么多年来,在广大 DIY 爱好者的测试中,intel 的游戏能力都是领先 AMD 非常之多的。而且 i7 8700K 超频能力依旧不俗,基本盘 4.8Ghz 无压力,5G 则需要好一些的散热器了。而 2700X 从绝大部分的测试来看全核心最大基本只能维持 4G——4.1G 左右,而在核心和线程没有瓶颈的情况下,频率对帧数的提升又是一个非常大的因素了,R7 2700X 能打赢 8700K 的说法是不攻自破的,游戏方面比多核多线程是没有意义的事情。而且目前绝大部分的游戏都做不到八核优化,甚至六核都未必。
所以如果你是个狂热的游戏玩家,i7 8700K 明显是最好的选择。而 R7 2700X 游戏性能也并不弱,虽然有些地方依然不如i7,但是差距也能在能接受的范围之内。而且你还可以从家用游戏办公多种角度分析,如果不是一定要玩高强度多线程软件的需求,i7 8700K 还是最适合的选择,R7 相对来说则是更偏向于那些对多核多线程应用而同时又希望享受不差的游戏性能的用户。但是缺点是 i7 8700K 的发热较大,因为能达到更高频率,散热成本也更高,而 R7 2700X 依靠赠送的 Prism Wraith 散热器就可以在 4G 频率稳定运行,还是蛮良心的。至于怎么选,还是见仁见智咯!
今年6月的台北电脑展上,为了纪念 X86 架构和第一款英特尔8086处理器,intel 发布了这颗 i7 8086K 处理器。乍一看规格和 8700K 一样都是 6C12T,依旧是 14nm++,基准频率 4GHz,但却是第一款单核睿频达到 5Ghz 的处理器,似乎也是蛮有"纪念意义"了。经过国内诸多大手子评测,这颗 8086K 就是加强版的 i7 8700K,说白了就是特挑体质&官方预超频版 8700K。包装上也印制了限量版的字样,我寻思这牙膏厂可是真是会玩,打着40周年的名义光明正大地开始卖信仰了......
intel 随后便宣布在全球范围内抽取8086枚 i7-8086k 处理器,我国则是有2000个名额。于是大家纷纷踊跃参与,在官网填写自己的邮箱等待好运降临。后来很多人收到了来着 Votigo 的中奖通知邮件,虽然初始并不知道真假,但是这看似皮中带稳的事反正信了也不亏,填上收件信息就完事了。不幸是有部分人的中奖邮件被邮箱视为垃圾邮件过滤掉了从而错过一个亿,十分可惜。
这个垃圾邮件过滤是很恶心,年初时候我在 NV 那边填写问卷后中了个信仰U盘,后来中奖邮件也是被过滤掉了,只不过和官方客服邮件联络过后还是成功拿到了,算是个比较好的结局。不过本屌丝还是很羡慕身边中了 8086K 的人......
毫不夸张地说,i7 8086K 对于 8700K 的提升主要在睿频上,体质上 8086K 是好于大多数 8700K,更好超频是肯定的了,其他方面基本一致。但是价格却并不美好,比 8700K 贵上好几百,个人觉得除非是信仰粉或者有渠道(比如海淘,或者去闲鱼淘一块别人中奖的U,挺多人8月初陆续收到后都挂闲鱼直接卖)以较低的价格买到这款处理器,不然确实不建议购买。当然现在已经大涨价了,之前2500左右就能收到,买到赚到!
随着《绝地求生》风靡全球,DIY 市场重新焕发生机。尽管近几年越来越少的人愿意折腾冰冷的电脑配件了,主要原因还是小巧精悍的移动设备能够满足绝大多数人的需求,但一度火爆全球的《绝地求生》还是让很多人产生了装一台高性能电脑的想法。
但是 AMD 自前些年的失败后沉寂多年,intel 则是凭借工艺和频率优势一步一步成为了 CPU 市场王者,但是对于玩家来说,对其不思进取的做法实在是无力吐槽,一直是做些不痛不痒的改进,但是玩家们又能说什么,最后还是迫于无奈说“真香”。AMD 携 Ryzen 重返战场无异于一脚踩在了 intel 牙膏管上。Ryzen 更好的规格以及更有吸引力的价格成为了当仁不让的性价比之选,只是工艺和优化方面还欠佳,但是我相信时间会解决一切的。总之,市场不再是 intel 一家独大的局面了,由于近期的涨价,Ryzen 的市场份额大涨,尽管没到和 intel 五五开的局面,但是也充分证明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了 Ryzen。
市场竞争对于消费者来说永远是好消息!我现在越来越期待 AMD 的 7nm 和 intel 的 10nm之间的较量了,到时候又是什么样的状况,我们拭目以待吧!
评论区
共 92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