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舰娘百科微信公众号,微博,和知乎专栏,以阅读更多文章。 说起岛风,估计各位提督想到的都是舰C的看板娘驱逐舰岛风,然而这个舰名在旧海军中已经是第二次使用了。在这之前,也有一艘名为岛风的驱逐舰在海军中服役,这便是海军峰风级驱逐舰4号舰岛风号。
日本在对俄战争胜利后一跃成为了世界数一数二的海军强国。与此同时,随着世界海军装备的不断发展,旧式的前无畏舰以及装甲巡洋舰纷纷成为了过时的概念。在这种情况下,海军提出了八八舰队的构想。
所谓八八舰队,即以舰龄不满 8 年的 8 艘战列舰以及 8 艘战列巡洋舰为核心,辅以巡洋舰,驱逐舰以及舰龄超过8年的主力舰等辅助舰艇组建一支强大的海上力量。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在欧洲大陆打得热火朝天,而远在亚洲的日本则乘此机会大发战争财,终于在一战期间的 1916 年批准了八八舰队的第一步——八四舰队计划。根据计划,海军将在 1916 年以及 1917 年拨款建造包括4艘战列舰(长门级 2 艘,土佐级 2 艘),2 艘战列巡洋舰(天城级 2 艘)在内的共计71艘各类舰艇,总预算高达约 3 亿日元。驱逐舰部分,1916 年计划建造一等驱逐舰江风级 1 艘,1917 年计划建造一等驱逐舰江风级 1 艘,峰风级 9 艘以及二等驱逐舰枞级 18 艘。
峰风级驱逐舰是江风级驱逐舰的改进型,也是日本海军自行设计的第一级驱逐舰。共计建造 15 艘,其中 9 艘为上述八四舰队计划产物,另 6 艘基于 1918 年的八六舰队计划建造。本舰计划编入天城级战列巡洋舰编队,因此为了保证能与 30 节速度航行的战列巡洋舰配合,峰风级的航速高达 39 节,远超后辈的阳炎级与夕云级。与前型江风级相比,峰风级的舰桥向舰体中央部移动,这处设计变更主要是为了避免舰桥被海上的波浪直击。这也是日本海军第一级运用此设计的驱逐舰。
武器方面,与前型江风级类似,峰风级的主要装备为 4 门 12cm 单装炮以及3座二连装 53cm 鱼雷发射管,此外还有 2 门机枪与当时被视作海军秘密兵器的一号机雷(一种椭圆形的漂浮水雷,不过可以在深海使用)。
峰风级总计建造 15 艘,均由舞鹤海军工厂以及三菱长崎造船厂建造。自第 13 艘野风开始的最后 3 艘舰体设计出现较大改变。由于最初的设计第二鱼雷发射管以及第三鱼雷发射管位于舰体后部两主炮之间,而且中间还有后桅将其分隔,对鱼雷以及主炮的统一指挥与补充弹药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在野风之后,移动了第三主炮与后桅的位置,后面这 3 艘峰风级也被称为野风级(改峰风级)。
15 艘峰风级驱逐舰均在 1922 年底前竣工,并且都参加了太平洋战争。其中 11 艘在战争中损失(包括本文的主角岛风)。幸存的 4 艘中,汐风,波风被改造成为回天搭载舰,泽风被改造成反潜学校的练习舰,夕风由于长期在日本内地执行任务,毫发无损地坚持到了终战。战后,波风被赔偿给当时的中国海军,更名为沈阳号,由于舰况不佳被编入训练舰队,在台湾地区一直服役到1960年才退役报废(也有资料显示并未加入现役)。
峰风级之后,便是舰 C 出现的最早的一级驱逐舰——神风级。峰风也是战舰世界中日系科技树的 5 级驱逐舰。
岛风是峰风级驱逐舰 4 号舰。舰名岛风的含义即吹向岛屿的风,是海军第一艘以此名字命名的舰艇。由舞鹤海军工厂建造。1919 年 9 月 5 日开工;1920 年 3 月 31 日下水;1920 年 11 月 5 日竣工,舰籍横须贺镇守府。竣工后被编入第五驱逐队,僚舰分别为同型舰羽风,秋风以及滩风。1923 年 12 月 1 日与同型舰太刀风互换,转至第 3 驱逐队,直至 1938 年第 3 驱逐队解散舰种变更为预备舰。
与其他峰风级相同,岛风全长 102.6 米,宽 8.92 米,吃水 2.79 米。标准排水量 1215 吨,公试排水量1345吨。最令其引以为傲的便是她的动力装置——4台ロ号舰本式锅炉。其中舰本式即指由海军舰政本部开发,而ロ号则是相对于舰政本部基于英国亚罗式锅炉自行研发的イ号锅炉的改进型(日本的伊吕波之歌开头的三个假名即为 イロハ,因此这三个假名相当于英文字母的 abc,在比如旧海军潜艇型号排列或考试选项排列等场合中经常使用)。其总功率高达 38500 马力,相对于前型江风级的 34000 马力有了极大的提升。由于岛风的动力装置相较其他峰风级加工更加优良,在公试中,岛风跑出了 40.7 节的海军最速记录。而岛风的名字也成为海军最速舰的代名词。这个纪录直到 23 年后才被第二代岛风打破。即使是现在海上自卫队也没有哪艘驱逐舰能够打破初代岛风在将近一百多年前创造的这个速度记录。
1928 年 10 月 11 日夜,岛风在东京湾附近的浦贺水道参与小规模演习的时候与同驱逐队的夕风相撞,造成右舷舰首大破,不得不返回横须贺修理。
随着日本对外侵略脚步的扩大,在 1937 年侵华战争爆发之后,作为日本海军侵华的舰队成员之一,岛风参加了对中国华东华南地区的侵略作战,在淞沪会战中,驻扎于上海黄浦江的岛风遭到了中国守军的攻击。造成舰员一定的伤亡,舰上的皇族成员,第3驱逐队司令伏见宫博义王手部受轻伤,他的副官早川干夫中佐则受重伤(这位早川中佐后来官拜二水战司令,最后在 1944 年 11 月 11 日的奥尔莫克湾海战中与座舰同沉,而此座舰正为第二代岛风,可谓是献身岛风的男人)。淞沪会战以及日本对中国沿海地区作战的逐步结束后,1938 年岛风被调回日本本土。当年年底,第 3 驱逐队解散。岛风被编入预备舰。
随着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及德意日法西斯轴心的确立,日美关系进一步恶化。作为战备促进的内容之一,1939 年,军令部提出将 10 艘舰龄较长的旧型驱逐舰改装为哨戒艇。原计划改装名单包括 4 艘峰风级一等驱逐舰以及 6 艘枞级二等驱逐舰。后来将峰风级的改造数量减少为 2 艘,相应地增加了二等驱逐舰的数量。所谓哨戒艇改造,即是将舰后部的主炮与鱼雷等武器拆除,转为搭载 2 艘大发动艇以及相应的滑道等设施。同时取消舰首的鱼雷发射管,搭建了一间能够容纳 250 名陆战队员的兵员室。用以执行强袭登陆作战。
这个驱逐舰搭载登陆武器的设定在舰 C 中也有所体现,比如部分睦月级等改二驱逐舰可以搭载大发动艇。事实上,这个改造会大大牺牲舰艇本身的战斗力。以岛风为例,在改造之后,3 座鱼雷发射管被全部取消,4 门主炮也被取消了一半,只剩下舰首以及舰体中部各一门。相应地,作为登陆舰对航速的要求也降低了许多,岛风在接受改装时拆除了 2 座锅炉,最高速度也只有 20 节。而为了应对空中的威胁,在舰体中部加装了 25mm 机枪若干。
峰风级共有 2 艘进行了以上改造,分别为岛风以及滩风。1940 年 4 月,岛风舰种变更为哨戒艇,也失去了自己的舰名,转而被称为第 1 号哨戒艇。而就在一年前,日本海军丸四造舰计划中列入了一艘丙型舰队驱逐舰,这就是第二代岛风。
1941 年日美开战后,岛风编入第一哨戒艇队,参加了菲律宾以及荷属东印度的占领作战,活跃在所罗门群岛海域。随着战局陷入胶着,海军不得不将大量驱逐舰等辅助舰艇投入护航任务中。1943 年 1 月 12 日,岛风在执行护航任务时被美国海军鹤鱼号潜艇击沉于新爱尔兰岛附近的卡维恩海峡,11 天后,同型舰羽风也在同一海域被同一艘美国潜艇击沉。2 月 10 日,岛风从哨戒艇中除籍。又过了 3 个月,1943 年 5 月 10 日,丙型驱逐舰岛风在舞鹤海军工厂竣工,两代岛风终究没有在大海上相遇。
评论区
共 13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