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为转载文章,原文章作者:成都COMIDAY同人祭组委会(amuro_1985、扇子ougi)
前段时间“死宅真恶心”这句话再一次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对于这句话背后涉及的“御宅族”群体,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见解,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句话背后的故事。
“おたく”(OTAKU、御宅、府上、您家)一词从被定义为某种特定人群的那一刻起,本身包含的一个意思就已经是“死宅真恶心”了。这种人群指的是那些不修边幅、长相丑陋、埋头于外人无法理解的嗜好、令人不快、热爱 ACG 作品的人。
那么这种定义究竟是而是一个圈内人的耍小聪明的幽默。拿到今天来说这个事情甚至可以被怀疑为“炎上商法”,也就是故意引发争端达到获得关注和实际利益的手法。
如果大家去中文维基百科词条查一下“御宅族”,那么应该知道这么一个基础信息。这个词是中森明夫搞出来的。具体来说是作为偶像爱好者的专栏作家中森明夫(这是笔名,来源于中森明菜),他在1983年中于成人向的萝莉控漫画志《漫画ブリッコ》上连载的“『おたく』の研究”中使用了这个词做为特定人群的代指。
在专栏中中森明夫将“某些穿着很土”的动漫爱好者、同人文化参与者写成了“完全不修边幅、沉迷趣味、甚至是男性应有的能力低下而交不到女朋友”的人群。但其实这并非是“おたく”的起源,有很多人说早在1983年中森明夫写这个专栏之前,“おたく”就已经在圈子中被当作第二人称使用了。而 GAINAX 初任社长冈田斗司夫也同样这么认为。
围绕着这个83年前的“第二人称”也有着很多可以说的地方。
首先这里要指出中文维基写错的一个地方。中文维基表示1982年《超时空要塞》中林明美称呼对方为“おたく”,但是实际上最先这么说的人是一条辉。具体来说,在1-31话中出现了第二人称的“おたく”、在第32话时使用的则是“君”、然而第33话又用回了“おたく”、34-36话中直接称呼了对方的名字。
接着上边的话题,冈田斗司夫主张“おたく是由美树本晴彦和河森正治这些庆应大学次文化系社团出身的人中带到作品中的”,然而这个说法容易让人误以为“おたく”起源于庆应大学次文化系社团和《超时空要塞》。实际上,“おたく”这种称呼是在80年代之前的科幻、动漫爱好者之间沿袭下来的一种习惯,也就是说在专栏作者中森明夫搞出差别化之前,这就已经是一个常用词了。
不过围绕着这个有点特别的“第二人称”,也依然有着不那么友好的解释。比如很多资料上表示“这是一种小圈子自嘲、蔑视的互称”,也有人说这是一种表达“我不用正常的生活方式”的意思。
为了让不那么熟悉历史的朋友有一个基础了解,我们先来说一下70年代的相关时代背景。70年代初的日本动画尚未到《大和号》、《999》、《高达》引发的青年动画爱好者热潮期。我们现在脑子里的“日本的动漫文化”,在1970中期以前其实是以漫画为主导的,并且像是同人创作、交流也很早就已经出现,而且在这之中,女性文艺爱好者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从1972年举办的第一届日本漫画大会,到之后作为漫画大会同人部分分支的“Comic Market”,也就是到1980年《福星小子》热潮之前,CM 基本都是为了女性爱好者而举办的(女性和男性比例为 9:1 或者 8:2)。
这和现在人们脑子中“死肥宅”当然指的是男性有非常大的区别,而这些女性正是如今我们认识中的御宅活动的奠基者(同人创作、交流、趣味展示甚至是科幻迷小圈子的cosplay交流会)。直到1983年,中森明夫写专栏那段时期男性爱好者才渐渐多了起来,这背后除了《福星小子》热潮,另外的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的萝莉控热潮了。
萝莉控热潮从70年代初的少女写真开始,但当时的少女写真并没有太多情色要素,反而主打“自然”。这体现的是对“成人胴体=性欲”这种固定思维的一种文艺反抗,之后才慢慢开始出现情色要素。
现实中的少女写真当然也影响到了漫画家这边,内山亚纪、吾妻ひでお这些漫画作者都开始创作成人向的萝莉作品。
在这之后,1979年宫崎骏的鲁邦三世卡城中的克拉里斯、1982年的魔法公主明琪桃子都进一步促进了这个热潮。其实登载中森明夫专栏的《漫画ブリッコ》正是在这么一种背景下诞生的杂志,但是你作为一个萝莉控杂志却登载了诋毁这个杂志主要受众人群的文章,拿到现在来说除了故意引发争端的“炎上商法”外我还真的想不出有什么其他解释。
所以这个专栏持续了三期就被主编大冢英志给撤了,专栏作者中森明夫也被流放。有人说他这么写是因为同族嫌恶,也有人说是80年代日本经济发达下的开放与文艺圈的自由等等。
在了解了大的时代背景后,我们具体来说一下女性爱好者间的“おたく”的使用情况。在这里我推荐大家去看作为当时就已经参与过同人创作的动画研究者——五味洋子在 WEB ANIME STYLE 上编写的 文章 ,里面正好谈到了 おたく 作为“第二人称“的现象。 这一段的历史争议较大,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简单地说来就是那时候的合宿。合宿时男女分寝室挤在一起睡,当时和我一间寝室的一位女性给我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她个性非常强,说话方式很独特,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阿宅对话”,她说话音调高又速度快,而且总会使用“不是怎么怎么样的吗”这种给人感觉强硬的句式。但是绝不会让人感觉讨厌,她会很快地掌握现场的气氛,带动这屋内近10名女孩子都以这种调调开始说话。虽然至今不知道她的名字,我偶尔也会在想她之后究竟怎么样了。她是否在粉丝圈里留下了大名,还是说已经成为相关专家了。
至于为什么我不知道她的名字,是因为当是我们并没有互报姓名,直接用的“府上(您家)”来称呼对方。这种称呼方式来源是主妇用语,称呼对方“xx先生/女士”的话没有“府上(您家)”全面,“府上(您家)”的称呼有种将眼前的人以及其家庭都包含进去的感觉。因此漫画粉丝圈的人在互相使用这种称呼时,就会有种连带称呼了对方所属创作社团的意思。很多人以为“OTAKU”这种称呼是中森明夫在1983年发表在《漫画ブリッコ》上的《「おたく」の研究》中来的,但实际上这是很早以前就有的称呼。因为是主妇用语,所以这个词还非常有可能是由圈内的女孩子们传出来的。
五味洋子提到了在漫画大会之前的合宿时人们并不知道彼此的名字于是称呼对方おたく,但这并不是一种自嘲,更不是一种“我不用正常的生活方法”的意思,而是一种为了问候“对方创作社团”使用。它诞生于主妇用语,包含了主妇问候对方以及对方家庭的意识。显然用“自嘲”、“我不用正常的生活方式”并不能全面概括用おたく作为第二人称的现象。
接下来我们把目光放的更远一点,因为也有人提出早在60年代,早川书房所属的翻译作家们就在本土配音版的西洋影视剧中使用了“おたく”作为第二人称。
具体来说,于1965年在日本播放的谍战片《0011ナポレオン・ソロ》(The Man from U.N.C.L.E.)中主人公的搭档就称呼主人公为“おたく”,于是有人认为60年代的翻译作家们把这种称呼普及到了科幻爱好者中去。所以你们看,60年代翻译作家说、主妇用语说、动漫爱好者自嘲蔑视说,这就三种说法了(实际上还有更多)。简单的归纳总结是很难解释的清楚的。
把1983年之前的事情说完之后,我们再来具体看看中森明夫当时的记述:
每个班都会存在这么一种人,他们对运动一点也不擅长,课间休息的时候也待在教室里不出去,在暗处磨磨唧唧而又兴高采烈地下着象棋的家伙。这种人是非常多的吧。
穿着妈妈买的980日元一套1980日元一套的衬衫和休闲裤还自认为很时髦,脚上的运动鞋也是很多年前印上版权符号的伪劣产品,挎着的鼓鼓的单肩包啪塔啪塔地摇晃着。就是这种人。
这些家伙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缺乏男子汉气概,总是会伴随一些娘炮的特征。二十多岁的成年男子,在得到喜欢的动画角色的海报的时候,由于太过高兴,居然当众兴奋地尖叫着跳起,两膝向后折成了L型。
…这些女的都剪着河童头,体格肥胖,粗得像棒子般的腿居然还要套上白色的高筒袜。由于一些原因,我们先以“おたく”来命名这类人群,之后也这么叫吧。
从中森明夫的描述来看,这个人群的范围似乎有些过于广阔。低调的人、穿着比较土的人、稍显狂热的人、萝莉控……不论男性女性,这些人都被他叫做“おたく”。
当中森明夫在专栏上发表了三期内容之后,读者的反对和不满就全都爆发出来了:
确实我们这种人是会让人感到不快啊,用您的话来说就是“恶心一族”吧。不管怎么样确实是让人看了觉得不舒服,这一点我们也承认,甚至还会引发不快。所以说,仅仅是因为我们让人感觉不快,就成了我们必须要被社会所排斥的理由?
当时也有不少本来就存在的女性漫画爱好者也参与了萝莉热潮,加上70年代延续过来科幻爱好者、同人爱好者以及当时因为《大和号》、《999》、《高达》、《福星小子》热潮新兴起的青年动画爱好者。这本来就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群体,简单的去归纳概括任何一个群体都是不应该的。由于对外貌描写的过于详细,在专栏登载后这些可能有也可能没有交集的群体感觉自己都被打了一头。
如果我们不考虑“炎上商法”,就先当中森明夫只是因为一点文化人的幽默感将“おたく”来形容这些令人不快的,或是他看不上眼的动漫文化爱好者吧。这么做的最直接结果当然是引发了巨大的波澜,中森明夫被大冢英志放逐。
我们对1983年前作为第二人称的“おたく”中到底有多少成分是“自嘲、蔑视”,又有多少成分是“问候对方社团”并不清楚,但在这次风波之后的CM中,这个称呼似乎正式成为了圈子内的自嘲、蔑视用语。
“你看看你就跟一个死宅似的。”
“对啊,我是死宅真是不好意思啊。”
在之后的动画作品里也依稀可见这次事件的影响,比如1984年超时空要塞剧场版《可曾记得爱》中一条辉则不再使用“おたく”作为第二人称了。1988年的《机动警察》中筱原游马对泉野明称呼他为“おたく”则表示了不快:“不要称他人为おたく!”
被大冢英志放逐之后,中森又被周刊志《朝日ジャーナル》捧为了“新人类的旗手”,新人类指的就是日本经济发达后那些和以前人们的感性、价值观、行为观不一样的人。其中中森则被推为了包含动画在内的“次文化”圈的旗手,包装成了文化人。但中森明夫站在次文化系文艺圈的立场,在受众是次文化爱好者为主的刊物上将“おたく”差别用语化,不管当初是基于何种目的,在差别化这点上说他是始作俑者一点也不为过。
其实,中森说的这些人确实客观存在,特别是80年代音像制品的发达客观上促成了一些沉迷其中的狂热群体,但这只仅仅是整个次文化圈的一部分。在他将“おたく”差别用语化前,也有针对阴气重一点的动漫爱好者的蔑称和差别用语。结果中森一帽子扣下去后却引起了之后科幻爱好者、动漫文化爱好者以及其他次文化爱好者之间的诸多争斗。
这种争斗不光是爱好者,更多是文艺圈的评论家们各自表态。大家各执一词,都想来为御宅族下个定义或者辩护,结果出来个宫崎勤,媒体不光是进行了偏向报道,甚至把“おたく”一词和“犯罪者”进行了绑定。从圈子里的小聪明发展到圈子里爱好者的自嘲蔑视再到媒体和社会的偏见、敌视,这下大家才知道是真的出事了。
大冢英志出来说我们要为宫崎勤辩护,但不是为他的犯罪行为辩护,而是控诉媒体的不公与偏向报道。中森明夫看了以后十分感动,也加入了进来,于是合作写了一本书来说这个事,这就是《Mの世代 ぼくらとミヤザキ君 》。
宫崎勤事件之后,以小众趣味为代表御宅彻底成为了社会排斥的对象,动画漫画界也受到了牵连,直到《EVA》热潮,《电车男》热潮,作为御宅代表的动漫游戏文化爱好者在日本的人权才慢慢回复过来。本来作为遭受了社会偏见的动漫游戏爱好者群体必须时刻警惕社会对他们的看法,但是周边商品文化的发展让这种警惕渐渐消失了。
到之后的“COOL JAPAN”战略方针,日本政府将动画、漫画、游戏产业作为了一个重点。我们现在理解的“日本ACGN宅文化”实际上是美少女游戏、《EVA》、深夜档动画,轻小说,周边商品和御宅系商店爆发式发展后的集合。而对于之前,或者说富野由悠季在新宿号召了一万人的动画新世纪宣言之前,在男性主导的萝莉控热潮之前,我们对早期女性科幻爱好者、女性漫画爱好者、女性同人作者所知甚少。
所以在这么一种情况之下,我们被全世界的各路学者、文人、评论家的发言和著作绕的团团转,结果谁也无法说服谁。而每当“死宅真恶心”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之时,大家纷纷出来各取所需,严正表态,划清界限。剩下一些开阴枪的开阴枪,到头来无非都是一种方便自己的行为罢了。
这一切的源头是如何造成的?科幻爱好者、同人创作者、漫画家、动画创作者、普通的青年动漫迷、作为指代对象客观存在的性格阴暗的狂热者、其他次文化爱好者、中森明夫……他们在这么多年的历史中都扮演了什么角色?客观上的御宅文化到底是什么?我们已经不想再去分析去分类了。承认这个社会很多元就这么难吗?为什么一定要去分人群甚至扣帽子呢?
也许中森明夫在最初只是因为一点小聪明般的幽默感,他的本意并不是想引起风波,但是事实上却无可避免的造成了差别化的开始,并且之后被无良媒体利用而引发了大规模的迫害。
中森明夫在多年后接受新闻采访的时候表示,这个词本来是高中时代给同班同学取的昵称,之后被自己带入了《漫画ブリッコ》中。这个词原本确实一定程度上是自嘲、蔑称,这是令人沉默的事实。不过比起之前同类的蔑称“性格阴暗(ネグラ)”、“萝莉控(ロリコン)”、“二次元控(二次コン)”,“おたく”一词还是稍显幽默的。
之后无论是变成自称还是再定义,大概就可以说是科幻迷和动漫迷内部的斗争史了。
在本文结尾,我们再多看看中森明夫自身对这个事情的表态吧。
“说了多少次了,我才是命名おたく的人。”
“这对我来说远算不上什么荣耀,这是一具我要背负一辈子的十字架,你们谁要来代替我的话那把这具十字架也背走吧。”
“我是命名了おたく的人,但我并未从中获得任何实际的利益,我也没有出过什么おたく的书籍,用おたく来获利的是大冢英志、宅八郎和冈田斗司夫。”
我们从之前大家不太熟悉的视点再次探讨了おたく这个词语以及“死宅真恶心”。这可以被看成是一次圈内文化人的耍小聪明的幽默、内斗而最终被无良媒体利用并施加迫害的“悲剧”,类似的事件在国内的各个爱好者圈层中并不少见。
本篇文章为转载文章,原文章作者:成都COMIDAY同人祭组委会(amuro_1985、扇子ougi)。文章原地址: 请点这儿
评论区
共 108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