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说,要到几岁才开始不相信圣诞老人的存在……这类无聊的话题对我而言,根本不痛不痒的。不过,讲到我从几岁起开始不相信圣诞老人就是那个穿着红衣服的老公公时,我能确定地说,我根本打从一开始就不相信。”
————《凉宫春日的忧虑》
这是PS4上的一款以中国上海为背景的动态主题,大概是在两年前,我在商店中看到它并购买下来,我认为价钱并不合算。背景中闪烁着灯光的街道并不是我向往的景色,但我依旧想要买下它,以发泄我心中的焦虑。
上海为什么被叫做魔都?很多人都是从ACG圈子中听到的这个词汇,但后来我才知道,那是因为资本化的发展,上海与纽约、伦敦、东京并称为世界四大魔都。但在我印象里,这个名字有着另一个含义……
那年夏天,我摆脱了九年义务教育,考上了心仪的高中。那也许是我过得最快乐的夏天,也一定是决定我一生的,最重要的夏天。我之所以能考上高中,就是因为高考前在街机厅里遇到了一位前辈。
在我生活的这个二线城市中,街机厅早就没落,这里是这个城市的街机玩家少有的圣地,我站在《Jubeat2》面前打完了所有的币。“啊,打的不错嘛!”他是名为DL音游战队的副队长,在这个机器上能看到他打入世界排名69的好成绩。他问我是否有兴趣一起玩,而我说出了几乎每个学生都会经历的苦恼,我的成绩不知道该报考怎样的高中,而他向我推荐了他曾经的母校。反正我也没有明确的目标,但最后没想到真的考上了。拿到通知书的我分外高兴,但却再也没有联系上他。
那段时间,我接触到了一款游戏——《苍翼默示录》。啊,是款格斗游戏。
那是我小时候一直在尝试却得不到任何人认可的游戏类型。但我依旧被很多没见过的系统惊艳到了,为什么连段可以这么长,出招这么华丽,能二段跳还能空中冲刺。简单的依次按下ABCD就可以打出4连击,这是我小学练了一个假期《拳皇97》都见不到的数字。而后,我便在网络上查看该游戏的各种攻略,加入了一个名为“苍の翼”的群,从这儿开始,我便踏入了格斗游戏的世界。
那之后,从《罪恶装备》、《街霸4》到《月姬格斗》、《黄金梦想曲》,我几乎尝遍了各类格斗,对这个圈子也有了充分的了解。原来当初那般火爆的格斗游戏,现在已成了冷门类型。这根本不需要验证,整个高中我都找不到一起玩格斗的伙伴,而每天关于游戏的讨论几乎只限于《英雄联盟》,当然,在高中三年里,我也因为一个NDS与PSP的交易结识了一位好友。但即使关系十分要好,也仍然不能使他陪我一起入坑格斗,在这个圈子里我还是感觉很孤独。
但后来我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事,之前加过的群中,有很多玩家都是上海的,我感到疑惑,不过这也许是碰巧罢了。后来我又得知,上海有几家不错的街机厅,会引进很多游戏,而且有着忠实的玩家群体,并且不管多小众的游戏,在上海都能寻找到对应的圈子。不止如此,他们每周还会约好去机厅游玩,即使路程有一个小时多,他们也会赴约赶到。后来我也在自己所在的城市里尝试号召玩家,但我发现这很难做到。并不是没有玩家,而是我根本做不到将他们聚集起来……这太难了。为什么上海可以这样轻易做到?不愧被称为魔都吗?我开始万般焦虑起来。
《中国式家长》第一次通关时,不管前面有多么无厘头,最后高考的那几张画面和那几句描述还是能够唤起我当时的记忆。高考是不可能会忘记的经历,即使现在已临近大学毕业,每逢高考时还是会不自觉的替考生们感到紧张。我当年高考后,最终挑选了一所上海的二流大学放在了第一志愿。
和第二志愿相比,那所上海的大学反而要低一个等级,但我还是因为分数不够而留在了家乡城市。即使到现在为止,我也依然讨厌这所学校,讨厌这里的一切。当初我那么憧憬的大学生活,全被它给毁掉了。我在这里度过的不是与朋友一起为了梦想奋斗,因为兴趣而共同钻研,一起疯狂的生活;而是只身一人学习游戏开发、没有老师可以教我,不想学习不感兴趣的课程而挂科,老师以“字写得难看”为由给我59分,学校为了收钱不建议学生出去实习,每天为了毕业而烦恼的糟糕生活!我把这一切都归咎于没有考到上海所导致的。
那之后,在一个学期内我去了4次上海,当然,基本都是去找那帮格斗游戏圈子里的人一起打游戏。但每次去,这个城市都会给予我冲击。我见到了很多我没见过的东西,很有科技感、东方与西方文化结合的感觉。每次在去上海的路上,我都满怀期待的想着“这次又能遇到什么呢?”,简直就像Roguelike一样。
我想,一个人会确定自己今后的方向,大概率是在他第一次在某个领域取得成就的那个时间点。
我在高中时,用ONS引擎独自一人完成了一款“初音”题材的同人AVG,最后刻成光盘在师生间宣传,尽管有些是奉承,但我还是得到了夸奖与认可。我一直陶醉于那款作品,即使现在看来非常的拙劣,但她为我的人生指明了方向,我现在还会把她放在办公岗位的桌子上,让我每天都能够看见她。上了大学后,我也依旧以游戏制作为目标不断学习。
在大一的时候,我有幸获得机会参加了腾讯公司组织的“游戏策划线下培训”,我在北京传媒大学待了一个月,本身只是抱着学习的心态前去参加,但没想到最终会以前十名的成绩获得去深圳总部参加“72小时极限开发”的机会,我感到很幸运。
但我去了才得知,原来一起来参加的都是已经大三,准备找实习的学长学姐、只有我一个大一的过来。我担任了队伍里的策划职位,最终的成绩很不理想。尽管作为队友的学长一直在安慰我,我还是感觉到连累了他们。那是一次教训,也是一次宝贵的经验。自那之后,我也认识到、学到了很多东西。“独立游戏就是受众为自己的游戏”这句话便是从一位学长那里学到的。
两年前,一个以“拯救世界”为口头禅的公司推出了一款3D ACT类型的手游,说实话,堪比《罪恶装备Xrd》的画面风格以及惊艳的画面表现,我都非常钦佩。但当时的我非常稚嫩,在玩游戏之前我就带着对手游的偏见对它做了评价“不好玩”。我在其他游戏群里发表了仅有三字的感想,同时又再一次认识到了自己有多么差劲。的确,他们费劲力气,千辛万苦制作出来的游戏,我却很轻率地以这三个字评价它,这对于开发者们过于不敬。自己一直以那个方向作为目标,却没有意识到这点。在去面试的时候,我没能说出这三个字,但我现在认为不得不为当初的言行而为他们道出“对不起”!
大学期间,我也有幸进入了“游戏媒体”的行业,之前在机核上发过的一些文章和新闻,下面都会带有标注。这期间我发表了很多文章,应聘了UCG自由撰稿人,联系过很多国内国外的开发者,采访过《Beholder》的发行商,还有《崩溃大陆》和《Distrust》的开发组,结识了东北大学的蒸汽独游社。尽管是一家小作坊,但它为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我之前甚至想过,是否可以凭借这段经历进入机核等媒体,但似乎答案并不理想。
大三结束的那个夏天,我和当初在腾讯培训时遇到的学长学姐们一样,开始寻找实习机会——总之不想在学校待着。我先后通过校招投了腾讯和网易,当然实习地点填写了上海,最后无果。眼看校招就快结束,此时的我分外着急。期间也找到因转载文章而结识的蒸汽独游社的MoeShan前辈求助过。
过了不久,有两家公司给予了我希望,其中一家是在本城市的腾讯子公司,而另一家便是那个以“拯救世界”为口头禅的公司。不知从何时起,我对这家公司产生了莫名的好感,明明没怎么玩过他们的游戏,但却很向往那里的生活,我感觉他们都是在做着自己喜欢的东西,那种大家一起努力的感觉应该会很棒。当然,这家公司在上海,这也是我会向往它的理由之一。在第一次接到他们的询问电话时,我十分激动。但令人失望的是,我再也没接到他们的第二次电话。反而我获得了腾讯公司的实习offer,再一次,我又留在了这座城市。
在腾讯公司的实习确实让我学到了不少,现在对于游戏的观念更是改变了许多。我负责管理一款有了些许年头的手游,那是一款纯培养数值,需要充值大量金钱的游戏。我当然,直到现在也不是很喜欢这类游戏,但不得不承认,中国的数值成长和付费体验做的确实厉害,期间有一些日本公司会向我们要一些成功案例,以学习其中的数值和付费设计。以前一直把腾讯的“充值就会变强”作为笑话来听,但现在想想,这个设计确实优秀,比如抽奖和掉装备的一些伪概率,都会让玩家在付费之后就能明显的感觉到变化,中国的很多手游都会有这样的设计,这可能也是《碧蓝航线》和《少女前线》在日本韩国火爆的原因。对比一些日本手游,比如《FGO》和《失落的龙约》,日本这方面未免做的太耿直(笑)。
一段时间后,各大公司的秋招便开始了,不知是什么巧合让我再次看到了那家想拯救世界的公司的秋招消息。我明明已经决定在目前的腾讯公司沉淀下来,以后有机会再去上海的,但我还是投递了简历,这时我已经搞不清楚自己的本心是出于对这家公司的向往还是对上海的向往了。但这次和上次不一样,我得到了面试机会,他们通知我说可以安排电话面试,但我却选择了前去上海,他们没有拒绝。
在那之前我还在疯狂游玩、研究他们的游戏,甚至还充了很多的钱,因为我不想放过这次机会。通过在腾讯的学习经验,以及这段时间对游戏的理解进化,我去面试时是带着充足的自信进去的,我觉得我没理由失败。碍于害怕影响面试,我并没有说出那三个字。
面试之后,我约了上海的朋友去机厅打格斗游戏,这当然是我要求来上海面试的理由之一——顺便与好友线下切磋。那位朋友,我们一般戏称他为“老爷”,每次去上海都是他招待我,为我安排很多事情,很多外地玩家过去也都是他帮忙招待,就像是魔都游戏圈的接待人一样。我很感激他,如果有机会,我希望能够为他扮演一次这种角色。
那晚正好赶上了一场《街霸5》红白赛,“老爷”帮我报了名一起参加。我使用的角色“仍然”是春丽,虽然我那局输掉了,但我却很满意,因为我打出了一套版边很炫酷的连段,并听到了台下的回应。春丽目前在《街霸5》中的评价偏低,我期间多次尝试更换角色,但现在依旧坚持不只是因为春丽陪伴我参加了日本EVO,更多是因为其他玩家的称赞,“还是你的春丽厉害”、“你还是春丽稳”、“这套连段秀我一脸!”等等。
我之前在奶牛关回答过一个关于格斗游戏入坑的问题,他人的称赞是留住新人最好的手段,因为我就是这样的经历。这其中,我收到的称赞多半都来自于“老爷”,如果不是他一直在夸耀我的春丽,也许我早就是一名豪鬼使了。
回程的前天晚上,和朋友打完了《街霸5》之后我并没有立刻回到酒店,而是在这夜上海的街道上持续漫步。我已经来过这个城市很多次,每次离开我都会在想,什么时候才能来到这里生活,我到底在执着什么?这或许不算留恋,也许是怨念……
我没有收到offer,再一次,被留在了家乡。回头想想,我的确欠缺许多,面试中的回答其实都十分不满意,但还是很不甘心。
我坐在办公桌前,照旧处理着日常工作。对于我管理的这款游戏,我所了解到的是这款游戏已有一整年没有更新,玩家们老早就已经达到了数值顶峰,几乎无处提升。但他们还在坚持玩着这款游戏,甚至每次的充值活动,他们还会坚持充钱。多数玩家账号上会保有成堆充钱获得的一级货币。在我眼里,这只是一款普通的数值手游,是我们多数时间内吐槽的游戏类型,是去年核聚变上吹哥多次diss的“垃圾”。但这群玩家的坚持略微打动了我,甚至有玩家对我说出了这样的话:
虽然这类游戏在我们看来,很不受待见。但它仍然有着拥簇它的玩家们。我说过我对游戏的观念产生了改变,这就是其中之一。只要一款游戏它还拥有玩家,它就没理由死去。
我不知道我的这份执着还能持续多久,回来后我还在其他群里抱怨“为什么魔都不管多小众的游戏都能形成圈子!玩家都能够集结起来!”难道真的是因为上海有魔力吗?
我不管做什么都没什么天赋,剩下的只有“不愿意放弃”的这份心情,现在依旧还对上海持有“怨念”,也许正是从高考开始就进入了一根筋模式。但我依旧对这个城市有所向往。
我已搞不清楚我对上海这座城市的感情,到底从何时为何对它产生向往。今后是否有机会去那里生活,在梦想的道路上是否可以等到把脑海中的游戏做出来的那天……我也希望能有人告诉我,上海的魔法究竟是什么?
评论区
共 120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