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西日本其实指的是整个日本的西半边,而我其实并没有去大阪以西的地方。
前言:去年大部分时间都为拖延症所害,攒了一堆没写完的东西。而前日看到机核上几篇关于日本旅行的文章,便也想把自己的经历也拿出来分享一下,顺便督促自己多写写东西。前前后后又拖了一阵子,才算是写完了上篇。(虽然写得又散又杂)
春节前后,是我和朋友加入了前往日本旅行的大军,但我们没有去人气极高的东京和北海道,而是选择了稍微不那么热门的关西・中部地区(当然,关西的京都、大阪人气是仅次于东京的了)。
东京当然是世界级都市,是日本最繁华的地方,但日本不是只有东京。在一些人心中,包括我自己,认为以东京为中心的东日本代表现代日本,而以京都为首的西日本则象征传统日本。这个看法虽以偏概全,但西日本地区留存下来的众多神社古刹向我们展现了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的文化图景。
对我来说,日本文化(主要是二战以前)最大的魅力就是它与中国文化形似而神非:它在历史上积极吸收中国文化并且使用汉字,又经过独自发展,最终酝酿初了与中国似是而非的独特文化景观。
近年来前往日本旅游的国人越来越多,自然绕不开历史悠久的神社古刹。本文虽题为朱印收集指南,实则是围绕这些神社古刹展开的古代日本历史文化小科普,说明这些地方有哪些值得拜访的地方。且听我娓娓道来。
朱印是日本的神社或寺院颁发给参拜客的一种参拜证明,据称可追溯至江户时代。参拜客到访后,向社务所或寺务所供奉一定数额的金钱(通常为300-500日元),即可得到专人题字并加盖印章的凭证。因为印是红色的,故名朱印。日本人通常敬称为御朱印(ごしゅいん)。朱印一般会开设专门的窗口,有人专职书写。书写、加盖印章完毕后,为防止墨洇到另一页,还会夹一张纸,有时这张纸上还有和这间神社/寺院有关的介绍。神社和佛寺的朱印题字基本内容亦有区别,不得不说在题字方面多数情况下寺院的字和内容更加丰富多变,显得比神社更有诚意一点。
神社和寺院会准备写朱印用的纸,但人们更喜欢拿上自己收集朱印专用的本,日语称为“御朱印帳”。拿着自己的朱印帐巡回各地,看着满满一本,颇有成就感。但是有些人气极高的地方,有时实在拨不出人手,只提供事先在纸上写好的朱印。也不是所有神社和寺庙都提供朱印。如著名的东本愿寺,就在官网上明确指出不提供朱印。而有的大型神社寺院则会在多个地方提供不止一种朱印,有的甚至多达十种以上。所以出发之前一定要计划好。
可以有很多理由。比如你特别喜欢某部动画,你想去拜访动画里出现的场景;比如你对日本历史非常感兴趣,想要到与历史息息相关的神社和寺院看看;或者你纯粹是想满足收集癖,将好看的朱印收入囊中。这都可以。当然,如果你是有宗教信仰,比如你说佛教徒,那么收集佛寺朱印会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但没有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你认为它有趣,去做你认为有趣的事情是不需要理由的。
不过,要对别人的信仰心怀敬意。我往往自称为不可知论者,造访宗教场所时我采取的态度是“敬而不拜”。不拜但一定心怀敬意,即便你不信仰他。窃以为这是很重要的。
说这么多了,下面就来分区介绍我造访的神社和寺院。由于京都名刹众多,而且我们在京都待了近五天,所以整个用了整个上篇的篇幅介绍京都的神社寺院。
作为从平安时代开始到明治迁都长达1000年时间的日本首都,京都历来被认为是日本最具文化底蕴地方,遍布世界文化遗产。关西地区三分之二的有名神社寺院全集中在京都市内了。伏见稻荷大社的千本鸟居如今已经成为了日本传统文化景观的代表;金阁寺、清水寺等一众大名鼎鼎的古刹都在这里,更是让人有一种全日本的佛寺都在京都的错觉。这些都已经成为了国人前往关西地区旅行的必去之地。作为古代日本文化中心,京都的神社、佛寺的密集程度是令人难以想象的。我造访的数量也十分有限,尚有很多有趣的地方会在文末提到。
顺便一提,我听日本人说,其实日本人相当多人不喜欢京都,觉得京都人排外,至今仍觉得自己是首都。但我们只是来玩的嘛。
自古雅称洛阳,至今还能在京都各处见到洛中、洛上等称呼……
京都是一个极其适合骑自行车的地方,租上一辆自行车在大街小巷之间漫无目的地穿行是一件极其惬意的事情。京都由于采取了中国城池传统的条坊式布局,道路横平竖直,骑着骑着我就想到王小波的弟弟王小平回忆他们兄弟二人当年在北京骑车,就念了褚光羲的诗:“大道直如发,春来佳气多。五陵贵公子,双双鸣玉珂。”
地铁由于只有两条线,只覆盖主干道,所以就得坐JR和京阪电铁等地上电车,跟地铁的性质是一样的。我个人则不喜欢公交。另外,公交也好电车也好,先确定你一天内会坐三次以上,否则不要轻易买坑爹的一日票。(就算你觉得会坐三次以上,结果也未必是如此。)还是更推荐自行车。自行车的问题是停车,需要自行车专用停车场。
我们的朱印之旅开始于位于市北的建勋神社。这座神社于1869年在明治天皇的命令下建成,以供奉战国时代志在统一日本的织田信长,并以其子信忠配祀。“建勋”并不是“建立功勋”的意思,而是“武勋”,用来称颂信长的霸业。与我同行的朋友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信长迷,想要买这里的“天下布武”朱印帐,所以我们定这里为第一站。
建勋神社坐落在船冈山公园中,四周是安静的住宅区。我们那天没有骑车,有点失算,因为最近的地铁站(乌丸线北大路站)也要两公里。当时临近中午,只有零星几个参拜客。沿着阶梯走到顶,便能看见一块石碑刻着信长最喜欢的舞剧《敦盛》中“人间五十年”那段。后面的本殿四周透着一股幽静感,朱印窗口也没有人,而窗口前赫然展示着《刀剑乱舞》的联动朱印(宗三左文字、不动行光等)。我们买下了印着“天下布武”和织田木瓜纹的朱印帐,1000日元。而朱印是500,高于平均。想到其他神社供的神都是管学业啦、恋爱啦、财运啦,而建勋神社门前的介绍上直接写了,信长管的是“国家安泰、万民安堵”,所以这500日元就当献给世界和平了,我如是说服自己,虽然我自己都不信。
关于信长的事迹我想我不用多说了,大家去玩《信长之野望》就好了。虽然(我去的时候)这个神社十分冷清,但是信长在日本大概是风评最好的战国人物了。
顺带一提,写朱印收取的费用有个专门的名称,叫“初穗料”。“料”当然就是费用的意思,而“初穗”是来自古代供奉神社用的每年收获的第一批稻穗,引申为供奉给神佛的金钱,沿用至今。
从前我一直望文生义,以为这个神社是祭八坂刀卖神(八坂神奈子)的,然而它实际上和八坂刀卖神没有半毛钱关系。它的主祭神是素笺呜尊(注意是呜不是鸣),也就是须佐之男。原名祇园神社。在“神佛习合”的时代,须佐之男和守护祇园精舍的牛头天王被当作同一柱神,称为祇园大神,因而得名。后来明治元年政府下令“神佛分离”,于是改名八坂神社,但习惯上仍然还称为“祇园舍”。
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神佛习合这个术语,又称神佛混淆,指的是日本本土信仰(也就是神道)和日本佛教融合而产生新的信仰体系的现象。神佛习合在日本历史上持续了长达1000多年,对整个日本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要专门谈的话大有可说,这里只简单说一下几个重要概念。随着平安时代佛教的兴盛,日本的僧人们提出,日本的八百万众神其实都是诸佛菩萨和天部(佛教的天道众神)的化身,史称本地垂迹说。本地的意思是“本来的境地”,所以作为本体的诸佛菩萨被称为本地法身或本地佛;作为化身的日本众神则被称为垂迹或权现,其中“权”是“临时”的意思。
举个比较有名的例子,大日如来是本地佛,天照大神是大日如来的垂迹。这是因为平安时代兴盛的真言密教中大日如来是最高佛,而天照大神是日本神道最高神,而两者都有“光明普照”的特性。八坂神社主祭的须佐之男在从前便被认为是牛头天王的垂迹(然而牛头天王并不是佛教或印度教的神,起源不明)。在民间说书中,牛头天王又是药师如来的垂迹。直到明治政府下令神佛分离之前,八坂神社都和佛教密切相关,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隶属于比睿山延历寺,称作“感神院祇园社”。总之神佛混淆使得这些名字一团乱,现在大家只需记住八坂神社祭的是须佐之男就好了。
每年七月会举行“祇园祭”,是日本最著名的祭典之一,什么“京都三大祭”、“日本三大祭”、“日本三大美祭”里面都有它(日本人也特别爱凑“几大XX”)。因为牛头天王被视作瘟疫神,所以祭典在过去瘟疫多发的夏季举行。
扯这么多都忘了说朱印了。八坂神社参拜客众多,但是大部分是来求签问卜的,所以朱印窗口的人不算多。但是费用为500日元,不知是不是仗着名头大,要得高于一般神社。听说这里的签很灵,如果你也想试试,只需自己抽一支,把签上的号码告诉巫女并奉上200日元,巫女就会给你写有结果的纸。
JR奈良线稻荷站出站就能看见热闹的景象。我们到这里那天时有阵雨,但即便如此仍然人满为患。作为京都最热门景点(没有之一)的千本鸟居,一眼望去,全是“闪”字(门下有人),闪闪闪闪闪。日本社会各界向这里捐赠鸟居的习惯始于江户时代,如今号曰千本,实则数量已逾一万。望不到边的鸟居串在一起自然壮观,引来众多游人。不过似乎大多数游人只是来凑个热闹,几乎没什么人登临稻荷山山顶。推荐登顶,景致别有雅趣。我们去的那天下了点雨,山上略微潮湿,云雾缭绕,颇有玄妙之感。一路上能看见无数形状各异的石碑,这些石碑都是从前信仰稻荷神的人供奉在山上的。它们给稻荷神起了各种别称,刻在石上,祈求加护。石碑罗列的样子极像墓地,所以人们称这些石碑为御冢(お塚),但实际并不是坟墓。
在室町时代的应仁之乱中(1468),稻荷神社毁于战火,战国时代才陆续重建。在据说直到天正16年(1588),丰臣秀吉祈祷母亲病愈,为了还愿而建的。后面大概还会提到这个应仁之乱,因为在它期间京都的神社寺庙几乎被烧了个遍。
神社的主祭神是谷物女神——宇迦之御魂神,又称仓稻魂命,是须佐之男的女儿,一般号曰“稻荷大明神”。然而其实最初稻荷神是外来信仰,是经由朝鲜渡来的氏族秦氏所信奉的神。他们自称秦朝遗民,日本人就信了,现在其来源也难以考证。但从他们依靠先进技术(织绢、铁器制造等)马上站稳了脚跟来看,来自中国也是有可能的。六世纪起秦氏便开始成为豪族,并于711年建立了伏见稻荷大社(当时叫伊奈利社),随后稻荷神信仰随着秦氏政治势力的扩大而遍布日本,如今有2970座稻荷神社。随着稻荷信仰的根植以及秦氏逐渐淡出历史舞台,稻荷神与日本本土的宇迦之御魂神(以及其他几柱没什么名气的食物之神)逐渐被视为同一柱神(同样叫习合)。而渐渐地稻荷神也不仅仅被视为谷物神,也逐渐具有了各种各样的神格。“稻荷”取“背负稻子”之意,故荷字正确读音应当是hè。明治时代为了和其他稻荷神社区分开,始改名稻荷大社。
据说从前当地民间信仰狐神,后被吸收进神道,成了稻荷神的使者。所以狐狸是稻荷神的象征,神社中四处可见狐狸的石像,而不像通常的神社里使用狛犬。还有另一个说法,说是另一位食物之神,御食津神(みけつかみ,后来当然又被习合了)的名字被写成了同音的“御狐神”,于是将错就错把狐狸当成御食津神的形象,我窃以为过于扯淡。总之稻荷神在民间就和狐狸挂钩了。民间还传说狐狸爱吃油炸豆皮,难道他们没见过狐狸都吃肉么?由于这个奇葩的说法,导致油炸豆皮乌冬面叫做“狐乌冬”,油炸豆皮寿司叫“稻荷寿司”。此外,在日本佛教中的空行母(荼吉尼)的化身之一是白狐,所以也与稻荷神习合了,直到神佛分离。
稻荷大社一共有三处提供朱印,分布在三个不同的高度,到达难度与之成正比。沿着千本鸟居向山顶进发,分别能拿到“奉拜伏见稻荷大社”、“奉拜稻荷大社奥社”,绝大多数游客到此就下山了,而最后拿到“奉拜山城国稻荷山”的人寥寥无几(当然,大部分游客也对收集朱印不感兴趣)。
其实本来没想来这儿的,只是偶然路过,骑着车无意中看到了这间神社。
附近方广寺的山顶上埋葬着丰臣秀吉,而这座神社的主祭神是“丰国大明神”,也就是死后被神化的丰臣秀吉。日本在古时很少直呼神的名字,而是称呼神社名+“大神”。平安时代之后,特别灵验的神被称为“名神”,随后写作“明神”。随着神佛习合的演进,“明神”逐渐成为了垂迹神的称号,与“权现”差不多同义。明治之后,除了少部分神社(比如稻荷神社)之外,“明神”被当作佛教用语而很少再被使用。丰臣秀吉死后,朝廷赐神号“丰国大明神”,取自《古事记》中现世(也就是日本)的别名“丰苇原中国”。后来丰臣家被德川家康所灭后,丰国神社遭到废弃。但1662年京都发生过一次地震,而这座神社周边安然无恙,所以民间对其有一定信仰。后明治天皇盛赞秀吉,下令重修神社,并合祭鸟羽伏见之战(倒幕第一战)的阵亡者。
神社旁边有一座立着五轮塔的土丘,乃是“耳冢”,埋葬着约两万人的耳鼻。日本在战国时代仍留存着割下敌人耳鼻记功的习俗,这里埋葬的耳鼻来自万历朝鲜战争中中国、朝鲜的阵亡士兵,其中朝鲜士兵占多数。
我拿到朱印之后,上面写的是“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不知为何差点笑出来。是不是在感叹秀吉没福(就一个儿子还被斩了)又没寿(没能熬过家康)呢。“出世开运”,就是《太阁立志传》嘛。
我们从建勋神社出来后就来了这里,因为最近的地铁站仍然是北大路站,顺路就来了。
鹿苑寺是本名,金阁是主殿舍利殿的别称,后来成了整座寺的别称,外号名气盖过本名。这里是我们在日本到达的第一座佛寺,我们在这里买了佛寺专用的朱印帐。作为京都的象征之一,这里的游客也是络绎不绝。但这自有其道理,幽雅的环境确实值得来。更何况门票十分有特色,是一张护符。你说金阁寺雪景?不存在的。我还特意问了京都的房东,说京都下雪嘛?房东答道,基本不下,你得去更北边的地方。行罢。后来我们还真就去更北的地方看雪去了。
本来金阁寺的地界是西园寺家的别墅,因为在京都北所以号曰“北山第”。后来西园寺家把这块地给了室町幕府,时任第三代将军的足利义满卸任后出家于此,建起了舍利殿作为禅修场所。他的法号为“鹿苑院天山道义”,故其子在他身后按照他的遗愿将北山建成寺院,命名为鹿苑寺。舍利殿之所以这么有名,不光是金闪闪的特好看,也是因为建筑风格独具特色:共三层,从下到上分别是寝殿风、武家风、禅宗佛殿风。以舍利殿为代表的室町时代初期的文化便被后世称为北山文化。
本来还有别的北山风格建筑,但和稻荷大社一样全在应仁之乱中被毁,只有舍利殿幸存。于是明治时代它就被列为国宝,不料1950年被一把火连同里面收藏的众多室町时代遗物一同被烧没了。此事震惊日本,便有了三岛由纪夫的小说《金阁寺》。现在的舍利殿是1955年重建的,所以看着跟假的一样(褒义)。
这里从前毕竟说人家幕府将军的别墅,地方不小。除了舍利殿之外,周围的庭院也很好看。
在国内似乎没那么知名,但是是一座香火旺盛、气派非常的大寺院。这是因为德川家康号称信奉净土宗,而且第25世住持还是他高祖父的弟弟。于是作为净土宗最高寺院(称为“总本山”)的知恩院便受到代代德川幕府的支持。要不是我们住的地方就在它旁边,我都不知道还有个这么个寺。后来在唐招提寺一块石碑(征集修缮资金纪念)的佛寺名录上,发现它赫然名列在最前面。可惜我们去的时候主殿在修缮,从2012年一直修到了现在。
没有听说过这么个大寺很正常,因为和京都其他的寺院相比,它没有特别辉煌的历史。尽管它在平安时代末的1133年就由日本净土宗的祖师法然上人建立了,但法然死后它就一直受到延历寺和天台宗的打压,甚至还一度被延历寺僧兵打砸抢烧。直到江户时代,支持净土宗的德川家把这里当作二条城之外在京都的又一个据点,两头相互呼应,牵制被夹在中间的京都御所。现存的建筑也是17世纪建成的,自那是起知恩院就逐渐成为了京都数一数二的大寺。
知恩院的朱印有好几种,我选了看着比较飘逸的。这是一首咏歌,字有点过于飘逸都看不清了。它写的是:“草も木も 枯れたる野辺に ただひとり 松のみ残る 弥陀の本願”,音节数5-7-5-7-7,表明它是一首典型的短歌(和歌)。翻译一下是“在草木尽枯的原野上,只留下一株松,乃是弥陀之本愿。”至于这个本愿是啥,我查了一下是《佛说无量寿经》中“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第十八愿“十念必生之愿”,是净土宗的核心教义。但是我还是不懂这首歌什么意思啊。
近年来知名度有赶超金阁寺的趋势,聚集了数量赶超伏见稻荷大社的大批游人。通往寺院前面的二年坂、三年坂和清水坂是著名的步行街,其中二年坂更是可以号称日本的南锣鼓巷,建议绕开走。二年坂有的东西旁边的路都有,而且人还更少。也不知道是不是个大旅游网站宣传的,二年坂三年坂成了“最具京都/日本风情的街道”,然后就聚集了大批穿和服说汉语的人……对此我只想说,金泽的茶屋町和飞騨高山的老街比它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且看下篇。
虽然是无关紧要的细节,但不同于大多数寺院的名称都是音读,清水寺是京都唯一名称用训读(きよみずでら)的寺。常识上来看,本土的庙宇(神社)用训读,而外来的佛教系用音读。但少数建立年代比较早的寺院以所在地名命名,用训读,这些寺大多在奈良;后来建的寺以佛教用语为寺名,用音读(而且多为吴音)。而“清水”在从前也不是地名,所以清水寺仍然是个例外,具体来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另一个例外是东京的浅草寺(せんそうじ),虽然以地名(あさくさ)命名但是正确名称却是音读。
清水寺的建立者是平安时代初期的征夷大将军——坂上田村麻吕。相传他在音羽山遇见了修行中的僧人延镇,在听了后者说法之后皈依观世音菩萨。随后田村麻吕受命前往平定东国,大胜而归。他相信受到了观音的加护,于是为表示感谢之心,在音羽山令延镇开山建立了清水寺。顺带一提,坂上一族出自东汉氏。据《日本书纪》记载,一支自称汉灵帝后裔的人在秦氏之后也渡海进入日本定居于奈良,称东汉氏或倭汉氏(やまとのあや,“大和绫”),“倭”意为居于大和国(奈良),而“汉”读作日语“绫”,意指善于织绢技术。东汉氏和秦氏并为外来系豪族而盛极一时。后东汉氏本家衰落后,分家坂上氏独立,并在田村麻吕这一代以军功崛起。
寺里最著名的景点便是那个在无数张照片中出现的“清水舞台”了。它是本堂的一部分,然而我们去的时候又是本堂在修缮……还好能进到里面去。修缮在这座寺的历史上是家常便饭了,光是被烧毁,有记载的就有9次(当然包括应仁之乱)。现在的本堂是1633年江户幕府第三代德川家光捐赠建造的。穿过本堂就能看到朱印所。
朱印上的“西国十六番”和“西国三十三所”,指的是关西加岐阜地区一共有33所观音坛场,清水寺排行第16。
我们是骑车来的,要是电车的话就从京阪电车清水五条站下车,穿过寺前的商店街。
地铁东西线京都市役所前站出站便是大名鼎鼎的本能寺。但是知道的人都知道这不是本能寺之变的发生地,因为原来那座寺已经被一把火烧了,这座是在原址北边重建的。有个有趣的细节,本能寺方面会把“能”字右半边写成行书写法,类似“长”字,这是因为“能”字的右边是“ヒ(日语“火”)”连着“ヒ”,而本能寺历史上曾数度被完全烧毁,非常忌讳“火”。本能寺之变后,丰臣秀吉将寺址移到了现在的地方,也就是京都市政府对面。
应仁之乱后,法华宗信众为京都重建作出了很大贡献,为法华宗做了很大宣传,随后本能寺和法华宗盛极一时。然而基本没人记得那段历史,现在本能寺的名声基本全是因为本能寺之变,来本能寺的基本就是冲着信长来。
作为一座因信长而闻名的寺院,自然少不了各种信长相关周边,朱印上也会盖上织田家家纹。信长人气高,所以这里的朱印人气也就很高(怎么没人去建勋神社呢?),排了一会儿队。我去的时候卡着寺院下班的点,参观得比较匆忙,连照片都忘了拍了。
本能寺附近还有很多小的寺庙,因此这一片叫做寺町。其中有“寺町京极商店街”,地处京都市中心,是游人(和放学后的JK)主要的购物场所。各种百年老店全聚集在这里,值得一逛。我则在这里买了一把菊一文字指甲刀和一把白竹堂的《妖怪绯扇》联动扇子。
全日本为数众多的天满宫的总本社,主祭菅原道真,可以理解为日本的屈原(大诗人、力主改革、因谗言而被流放、在流放地郁郁而终)。作为学问之神在日本学生之间日本极具人气,都是来祈求考试通过的。
实际所在地是滋贺县大津市,但出于历史原因仍被归为京都的寺。它的事迹不用多说了吧。需要专门坐睿山电车。
上贺茂神社、贵船神社、仁和寺、西芳寺、本愿寺、三十三间堂
我们离开京都后,先后去了奈良、金泽、高山、名古屋,下篇将会介绍这些地方的神社和寺院。
评论区
共 10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