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变到质变”这个过程,在泰坦尼克号以及类似大型航模制作中,可以让人得到最直观的体会。尤其是在对比记录照片的时候,当时整个船大体成形的样子,对比后期细节逐渐丰富的几个阶段。对于笔者自己来说,比起成就感,更多的是一种其他的感悟。有意思的是对于这种感悟的理解和拓展是在笔者啃GEB的时候得到了进一步的印证,这真的太有意思了——这两件事明明差了十万八千里。
纸模本身真的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手工艺,大家都可以做。可它“难在不会会者不难”是指什么呢?切割、折叠、黏贴这个步骤谁都能做到。但是一个模型的完成包含着的是千百个这样“简单”步骤的堆积,对比来说就像是写文章一样——“每个字都认识,连起来变成文章了,未必人人看得懂。”所以它难在最抽象的部分:制作者的思路,而涉及到这个抽象思维、立体平面转换思维的题目的时候,内容就又多到可以写论文了。
“具体一件事情上的时候,大家都可以明辨是非,可是涉及到背后因果的时候,大家就难说清楚是非了……”可能是因为笔者自身性格的原因,从做纸模上会联想到很多有的没的,也许是因为制作纸模的过程确实有点枯燥,把笔者自己逼成了“脑内戏精”吧,不过确实挺有意思的,能有机会分享出来是一件美事。(笑)
泰坦尼克号配备了8台电动起重机、4台电动绞盘和3台蒸汽绞盘,用来将货物和行李提取出货舱。据估计,泰坦尼克号在南安普敦的时候,仅仅在操作货物起重和照明上,就用了大约421吨的煤来生产蒸汽动力和电力。尽管泰坦尼克号主要是一艘邮轮,但她还运载了大量的货物;船名前缀冠上英国皇家邮轮(RMS)即表明她与英国皇家邮政及美国邮政部签有运送邮件合约。船上分配了760立方米的仓库空间来存放信件、包裹和交易媒介(如黄金、硬币或其他贵重物品)。
泰坦尼克号首航时承载了3364个大约50公斤的邮袋,总重量为168200公斤。G层甲板上的海上邮局由5名邮政职员管理,包括3名美国人和3名英国人,每天工作13小时,每周工作7天,每天可以分拣6万件物品。
泰坦尼克号的事故为泰坦尼克号运送的货物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尤其是之后众说纷纭的各种离谱传说:包括船长时空穿越、白星公司保险阴谋论、泰坦尼克号上的诅咒木乃伊等等。这些荒诞不经的传说并不具有实际价值,仅仅是体现了人们向往“传奇”的一种心态罢了。虽然到今天为止,依然有人愿意相信这些挺可笑的故事并且深信不疑(一种天真的信仰2333).
但事实上这趟首航里,泰坦尼克号运送的物品其实相当平凡;没有黄金、异域矿石、钻石或木乃伊。经确认当时在泰坦尼克号上的珍贵物品包括意大利名人朱塞佩·加里波底亲笔签名的照片、3箱丹佛美术馆的艺术品;另一件在沉船中丢失的著名物品是《鲁拜集》,这本宝石精装版的书上镶嵌著1050颗宝石、烫金和4967块各种颜色的羊皮,其价值为405英镑(币值相当于今天的36,200英镑)。
根据1913年美国参议院泰坦尼克号沉没调查结束后提出的赔偿申请,最高价的单件货物是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梅里·约瑟夫·布隆代尔的油画《入浴者》。这幅画的所有者是头等舱乘客马瑞兹·比昂史诺-许登凡森,他以10万美元(币值相当2014年的240万美元)提出艺术品赔偿申请。
另外除了邮件货物,船上乘客也携带了大量的行李;另一个5509立方米的仓库空间分配为头等和二等行李舱。此外,还有一辆1912年的雷诺Coupe de Ville汽车,这也是最著名的货物之一(电影中给过一个特写镜头),车主是头等舱生还乘客威廉·欧内斯特·卡特(William Ernest Carter),他后来提出5000美元的汽车赔偿申请。
泰坦尼克号携带了7826公吨的煤及445000升的淡水储备,还有相当数量的常规货物要供应给所有乘客和船员,从家具到食品都有;首航时携带的食材及后勤物品包括鲜肉34000公斤、鲜鱼5000公斤、家禽11481公斤、马铃薯40641公斤、番茄2844公斤、谷物4500公斤、食糖4572公斤、培根和火腿3454公斤、香肠1117公斤、干货1828公斤、碗豆1016公斤、果酱500公斤、茶叶363公斤、奶油2700公斤、鲜奶6800升、鸡蛋40000颗、橘子36000颗、柠檬16000颗、啤酒20000瓶、红酒1500瓶、雪茄8000只、各式茶杯12000个、各式餐盘36000个、各式酒杯6200个、各式餐叉12000支、各式餐刀11800支、各式汤勺19000支、各式毛巾55000条、床罩15000条、枕头套3000条等等。
(所以说搞后勤也不是一般人能弄得来的,B站上有大型游轮“海洋绿洲号”的后勤管理纪录片,比泰坦尼克号夸张多了。)
一般来说邮轮和游轮不完全是一个概念,按照功能划分,有“邮政船”、“远洋客轮”、“游轮”,这三个概念——前两者有时候是一个概念,统称“邮轮”。
邮政船 :与邮政机构签有合约负担邮件运送任务的轮船,例如穿越海洋或各个岛屿,主要盛行于19世纪到20世纪早期,这时寄一封长距离信件的花费下降到一个普通人都能付得起。
除了运载邮件,大部分的邮政船也运载乘客或货物,因为邮政收入并不足以支付航行的成本。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上半叶,洲际邮运任务大多由远洋定期船担负,因此这些船只(通常是客货轮)也被称为“邮轮”,其中担负英国皇家邮政的邮运任务的远洋轮船冠以“皇家邮轮”(RMS)的名称,其中许多是当时最快、最先进的船只,因此“皇家邮轮”称号也成为高质量航运的标志。
1958年以后,随着喷气式客机逐渐取代远洋航海运输,因此过去的“邮轮”逐渐消失。最后一艘担任邮运任务的皇家邮轮(圣赫勒纳号)在2018年退役。同时代,观光性航海开始兴起,因此远洋客轮大多被改装成近海游轮,并逐渐被专为近海游弋设计的观光游轮替代,这类船只在中文里也常被称为“邮轮”。
蒸汽时代,当邮政船载运的邮件到达时收取通知会被登在报纸上,这也帮了蒸汽船的载人载货服务打了免费广告。在大部分的情况,由邮船寄送的邮件抵达时会被送到邮局。有时候,正要送来的邮件会被广告在当地的报纸上通知收件人去邮局或邮船的办公室收件或缴费(若还没支付费用时)。
远洋定期船 即行驶既定远洋航线的客运船,历史上大多兼为邮政船,近代的远洋定期船大多兼有游轮、医疗船等功能。是主要用于横渡海洋交通的载客船只。一些定期船也同时运载货物及邮件,并有时可以派做他用(例如娱乐用游船或战时医疗船等)。
“远洋定期船”不包括渡轮及其他用作短途海运的船只,也不包括游轮(区别在于乘坐游轮的乘客的主要旅行目的就是航程本身),而定期船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到达目的地。这一类船只也不包括不定期货船(即使后者能够承载有限乘客)。有定期航线的货运船只有时也叫做“定期船”。有些轮船公司自称为“某某航线”,并称其营运的货柜船(其中有些依照定期航线航行)为“定期船”。中文里,远洋定期船过去也通称“邮轮”,但当代中文里所称“邮轮”一般是指近海游轮而不是远洋定期船。
远洋定期船由于主要的航路都集中于天气恶劣的大西洋,所以要求这类船只构造坚实,干舷较高,以抵御大浪以及在远洋较常遇到的其他恶劣状况。其船体壳板也比游轮要厚,并有较大的燃料、食水及其他补给容量,用于长期航行。
远洋定期船作为一种分别的船只类别出现于19世纪中叶。随着科技进步,例如蒸汽机和钢壳板的发展,远洋定期船可以造的更大更快,以至当时的世界列强(特别是英国和德国)在建造远洋定期船上进行竞争。
远洋定期船一度成为洲际旅行的主要运输模式,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长途飞机的出现逐渐被淘汰。汽车及火车技术的提升也加速了远洋定期船的没落。目前(自从皇家邮政船伊丽莎白皇后2号2008年退役以来)唯一一艘仍作为远洋定期船运营的船只是皇家邮政船玛丽皇后2号。历史上曾经建造了许多艘远洋定期船,其中1967年之前建造的只有九艘仍被保存下来。
游轮 即主要在近海游曳主要用于娱乐的船只。近代的游轮有些兼为远洋定期船,但当代绝大多数游轮的设计不适合运营远洋航线。是一种用于娱乐航海的客轮,航程及沿途的目的地(并不包含岸上观光)与船上的设施,都是提供旅游及娱乐的一部分。在航空交通已普及的时代,运输已不是邮轮的主要用途,虽然有的航线是单程的,但是游轮通常会将乘客送回启航的地点。兼具交通工具与住宿、餐厅的性质。
国内比较知名的邮轮比如皇家加勒比系列邮轮、嘉年华系列邮轮、迪士尼等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游轮是皇家加勒比的“海洋交响号”。
依然是多图预警,这个阶段还是和海量小细节作斗争,正好当时转移了制作场地,搬到了地下室——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不见天日……
1·刀法——江湖上靠刀混饭吃、医生拿刀混饭吃、纸模也一样
由于纸模零件图纸是将立体的形状分解开来,成为平面图形,印刷在纸上,制作时必然需要将它们分离出来,有的还须弯曲、折成不同形状,才能进行组合,切割的目的就在于此。
最直接的制作工具就是剪刀,剪刀的好处是切割速度快,对于简单的、特别是部件尺寸较大模型完全可以对付。
2.对于技术不好的人直线的切割是个难题,切口无法准确地落在切割线的中间
3.无法处理小的封闭曲线的情况(对好的剪刀手来说也不是问题)
4.对于厚纸板的裁切有压力——需要大剪刀(暴力裁切会严重破坏纸张,这和第一点有关联)
尤其是对于精密、复杂的模型来说,剪刀不太适用的(除非剪刀手艺达到了“爱德华”的水平,大小剪刀运用自如,那么这些困难都不叫困难了)。
所以大部分情况下,会使用美工刀和笔刀,并在专用的切割垫上切割零件,切割垫的能保护刀尖,延长刀片使用时间,且划痕能自动愈合,另外柔软的质地也可以让使用者比较好的控制刀片。美工刀适用于大尺寸的切割,笔刀用于细小地方和曲线等处的切割,并辅以钢尺等工具,钢尺的好处是不易被刀片切坏。切圆形部件则有专用的圆规刀。这些刀具都有可替换的刀片,制作过程中刀刃的磨损,会造成切割时费力、产生毛边,这时就需要更换刀片了。(锋利刀片反而不容易切伤手,这是有道理的)
1.钢尺必须在纸上压紧,尤其是切割较长的轮廓线、窄的部件,如果没有压紧,纸张会跟着刀尖滑动,使切线发生偏移,如果不幸切进部件区域,零件即告报废;
2.零件部分须位于钢尺下,空白部分位于钢尺之外,这样能较为准确地定位切割线;
3.一条切割线如要分几次切完,钢尺在这个过程中则不可移动,否则前后的切口会不重合而造成毛边;厚纸或纸板的情况时,可以分成几次切割,第一刀浅切先把切线的位置确认,然后分几次切下来。
一条线分几次切完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切零件内凹的边,由于切割线的两端都是零件区域,一刀切完就容易切到零件内部,正确的方法是第一刀从切线的一端切到线的中部,然后保持钢尺固定,将刀反过来,从线的另一端切到线的中部,与第一刀的切口汇合,
4.刀片所在平面尽量保持与纸面垂直。由于刀片厚度的关系,钢尺边缘与切割线必须空出一点点空间,才能保证切割出的零件不致偏大。
折痕用手直接折是绝对不行的,因为用手折完全不能保证折线的平直、位置的正确,且容易弄皱零件,这种折叠痕迹是不能挽回的,会导致纸张永久变形,那么零件也就完了。正确的方法是用锥子、钝刀尖、没油的圆珠笔芯等工具和钢尺在部件上需要折痕的地方划线,划线的方法和切割基本是一样的,只是用的不是刀片,而是钝器,也不是为了将纸切开,而是在上面划出一条压痕来。
根据折痕的方向是山折还是谷折(山折指折痕凸起于部件正面,谷折指折痕凹进部件正面),山折在部件的正面划线,谷折则在部件背面划线,注意不要用力过大使得折痕处露白,然后可以轻松而准确地做成折痕来。一些小的部件,还可以使用钢尺的边缘、钝的美工刀片的刀刃等来进行折痕。这样做出来的折痕规整漂亮,因为纸模的制作对精度要求很高。
日韩的一些商业纸模,为了降纸制作难度,在切割和折线方面有很多人性化的设计,如有很多模型是免切的(又叫刀版套件,淘宝上能买到这一类图纸),这类图纸部件已基本切割完毕,只需用笔刀将剩下的一点点连接切断,即可获得切割好的部件;折线标记也印刷在部件背面,山、谷折采用了不同的标记,制作者一目了然。
有的部件不是切好就可以开始粘贴的,模型中会有一些圆形的零件,如炮管、油桶等,需要对一些部件先作形状上的加工。如一个圆柱体,分为上下两个圆形的端面,中间一个长方形的侧面,在粘贴前,必须先将侧面卷起来,大致成为圆柱状,才方便粘贴,做出来也服贴,对小直径的、长的零件件尤是如此。卷的时候不要用手卷,可以用笔杆、拉杆天线等圆形物品将零件加工成所需形状,拉杆天线具有多种不同直径,可以适用各种不同大小的零件。一般管这种制作方式叫“熟纸”(比喻的说法)。
评论区
共 10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