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 能长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潜渊
——《说文解字》 清·段玉裁
我又看见另有一个兽从地中上来,有两角如同羊羔,说话好像龙。 它在头一个兽面前,施行头一个兽所有的权柄,并且叫地和住在地上的人拜那死伤医好的头一个兽。 又行大奇事,甚至在人面前,叫火从天降在地上。
——《启示录》
大蛇吐出火舌,对准一座座高贵的大厅。赤焰熊熊,恐怖笼罩了大地,万恶的飞龙只愿意留下焦土。夜空中红云如阵,不分远近,毁灭者的报复。
——欧洲最古老的方言史诗·《贝奥武夫》
呵气成云、隐介藏形、龙乘时变的神龙也好,肋生双翼、鳞甲森然、毒牙燎燎的恶龙也好,想必列位对以上两种龙并不陌生,同样的类蛇的身躯,同样融合了诸多兽类的特征,同样的极具神力,于是许多人都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何以两个在当今几乎支配了整个世界的文明体系,在遥远的数千年以前都孕育了这么一种奇幻的神话生物。这种类蛇的生物,这东方叫做龙,在西方叫做Dragon。
我们印象中的龙是什么?最经典的东方巨龙在宋人罗愿的《尔雅翼·释龙》中描述为:“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口旁有须冉,颌下有明珠, 喉下有逆鳞,能腾云行水,护佑一方。”
此种神化的龙形也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一种龙,在各类影视、文学及游戏作品中也十分常见。譬如在许多国产游戏都有出现的烛龙(也称烛九阴),山海经中相传此物人首龙身,闭目睁目即为一昼夜,司掌四季时序,极具伟力。再如各类国产网游中的各类龙类宠物、坐骑,笔者当年沉迷于《天龙八部》时也十分羡艳能带着一头虬龙宠物游走在大理城的大佬。
而西方的Dragon对我们也言也丝毫不陌生,得益于《魔戒》、《龙与地下城》、《魔兽争霸》这些中国受众耳熟能详的西方奇幻启蒙之作,以及2000年后犹如雨后竹笋般蓬勃发展的国内网文界产出的众多西方玄幻作品,以至于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人的我们可能在提起龙的第一时间会想到的是一条西式的恶龙,肋生双翼,状如蜥蜴、头角如羊、口能吐火,在幽邃的山洞里守护着如山的财宝。
而于笔者而言,关乎西方巨龙的最早回忆其实是《魔兽争霸3》中不死族的冰霜巨龙,这些在诺森德的凌烈寒风中沉睡了千万年的龙族为耐祖奥所唤醒、控制。遮天蔽日的骨翼上覆着破损不堪的皮肉,惨白的骷颅里闪烁着阴森的鬼火,寒气凛冽萦绕龙躯,冻气寒霜将天灾的恐惧弥漫到整个艾泽拉斯。
不知你曾否想过这么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东西方都会有巨龙这么一种虚构的奇幻生物?
尽管这个问题上翻译要背一部分锅,但不可否认的是二者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值得我们去探究。在早期几乎是独立发展的两个文明却不约而同的孕育出了这样一种神话生物。当然尽管在外形上有诸多相似之处,但它们被赋予的性格、精神却大相径庭。我们是否可以猜想,东西方的巨龙形象有着类似的起源,但又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各自演化成现今的模样。
据现有资料 ,最早的具有传统龙特征的龙形象是辽宁阜新查海遗址 1994 年 6~10 月间发掘时发现的1条距今 8000 年的兴隆洼文化石块堆塑龙。
以及河南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墓葬中的龙,大概是在距今6000年前。
由此可见,中国的龙文化大致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末期,而旧石器时代根据学者估计,在中国历史上大概是在三皇中的伏羲氏时期。
史载三皇为燧人氏、伏羲氏和神农氏,伏羲氏的主要功绩是发明渔网陷阱、进行渔猎、创造八卦,衡量区分万物。而旧石器时代正是以渔猎为主的时期,要注意的是,目前学者更倾向于认为三皇五帝其实是指一个部落首领的称号,而这个称号是由部落历任首领所继承的,而并非一个人,而这些发明创造应该是某一个氏族部落发明改进的,只是被后人基于政治或者其他方面的需求而深化了。
而伏羲在历史上就被描述为"蛇身人首",又传华胥感蛇而孕而生伏羲,也就是说伏羲氏族的图腾即为蛇。
蛇崇拜在旧石器时代是十分常见的,当时的人类以采集狩猎为生,也就是说先民们与自然界是一种深入的交融与依赖的关系,先民们也往往会将某种动植物形象与自身氏族、先祖相联系,作为祈求佑护、区别不同群体的标志。同时蛇因为形状上的原因也常常被当作生殖崇拜的象形之物,而作为一种被崇拜的符号偶像广为流传,这也是许多人认为东西方巨龙文化最早都起源于蛇的图腾崇拜的原因。同时这也证实了龙文化的多元性有其成因,我们可以看到,不仅是汉族,我国众多少数民族也有自身的龙传说,比如哈尼族的祭龙、普米族的龙潭祭等等。
史载太昊部落以龙命官,太昊部落又称太昊伏羲。如《左传·昭公十七年》记郯子语:“太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杜预注:“太昊伏羲氏,风姓之祖也。”《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宓羲龙师名官”。颜师古注引应劭语:“师者,长也,以龙纪其官长,故为龙师。春官为青龙,夏官为赤龙,秋宫为白龙,冬官为黑龙,中官为黄龙。”据此,太昊部落无疑是一个以龙为标志和象征的部落 ,以与其他部落相区别。
故而,可以认为太昊氏族对龙的崇拜可以说来源于其以蛇为图腾的文化传承。而伏羲氏族的龙文化作为中国龙文化的主要起源与其他部落民族文化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中国巨龙之滥觞。
截止到上一阶段,也就是新石器时代结束,龙文化仍旧是以原始的图腾崇拜为主,先民们只是模糊的赋予这一神物以无穷的伟力,而距离"腾云行水,护佑一方"的神灵形象还有一定距离。那么这些形象各异、象征氏族的图腾是如何演变整合为更为我们所熟知的神龙形象呢?
我们要从一个贯穿了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主线任务——种地谈起。是的,正是农耕文明这一特征造就了我们这一文明的绝大多数民族性格、文化、传统、精神和历史,当然也包括民族的图腾。
自新石器时代开始,采集狩猎生产方式下人与动植物的二元化关系开始演变为农牧生产方式下人、动植物、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在远古时期十分依赖于自然天象,也就是旱涝暖寒。而此种情形下人对于自然天象的畏惧与渴求也就成了新神们诞生的先决条件,人们开始崇拜自然界的雷、雨、云、火、风等等现象,并把对这些自然现象的功能性需求和图腾相结合,加以人格化,于是我们所熟知的许多东西方神灵就此诞生,这其中自然也包括龙。
而雷神这一神灵在早期中华文明的神明崇拜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说文》云:“霆,雷余声也,铃铃,所以挺出万物。”而关于惊蛰,也有万物出乎震,震为雷的说法。古人观察到春雷响后万物复苏,便误以为雷有催生万物的功能。于是雷神便寄托了从事耕种的先民们的美好期盼,希冀雷神能够保护作物生长,催发万物。同样,由于雨水灌溉对于农业的重要作用,司掌雷雨的神灵就此成为我们这一农耕文明最重要的保护神。
而《山海经》中记载,雷神为“龙身而人头”,《易经》中也说到:“震为雷,为龙。”因而,被赋予司掌农耕文明命脉的雷雨职权的龙能够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占据如此重要且尊贵的地位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此一阶段龙的形象也逐渐明确,由各种动物的特征组合而来的龙逐渐明确为有头有角,蛇身大口的形象,从汉字“龙”的沿革就可以看出,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上就有关于龙的记载,作为象形文字的汉字可以提供给我们一些视觉上的历史信息,这也是以英语为代表的象声文字所难以企及的优势。
上图中甲骨文时期的第二个龙字可以明显看出是一条长着鹿角,长着大口,弓起长长身躯的龙的形象。故就形象而言,至迟到商代,头角峥嵘,躯体蜿蜒的巨龙形象在华夏大地便已经十分确切了。
龙这一形象能够在数千年的历史中持续且稳定的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力与历代帝王们出于政治需要的不断宣传密不可分。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出于整合国家,稳固统治的需要,除了我们所熟知的统一文字、度量衡之外,秦始皇也赋予了自身神化的地位,来树立全国范围的个人崇拜,而在一个农业为本的国家,龙作为最普遍最重要的崇拜,自然也会成为帝王们强化自身地位,赋予自身神话色彩的首选。
秦始皇就被称为祖龙,而等到汉高祖刘邦起事之时,身为布衣的他为了给自身的政权攫取正统合法性,更是提出了其系其母刘媪与蛟龙交合而生。《史记·高祖本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 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因为是龙之子,故刘邦“隆准而龙颜,美须髯 , ……”。文颖言:“高祖感龙而生,故其颜貌似龙,长颈而高鼻。”以自身身份的神化来使诸多出身高门士族的部下信服。
秦汉是中国历史上大统一王朝建立的滥觞,诸多传统也是自此而始。而政治上的统一也带来了文化上的统一,各地方、各民族的龙神崇拜在此时进一步整合、传播,我们今天所熟悉的"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口旁有须冉,颌下有明珠, 喉下有逆鳞,能腾云行水,护佑一方"的龙形象也就逐渐整合演化完成了。
上下五千余年,四海山河万里,有人振长策而御宇内、有人大风起兮云飞扬、有人天策上将万骑行,龙成为一代代帝王人杰为了自身统治而构建的背后神秘光环。而密密匝匝的帝王将相与无双国士也将龙气与龙魂深深的熔铸在这个民族的意气里。
在中国的本土信仰中原本是没有龙王的,居住在河海中的水神原本叫做河伯,也就是大家学过的小学课文《西门豹》中提到的河伯。河伯这一信仰在佛教传入后就逐渐消失,转变为龙王了。宋朝人赵彦卫说:“古祭水神曰河伯。自释(释迦牟尼) 氏书入,中土有龙王之说,而河伯无闻矣。”
印度的龙神在佛教中属于一种普通的护法神,地位远不如中国的龙神,而且还有龙珠、龙宫等文化,并且佛教的龙是有地域性的,各个江河湖海都有自身的龙,这样一来龙的地位也就逐渐下降了。伴随佛教的传入,尤其是隋唐时期佛教的盛行,中国文化受到了其很大的影响,而原本就与中国龙文化有相似之处的印度龙王崇拜更是与本土龙神信仰结合在一起,成为华夏化的龙王。原本是佛教的护法神的龙王至此成为玉皇大帝部下司掌行云布雨、河海旱涝的地方性神灵,也就是大家十分熟悉的西游记中的四海龙王了。
而龙的形象在佛教东传的的进程中也受到了不少影响,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龙珠。在佛教中有一种宝珠唤做摩尼珠,《智度论》卷五九:“有人言,此宝珠从龙王脑中出。人得此珠,毒不能害,入火不能烧,有如是等功德。”龙戏珠的出现正是本土龙受到佛家影响的表现。
而伴随着龙王信仰的普及,中国龙也就逐渐分野为皇家的龙和民间的龙,皇家之龙承袭黄帝乘龙飞升、秦始皇被称为祖龙、汉高祖为蛟龙之后这一系为政权统治合法性而服务的龙神崇拜,象征着所谓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对于民间而言使用龙的图案是一种禁忌。而龙王则更加世俗化,在百姓身边的江河湖海中负责行云布雨,具有姓名、封号、性格的龙王们无疑要亲切许多。
至此中国之龙的演变历程已经基本厘清,大家可以看出,东方巨龙实际上是原始的图腾崇拜、农耕文明的神灵崇拜、封建帝国政治需求下的帝王崇拜以及佛教影响下的龙王崇拜相互整合、累积而成的。其中决定了龙的至高地位的原因还是以农耕为命脉的古代中国对于雷雨这一自然现象的功能性需求,进而引发的神灵化信仰崇拜,这也是帝王们选择龙作为自身神化媒介的原因。归根结底龙文化的形塑和嬗变还是受到文明特征的决定性影响。
英语中 Dragon 这一词起源于希腊语当中 DRAKON(蟒蛇)一词,而与古希腊语同属印欧语系的拉丁文中也有接近的 Draco(巨蛇)一词,因而从词源学角度来看,我们同样可以认定西方的巨龙形象同样最早起源于蛇。
而不同于东方神龙们甫一开始便成为图腾、神灵的崇高地位,西方的 Dragon 似乎早早便成为了“恶”、“凶猛”的化身,在作为西方文化之滥觞的古希腊,其流传下来的神话传说里就有许多龙的出现。比如许多人都很熟悉的金羊毛,英雄伊阿宋战胜恶龙夺取了金羊毛,从而夺回了属于自己的王位。
米尔恰·伊利亚德(Mircea Eliade)在其主编的《宗教百科全书》(16 卷本)中,对古希腊时期的龙做出了明确的界定:控制者及看管人。龙是一个贪婪 的霸占者、抢夺者、吞噬者。
还有成型与公元一世纪前后的北欧神话,也描写了一条盘踞在世界之树根部不断啮噬着世界之树的毒龙尼德霍格,其之名 Nidhogg 的含义就是绝望,待树根被其啃食殆尽,就是诸神的黄昏到来之时。这两大西方神话源流对龙形象的描述也就基本奠定了西方文化中龙的含义。
值得注意的是,古希腊神话其实并非讲述古希腊当时之事,而是要追溯到更早的宫殿文明时代,也就是古希腊文明的前身:米诺斯—迈锡尼文明,也被称为西方文明的青铜时代。
米诺斯文明诞生于克里特岛,爱琴海上的一座岛屿,得益于地中海得天独厚的优良海洋环境和多岛屿的地理条件,这些古代文明间的交流基本倚仗海运,而先民们的生活主调也是贸易、渔业。这就意味着雷雨等自然天气对于东西方早期文明而言会带来截然不同的后果,也就是说自然世界对于二者而言意味不同。于早期西方文明而言,雷雨在广袤神秘的海洋上绝对意味着狂暴的海洋和随之而来的死亡。
对于东方文明而言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依附的、并存的、是人类赖以为生的。而对于西方文明而言自然(主要是海洋)则是起伏不定、狂躁易怒、神秘莫测的,人要想更好的生存就必须战胜它、征服它。而西方巨龙的形象正是蛇、蜥蜴、鳄鱼、海怪等猛兽的形象综合而成的。于是被敌视的自然世界这一他者便通过dragon这一具象化之物呈现出来,并被人们仇视、猎杀、征服。是以希腊神话里巨龙往往成为财宝的守护者,这一传统也一直保存下去,比如八世纪时英国最早的文学作品《贝奥武夫》,就讲述了英雄贝奥武夫战胜守护财宝的喷火巨龙的故事,再到我们都熟悉的托尔金老爷子在《霍比特人》中描写的占据了矮人们财宝的恶龙史矛革,以及 RPG 的源头《龙与地下城》。守护财宝的恶龙这一形象事实上已经一脉相承了千年。
天上又现出异象来。有一条大红龙,七头十角,七头上戴着七个冠冕。她的尾巴拖拉着天上星辰的三分之一......我又看见一位天使从天降下,手里拿着无底坑的钥匙,和一条大链子。他捉住那龙,就是古蛇,又叫魔鬼,也叫撒旦。
——新约·《启示录》
蛇在基督教文化中本身就象征着恶,在伊甸园诱惑人类贪食金苹果而堕落的正是一条蛇,其也被视作堕落天使路西法的化身。而基督神话中也有许多关于圣徒与龙作战的神话,就如启示录中所言,龙也是魔鬼撒旦的化身。
英格兰的守护圣徒圣乔治,就以除掉为害人间的龙而著名,相传他用龙血在盾牌上画出一个十字,这就是英格兰旗帜白底红十字的由来。同时英国的嘉德勋章上也有着圣乔治屠龙的图案。
作为掌控了中古欧洲主流文化长达八百年,缔造了中世纪的组织,基督教对于整个西方文明的影响力无论怎么形容都不为夸大。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化中的dragon之义,这一绝对主流的文化对于龙形象的定义也就将dragon这一神话生物切实的钉死在了恶之柱上。
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出,关乎龙的形象的演变的一切的背后操手实际上是政治,地理环境只是起因,而真正决定了龙这一神话生物在人类社会地位的是宗教和政治,是农耕和海洋贸易环境下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
英国学者斯宾塞提出的“社会有机体”理论认为社会就像一个个体,是由许多器官组成、而器官组织又是由细胞组成。社会当中的各个部分、组织就像是一个社会的脏器、细胞,每种机构、组织、制度都自有其功能,共同构成一个社会,使其能够正常的运作,譬如我们的政治机构、经济系统、社会文化、暴力机关等等。以此为基础现代社会学的先驱德国社会学家涂尔干提出了功能主义,认为我们的社会中一切事物的存在都必有其作用,局部的功能都是为了满足整个社会实体的需求。
而从这一观点出发我们可以认为,龙这一神话之物之所以被构建出来正是出于人们的需求,尤其是在东方,农耕文明与封建君主专制几乎贯穿了整个文明进程,萌发于秦、确立于汉的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在之后两千年里不断强化,出于政治需求的皇权与龙形象的捆绑关联十分显著,这也是中国的龙文化能够有十分正面的形象以及如此强大的文化影响力的原因。同样,在西方文化中源自海洋文明对于海兽的恐惧以及在基督文化中被视作撒旦化身的 Dragon 也有着其被敌视、战胜、财富提供者的功能,并因此而存在着。
当然世事无绝对,中国也有恶龙的传说,西方也有以龙形示人的炽天使,以及一些地区关于守护神龙的传说。但就总体而言东西方的龙形象的基调无疑是确定的,并且是截然相反的。原因我们在之前也已经阐述过,归根结底是东西方文明的不同性质所导致的,水从昆仑山脉流至东海之滨,风自爱琴海畔吹往伯罗奔尼撒半岛,各自孕育出不同的文明,各自在他们的土地和他们的海上,以生命为笔,时间为纸,书写出温柔、壮烈、诡谲、荡气回肠的故事。那些卑微到尘埃里的贫民区窝棚和雅典卫城上阳光照耀下的金色雅典娜都真实的存在过,然后化为尘埃,流传给我们的是泥版竹简和羊皮石碑上的断句残章,揭示着远古的只言片语和传说的源流脉延。
至此,看起来我们有了一个关于龙的起源的合理解释。但是最后我却想提出一个猜想:倘若并非如此呢?倘若龙真的存在过呢?
涂尔干的功能主义和向来饱受许多学者诟病的一点就是他这套理论看似合理自洽、却有一个致命的逻辑陷阱,那就是首先我们假定现状的合理性,假定一样事物的存在或者不存在必然是合理的,然后我们开始寻找原因,因为现实必然合理。但是,一样事物的存在或者不存在真的就绝对合理吗?
人们往往诟病于功能主义被用来为不合理的社会制度辩护,为不平等、不合理的现象辩护。把一件事物的存在作为前提,然后寻找它的作用,然后以此来为其存在辩护是一种因果倒置。同样,我们上述的龙文化的来源看似合理解释了龙不存在的原因,这一切也是以当下我们找不到龙存在的证据为前提的,并且以此为前提我们开始探寻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广为流传却并不能发现实物的生物存在,而且是两个早期几乎没什么交流可能的文明同时孕育的。我们通过之前的论述找到了原因,一切看起来都合理了,人们停止了思考。
但,倘若它们真的存在过呢?倘若我们的先祖真的曾目睹过蜃气云楼里隐现的金鳞,涿鹿之野旷烈风声里低沉的龙吟,克里特岛的参天橡树上盘踞着的毒龙,烈火缭绕着遮天蔽日的双翼,然后那些最深的恐惧、蒸蕴魂灵的崇拜沉积在无数人的回忆里、心灵深处、成为我们集体无意识的一部分,就像我们对黑暗的恐惧、对蛇类昆虫的厌惧一样,深深的刻在我们的身体里,并遗传下来。
弗洛伊德提出过,人的心灵结构像一座水面之上的冰山,个体的自主意识只是水面上的一部分,而水下的冰山才是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无意识,他的弟子荣格认为我们的无意识又可以分为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所谓集体无意识就是我们的社会结构所决定的的意识残余,是当时一代人乃至数代人所见过的、流传的意识残余、神话般的呓语与湮灭在时间中的断句残章。这些东西在历史中不断的沉积、构建然后形成我们的集体无意识,而每个人都会时不时的为这些远古的记忆所唤询。
我们的心灵大海相连通,然后借助远古流传的只言片语,文字、图像、潜藏在血脉深处的破碎记忆、梦境里无意识飘荡出的远古呓语,沧海隐现的只鳞片羽,我们各自的民族加工描绘出属于各自的"龙"。
评论区
共 55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