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的时候买了一台Microsoft Surface Pro 6,感觉性能不太够,去年又把台式机出掉了,想着一直没用过游戏本,兜兜转转看了一圈,购入了Dell G7 7590。其实我对Surface Pro还是挺满意的,不管是质感还是电池续航,性能没办法,没风扇的低压i5就这样了,常见的微软硬件质量问题我就碰到一个闪屏,还就出现过2次。在没有暖气的南方,冬天是使用游戏本的最好时间了,室温只有10来度,随便用个东西垫高D面就不会有降频的散热问题。
但是随着时间来到了夏天,Dell这台本子的散热能力实在是捉襟见肘,因为很薄,所以热管和风扇都做得很“精巧”,我想了很多法子来降低发热,软件层面上用Intel XTU直接降压0.150v,CPU温度有了很大的改观,但这还不够,小巧的散热风扇依然压不住45W的8750H和80W的RTX 2060,怎么办?不仅CPU核心电压降低0.150v,核心电流也限制在55A左右,Intel XTU可以通过控制电流来调整CPU最大睿频,8750H的最大睿频是3.9Ghz,55A的设定下在3.6~3.7Ghz,这样CPU的温度在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可以在玩游戏的时候控制在85度左右不降频。
不过长沙的夏天不开空调,室温最高能到30多度,CPU是没问题了,Dell听到市场反馈说G7散热不行,直接将BIOS里面显卡温度墙设在了80度,只要显卡温度超过80度几分钟,直接从1500Mhz降到600Mhz,而且是反复不停的降频,升频,开了空调后倒是没问题了。那是不是游戏本散热问题就无解了呢?
也不是,我在学习了各路大佬的散热改造方案后,发现了两种主流的思路:
加热管有风险,因为核心温度可能低了,但是如果散热器的鳍片和风扇能力不够的话,核心发出的热量只是转移到了机身的内部其他地方,没有排出到外部,容易积热导致其他元器件损坏,我那个G7 7590的散热风扇是肯定不行了。
改水冷就更麻烦了,要机身钻孔给水路进出,直接pass。我在万能的某宝上找到了某位码农自己开发的风压式散热底座,开始觉得这玩意儿怕不是和普通的笔记本风扇底座一样,不过点进去了之后发现还是有点东西,为了避免广告嫌疑就不多赘述了,最后的效果是,配合Intel XTU和散热底座,可以在室温35度的情况下CPU和GPU都不降频,核心温度在80度和75度左右。
但这并没有解决问题,因为这散热底座的噪音实在太大,我在忍受了4个月后就决定趁着双十一重新回归台式机。
我去年在站内发的《No RGB!性能至上的游戏PC搭建指南》里提到,装机之前最重要的是找准自己的需求在哪里。我这台电脑的需求主要就是玩游戏和OBS录制视频,预算在6000左右。有了需求和预算,下一步就是去网站选配件准备购买了吗?还要多一步,性能验证。 我的OBS视频录制目标是8000Kbps码率,1080P分辨率和60fps的帧率,同时玩游戏的时候不能有明显的性能损失,我现在主要玩的就是《彩虹六号 围攻》和《绝地求生》,由于预算有限,我的目标就是24英寸的1080P显示器,不考虑2k分辨率的显示器,这样显示器和显卡的价格就可以做到很低。
本来我首选的CPU是AMD Ryzen 3600,我担心6核心12线程可能应付不来高码率高帧率的视频编码压力,所以我就去油管上搜了一系列的测评视频,包括Ryzen3代的编码对比测试,Ryzen3代搭配我目标显卡在我常玩游戏下的性能表现,通过这一系列的多方位交叉对比,发现3600在游戏性能上肯定没问题,在我目标编码压力测试下就难堪大任了,所以最后CPU就升级为Ryzen 3700X。如果只看游戏性能,3600和3700X差距很小,在高分辨率下甚至和9900K的区别都不大,毕竟在2K甚至4K分辨率下,显卡性能才是瓶颈。
基友送的Inwin 303机箱
基友送的微星750 Ti显卡
小白时期买的安钛克400W电源
3个大镰刀KF120 1850风扇
暴力熊硅脂
领导PC一台
那么为了凑一台完整可用的PC,还需要下面几个部件:
CPU已经确定是3700X了,AMD原装散热器肯定压不住3700X火力全开,先放着,主板的选择是微星B450M Mortar Max,本来一直用华擎,这次换微星试试,个人对于主板的态度可以参见上文提到的文章。
显卡是我比较纠结的地方,本来想一步到位上一块2080 Super,但是20系的光追性能也好,游戏支持也好并不是特别出色,而且我主要玩的游戏对于显卡的性能需求并不是太大,所以最后的选择是一块微星GTX 1660 Ti万图师,等7nm制程的30系上市后再升级。
Ryzen的内存必须是双通道高频,我个人对RGB不感冒,所有的灯条一律pass,最后在买主板CPU的店里随便选了两根威刚游戏威龙8GB 3200。
电源就把领导电脑上的先马金牌500w拆了下来,把闲置的安钛克400W换了上去,因为电源降级了,就把领导PC上的GTX 770冰龙换成了750Ti,反正她最多玩下《英雄联盟》2333。
固态硬盘也是性价比为上,直接买了1TB的HP EX950,性能和三星EVO 970差不多,略微低一点点,但总体上是一个水准的产品。
显示器是大头,我去年买的是Acer XB271HU,俗称四大金刚之一的2K 165hz G-Sync显示器,但是无奈租的房子没地方放大桌子,一直都很局促,所以今年不考虑27寸的2K显示器了,直接锁定24寸1080P的144Hz带Freesync的显示器,刚好在我准备装机的时候,出了一批采用同一面板的小金刚显示器,IPS、144Hz带Freesync,而且价格也很美丽,果断选择了小金刚之一。
如果稍微懂一点DIY的朋友,又嫌麻烦可能直接对着配置单在JD劈里啪啦一口气买完了,但对于我这种垃圾佬来说,还是能省一点就是一点。
CPU不用多说了,闲鱼和全新盒装就差几十块钱,我选择用这几十块钱抽奖,看看能不能买到大雕更划算,既然CPU买全新盒装,就顺带在天猫上找了一家店买了板U套,闲鱼上B450M Mortar Max也要520左右,总的来说差距不大。
内存是197.68一根,两根不到400块钱,闲鱼的价格是两根350包邮,还是差距不大,一起板U内存加起来是2997元。
微星GTX 1660 Ti万图师天猫和淘宝基本在1900 - 2000左右,我在闲鱼找了个同城没开封的,1700到付拿下。
固态我还是尽量不买二手的,而HP EX950是新品,又是盒装,在淘宝选了个价格相对较低的购入,799元买到1TB的盒装M.2固态还是很划算了。
显示器本来考虑的是AOC或者宏碁的小金刚,结果送我机箱和显卡的基佬说他也买了一个杂牌的,然后推荐给我,我一看参数果然一模一样,99%sRGB色域还有旋转支架,只要899,后面和客服聊了一下好评返现50元,到手849,绝赞。最后的入手的价格如下:
CPU + 主板:2601.64
散热器:0 元
显卡: 1712 元(顺丰到付)
内存:395.36 元
硬盘:799 元
电源:0 元
显示器:849 元
键盘:0 元
鼠标:0 元
机箱:0 元
合计: 6357元
如果不是上3700X的话,显卡能加到RTX 2060 Super,但是显卡性能在1080P分辨率下溢出了,没有多大意义。最后基本在预算内,等了3天快递后,就正式开工了。
具体装机过程略去不表,303这个机箱还是很好装的,就是风道设计一泡污,303是一个分体水冷机箱,对风冷极其不友好,所以没办法我又只能在闲鱼上再买了4个大镰刀DB 1850二代风扇,一共200包邮。
整个机箱内部有7个风扇,开机的一瞬间我头都炸了,7个1900转的风扇一起爆炸输出的噪音还是很恐怖的,我忍着噪音先装了系统,再调的风扇转速曲线,微星的这块板子在升级BIOS后打开Game Boosts自动超频就直接加电压到1.4v,CPU主频稳在了4.2Ghz,我跑了一下Cinebench R20,大概在4950分左右,但是温度就不太好看了,跑分的时候基本都在80度上下跳,要知道我现在家里的室温只有10度左右。
网上普遍说万图师的噪音比较大,我用MSI Afterburner将风扇曲线拉的比较低,满载温度在60左右,能接受,基本听不到风扇声音,Inwin 303这点还是挺好的,底部三个风扇进风,直接对着显卡吹,不怕显卡温度高。这次比较懒,甜甜圈和Prime95都没跑,就跑了Cinebench R20和AIDA 64烤FPU,很稳定,内存用A-XMP拉到3200Mhz也很轻松,3600就进不去系统了,要调时序和电压,暂时不想动。
《彩虹六号:围攻》和《绝地求生》的帧数表现和预期的一样,没什么惊喜,毕竟是一块1660 Ti,能自动超频到1995Mhz。打开OBS按照目标参数进行视频录制也ok,没有掉帧的情况,帧率一直保持在100fps以上。
既然买的是盒装CPU,那肯定是要看看手上这一块体质如何,进到BIOS打开高级模式,CPU倍频调到每个CCX单独设置,先没降电压,保持1.4v不变,因为Game Boosts都能4.2Ghz,那我直接从4.3Ghz开始,保存后直接进系统,没有任何问题,hwmonitor正确识别,然后就是Cinebench R20,R20分数超过了5000分,AIDA64 单烤FPU 10分钟然后继续折腾,重启进BIOS,1.4v不变,试了一下4.4Ghz,一样能进系统,这次R20超过了5200分,AIDA 64单烤10分钟也通过了,但是这时候的温度最高103度了,原装散热器可就太弟弟了。
接下来的几天玩了30小时左右的游戏,同时开着OBS,一次蓝屏死机都没有,但是游戏加OBS的时候CPU一直在90度左右,心里实在不爽。
散热器肯定要换,一体水冷不考虑,还是因为303的风道设计,如果买一个一体式水冷放在机箱上面的位置,那冷排排出的热量都会堆积在机箱的右侧,导致整个机箱全部发热。去年买的大镰刀千石船效果一般,这次想试试传说中的猫头鹰,D15不考虑,太大,U12S也没法在静音的情况下压住火力全开的3700X,然后就看到了今年的120mm单塔新品U12A,看了一圈测评,和D15一样,也是吊打所有240一体水冷的性能水平,就它了。
799元我是不可能买的,闲鱼上搜了一圈,基本在600~650的样子,闲鱼上收东西一定要有耐心,也要点运气,功夫不负有心人,找到一个老哥99新的U12A本体,没有风扇,聊了两句之后确认除了风扇别的配件全部在,以350元包邮的价格拿下了。
我之所以敢买没风扇的U12A,主要因为我手里的大镰刀KF120 1850素质不输U12A自带的猫头鹰A12X15风扇,猫扇之所以出名还是因为在静音的同时,能提供相对强力的散热性能,但是大镰刀KF系列也是非常棒的扇子,而且出风量CFM还要强过同转数的猫扇,在高转数下猫扇也没那么静音。要静音只有一条路,把风扇转速锁在900rpm以下,不然什么风扇都会吵。
又是两天的等待,到手之后拆封,盒子一角被暴力中通摔进去了一点,里面一点问题没有,其实这个老哥就是把两个风扇拿出来了,里面的所有配件动都没动,塑料包装袋都没撕,超开心。把机箱里面的2个大镰刀DB 1850拆下来装到U12A上,开机,待机温度直接从50度变成30度,猫头鹰还是厉害的,U12A不愧是新的120mm单塔散热器之王。1.37v 4.4Ghz烤机的最高温度从105度直接掉到了80度左右,游戏的时候不开OBS只有60度上下,开了OBS在83度左右。
有了顶级风冷的加持,我就可以整点活了。首先是测试下手里这块3700X能不能上4.5Ghz,电压1.375v,倍频45,开机进系统一气呵成,运行Cinebench R20直接报错,加到1.4v还是报错,看来就这样了,4.5Ghz还是不能强求,我也不想加电压了。跑了这么久的测试,没有试Prime95,于是下载Prime95,好家伙,第二项点运行直接黑屏,点第一项也直接黑屏。于是降频率,结果一路降到4.1Ghz才能稳定跑Prime95,我也很纳闷,Cinebench R20和AIDA64单烤FPU都没问题,玩游戏开OBS也没问题,我怀疑是我电源和主板供电不太行,不过我也不干别的,稳定性没那么重要,所以Prime95测试就这样不管了。
我在搜Ryzen 3700X超频的时候,看到有兄弟能够用1.275v电压4.4Ghz进系统跑Cinebench R20,我也想试试,从1.375v一路降到1.275v,结果我也能跑Cinebench R20,当然,Prime95 1.4v都跑不了,1.275v更不行了。AIDA64还是可以一直烤5分钟,没跑更长的时间是因为我嫌麻烦,只要5分钟不死机重启我就当它ok了,1.275v下的4.4Ghz那温度就太好看了,在室温12度,U12A的加持下,散热器和机箱风扇转速都在800 - 1200rpm,单烤FPU只有73度,玩游戏不开OBS只有48度,待机基本就是30-39度之间跳,这是Ryzen的老毛病了,从一代开始就有。
总的来说,我这块3700X在1.275v下可以全核4.4Ghz稳定玩游戏加OBS录视频,Cinebench R20在5240分左右,可能有人会说跑不过Prime95就不能说稳,那我只能说我CPU不是买来跑Prime95的,我很满意这个性能表现,和5Ghz的Intel i9 9900K一个性能水平,而我的板U加起来还没这个CPU贵,过段时间试试1.25v上4.4Ghz看看,不知道能不能行。
这次装机来的很突然,就一念之间然后开始买买买,整个过程中目的都很明确,除了纠结一下显卡到底买啥外,别的都很干脆。装机的过程总是最开心的,装完了之后随便超了下频,内存暂时不想动了,3600Mhz和3200Mhz的影响没那么大,最多10来帧的提升,现在两个游戏基本都是全程在130 - 180fps之间,我已经很满意了。当你知道你自己在干什么的时候,闲鱼还是一个好地方。装完之后整个机箱里面发光的只有主板后面的几个红色LED灯,我都不知道为啥后面要放几个灯。
最后在闲鱼买了个工包的赛睿寒冰7 2019版,加上前面买的U12A和风扇,也到了7000块钱,不过后续需要升级的就只有显卡和加内存了,可以说这台机器用个4、5年没问题。要说可以改进的地方,应该就是电源了,图省事,没买新的,CPU+GPU的满载功耗加起来应该是300W不到,讲道理后续升级一块300w的显卡都够用。这个先马500W的当年是247买的,不过用了两年多一次毛病都没出过,所以还是挺信任它的。
一时兴起的装机,一时兴起的记录,有什么问题或者想法请在评论区里面多多交流,谢谢大家看到这里啦!
评论区
共 57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