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出生于 1980 年代的我来说,童年的手工课总是少不了橡皮泥的陪伴,捏东西这项作业总是让想象力不太丰富的我挠破头,但幸好那只名叫 pingu 的企鹅曾一次次地帮我渡过难关,以至于到现在,我仍对这部黏土动画作品情有独钟。
《PINGU》,在国内播放时被译为《企鹅家族》,这部诞生于 1990 年的黏土动画总共推出六季作品外加一部特别篇(《pingu 在婚礼》),正是因为黏土动画这种费时又费力的制作成本,让这 157 集动画横跨 16 年之久。
或许 Otmar Gutmann 的名字并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位在三十多岁才「半路出家」的德国导演在《PINGU》诞生之前仅仅创作过一部基于 Gyorgy Ligeti 的音乐《Aventures》改编的作品。现在想想,这部用 Lubomir Stepan 的雕塑作品来探讨人类处境的作品恰恰体现出 Otmar Gutmann 一直以来都想用作品去表达人类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想法。
1980 年对于 Otmar Gutmann 可以说是改变自己命运的一年。他先是在真人电影《Lucy the Menace of Street》中成功塑造了剧中的两个黏土角色 Frédéric 和 Frédéri。更重要的是,在这一年他创作了一部仅为 35 秒黏土动画作品——《HUGO》,此作也正是《PINGU》的灵感来源。
《HUGO》这部带有实验意味的短片其实呈现的内容非常简单:一只小企鹅不小心踩到了北极熊的后背,之后影片就在两只动物的追逐中落下帷幕。尽管片子本身表达的内容有限,但企鹅(hugo)的动作神态,都像极了我们所熟悉的那只小可爱 pingu。
「我与《PINGU》的目的是想表达我对整个动物世界的基本认识,没有动物我们什么也不是。通过这只企鹅,可以用简单的故事来展现经济世界所带来的生态、全球变暖、资源短缺等问题。最重要的是,我想用一个简单的故事来清晰地表达我的观点」——Otmar Gutmann
也许正是 Otmar Gutmann 这样崇高的追求让《PINGU》在 6 年后正式诞生。
1986 年《PINGU》推出的试播集内容就是日后电视播放的 pingu 被欺负和孵蛋的情节。翌年,这部试播集参展第 37 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在获得了资金支持之后,团队正式开始在瑞士小阵鲁锡孔的三层洋房内着手制作系列动画。
众所周知,黏土动画的制作工序颇为繁琐和耗时,我们在荧幕上看到的完整作品均是由一张张静态照片合成完成的,而且每张照片在拍摄时都要调整人物的动作和角度,所以工作量极大。据造型师 Marianne Boos 回忆,通常一部 5 分钟的动画需要 7500 张照片来完成,而每一秒动画都需要大概准备 10 个黏土人物来摆弄,每一集的故事大约会用到 3000 个之多,制作一部 5 分钟的动画差不多就要花上 6 个星期的时间。即使如此复杂,可团队依然热情高涨,《PINGU》于 1990 年 3 月 7 日在瑞士电视台顺利首播。
这部作品主要讲述了小企鹅 pingu 一家四口在南极的温馨日常生活。主人公 pingu 的名字其实来源于德语的企鹅单词「penguin」,这个 5 岁的小家伙在生活中不管是愤怒还是高兴,都喜欢把喙变成喇叭状,并发出「Noot Noot」的叫喊声,夸张又可爱。虽然顽皮的 pingu 有时会把事情搞得团团糟,但随着故事的发展,pingu 变成了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有责任感的小男子汉。
妹妹 pinga 是一只可爱又俏皮的企鹅宝宝,总是喜欢追随着哥哥 pingu,但即便如此,她也常常被哥哥招惹到嚎啕大哭。
一家之主爸爸担任着邮递员的工作,记得在第一季第三集中,爸爸就让 pingu 当了回临时小邮差,在企鹅村帮忙和他一起挨家挨户送快递。虽然爸爸有时候脾气暴躁,但其实他非常关心家人,在 pinga 出生之后,他甚至都把烟给戒了。
妈妈是一个善良、勤快的母亲。她负责照顾这个家庭的起居生活,在这个家里是最温暖的存在。
作品一经播出就在美国、埃及、印度等电影节上连连获奖,并于 1992 年开始在全球播放,深受孩子们的追捧。《PINGU》的成功除了可爱的造型,幽默的故事以外,应该还要把功劳归功于创造了「企鹅语」的意大利籍配音艺术家 Carlo Bonomi,正是他赋予了企鹅家族们各不相同的人物性格。
也许你会认为企鹅们的对话都是经过了后期技术处理,但其实这一切是在没有台本的基础之上由 Carlo Bonomi 自己一个人对照画面临场发挥出来的。这种被凭空创造出来的企鹅语并不是瞎说,其实里面运用了独特的技巧——「Grammelot」,一种已有数百年历史的戏剧表演形式。通过改变词语的发音规则,让观众听不懂台词内容,但这恰恰可以激发大家的想象力。
Carlo Bonomi 算是这方面的高手,在《PINGU》之前,他就曾为一部意大利动画片《La Linea》运用此种技巧配过音。
就如同所有通向成功的道路上都会铺满荆棘一样,当 pingu 风潮正在席卷全世界的时候,导演 Otmar Gutmann 却在 1993 年突然离世,使得整个团队陷入了悲痛之中。据造型师 Marianne Boos 回忆,由于《PINGU》前两季在全球爆红,过度的营销压力也让不擅长商业方面 Otmar Gutmann 的压力倍增,甚至他已经在开始研究新角色打算让一切重新开始。在悲伤之后,Marianne Boos 和团队内的所有人决定背负起这部 Otmar Gutmann 一生的作品继续前行。但事与愿违,在制作完四季作品之后,公司因为经营不善,在 2001 年10 月 29 日倒闭并以 1590 万英镑的价格卖给了 HiT,就是那个旗下有特别鬼畜脸「托马斯小火车」的英国公司。
HiT 在得到版权后趁热打铁开始了第五、六季的制作,但不再启用会说「企鹅语」的 Carlo Bonomi 地决定也给他们在制作上增加了不少麻烦。接替 Carlo Bonomi 工作的 David Sant 和 Marcello Magni 二人在制作时才发现过往剧集中的企鹅语很多都是即兴发挥的,这也为配音增加了许多难度。所以他们决定从基本做起,着手进行一些单词的发音规范。这俩人差不多每天的时间都用来总结过往 Carlo Bonomi 配音的语言特点,通过动画师交给他们的剧本,后来二人一共总结出了 17 个人物的单词发音,比如「toy」要说成「tellibelli」,「drink」 变成了「ciochilani」…
在此要说一个小插曲,意大利著名插画师兼作家 Antonio Lupatelli 在 2018 年逝世的时候,曾被当成 「pingu 之父逝世」报道。但其实这位笔名为 Tony Wolf 的老爷爷只是在职业生涯末期帮《PINGU》画过插画,被用在1993 年至 1999 年由 BBC 儿童杂志出版的《PINGU 杂志》以及市售录像带封面上,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这位老先生的故事以后我也许会整理一篇。
1992 年《PINGU》正式引进日本,并在东京电视台的早间时段播放,顿时迷倒了当时的小学生和一大片樱花妹。虽然在《PINGU》开始副标题时有一首名为《Pingu Dance》的配乐,但一向注重产品包装的日本人还是在本土发行录像带、DVD以及后来重放时加入了片头曲《Pingu Rap》以及片尾曲《Seeds of Happiness》,各种周边商品更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也许正是在日本正式播出之后通过不断地商品化和宣传,让这一家子的故事至今还能被小朋友所了解和喜爱,由于周边商品非常非常多,在此分享一些我很喜欢的。
日本著名的玩具制造厂商 BANDAI 就从 1993 年开始推出《PINGU》玩具:
pingu 刨冰机!现在应该在二手市场还能买到,但要看运气了…
当我们还在看成龙大哥的广告玩着小霸王学习机的时候,日本小朋友已经用上 pingu 小电脑啦!
特别喜欢的一套 pingu house,颇具收藏价值:
从 1998 年到 2005 年,日本厂商 Banpresto 也开始推出各种各样的 pingu 商品,主打毛绒玩具和场景摆件「Pingu Miniature World」,但据说这些大多只能通过游戏厅的 UFO 抓娃娃机获得。
Furuta 出品的这套场景公仔,也是各个 pingu 粉丝们的心头好。
由 Bullyland 制作,Golden Bear Toys 负责发行的这 6 款现在在市面上十分少见。
德国毛绒玩具公司 Steiff 出品的 pingu 和 pinga:
泰国的 KFC 在当时也送过 pingu!有点羡慕:
作为一部面向儿童的动画片,少儿刊物肯定是少不了的,这是上面提到过的由 BBC 儿童出版的杂志,只在英国发行:
Longman 出品的少儿刊物《Pingu Loves English》:
对于擅长整理资料的日本人来说,他们出版的《Pingu Bible》《All About Pingu》《ピングーからの贈りもの》都是带你深入了解企鹅家族的好选择:
当然在电子游戏界也少不了《PINGU》的身影,游戏一共出过 7 作,横跨 PC、PS、DS、GB 平台,要说最喜欢的还是 DS 的《Pingu's Wonderful Carnival》 和 PS 上面的《Fun! Fun! Pingu: Welcome To Antarctica》 两作。
特别是 PlayStation 上的这作初回限定版还附送 pingu 和 pinga 的护线套,3D 的画面也实属系列首次。
但《PINGU》和 SONY 的合作远远不止一款游戏这么简单,除了 pingu 还代言过 WALKMAN 之外,从 1996 年开始 SONY 每年都会在日本本土举办名为「Fun! Fun! Pingu」的巡展活动。原型展示、周边贩售以及庆生,每年的活动内容都不尽相同。
Fun! Fun! Pingu (1996) at Ikebukuro.
Pingu fun!fun!tour (26 April to 5 May 1997) at Ikebukuro Sunshine City.
Pingu fun!fun!time (25 April to 5 May 1998) at Ikebukuro Sunshine City.
Pingu fun!fun!party (22 April to 4 May 1999) at Shinjuku Takashimaya.
Pingu fun!fun! Game World (26 November to 3 December 1999) at Sony Center.
Happy!Pingu (31 May to 27 June 2000) at Tokyo Yurakucho Hankyu 8F.
Happy Birthday Pingu! (28 October 2000) at Shonenkadai (Tokyo)'s Sony Music Entertainment Shirokanedai Office 7th floor
Pingu fun!fun! Christmas (22 November to 25 December 2001) at Ikebukuro Sunshine City.
Pingu wai!wai! Wonderland (29 April to 8 May 2005) at Ikebukuro Sunshine City.
PINGU fun!fun! Ski Party (2006 or 2007?) at NASPA New Otani Hotel.
PINGU the Art World (30 August to 28 September 2008) at the Akita Museum of Modern Art.
Pingu fun!fun! SUMMER PLAN 2014 (5 July to 15 December 2014) at NASPA New Otani Hotel.
Pingu fun!fun! Ski Party 2015 (13 March 2015) at NASPA New Otani Hotel.
25th NASPA × Pingu fun!fun! Ski Party 2018 (16 March 2018) at NASPA New Otani Hotel
Pingu fun! fun! Ski Party 2020 Pingu × NASPA 20th Anniversary
然而 pingu 的故事在第六季结束后并没有完结,2017 年 Mattel Creations 和 Polygon Pictures 联手打造的 3DCG 动画《PINGU IN THE CITY》开始在全球播出,这一次 pingu 一家从南极搬到了繁华的大都市,在这里等着他的将是一次又一次的工作挑战。
「我们成年人通常不喜欢工作,大家会觉得工作枯燥乏味。但 pingu 却可以把任何枯燥乏味的工作变成一件又一件有趣的事情。所以这一次我们想让 Pingu 来挑战许多不同的工作。」——导演 イワタ ナオミ
在写下这篇文字之前,我又重温了一遍《PINGU》,看着这只小企鹅顽皮、挑食、耍脾气的画面时仿佛看到了童年的自己,剧集里面展现的种种家庭生活相信你们看到过也都会有共鸣吧?
很庆幸自己曾在年少时看到过这么一部优秀作品, Otmar Gutmann 创造的《企鹅家族》不单单只是一部儿童动画片这么简单,家庭之间的关系、朋友之间的相处、父母的教育方式等问题都在里面深入浅出地表现出来。即使 pingu 闯了再大祸,妈妈还是会用一个怀抱去宽慰孩子,甚至会放下家长的身份,和他们一起玩闹。pingu 即使再和海豹 robby 闹得不可开交,看到对方受伤了还是会真切地上前关心。人们常说「WE ARE WHAT WE READ」,你读什么样的书,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希望大家在看过《PINGU》这部作品后都能有所感悟。
也许这些就是这部作品最大的魅力吧,尽管 pingu 已经陪伴大家走过了 34 个年头,从最早的黏土制作也演变成了如今的 3DCG 技术,但我相信不管过多久,都会有人爱着这个小家伙,期盼未来某天还能再次看到企鹅家族的温馨故事。
评论区
共 41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