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到了去金字塔的日子!今天要去的非只一处,而是三处金字塔:吉萨金字塔群、阶梯金字塔、弯曲金字塔。虽然平台上定的一日游比那天服务员给联系的300镑往返贵不少,但物有所值了。
今天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在金字塔前建成金字塔!为此我出门前特意检查了两次,确保把iPad放在了随身的挎包里,就等到了金字塔前迎接光辉时刻。
预定的出发时间是早上8点,7点50多导游打来电话的时候我还没吃完早饭。出来到酒店大厅,看有个人坐在沙发上像是在等人样子,肯定就是导游了,看我来了就站起来跟我握手。导游是当地人,看着三十多岁,皮肤晒得稍黑,比我稍矮一点点,发际线蛮高。
我问还有别人吗?其实我很希望还有别的游客同行,这样我就不必总跟导游聊天,气氛还能稍微活跃。结果导游说没有别人了,顿时有了种到电影院包场的感觉。
车就停在酒店门外,一辆国产吉利轿车,在埃及街头很常见。上车我坐在后排,导游坐副驾驶,开车有一位专门的司机,是个大叔,一上来也跟我问好。系好了安全带,随即出发,开往今天的第一站吉萨金字塔群。
所谓吉萨,按现在的埃及行政区划来说,指的是吉萨省。吉萨省是一个东北-西南方向的长条形区域,最东边到尼罗河西岸紧邻开罗,西边一直延伸到沙漠腹地,包含有巴沙尔绿洲等景点。从另一个角度说,大开罗地区是一个横跨三省的都市圈,分别是开罗省、吉萨省和盖卢比尤省。我住的酒店在尼罗河西岸,即在吉萨省境内,往东坐一站地铁就到开罗省,往南坐四站就是吉萨省的首府吉萨市。而这中间是连绵不绝的城市区域,是一个整体的都市圈。金字塔离这一带亦不算远,坐公交加走路也能到。
一路上看到马路两旁烂尾楼非常之多,还有很多楼主体是完整的,但是没有安装窗户,也不知道是当初没建完还是后来贫于修缮,不过里边都住着人。而在正常的居民楼中,不乏高层公寓,层数不输国内新建的住宅楼,可是外表看去却非常破败,不像是近些年的建筑。给人的感觉是这里几十年前腾飞过一段时间,但后来衰败了。整个大开罗地区有一股灰黄的色调,不知是否是这些年久失修的房子和烂尾楼带来的,在我后来住的高端地段“花园城”一带倒也同样如是。
导游一路上间或给我进行一些讲解,他的英语我能听个八九不离十。刚一离开城市街道区域,他指着前边说,看,那是埃及大博物馆。我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个巨型建筑横亘在远处。车开得越来越近,我也越来越能感受到其规模之宏大。原来这就是从2002年筹备至今的埃及大博物馆,准备替代埃及博物馆的所在。筹备中的博物馆从外面看已经完全建成了,面朝公路,背倚沙漠,连绵数百米,俨然是一个现代奇观。导游说,你下次再来埃及的时候这个就开门了。
沿着公路往前一直开就是金字塔群,从酒店出来也就三四十分钟的路程。
于是屹立至今四千六百年的金字塔,就呈现在了我的眼前!
这里的金字塔比埃及博物馆里的大多数展品更古老一千年以上,而最显著的三座,分别属于胡夫、卡夫拉、孟卡拉祖孙三代,从北到南依次排列。最大的是胡夫金字塔,可以进到里边,背面还有太阳船博物馆可以参观;卡夫拉金字塔顶端则尚存一截光滑的表面,能够想象其最辉煌时代的样貌;孟卡拉金字塔侧面还有三座小的王后金字塔,而他本人的雕像我在埃及博物馆里看到过。
从小学开始读到的金字塔资料数不胜数,各种神秘传说、未解之谜吸引着呆在世界的一个角落的捧着书本的我,引起我对古代文明的无限遐想。如今飞跃万水千山,亲眼得见,啥也别说了,拍照片吧!
拍了几张照片,我跟导游说,稍等我一下,我要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说罢拉开挎包,把相机搁进去放好,把iPad拿出来,将屏幕调到最亮,点击运行《文明6》,耐心地等它读取出来,再点“下一回合”按钮,辉煌的奇观动画过后,我就在金字塔前建成了金字塔。
然而没有拍照就不算数!我左手拿着iPad,右手抽出手机,两手比量着和金字塔的相对方位,寻找合适的角度,又得避开强烈的反光,确保屏幕里的金字塔和现实的金字塔共同呈现出来。然而这里的阳光实在是太强烈了,试了几次觉得都不太行,只好先收起来,等一会儿到别的角度再试试。
在导游的指引下我登上了胡夫金字塔的巨大条石,加入等着进入内部参观的队伍。队伍不长,走走停停,很快就到了入口。这里站着一个警察,检查大家是否带了照相机。知道里边禁止拍照,我早就把相机交给了导游,然而拿着手机进去拍却没有问题。
不多时我就站在了进入金字塔的通道口。走了进去,不是想象中工整砌好的石墙,倒更像是雕凿出来的石洞。开始的一段还算宽敞,一人通过尚广,两人并排稍挤,越往前走路越窄。走着走着通道突然向下转去,拾级而降,却见峰回路转,眼前出现了一个斜向上的隧道,只有一米见方的大小,游客们得从这里钻进去。
隧道里铺着木板,上边钉着横条,可以踩着借力。空间实在太局促了,只能弯着腰向上攀登,还得小心不要撞到头顶。游览的人们前后跟着,走走停停,因为进出只有这一条路,时不时要靠到边上,让从里边下来的人们先过去。
此时一股不可名状的感觉突然压上我的胸口,仿佛有一个看不见的古老力量,癫狂地游荡在这些远古巨石的后面,伺机扼住人们的喉咙。然而这并非克苏鲁题材,也不是法老的诅咒,其实是我感知到了这里空气的不流通。我这才注意到这个完全密闭的狭窄空间里,根本没有通风设备,人又多,又要往上攀登,还得弯着腰,于是憋闷感非常强烈。
随着向隧道深处的攀爬,这憋闷感迅速演变成了窒息感,由于行进得很慢,等待的时候无所事事,让这窒息感更为深刻。实在是太难受了,难受得我甚至有一丝恐慌。此时的我不停地琢磨自己刚进隧道也没多远,不如回头挣脱这座远古坟墓的束缚,赶紧回到活人的世界里呼吸新鲜空气。
恰逢又有一行先来的游客从里边出来,一个个满头大汗。我就问前边还有多远,我说这里太窒息了,不想再往前走了。心想等他们过去,我就回头跟在后边折返出去。这时对面一个欧洲老爷子说道,你大老远跑到这来,就因为有点憋气就不往里走了?
老爷子一句话,我觉得对啊,都进到这了,此时回头岂不是功亏一篑?于是硬着头皮继续前进。又经过了一段无比漫长的攀爬,眼前终于豁然开朗,狭窄的隧道到头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大走廊,同样是引向斜上方,宽度足有刚才隧道的三倍,两壁由巨石整齐地砌成,一层层地向上垒去,廊顶巍然。
人们从隧道里钻出来,到了这终于能喘口气,都在走廊口稍停少歇。这里虽然仍然没有通风,但毕竟宽敞了不少,我的窒息感一扫而光,只是闷热非常,加上弯着腰一路爬上来,我也已是满头大汗。攀爬并没有结束,大走廊里也铺了跟隧道中同样的木板,虽然走廊很宽,却只有中间的一窄条通行。仍然是上下就一条路,有人下来的时候,正在往上登的人甚至要把一条腿骑到旁边的扶手上,给对面的人让路。
爬过最后一段,终于到了终点!蹲下钻过一个低矮的石门,来到一个长方形的石头房间,就是胡夫的墓室了。墓室里空空荡荡,只有一个四四方方的石棺放在房间的一头,看上去平淡无奇。就是这样了!除此以外什么都没有。这里还有个当地的老头,穿着破烂长衫,给人随便讲解讲解,游客们掏出5块10块的当小费。这样的人在之后的旅途中还会频繁地碰到。
在这小屋里转了两圈,啥也没得看,就开始往回走。所谓上山容易下山难,刚才这一路改成下坡,又呈现出了全新的难度。大走廊这一段还好,就是还有工人往上送梯子耽搁了一下。结果到了隧道这一段,弯腰低头爬变成了往下蹲着走,别提多难受了。真是难以想象古人是怎么在这里来回运送木乃伊和陪葬品的。
按原路返回,终于又见到了阳光。导游已在外边等候多时了,看我出来就用我的相机给我拍了一路走下来的照片。走到跟前,导游问,里边怎么样?我说,太热了,太憋了。
导游给司机大叔打电话,把我直接拉到了金字塔群最西边的观景地,这里能看到三座大金字塔的全景。导游指着中间的卡夫拉金子塔说,你瞧是不是这个看上去最大,其实是因为它离得近,最大的还是胡夫金字塔。我想说道理我都懂,但是金字塔为什么这么大?就怕导游不懂这个梗。
拍了些照片,导游又把我带回了胡夫金字塔,不过这回来到了背面。紧挨着金字塔脚下有一个长条形的房子,就是太阳船博物馆。所谓太阳船,是法老死后,太阳神“拉”引领重生的法老升天的船只。这艘胡夫的太阳船发现于1954年,被四十多块二十吨重的巨型条石压在一个岩石坑中。被发现时船已经碎裂为了1224块,考古学家们用了数年的时间才把它重新拼好。
博物馆里同样地不许带照相机,也同样地用手机拍照没问题,于是把相机交给导游,他在门口等我。进去之前还要穿鞋套,有好几种尺寸供选择。鞋套上灰尘很重,也不知到底能起什么作用,让我想起了以前进入学校机房的时候必须穿的鞋套。
一进门是各种照片资料,记录了从发掘到拼装的过程。旁边有一些实物展品,是朽烂的古代绳索等。再往前就是太阳船出土的岩坑,能看到盖在上边的巨石。展品丰富,史料详实,可是太阳船在哪里?这时不知怎的我抬头一看,只见一艘大船赫然悬在头顶。
这条船长43.6米,最宽处5.9米,头尾几乎贯穿了整个博物馆的长度。博物馆围绕着船建有观览平台,供游客们全方位观看这艘现在存世的最古老的船只。我绕着圈参观,惊叹于竟然能看到这么古老的物品,同时也惊叹于考古学家们拼装的精细。
走到船尾的地方,有一个人热情地招呼我,看着像是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样子。那人说,到这拍,这个角度好。我过去一看确实不错,举起手机拍了几张,这人也主动说要帮我拍,各种角度姿势给我拍了好多张,还躺到地上拍仰角,我都来不及说不用。我心想,难道是我身上独特的气质让他非常认同我,所以对我如此热情?拍完了照片,我说哎呀实在是太感谢了,结果这人做出了要钱的手势,我这才明白过来。唉,虽然我是被动消费,但毕竟人家付出劳动了,于是拿出20镑给他。
离开这人,来到了观览平台的另一边,回头看他又在给一对老夫妇拍照。且不管他,看向落地窗外,胡夫金字塔就在近前。室内光线合适,我想这是个在金字塔前建成金字塔的好地方,于是拿出iPad又试了试。不过拍完发现离得太近,已经看不出来金字塔的形状,另外玻璃很有些脏。看来还得另寻他处。
好在此处就在不远!从太阳船博物馆刚一出来,准备给胡夫金字塔补几张照片,发现这里距离和光线都还不错,于是第三次拿出iPad,打开《文明6》。这回终于成了!虽然屏幕反光依然强烈,但把照片稍微调一调就能达到我希望的效果。在金字塔前建成金字塔的成就正式获得!
心满意足的我来到了吉萨金字塔群的最后一个景点,狮身人面像。十多年前在谷歌地球上激动地寻找各地奇观的时候,发现狮身人面像比自己想象的小,而现在到了跟前,又觉得比自己想象的大。在这里又碰到了热情地要合影的当地路人,大家言欢不必多叙。
从金字塔群离开时已是11点,接下来可以到旁边的镇上去吃午饭了。这时导游说附近有个纸莎草博物馆,不如顺便去看看。其实我之前就看了大家分享的经历,所谓纸莎草博物馆根本不是博物馆,而是卖纸莎草画的商店,挂着博物馆的名号招徕顾客,是导游们创收的地方。反正现在还早,看看就看看嘛。
一路上路过了好几家纸莎草博物馆,显然导游有自己合作的特定的一家。转了两个弯终于到了地方,一进门只见四壁挂满了各色纸草画。店里一个管事的迎了上来,看样子跟导游很熟,而导游说请慢慢看,然后就去边上坐下了。管事的问我从哪里来,知道我是中国人就招呼旁边的一个伙计来接待我。
这个伙计是个白白净净的小伙子,上来张口标准的汉语“你好!” 好多埃及人都会说“Ni Hao”,但是这个小伙子看来有两下子,问候完了还能继续用汉语跟我交谈,一问是在开罗大学学的中文。那就不客气了,咱就汉语聊吧。
既然打着博物馆的名号,那多少还是要有一点点参观的项目。小伙子把我引到一个桌前,这里放着新鲜的纸莎草和一干工具。总说埃及的纸莎草,一直只知道是古埃及人用的纸,这回还是第一次看到这草本来的样子。与其说是草,其实是一种大叶的植物,枝条有一米半长,根茎很厚实。小伙子熟练地把纸莎草的根茎切成薄片,一边介绍纸草的制作工艺。显然这里能演示的只有早期阶段的几道工序,后边的浸泡和压制都需要数天的时间,最终才能形成适于书写绘画的制品。
演示完了前几步,小伙子把我带到边上的一个房间里,不管到底是不是真的古代工艺,还是现代复刻的,这里挂的画确实称得上精美非常,有肖像,有风景,有地图,全都渗透着浓郁的古埃及特色。小伙子正在介绍的时候突然把灯一关,嗬,这些画还是夜光的。虽然这屋子里的画真的都蛮不错,但是每幅的标价牌上好几个0都数不太清楚,我就从这小房间里出来了。
大堂中挂的画题材种类同样丰富,大小尺寸不一,价格有高有低。此时我倒是蛮想买一幅带回家去的,于是从一边开始浏览。我看到了一幅画着圣甲虫的,小伙子在边上说:“这幅代表了吉祥如意。” 我又拿起来一幅有树有鸟的,小伙子又说:“这幅代表了吉祥如意。” 我指着画了个大眼睛的问:“这幅代表了什么?” 小伙子说:“吉祥如意!”
我说,中国人是喜欢听吉祥话,可小伙子你也不能这样啊。不过看来他的汉语也非十分到家,愣愣地问:“什么?” 看我对这些都不是很感兴趣,他从旁边抽出来一张推荐给我。我看了看这幅画的标价,再看那线条和颜色,反倒远不如刚才看的另一幅便宜的。我就跟小伙子讲,这幅不行,你看这里这里,太粗糙了。小伙子说:“什么?”
看了许久终于挑到一幅满意的,小伙子仔细地把画卷起来放到纸筒里交给我。导游看到我消费了也非常开心,又问我要不要去附近的一个香水博物馆看看。我说 no no 不去了。
回到车上,导游说带我去一家海鲜自助餐厅吃饭,吃完了他们再来接我。我问多少钱,结果合人民币将近200元。我心想这是把我当大款了,再说跑到沙漠里吃个什么海鲜,就问有没有便宜的。导游问,你想尝试一下埃及食物吗?我说,我就是想吃埃及本地的食物。
于是导游吩咐司机大叔,又拐了好几个弯,来到了一家面馆,显然就是他俩准备来吃午饭的地方。这虽然是一家小店,但是非常干净,门口是一排玻璃柜台,后边就是水槽和炉灶,墙角一个小电视,一直在播放阿訇讲道的节目。我们走到靠里的一张桌子坐下,我背靠着大门方向,导游跟我坐对面,司机大叔坐我右边。
导游和司机一人要了一小碗面,而我选了大碗。面端上来一看,没想到埃及人的日常食物居然是通心粉和番茄酱,还真是地中海文化圈啊。而体现本地特色的,是面里掺了好多的炸麦片、玉米粒以既其他谷类。我有点后悔要大碗了,最后也只是吃了一点。导游问,觉得不好吃吗?我说不是,挺好吃的,就是这里放的东西太硬了。
我觉得渴,还要了一罐雪碧,最后这一顿饭总共花了35埃及镑。饭后在我的要求下导游又带我去镇上的一个货币兑换点换钞票,他在外边等我,并不进去。货币兑换点一进门左手边就是柜台,另一边是一排椅子,坐着几个老太太,我还以为是在排队的,结果人家是专门聊天。柜台上明示着今日牌价,我拿出100美元钞票,柜台的伙计用计算器给我展示了兑换额。
换好了钱,司机大叔沿着一条次级公路一直朝南开去,此时已进入了乡村区域,路边的棕榈树后是大片的玉米地,时不时会路过一栋小楼,有些也是烂尾的,间或在小镇边上能看到破旧的修车行,几个小孩子在门前玩耍,而在一些主要路口有装甲车部署,士兵们则拿着枪,三五个坐在旁边的树荫下。
沿公路直着开了挺久,终于在一个小路口右转,又往前开了一段,到一处哨卡前停住了。此处执勤的不是军人,而是穿着白色制服的旅游警察,套着防弹衣。导游把他们的证件递上去,说明带的是游客,司机大叔则把后备箱打开供检查。警察们在本子上登记,准予放行,哨卡前不远就是景区。
跟在吉萨一样,我和导游先下得车来,司机大叔自己去停车。导游跟我说门票多少钱,把钱给他,他替我去买票,而导游自己是工作人员的待遇,不需要门票。导游导游地叫着,因为很惭愧,我写文章的时候已经忘记了人家的名字。没有办法,我素来就很难记住别人的名字,一出国玩又会叠加脸盲的效果,也是无可奈何。
阶梯金字塔由其形状而得名,其正式名称是左塞尔金字塔,是埃及的第一座金字塔,建于公元前2667年至2648年。其阶梯的形状充分揭示了金字塔形制的变迁。古埃及早在金字塔之前就存在的一种墓葬建筑称为“马斯塔巴”,即用石头砌成的四方形的平顶结构。六层马斯塔巴叠在一起,造就了左塞尔的阶梯金字塔,而后来者干脆把每层马斯塔巴之间的台阶抹平,就形成了三角形的金字塔。
金字塔的主人左塞尔是埃及古王国第三王朝的法老,比胡夫早一百年左右。与胡夫的金字塔不同,左塞尔金字塔的建筑材料不是巨型石块,而是大石砖。
进门先是左塞尔金字塔附属的神庙,厚实的石门,后边是两排幽深的廊柱,可见石柱是西方古代文明建筑设计的普遍偏好。可惜的是石柱全都只剩下半截了,也许是为了延缓风化,上边还加盖了一个水泥顶,颇为煞风景。相比之下,还是后来在卢克索看到的神庙更为壮观。
绕过神庙,到了庭院里,地上铺设了长长的步道,步道边上是一些断壁残垣。遗憾的是左塞尔金字塔当时正在修缮中,工程从2006年就开始了,游客无法进入内部参观,只能在外边瞻仰。在我写文章的时候,落笔到现在是2020年3月16日,查了查资料,左塞尔金字塔在十天前刚刚重新开放。
虽然左塞尔金字塔进不去,但从这里可以远眺尼罗河谷。尼罗河是一条神奇的河流,每年泛滥一次,浇灌了流域的土地,孕育了文明,而在洪水无法波及的稍远处便是无边的沙漠。
此地在开罗南边上游,还未到尼罗河三角洲,尚属尼罗河谷地的区域。登上稍高处向东望去,果然看到一个明显的河谷,谷中郁郁葱葱,楼房鳞次栉比,而近处是沙漠,在河谷的另一边也是寸草不生的戈壁。亲眼见到如此对比强烈的场景,才真的体会到了尼罗河之于埃及的意义。
这旁边有个不起眼的特提金字塔是可以进去参观的。其主人是第六王朝的特提法老,比左塞尔的时代晚了三百五十年左右。
说他的金字塔不起眼已经很客气了,其实就是个土堆。这个金字塔很小,所以入口不在塔身上,而是在旁边的平地上。有了爬进胡夫金字塔的经历,我对进入这种封闭空间已经产生了一丝踌躇,看这周围又没有别的游客,我想要是进去只有我自己可是挺吓人的。我问导游,这里边有人吗?导游说,可能有吧。
导游依旧负责在外边帮我保管照相机,于是我抱着“都到这了”的心态独自下去了。与胡夫金字塔不同,这条墓道是一直斜向下的。虽然墓道并不是很长,但往下走的时候真有点害怕,因为在胡夫金字塔里前后紧挨着都是游客,而现在只有我自己。直到到了下边,碰到有别的游客从里面出来,我才放了心。
金字塔虽小,墓室却很深,有好几进,通道也还算宽敞。在每个房间的墙上都刻满了象形文字,三角形的屋顶则布满了海星状的纹饰。这里边有两三个穿着破烂长衫的老头,看见游客就招呼到过去,指着屋顶的纹饰说,这代表了星星。让他们帮忙拍了拍照片,又给了些小费。
紧挨着这个小金字塔有一个马斯塔巴,墓主人是特提法老的手下重臣卡格尼,据研究他可能也是特提的女婿。与特提金字塔的寒酸相反,这个马斯塔巴可是颇有规模。整个建筑由石灰岩筑成,32米见方,有六个房间,墙上布满了浮雕。浮雕非常细致,整体呈现的是老百姓们向卡格尼交税的情形,有成排的牛,有人们划着船从河里捞鱼,还有成行的人们肩扛头顶各色贡品。而在画面的核心位置,就是卡格尼本人的真人大小浮雕,监督着这一切。
导游看到这里也觉得很有趣,说,你看他们,排队等着交钱呢。
这个马斯塔巴里还有个有趣的特征,就是有很多假门,是在墙上雕琢出来的门型浮雕。导游说这是为了迷惑盗墓者的,但我觉得盗墓的人可能也不这么好忽悠。我猜可能有点信仰方面的考虑,比如中国人烧纸须在十字路口,这样才能四通八达,说不定古埃及人的墓里边多放门也有类似的目的,而作为坟墓又不能真的大敞四开,于是就雕刻出来假门供灵魂使用。这纯粹是我毫无根据的猜测。
在左塞尔金字塔这转了一圈也没见到厕所,景区唯一的厕所在入口处,然而我们出来的时候走的是另一个门。导游说没事,往前开一开找个上厕所的地方。于是沿着小路开了一段,在一个地毯学校门口停下了。
导游带我进去说明来意,地毯学校的人显然也是他的熟人,很热心地指给我厕所在后边,导游自己则在门口跟负责人聊天。地毯学校里很多人坐在地上,男女都有,手工编织着地毯。在这一带周围也看到了好几所别的地毯学校,导游说这些学校培训当地人编织地毯,让他们有一技之长,而编出来的地毯学校也卖钱。看来跟我国的美发学校的运作类似。
上完厕所继续向南开去,走了三四十分钟就到了今天的第三个景点,弯曲金字塔。
弯曲金字塔建于公元前2600年,其建造者第四王朝的斯尼夫鲁法老是胡夫的父亲。顾名思义,弯曲金字塔在中段明显弯曲了一下。其底座初始仰角为54度,到中间改成了43度,目前学界普遍认同的解释是在建造过程中发现了结构不稳的问题,于是将仰角降低了。
此地距开罗有四十公里之遥,到这的游客已经很少了,没有了哨卡那样的大阵仗。停车场上车也没几辆,我和导游下车径直走向沙漠里铺的一个步道。步道口有一个挎着冲锋枪的老警察,跟导游握手,握完了又来跟我握,咱也不怵,反正手上用力捏就对了。
同一个景区里还有个“红色金字塔”,跟弯曲金字塔有近两公里的距离,其建造者同为斯尼夫鲁法老,是在弯曲金字塔竣工后紧接着建造的。这回吸取了教训,红色金字塔底座仰角即为43度。金字塔以其红色石灰岩的建造材料而得名,大小仅次于胡夫金字塔和卡夫拉金字塔,是埃及第三大金字塔。
红色金字塔也可进入,于是拍完照后又把相机交给导游,我沿着小路独自向入口处走去。半路只见前边一批中国游客迎面走来,是刚从金字塔里出来的。于是我就赶紧问我最关心的问题:“里面有人吗?” 结果他们表示并没有进到最里面,走到一半就出来了,因为蚊子太多。
我心中纳闷,人这么少的地方,蚊子为何会在墓道里聚集呢。思虑间我就登上了金字塔,来到了墓道口。门口两个当地老头正坐着聊天,俨然是守门人。从门口往下一望,哎呀居然深不见底!
这是一条斜向下的墓道,也是一米见方,于是我用着跟在胡夫金字塔里同样的姿势,弯着腰蹲着向下走去。随着越走越深,那熟悉的憋闷感又开始涌上胸口。我心想,这里还好,没有别人,我可以走走停停,休息休息再走。又往下走了一段,憋闷感变成了窒息感。我想,还是那句话,都来到这了,继续前进吧。又往下走了一段,终于,窒息感、孤独感、幽闭感裹挟在一起向我袭来。
我停住了,往深处望去,虽然能看到一点点最里边的情况,但尽头仍然是如此的遥远,阳光能照到近前,却照不到更深处。回头看看,入口处已经变成了一个白色的光点,这么小,仿佛一下子就会被掐灭。我走过的这段距离,好像就有几千年那样沉重,带着我向深渊里坠去,却无法压住恐惧从我心底升起。
此时的我只有一个念头,我要离开这里,我要回到那阳光能照到的地方。我开始往回走,卯足了劲往上攀登,我不敢停留,只怕稍微一停,那个指引我的光点就会消失,而我将会被永远地困在这逼仄的黑暗中。我往上爬啊爬啊,光点越来越大,越来越大,终于到了出口,觉得自己是从另一个次元里钻了出来,满头大汗,大口呼吸新鲜的空气。
老头们一看到我,其中一个就问,咋这么快就出来了?我说里边太难受了。老头说,给你在这拍拍照片吧。于是我把手机递给他,拍了好几张一脚跨出洞口的我。拍完我拿出10镑递过去当作小费,结果老头不要,让我给边上那另一个老头。我才知道他就是来聊天的,而另一个老头本来应该是在里边稍做讲解挣小费的,也受不了在外边坐着了。看来是相关部门请了这些当地人来做守卫,一则确保文物安全,二则减少自身开支,对于他们赚小费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了。
我惊魂未定,遂在两个老头边上少歇。这时又上来了两个游客,是一对中国小情侣。他们看到我也先问里边的情况,我说太憋气了,我走了不到一半就出来了。他俩进去,结果没几分钟也出来了。至此我实在是太佩服当年那些首批发掘的考古学家了,在不知道里边到底有什么的情况下,没有灯,没有空气,就爬进去发现了这些远古遗产,难以想象都是多么大胆的人啊!
今天的游览项目至此结束了,导游在附近的一个地方先下了车,看来就住在这一带,我还是蛮喜欢他的,临走热情作别。接下来司机大叔负责把我送回酒店,大叔不善英语,所以一路上也没什么太多交流。虽然现在才下午三点多,但我今天也累了,瓶子里被太阳晒得滚烫的水也所剩无几,遂一路望向窗外,看着次级公路边时而凋敝,时而破烂,欣赏这不是风景的风景。正是这一路归程让我觉得,如果说埃及是个发展中国家,那中国妥妥地是发达国家。
走过乡村,走过小镇,走过城市的高架,最后终于回到了酒店。司机大叔在大门口停好车,回头跟我道别,我也跟他握手相送。虽然时间还稍早,但也不想往别处跑了,等到了地方恐怕也要关门了。于是冲澡换衣服,拿出冰箱里自己早就买好的汽水,好好休息等着晚饭时间。
后来我把在金字塔前建成金字塔的照片发到了国外贴吧Reddit上,分享给全世界的《文明》玩家,马上得到了两千多赞,这是后话了。
Wikipedia."Giza Governorate."
Wikipedia."Greater Cairo."
Wikipedia."Grand Egyptian Museum."
Wikipedia."Pyramid of Userkaf."
Wikipedia."Pyramid of Teti."
Wikipedia."Bent Pyramid."
评论区
共 19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