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二周目硬核难度通关的玩家,在正文开始之前,我想先对这款中文化后争议较大的游戏做一个小小的安利:
如果硬要把游戏分为三六九等,《极乐迪斯科》一定是一个异类。在许多沉迷其中的玩家眼里,百万体量的文本,复古优雅的艺术审美,深奥而影射现实的故事内涵,无处不显示着它作为“艺术品”的价值。但在更多并无耐心的玩家眼里,操作干枯乏力,画风看起来过时又诡异,巨量的文本也总是让人困倦。
初见这款游戏的第一感觉常常就决定了你是否属于它的拥趸,而假如上述第二种玩家能够坚持走完整个游戏流程,并且尽量认真阅读了游戏里每一段对话。那么你可能会比那些初见就爱上这款游戏的玩家,获得更多复杂情感。
在以下的正文中,会包含一部分剧透的内容,但我会尽量用侧面描写来展示游戏内容的另一面,如果你还没玩过这款游戏,请谨慎阅读。如果你已经通关,欢迎来看看,这是否也是你的所思所想。
首先必须重点提到的是,在游戏的整个过程中,你会发现两面镜子,他们的功能基本类似。在初期正常情况下,游戏的主角——也就是你,基本不可能通过镜子的“检定”。因为与这两面镜子的互动,对理解游戏内涵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将随着你逐渐带入角色,而对不同的玩家产生不同的心理效果。
《极乐迪斯科》的故事主线,讲述的是一位失忆警探与搭档“KIM”共同侦破一起谋杀案。因为失忆,在游戏初期有很长一段时间,你会经常在与NPC对话时看到很多奇怪的选项,例如“我是什么?”“这个世界是什么?”,游戏靠此来引入整个故事的背景设定。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这是个老套的设定,但当你的游戏进度稍有进展后,你就会发现,极乐迪斯科这种设计并非只是为了交待故事背景,随着游戏的进行,你会发现很多人对同一件事,同一个历史时期的描述有很多版本,而与他们对话的过程中,你会因为选择不同而解锁一些“思想”,这些思想将在接下来的对话中左右内容,并最终为你贴上“某某主义”的标签。
仔细想想这个过程,这似乎就是我们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从初入社会的一无所知,容易轻信别人,到最后逐渐辨别出观点的差异,通过观察和阅历(游戏中的“对话量”)的积累,你会发现所有人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讲述事实。
而对于一个宿醉醒来,一无所知的人来说,除了隐约能够回忆起的人生伤痛,你的一无所知,正好成了你观察这个世界的最佳工具。
当你逐渐了解这个叫“瑞瓦肖”的地方,你会发现它与自己正在经历的现实有很多相似之处。它起源于如“大航海时代”的灰域探索,曾经爆发过资本与社会,两种主义之间的激烈革命,而在那之前,也曾有传播“爱与艺术”启蒙时代,一位女神样的英雄引领世界突破黑暗。
不同年代、体制、思想间的碰撞诞生了游戏中各种各样带有鲜明意识形态的NPC:仍然沉浸在旧日荣光,却不得不靠工会“施舍”闲职才能勉强温饱的老兵;为了反对而反对的艺术家;自信过度,却始终只能充当鹰犬的民粹分子;骨子里骄傲却习惯于展现教养和品德的社会精英;以及你的同伴,一个头像上永远带着圣洁光环,思维理性,一个凡事似乎都与己无关的中立圣人。
因为这些角色的存在,很多一眼就能看懂游戏在讲什么的高玩,会简单的将游戏的过程,看作一场哲学思辨。但《极乐迪斯科》的真实之处在于,你还会遇到更多“观点模糊”的普通人,比如在马丁内斯各势力交错下生活困苦,并逐渐丧失童真的小孩坤诺;宁愿相信鬼神,也不愿意接受自由市场阴暗面的书店老板,看似被贫穷折磨的一塌糊涂,却对是非好恶判断清楚的老奶奶,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程序员和几个热衷音乐,却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反对什么的年轻人。
因为这些人的存在,整个故事的核心由“告诉你”变成了“你来回答”。可以试试思考以下问题:
你觉得满嘴脏话的坤诺善良吗?了解到他身后女孩的故事之后呢?见到他破败的家和酒鬼父亲之后呢?
为什么一个性格果断,随身带着匕首的独立女性,会看不穿工会的阴谋?一个说话模棱两可,看起来糊里糊涂的老人却拒绝在拆迁文件上签字?
书店老板为什么更愿意偏执的相信诅咒?这是否与她也曾经被母亲和丈夫虐待有关?
还有游戏里有一个任务,“找有钱人给你讲讲现在的世界”,为什么要有钱人来讲?
凡此种种,相信每个玩过游戏的人对上述问题都有各自的看法。而这最终会变成每个人独特的游戏体验,你看到了一个与你生活类似的世界,你对这些NPC的看法,有可能就是你在现实人生中的写照。
因为这种逐渐带入的真实感,最后你会发现一个问题,在那个精心设置的“思想内阁”中,不可能只有几种思想占上风,事实上,如果只是为了加点,很多思想的负面效果其实远大于益处,我相信最终很多玩家创造的“哈里”都是一个“思想”复杂的综合体。
也许你反对资本主义,但可能你会理解会乔纳斯,也许你讨厌叛逆的艺术家,但在看过她肮脏的居住环境后,会对她心生怜悯。可能你从来都不喜欢酒鬼,但听完那个“总是丢东西”的酒鬼讲述自己曾经的辉煌,你可能也会感叹原来人只不过是命运的玩偶。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人们与生俱来的情感从不可能只靠哪一种理论就能解释清楚。游戏里的很多角色都有着另一条情感暗线,神秘动物学家的荒诞追求只不过因为对丈夫爱的深沉;外表坚强的带刀女人其实只想要一个平静安宁的婚姻生活,创业失败后不停寻找世界“漏洞”的偏执程序员只是需要一个人生目标。
而那群迪斯科少年呢,他们什么都不知道,他们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只是尽力在做能让自己感到快乐的事,哪怕有时手段不那么正当。
在逐渐看到马丁内斯芸芸众生的过程中,我自己也开始思考“我”到底是谁,扮演什么角色,持什么观点。而制作组设计的镜子,就成了重要隐喻:通过看到自己来认识自己。
如果你不厌其烦的尝试镜子“检定”,你会了解到为什么总带着奇怪的微笑,你可以选择收起这种微笑,还可以挂掉胡子,而此时头像的表情看起来会是一个比之前“更丑陋”或者“更普通”的人。
因为,面对爱人的离去,沉溺于酒精和毒品的哈里,一直活在过去,他用那老式迪斯科巨星的微笑,来试图找回已经逝去的自信心。他被人抛弃了,他曾是一个活力四射体育老师,一个破案能手,但他最终还是被抛弃了,从年轻时的潇洒自在,独一无二,变成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中年人。
而这正是,时间,和一个根本无法改变的世界,所赋予他,或者我们的。
事实上,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尽管制作组引入了诸多哲学思辨,但看起来他们并不是任何理论的支持者。在游戏的最后,埋藏于主线之外的“神秘动物”支线会在高潮中扮演主角,而在此之前,海滩教堂里发现世界“漏洞”的一刻,也与哈里最终回忆起与爱人分别时的痛苦有所关联。
到结尾时,康米主义老兵的故事虽然震撼,但只有竹节虫的亮相,才真正填补了我所有的疑问,想必很多人在看到竹节虫的那一刻,都释怀了游戏过程中的所思所想。而这可能才是制作者真正的世界观:
对于这个复杂而真实的世界,似乎只有相信荒诞的“神迹”,才能让人在惨淡的生活中找到宽慰。
评论区
共 28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