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苹果公司,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就是iPhone、iPad这样的移动电子产品,技术宅们可能会想到苹果II、PowerBook等一系列经典的个人电脑,然而几乎没有人会把苹果公司和游戏机产业联系起来。不过苹果和游戏产业的缘分其实很足,史蒂夫·乔布斯在创立苹果之前,就是游戏巨头雅达利的40号员工,还曾经设计过一个叫“打砖块”的游戏。
不仅如此,苹果甚至确实有过自己的游戏机。然而,它却变成了“硅谷之星”最不堪的黑历史之一……
1985年,苹果公司赶走了乔布斯,此时距离初代Macintosh发售只过去了短短一年。Mac OS并没有因此受到太大影响,它依然是苹果PC的操作系统。不过,和现在严守生态圈的苹果公司不同,当时的苹果已经在计划允许其他公司使用改进后的Mac OS系统。Pippin(其实应该是PiPP!N)就这么诞生了,它的名字来自一种较为酸涩的小苹果,是麦金塔苹果的亲戚。
苹果不打算自己发行Pippin系统的产品,这是一款完全面向第三方的产品,只要遵守一套设计方案就可以采用。1993年在日本,万代公司恰好也想要一款使用CD-ROM的小型Macintosh产品,作为旗下的游戏机。1994年初,万代和苹果取得了联系,设计一台符合要求的游戏机。游戏机将使用16兆赫的摩托罗拉68030作为“心脏”,这也是Macintosh Classic II个人电脑的处理器。苹果负责设计逻辑电路,万代负责组装产品,制造外壳。
最初苹果和万代并没有考虑给这台机器接入网络,但是一些用户向他们提出了请求。为此,苹果公司不得不修改设计,在机体内嵌入两年前投入使用的Geoport串行数据系统,以模拟调制解调器。由于内部空间已经不够用,苹果公司不得不放弃了摩托罗拉处理器,转而使用PowerPC 603处理器。这是一款低成本的低端型号32位处理器,突然的“换芯”埋下了不良的隐患。
1994年12月13日,苹果Pippin在东京问世了。当时的万代总裁在发布会上,谈及Pippin的强大功能——不只有游戏阵容,还可以正常联网并使用教育和聊天工具(该机配备鼠标和键盘)。
1996年3月,Pippin Atmark在日本发售了,首发价达到了64800日元(当时相当于约620美元),取代了万代之前的产品。这是一台白色的游戏机,配备独特的“弯月”形手柄,还有四个捆绑游戏,支持拨号上网。同年9月,Pippin @World在美国发售,价格599美元,颜色为黑色,苹果没有参与到美版的发售中。
另外,和当时的其他游戏机不同,Pippin没有锁区,因为它的CD-ROM没有这个功能,日版游戏可以在美版机器上使用。此外,Pippin还具有当时相当新鲜的“向上兼容”功能。
苹果公司有理由不参与到Pippin的市场发售中区,他们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发售个人电脑,因此苹果公司甚至不允许万代以“电脑”作为Pippin的广告词。很遗憾的是,苹果没有拿出对待Mac的热情去对待Pippin,即使是万代为了推广这台游戏机砸入了一个亿美元,后果仍然不理想。
Pippin的手柄被称为“AppleJack”,分为无线和有线两种。AppleJack手柄具有摇杆,功能键和特殊按钮。此外,Pippin还有一个带绘图板的键盘,配备软驱和光驱,光盘容量256MB。Pippin的内存最大为16MB,最小2MB,调制解调器网速14.4千比特每秒,通过适配器可以和Macintosh互联(是真正的互联,二者谁都可以连接谁)。Pippin没有专用的图形或者声音处理器,但是可以使用苹果的2D和3D Quickdraw图形服务,视频格式只兼容Quicktime。
Pippin的游戏阵容实在是少得可怜,日版发售时只有四个软件,且基本上没有告知消费者软件的具体数量,据称最后发售了少于80个。在美国,Pippin随附6个CD,只有18款游戏和应用程序得以出售。欧洲版更是相当惨,发售的时候完全没有配套的软件,据说截止到欧版寿命截至,只发售了两部游戏。
根据后来对相关人士的采访,这其中的原因被揭开了。苹果公司不肯为Pippin提供一点点技术支持,企业内没有足够的团队来维护系统,导致Pippin系统相当不完善,存在不少漏洞和错误。而日本方面的万代公司也没有技术来改进系统体验,导致很多程序员面对Pippin的时候都无从下手,开发程序变得无比困难。很多人放弃了Pippin系统,转而投奔索尼的阵营。
首先最大的问题就是疲软的处理器,PowerPC 603的问题相当多,甚至被认为是苹果历史上最差的处理器。作为PowerPC架构的首款32位处理器,这款处理器的卖点也是省电模式,而不是性能,它的一些问题影响了PowerBook系列的发售。实际上,配备PowerPC 603的Pippin性能还不如当时的很多便携式电脑。
联网功能也许是Pippin的一个亮点,然而实际效果却令很多人大失所望。模拟调制解调器只能以14.4千字节每秒的缓慢速度运行,而当时电视机较差的画面,让看网页变成了不可能的任务。更重要的是,Pippin没有硬盘,内存也太小,导致这个本来的优势变成了鸡肋一般的存在。
AppleJack手柄的设计也相当失败。虽然“完全没有直角”的弯月形设计挺科幻,但是它也让抓握手柄更加困难。完全光滑的表面,加上手上的汗水和油渍会让抓住手柄变得很费力,长时间拿在手里的话会很不适应。
硬件和软件都不合格的前提下,过高的定价变成了杀死Pippin的夺命武器。599美元在当时远远超出了一般游戏机的价格,同一世代的其他游戏机都把价格控制在400美元以下——世嘉Saturn在美国售价399美元,索尼PS在美国售价299美元,N64甚至只有199美元。买一台Pippin花的钱完全可以买一台Playstation体验“绝佳”的3D画面,还能顺带买一台N64玩3D视角的马里奥和塞尔达。
尽管苹果和万代公司希望Pippin可以成为一台成功的游戏机,而且确实给了它一些独特的计算机功能和特殊技术优势,但是一个经历过雅达利冲击,一年前还见识了一把“超现实VR”(1995年Virtual Boy发售)的游戏机市场,已经不会对一个想要“尝试新技术”的失败产品给予更多的宽容了。
苹果首次进入游戏机制造市场的尝试变成了一场可怕的失败。万代在1996年曾预测,Pippin在美国将达到30万的年销量,他们错了。全球范围内Pippin一共只发售了四万两千多台,主要是美国和日本市场,此外在欧洲还有少量作为机顶盒和网络设备发售的衍生系列“KMP 2000”。
1997年,史蒂夫·乔布斯返回了苹果公司,此时他肩负着“让苹果再度伟大”的重任(苹果在90年代可不止搞砸了Pippin)。他刚一回来就下令中断所有的第三方Mac克隆系统及硬件产品,Pippin从此结束了生命周期。随着Pippin系统停止运行,万代已经坚持不下去了,苹果-万代游戏机之梦也随之破碎了。
Pippin在美国的发售于1997年初中断,存货被送往日本返销。此时欧洲方面的经销商Katz Media(唯二生产Pippin的公司)发誓决不放弃Pippin,表示会在20国境内发售十万台,最后Katz Media在1998年底破产。1997年中期,所有型号的Pippin停产了,1998年2月27日,Daystar Digital从万代购买了所有剩余的Pippin库存,把它们卖给一切感兴趣的人。2002年12月31日,Pippin的支持全部停止。
如今,Pippin俨然变成了珍稀动物一般的存在,一台完整的Pippin Atmark在eBay上的价格甚至超过700美元。由于Pippin系统本质上还是基于Mac OS系统,因此Pippin也兼容当时的其他Mac OS游戏,反而在无意中让它本来可怜的游戏库存得到了扩充。
Pippin是失败了,但是苹果公司没有像当初的雅达利一样一蹶不振。在“乔帮主”的领导下,苹果公司造出了第一代iMac,第一代iBook,第一代iPod,然后是第一代MacBook,第一代iPhone,第一代iPad……但是即使如此,“乔帮主”在有生之年仍然没有去对游戏机做一点打算,大概他绝不会容忍苹果在一个错误上犯两次吧,或者说可能是他的心中已经有了一台完美的多媒体游戏机,只不过世界还没有做好准备接纳它?
只不过,随着Apple Store的成功以及智能手机游戏的兴旺,在Pippin诞生20年后苹果公司开始重新对电子游戏产生了兴趣。2015年的第四代Apple TV里使用了自带应用商店的tvOS系统,允许用户在电视上下载视频、音乐、以及游戏和其他第三方程序。前提条件是,它们需要兼容新款遥控器。2017年开始,Apple TV进入4K时代,比之前的更加重视游戏功能。
苹果会在有生之年重返主机行业吗?没有人知道,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那时苹果拥有的多样化开发者团队将远远优于Pippin时期的团队。不过万代发售Pippin前的那部游戏机是什么呢?在下一期里将会揭开答案。
评论区
共 22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