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之森》的大头菜交易体系原本非常简单:低价买入,高价卖出,定期交割。如果处于纯单机环境,此类设计缺乏吸引力——系统 roll 的价格随机数决定一切。但是借助互联网普及,NS这作的大头菜交易行为呈现了有趣的多样性。
盘点交易行为前,先提两个影响大头菜交易行为的概念:
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是制度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指“当交易行为发生时,所随同产生的信息搜寻、条件谈判与交易实施等的各项成本。”
完成一次大头菜交易,除了本金,还需要付出时间成本、信息成本等,这些都是大头菜的交易成本。
有限理性假设指人们掌握的信息通常是有限的、不完整的,由此导致他们的决策往往并非追求整体最优,而是现有条件下的最佳决策。
举例来说,一个大头菜玩家觉得朋友岛上 337 的价格可以出手,而不知道交易所存在的更高价格。
在交易成本和有限理性假设两个前提下,依照交易过程梳理的交易行为包括:
除了纯单机爱好者(仅在本岛买卖大头菜),所有玩家都会自发搜索大头菜的最佳价格。
网上有很多免费的大头菜预测工具,通过输入价格预测本周走势。如果价格有可能爆,玩家可能持仓等待;如果拉胯,就要提前去找别岛交割。
玩家群存在的价值之一是互通大头菜价格信息,群人数越多,出现好价的概率越高。群的优势是信任度较高,劣势是刷新较快,容易错漏信息。
广义上包括微博、twitter、贴吧、垂直论坛等,搜索大头菜即可得到一堆信息。好处是选择性多,劣势是要综合比较价格,而且要与陌生人打交道,不适合社恐。
交易所是服务大头菜交易的信息平台,可在此查询所有提交的价格信息,但不提供买卖功能,更像个 58 同城。大头菜交易所不收手续费,有些开通了现金捐赠或流量广告分成。
因为买入价波动不大,所以仅考虑卖菜的话,我们会综合卖价和交易条件两个变量做出决策。
高价岛都会制定交易条件,因为将岛屿开放给他人,本质是临时让渡卖菜权,也很像共享经济——自己的菜卖完后,剩下的时间不如拿来共享以产生收益。
交易条件也叫上岛费 / 门票,绝大部分是游戏里的硬通货,比如 3 袋钱、2 张里数券、5 个金矿石、10 个星星碎片等。因为没有统一标准,所以卖菜的玩家常常是找个条件相对宽松但并非价格最高的岛进行交易。
因为游戏没有机制保障玩家之间的交易合约,所以存在违约风险。
对于高价岛主来说,存在来岛卖家不支付上岛费、超出买卖次数和时间、不按顺序排队、不从机场起飞导致炸岛等风险;对于来岛卖家来说,存在高价岛主虚报价格信息骗取上岛费、联机环境差导致回档等风险。
部分交易所可以间接约束岛主,但无法约束来岛卖家。大头菜跨岛交易非常原始,完全依赖双方信任才能完成。
上面的交易,本质都是玩家卖菜给狸猫,但某天出现了大头菜中间商玩家,他们横插一脚,通过向玩家低价收购大头菜或改时间低价买菜、再高价卖出来赚取利润。
大头菜中间商先找到一个高价岛,与岛主商定交易条件——一般是包岛——后,通过收购其他玩家的大头菜库存,或“时间刺客”(调整机器时间)方式,不停一次次上岛卖菜。
假设收购价 300,卖出价 600,每车可赚取 (600-300)*4000=120 万;
平均每 5~10 分钟卖一次,一小时最低利润720 万;
包 4 个小时,刨除包岛费 500 万,最终到手(720万*4)- 500 万= 2380 万。
当玩家自己的岛遇到好价时,除了选择让渡高价卖菜权,也可以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只要有无限的低价大头菜可供卖出,何苦还要去别的岛呢?
送菜商有可能是“时间刺客”,他永远停留在星期日早上曹卖出现的时间,无限购买大头菜,再送到买家岛上。买家收到菜后,本岛高价售出,完成一次灰色交易行为。
这两种大头菜卖法,因为需要大量的货源,仅靠正常做法较难完成,所以往往都与大头菜的灰色产业链相关。
氪金这个事同样出现在大头菜交易行为里,除了大头菜送菜商的 5 人民币一次,闲鱼搜索大头菜,可以看到统一定价是:上岛卖菜 4 人民币/次,包岛 1 小时 20 ~ 30元。
不是很便宜……或者说有这个氪金动机的话,真不如直接买铃钱,更省心,还有多种家具附送。可能就是有人想体验这种期货的大起大落感吧。
如果没有联网,动森的经济体系可能比较健康,因为每周我们能赚取的大头菜利润可以算出来;但万恶的互联网使得赚钱变得容易,理论上讲,只要一个人有心,愿意付出一小时左右的时间来搜寻信息、完成交易,以及最重要的克服社恐,他都不可能亏损。
而动森的货币出口又不多,消耗货币数量也可以通过官方图鉴计算出来:房屋建造、搬迁,坡道和桥梁架设,购买各种商品。这些出口远远跟不上我们的财富增长速度,那么到最后,玩家可能会面对这样一种情况:
评论区
共 47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