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10月6日,是的,是1973年 。当以色列还沉浸在赎罪日的气氛中时,叙利亚装甲部队的滚滚铁流已经冲向了戈兰高地,第四次中东战争就此拉开帷幕
钻进T-55坦克的叙利亚坦克兵想到的是为祖国夺回戈兰高地。而他们没想到的是一场大规模的石油危机即将爆发......更令他们意想不到的是,这还会影响和改变无数孩子的童年,而整个故事要从14年前的1959年讲起......
1959年,美泰公司推出了芭比(Barbie),成熟的身材,精致的外貌,还有数不清的漂亮服饰。
这款玩具瞬时轰动了整个玩具市场,除了重新定义了玩具娃娃的概念,还统一了玩具尺寸的标准。
之前的娃娃往往尺寸各异。手工业时代自然有局限性,即便是进入了工业时代,哪怕是20世纪30年代红遍北美的秀兰·邓波儿娃娃也没有标准的比例。
美泰公司的芭比将身高定为11.5英寸,这一尺寸成为此后玩具娃娃的行业标准,并得到一个专有名词"Playscale"。
眼红美泰巨大成功的公司不止一家。除了推出形形色色的仿制品,也有人想到为什么不做同样形式给男生玩的娃娃呢?
当然男生是不可能去玩芭比的,那就给他们套上军装的“娃娃”吧!玩具行业巨头孩之宝就此登上了历史舞台。
孩之宝彼时的主打产品还只是蛋头先生(Mr.Potato),由于从创意总监到普通员工都有退役军人的身影,在众人的群策群力下,孩之宝在1964年推出了同样11.5英寸的特种部队(G.I.Joe)系列。
他穿着陆军、海军、空军、陆战队等军种的制服。并附有相对应的装备、而且与芭比不同的是他全身有着多种关节,可以自由摆弄造型。
为了与芭比对应的‘’娃娃(Doll)’’做区别,孩之宝将特种部队分类为可动人偶(Action Figure)。
特种部队获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并成为孩之宝六十年代中后期的重要收入来源。但是审美疲劳是难以绕过的门槛,而且七十年代的反战风潮,让家长们看到军人玩具就皱眉头。
即使将主题变成探险等民用题材也无济于事,而给这个系列最后一击的正是第四次中东战争引发的石油危机。由于西方国家对以色列的支持和纵容的态度,尤其是美国对以色列直接进行军事援助,阿拉伯国家为首的石油输出国组织采取了提高油价、削减产量及实施禁运等手段。
1973年底,三个月时间油价就高了近三倍,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
持续三年的石油危机对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在成本暴增与经济危机的双重打击下玩具公司已经不堪重负。1978年,特种部队最终迎来了退市的结果、
西方的玩具公司挣扎求生,东方的玩具公司同样如此,但机遇也伴随着大革命的到来。
与特种部队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日本玩具公司特佳丽没有选择同样停业了之,而是找到了影响深远的神奇代码:3.75。
1959年的初代芭比生产地为日本,某种程度上说那里是她的第二故乡。不过当芭比在北美大受欢迎之时她在日本却碰了壁。而接下来像电影主角一样出场的正是TAKARA。
擅长塑料制品的他们本打算为芭比制作娃娃屋,但TAKARA发现能搭配芭比的娃娃屋对于狭窄的日本房间来说实在过于巨大,除了尺寸之外,从外形到独立的角色定位,芭比并不符合当时日本的主流价值观。
在开发出折叠娃娃屋等应对产品后,TAKARA决定干脆自己也来做娃娃好了,1967年立花(Licca-chan)就此诞生
同成熟的芭比相比,设定为日法混血的11岁女孩立花让不想长大的日本女孩倍感亲和。
而21厘米的身高也比差不多30厘米(11.5英寸)的芭比更能被孩子和家长所接受,再加上大受欢迎的Dakko-chan,TAKARA的女孩玩具部门可谓盛极一时。
虽然男孩玩具部门不甘示弱,也有巧乐车(Choro Q)这样的玩具回力车亮相,却似乎总是差点什么。TAKARA又将目光投向了西方,这次他们看中的是孩之宝的特种部队。在战后日本对战争题材非常敏感的情况下,TAKARA根据日本男孩的喜好重新设计和开发了特种部队玩具。
但TAKARA设计师的脑洞远不止这种小打小闹,他们利用了特种部队的模具,半透明塑料的材质则让内部结构清晰可见,并辅以电镀等工艺。名字也从“特种部队”化为“变身改造人”(変身サイボーグ/Henshin Cyborg)
这种1972年面世的玩具有8英寸和12英寸两种规格,与中规中矩的特种部队相比,华丽的外观和丰富的配件让它瞬间占据了日本市场。
只是芭比和特种部队遇到的问题在此时重现,与之搭配的配件和载具由于尺寸巨大,对于有限的居住空间来说实在是不小的负担,也导致设计和制造成本以及售价过高。而在北美让特种部队偃旗息鼓的石油危机同样让日本玩具厂商不堪重负。当然TAKARA没有选择将品牌终结,为了控制玩具成本,他们在1974年想出了一个简单又绝妙的想法——将12英寸的变身改造人缩小到3.75英寸并保留玩具人偶原有的可动性。
微星小超人(ミクロマン/Microman)就此诞生
最初的微星小超人只是变身改造人的直接缩小,并没有什么结构上的重新设计,而尺寸的变更也可能只是为了薄利多销。也许在无心中选择的3.75就此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在所有人看来 3.75英寸都是绝佳的比例,厂商眼里,除了生产成本,包装、运输、仓储等费用也同样随之下降;孩子眼里,不仅有人偶还有配套的载具可以一起玩;家长眼里,占地少了,价格也便宜了。
而源于美国又在日本大卖的微星小超人反过来再次影响了美国的厂商。
此时美国MEGO公司所生产的8英寸人偶广受好评,但从蝙蝠侠到人猿星球,所有产品都是从漫画、电视节目和电影中获得的授权,他们想要竖立自己的品牌。
看到微星小超人在日本获得的成功,1976年 MEGO和TAKARA达成协议,以新的名字“Micronauts”将玩具带到西方。
从Microman到更有科幻感的Micronauts,加上60、70年代美国探索宇宙的时代背景,MEGO在当年就取得了4500万美元的销售额。在取得了如此巨大的商业成功后,MEGO似乎走上了正确的道路。以“不能为每一部昙花一现的科幻B级片浪费时间”为由,志得意满的MEGO拒绝了一部电影,而这部电影就是《星球大战》。
在被MEGO以及数家玩具公司拒绝后,导演卢卡斯又找上了规模并不算大的Kenner。别人看到的是一部荒谬的低成本科幻电影,Kenner看到的则是其中无数可以玩具化的概念。
这家以泡泡枪玩具起家的玩具公司与卢卡斯签订了10年的玩具生产授权,这件事本身就有些奇怪,因为这类授权往往都属于电影公司,但这个崭露头角的年轻导演坚持要把这份权利拿在手里。
星球大战在1977年横扫北美,而Kenner甚至来不及拿出实物来贩售。不过他们发售的含有预购单的早鸟包(early bird pack)依然卖出了几十万份,哪怕它其实只是一个空盒子而已。
次年,Kenner在全球售出了4000万个星球大战可动人偶。
从1978年到1983年电影《绝地归来》上映,Kenner平均每年能售出2200万个星球大战玩具,最高时占据了超过80%的可动人偶市场份额。由于星球大战周边疯狂并持续的热销,历史上首次出现一部电影的玩具收入超过电影本身的情况,3.75英寸这个尺寸,在此后成为了新的业界标准。某种程度上来说玩具是星球大战系列成为社会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个日后飞速发展的新兴玩具市场也开始显现出来,成年人也开始玩可动人偶了
时至今日,玩具再也不是孩子的专属,而3.75这个神奇的代码 也将继续延续下去。
将3.75英寸风潮带进北美的MEGO眼红自己亲手放走的《星球大战》,大肆签下了许多科幻影片的授权却无一成功,曾经的王者没过几年就落得破产的结局。
孩之宝的特种部队系列在1982年再次复活,也从12英寸来到了3.75英寸,并以海量的军事载具重回巅峰。
TAKARA从微星小超人衍生出了变形人偶戴亚克隆(DIACLONE),在美国厂商到日本寻找合作机会的风潮下孩之宝再次与TAKARA形成合作战略,将戴亚克隆以“变形金刚”之名称引进美国,开启了一段新的传奇。
评论区
共 12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