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戏公司不断将经典作品高清重制的当今,为什么还会有人对像素游戏津津乐道?我不是研究美术或视觉艺术的,不能从美学原理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只贻笑大方式的略微探讨一下。
可能如同绘画一样,像素图形通过简略、夸张和抽象的方式提供了风格化和个性化的视觉表达。大家看看莫奈、修拉、梵高的作品,印象派或后印象派油画是不是跟像素画面有着某种形式上的相似性?
人们对像素的喜爱并不仅限于虚拟的数字图像,在现实中乐高模型就是一种像素图形的等价物。大家都喜欢这些用积木块块拼成的“粗粝”模型吧?甚至还存在乐高艺术家和艺术展,专门用乐高来表达美学和创意。
在已经盛行了多年的复古风潮鼓动下,今天的游戏市场中已经存在很多现代化的像素图形游戏。但是本文要说的是那些像素块特别大,也就是分辨率看上去很低,物体人物十分乐高化的像素游戏。这类游戏在像素游戏中还真算得上是少见品种,只有那么几款,供玩家选购的余地并不大。这种低分辨率像素游戏,绝非是在美工设计时捡起30年前的技术和工具就能做到。举个例子,看下图。
咋一看画面中所有东西都由方块块拼成。但注意那些方块雪花,它们是斜的,是伪像素块(实际上由许多更精细的像素构成)。再看路灯的光晕,平滑细腻,对像素着色的精细度远超过我们认为自己眼睛看到的那种像素粒度。
另外,一些人喜欢把粗像素游戏称为8-bit游戏。但是现代化像素游戏的色彩数要远高于8-bit年代的游戏,动画帧数量也更多。所以复古并不是真古,如果完全按8-bit方式做一个游戏,放到现在应该是不会被多数玩家接受的。(不过仍然有这样的游戏,《血污:月之诅咒》。)
这个系列游戏是《渎神》开发组的处女作,指向点击解谜类型,同时也可以算是某种程度的恐怖游戏。系列中两部作品是一个整体,如果只玩第一部相当于故事只进行了一半。
游戏剧情是洛夫克拉夫特式的,一两个凡人凭着自己的勇气与毅力去调查某种力量巨大的、难以名状的、隐藏在黑暗世界中的恶意存在。在调查过程中要反复与幻像和迷乱做斗争,以防陷入同邪恶力量相伴的陷阱与诱惑之中。而拥有这个力量的神秘存在自始至终栖息于常人所不能企及之地,能感其形,不见其身。
我没读过洛氏文学,但对于此游戏的这种剧情,说实话,我觉得最多只能打6/10分。其实,在当今要编一个惊奇故事也蛮难的。现在人们被各种类型、不同年代的电影电视小说游戏洗礼多遍,已经没那么容易“被讲故事”了。当我看到那些铺垫了大半个剧情进度,仍然语焉不详、疑阵重重的故事,首先就怀疑作家是否把故事构思完备了。想多少写多少,想到哪写到哪吧?逗着读者玩,自己赚稿费。
但这个系列游戏的亮点在于美术风格、氛围营造以及音乐。如果把《最后一扇门》看作一部小说,它也许是失败的,而作为一个解谜/恐怖游戏,它是成功的。
游戏第一代(第一季),画面居然不能满屏,这确实有点差劲。不过好在玩的时候并没感到很别扭。
游戏画面虽然用了非常粗大的像素,但却给人精美之感。配合上音乐与音效,氛围极佳。故事发生在18世纪末的英国,宅邸阴暗、街道昏沉,四周几乎总侵染着一层厚重的暗色。主角有时会被浓雾包围,或在林中迷路。有时会独自进入漆黑的甬道,而所凭借的工具仅是一盏油灯。在主角的调查探索过程中,历经梦境、回忆、幻像、秘境...它们与现实之路交织,关于真相的答案幽远而神秘。
游戏第二季的场景比第一季更加丰富,多了很多户外场景。画面也更精美,而且全屏了。
游戏BGM基本都是提琴或者钢琴演奏的古典风格乐曲,又好听又切合游戏内容。音效也设计得很到位。所以建议用独立音箱来玩,当然耳机也可以,只不过耳机可能会过于放大恐怖效果。
游戏没有官方中文,但由于是全文字对白,所以六级水平差不多可以直接英文玩了。能够吃得消英文的话建议不要用汉化包,一是因为原版字体漂亮,二是它的文字考究语言优美,值得原汁原味地阅读。
总而言之这个系列游戏多少有点艺术味道吧,适合一个人找个安静时间,泡杯茶,听着BGM的古典乐曲,慢慢玩。
《黑暗侦探》(The Darkside Detective)也是个指向点击解谜游戏,剧情设定也是调查黑暗和神秘事物,但它的风格与《最后一扇门》完全相反的。《黑暗侦探》画风温馨可爱,对白与情节尽走轻松搞笑路线。
游戏有官方中文。别看是个搞笑游戏,它的英文难度比《最后一扇门》要大。因为很多笑料都含有文化背景、带双关语或俚语,原文不是那么好懂的。
游戏用看似粗糙的像素图形构建出很生动的场景:警察退休party、汽车旅店、家庭聚餐、篝火营地...这些美剧中常见的场面变成了一幅幅漂亮的像素画。
游戏的BGM很不错,曲调略微有点诡异,但又不阴森恐怖。恰到好处。
评论区
共 25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