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为(因为出长差等原因难产了9个月的)系列第4篇文章。
由于德意志地区的特别历史原因,神罗历史上并没有出现过几个真正意义上的封建王国,游戏中的王国法理也多为虚构。历史上著名的德意志诸侯多为公国,光是选帝侯就要占七个,而且德意志城市还有着悠久的自治传统,他们也有着自己的独特的纹章,这导致神罗地区有远超往期的、非常多值得一提的纹章。而目前版本(1.4)的游戏中,不仅在地区划分上还有很大的笑话,而且制作组P社对这些纹章也是选择性还原,这些因素不仅增加了本期的考据难度,还增加了文章的组织难度。
因此,本篇将尝试走另一种风格,通过讲述诸侯的故事将神罗各个主要公国/城市串联起来。而未出现在本文的公国/城市,可能是我认为因为其较不知名,或者是中世纪时并不知名,请各位见谅。
说起神罗纹章,最知名的图案就是鹰。中世纪的欧洲大陆上没有别的国家比神罗更热爱鹰,甚至放眼历史上那些雄极一时的德意志国家,不难发现他们都热衷于把鹰作为国家的标志。在欧洲民族主义崛起的过程中,那传承自先祖统治者的徽记渐渐变成了日后民族的象征,对于法兰西来说是金百合,对于英吉利来说是三雄狮,对于德意志,则是展翅的黑鹰。
论起神罗鹰徽的来源,或者说西方世界几乎所有鹰崇拜的来源,都得追溯到被德意志人的祖先——日耳曼人灭掉的罗马帝国。
自查理曼被教皇利奥三世加冕为皇帝后,古罗马人眼中象征帝国和凯撒至高权力象征的鹰也重新成为了这个新的帝国的象征。又因为神罗皇帝帝位一般被教皇授予经诸侯选举产生的德意志国王,因而鹰又成为了德意志之王的象征。为了区分这两个头衔,一般认为神罗皇帝用的纹章是金底双头着冠黑鹰,德意志国王的纹章是金底单头红喙红爪黑鹰。
但是罗马不是第一个产生鹰崇拜的文明,同时它也不是发明双头鹰的文明。世界上有很多个民族都在不同的时期独立地产生过双头鹰崇拜,早在公元前1750年左右的赫梯遗址里就能找到雕有双头鹰的泥章。而作为赫梯文化后继者之一的塞尔柱突厥人在征服波斯,加冕为“东方与西方之王”后便将双头鹰作为自己的部族标志,游戏中也将其此设定为塞尔柱家族的家徽。
不过罗马使用双头鹰的历史,还是比塞尔柱要早一些。一般认为,西方双头鹰图样的发明者是君士坦丁大帝(即迁都拜占庭并将其更名君士坦丁堡的那位)。
作为曾短暂合并过东西罗马的伟大皇帝,他的标志自然也要象征着他的伟大功绩。双头鹰左边的头象征在西方的罗马城,而右边的头象征东边的君士坦丁堡,某种意义上也是象征“东方和西方之王”。科穆宁王朝时期,伊萨克一世将双头鹰作为东罗马的主权纹章。随着西欧和东罗马的往来,双头鹰图样渐渐也传入了原先西罗马的领土,并且受到了西边的“罗马人”欢迎。1189年,腓特烈一世“红胡子”发行的硬币上就印有双头鹰图案,而这只是腓特烈一世引入双头鹰的其中一步行动。在15世纪初,卢森堡家族的西吉斯蒙德(Sigismund von Luxemburg)将双头鹰正式列为帝国皇帝的象征。
而西方双头鹰的发祥地,拜占庭帝国,此时正值风雨飘摇之时。拜占庭灭亡后,在东边的巴尔干,塞尔维亚等国的复国者在起义时不约而同地使用双头鹰标志来证明自己是拜占庭的继承人。之前曾经谈过的俄罗斯,在迎娶拜占庭末代国君的侄女后也开始使用双头鹰,以继承人自居。
另外,虽然神罗没有法理首都,首都就是当时皇帝的老家,但是由于查理曼出生于亚琛,奥托一世也是在查理曼时期建造的亚琛大教堂(游戏里将其做成了奇观)加冕的,所以之后的700多年帝国皇帝都约定俗成地前往亚琛加冕。直到1562年,因此时的亚琛已经是一个西部边境城市,远离帝国腹地,加冕典礼迁移至法兰克福举行。
亚琛对帝国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因此亚琛的城市纹章就是单头黑鹰,游戏里为了做一点不同,将亚琛的鹰设定为全身黑色的乌鸡。
神圣罗马帝国大名鼎鼎的选帝制古已有之。远在部落时期,日尔曼人就会通过选举推选出一位首领来统领部族。在法兰克帝国一分为三后,西法兰克因卡佩家族的上位逐渐变成了家族继承制,而东法兰克王国仍然保持这一传统。当时拥有选帝资格的贵族,主要是国内的四个主要公爵诸侯,他们分别是法兰克尼亚、萨克森、施瓦本和巴伐利亚(其实还有洛林,但洛林成为了中法兰克的一部分)。
而谈起这几个老公国的纹章,有几个公国本身在纹章兴起时期就早已不复存在,如法兰克尼亚,今日认知中的“法兰克尼亚犁(英:Franconia Rake;德:Fränkische Rechen)”是14世纪初由维尔茨堡主教创造的,用以象征自己名义上的法兰克尼亚公爵头衔,但是没什么人正式承认 ,这个图案一般只被认为是维尔茨堡纹章,直到19世纪巴伐利亚王国取得东法兰克尼亚地区后,“法兰克尼亚犁“才作为法兰克尼亚的象征正式出现在巴伐利亚国王的纹章及公众认知中。今日的“法兰克尼亚犁”只画三齿,游戏中多画了几齿。
同为解体公国,法兰克尼亚的难兄难弟,施瓦本纹章的来历更为模糊。自担任施瓦本公爵的霍亨施陶芬家族绝嗣后,施瓦本公国的伯爵们纷纷独立,其中符腾堡伯爵成为了施瓦本地区最大的势力。拿破仑时期,升格为王国并吞并了整个施瓦本地区的符腾堡王国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统性,在符腾堡王国纹章中加上了霍亨施陶芬家族的三黑行狮纹章以象征施瓦本公国。二战结束后,作为法国占领区的巴登、符腾堡-霍亨索伦和美国占领的符腾堡-巴登在进入西德时试图合并为一个州,由于巴登的反对,新州名被迫从施瓦本(上述地区历史上都是施瓦本公爵的统治区)改名巴登-符腾堡州,但最后确立的州徽仍然保留了施瓦本的象征。
剩下的三个公国倒是在历史长河中得以留存,但是唯有洛林今日归属法国。这个因《最后一课》被中国人广泛所知的公国由于在历史上攀上了哈布斯堡家族的大腿,组成了哈布斯堡-洛林家族,因此其纹章也拥有相当程度的出镜率。
洛林的纹章的传说需要追溯到第一个十字军之王,耶路撒冷王国的建立者,戈弗雷·德·布永( Godefroid de Bouillon)。据说戈弗雷在进攻耶路撒冷前,曾经一箭射下三只飞鸟,他的部队认为这是上帝的旨意,因而大胜。而在射下飞鸟后,戈弗雷在自己画了红斜杠的盾牌上加了三只鹰,后来的洛林公爵便以此为纹章。当然,传说的真假如今已经很难甄别,有另外的声音认为,洛林的纹章画鹰是因为洛林(Lorraine,古拼Loreina)可以通过字母的挪位变成法语的“鹰”alérion。虽然这个说法也很扯,但是为什么洛林纹章如此独特,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已经消逝在历史中了。
虽说东法兰克有着选帝制的基础,但是神罗选帝侯制度的确认是个漫长的故事,一直以来这项“祖宗之法”都在以非常散漫的形式运行着,选候也没有一个具体的数字。911年,东法兰克国王路德维希四世(“孩童”路易)去世,但是东法兰克贵族没有再选举西法兰克的加洛林家族成员作为国王。最后,来自法兰克尼亚的康拉德一世(路易的外甥)被推选为东法兰克之王,他的继任者亨利一世将国号改为德意志王国。962年,亨利一世的儿子奥托一世在罗马加冕称帝。彼时的皇帝之位还是由诸侯选出德意志国王(而且由于王权强势,被选举出来的往往还是先王的子嗣),再进军罗马,由教皇加冕为帝。
1254年,霍亨施陶芬家族的康拉德四世在与罗马教廷的对抗中去世,他至死都还未被教廷承认并加冕为皇帝。不久,因为霍亨施陶芬家族绝嗣后帝国内没有能服众的家族,诸侯们选不出公认的皇帝,帝国进入大空位期。直到1273年,哈布斯堡家族的鲁道夫一世被诸候们送上帝位,当时的哈布斯堡家族还在上勃艮第一带(游戏中位于瑞士阿尔高),在帝国内毫无势力。你说一个阿尔高的小伯爵,怎么就到亚琛加冕皇帝了呢?原因很简单,诸侯们想要的就是一个无法威胁他们自治的皇帝,而鲁道夫不仅有着霍亨施陶芬家族的母系血统,而且看起来是个实力不济的小伯爵。但是鲁道夫抓住了这个机会,举兵征伐反对他的波西米亚国王奥托卡二世,打下了奥地利、施蒂利亚、卡林提亚等地,哈布斯堡家族就此发迹,成为帝国内的强大诸侯。其他诸侯看到哈布斯堡家族迅速崛起,立刻傻眼了。在鲁道夫一世去世后,诸侯并没有再选出哈布斯堡家族的成员作为皇帝,而是选了比当时的鲁道夫还人畜无害的拿骚的阿道夫做皇帝。
事实证明,历史是个循环。上位后的阿道夫借助盟友英国人的援助屡次击败国内反对势力,实力日渐增长。眼看着又要诞生一个强势皇帝,阿道夫死后,诸侯们不再支持拿骚家族,新皇帝是鲁道夫一世之子,阿尔布雷希特一世。讽刺的是,历史再度重演,阿尔布雷希特趁着波西米亚统治家族绝嗣的机会,将波西米亚收归国有并将他的儿子鲁道夫捧为国王。由于鲁道夫也没有留下继承人,之后上位的卢森堡家族的皇帝亨利七世也如法炮制,把波西米亚收为家族领地。
至于亨利七世去世后的皇帝选举则更为精彩,四个诸侯选举哈布斯堡家族的腓特烈为皇帝,而五个诸侯选举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路易为皇帝,内战就此开幕,而内战的结果是腓特烈(三世)与路易(四世)达成了二帝共治,前者后来被架空,变成了奥地利的皇帝。由于此时的教廷是阿维尼翁教廷,是法国人的后花园,路易四世的加冕只得到了罗马贵族的认可,与教宗关系不怎么样的他甚至设立了伪教宗(对立教宗)来对抗阿维尼翁教廷。愤怒的教宗试图绝罚路易四世,而路易四世反手宣布选举“罗马人的国王”无需经过教宗首肯。教宗转而挖选侯们的墙角,这些选侯在路易四世尚未去世时就提前选出了卢森堡家族的查理四世作为新的皇帝。正当路易四世正准备收拾这个“伪皇帝”的时候,他却在1347年死在了慕尼黑,“伪皇帝”查理四世就这么成为了真皇帝。
从大空位期以来的选帝乱象已经影响了帝国近百年。在此背景下,为了能在不受教廷左右的前提下选出一个合法的,无争议的皇帝,1356年查理四世颁发了著名的“1356金玺诏书”,宣布德意志国王即是“罗马人的皇帝“,无需教皇承认,并正式确立了由七位选帝侯进行多数选举的制度,将选侯制度正式化、规范化。七位选帝侯中有三位宗教选候,分别是美因茨、特里尔和科隆三位总主教,另有四位世俗诸侯,他们分别是波希米亚国王、莱茵-普法尔茨王权伯爵、萨克森-维腾堡公爵以及勃兰登堡藩侯,他们的人选虽说有着古时巴伐利亚、法兰克尼亚、萨克森和施瓦本四大公国的影子,但是更多地还是着眼于1356年的神罗局势——自古以来就被默认为选侯的巴伐利亚掌握在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幼支手中,而长支是掌控了大部分前法兰克尼亚公国领地的莱茵-普法尔茨王权伯爵,此时维特尔斯巴赫家族还有一个偏远的分家继承了勃兰登堡,为了不让维特尔斯巴赫家族垄断选举,巴伐利亚就此痛失选侯资格。而波西米亚因为查理四世同时也是波西米亚国王而力压国内各德意志诸侯,接过巴伐利亚的选侯头衔成为了世俗选侯之首。曾经的边区,勃兰登堡因为实力足够强大且施瓦本公国早已在霍亨施陶芬绝嗣后解体而成为了选侯。同为帝国豪强,奥地利则因为统治家族是卢森堡的死对头——哈布斯堡家族而被查理四世拉进了选侯黑名单。为了拉拢选侯,同时也保证不会发生如维特尔斯巴赫家族般的选侯权争执,金玺诏书同时规定,选帝侯的领地不得再分割继承。
在游戏中,神罗的继承法自一开始就锁定成了1356金玺诏书的样子。不过鉴于四个世俗选候中只有一个波西米亚能在目前游戏的地区名中找到对应,其他四个选候在游戏中分别叫做奥斯特马克(勃兰登堡,但实际上游戏里日耳曼文化角色占据时叫诺德马克)、奥斯特法伦(萨克森-维滕堡)、东法兰克尼亚(莱茵-普法尔茨)。
说完七位选帝侯的由来,让我们继续谈谈选候们的纹章。美因茨总主教的纹章是三位总主教之中最别致的,被称为“美因茨之轮”(Mainzer Rad),有史料记载的出现时间不详。根据格林兄弟所著的《德国传奇故事(Deutsche Sagen)》所述,它起源于975年(格林兄弟原著为1009)被选为美因茨总主教的维利吉斯(Willigis)。由于他祖上是贫寒的车轮匠,因此他常被他的对手抓住这点来嘲笑。主教的对手们在他的门上和墙上画了一堆白色车轮试图羞辱他,但是维利吉斯不以为意,反而叫来画匠,命他给所有白车轮加上红色的底,并提醒自己“维利吉斯,想想你从哪里来。 ”从此以后,红底银车轮就成为了美因茨总主教的标志。
但这则故事不一定是史实,因为格林兄弟还搞错了主教的就职时间,并不能确保其他部分也是真的。这个图案第一次被记载于史料的时间为13世纪末期,被正式作为美因茨总主教的纹章的时间是1306年。
有另一种说法称,车轮图案是为了纪念美因茨的主保圣人圣马丁,其以轮象征福音和教会,“灵往哪里去,活物就往哪里去;活物上升,轮也在活物旁边上升,因为活物的灵在轮中。”以主保圣人及其符号象征为纹章的城市很多,接下来我们还会看到几个。
作为教会选帝侯的特里尔总主教所使用的纹章是白底红十字,科隆总主教所使用的纹章是白底黑十字。嗯,讲完了。
事实上真的没有什么值得说明了,这些个十字不会有太多的特别起源,而基督钉死在十字架上的故事相信各位也都知道了。12世纪,世俗贵族们玩纹章玩的火热,而相当多的教会主教也受此影响,开始使用纹章。但必须得说他们大部分没什么艺术创造力,所使用的图案来来去去绕不开十字架和圣人的符号。除了科隆与特里尔,还有很多主教区使用了十字架作教会纹章。不过不像英格兰等地,在神罗境内,十字架纹章还是有一定的独特性,因为十字架在帝国境内只有宗教诸侯会使用,一般的世俗诸侯是不敢使用的。看到十字纹章基本可以确定,此地为教会领地。
在13到14世纪,像特里尔和科隆这种自古以来由主教掌控的城市都纷纷脱离他们的管辖,主教仅仅只能在名义上掌控这些城市,这些城市开始被称为自由城市,且市徽都不再和主教保持一致,这也正是汉萨同盟兴起的原因之一,而科隆正是其中的典型。独立后的城市所采用的的印章/纹章基本上都抛弃了他们封建主的纹章,不过相当多自由城市市徽并没有出现在目前的游戏中,很多日后的自由城市在游戏里的纹章还是封建主/主教纹章,不知道商人共和国玩法回归时会不会加入游戏。
不同于故事简单易懂的教会诸侯纹章,谈起四个世俗选候的纹章,他们的缘起几乎都和萨利安王朝结束后神罗的两大豪强,霍亨施陶芬家族和韦尔夫家族间的腥风血雨有关。
1137年,皇帝洛泰尔二世去世,他并没有留下男性子嗣,所以他的领地萨克森继承给他独生女的女婿,来自韦尔夫家族的巴伐利亚公爵骄傲的亨利。这样一来,韦尔夫家族手持巴伐利亚和萨克森两大公国头衔,一时风光无两。自信一定能成为下一任皇帝的他甚至把皇帝的衣冠饰物(Imperial Regalia)都继承了下来。但是事与愿违,诸侯们忌惮亨利的强势,转而支持当时实力较弱的霍亨施陶芬家族的康拉德三世。康拉德要求亨利交出皇帝的衣冠饰品并向他效忠,而亨利要求康拉德正式授予他萨克森。两人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没服谁。
最终,康拉德三世以“同一人不得持有两个选侯公国爵位”的理由剥夺了亨利的头衔,巴伐利亚封给了康拉德的继兄弟,后来又给了巴本堡家族的利奥波德,萨克森则封给了阿斯坎尼家族的诺德马克(也就是日后所称的勃兰登堡)藩候“熊”阿尔布雷希特(Albrecht,英称Albert)。
祖传领地和个人奋斗得来的新领地全都被剥夺了,骄傲的亨利显然不能咽下这口恶气,一场内战就此开锣。正值争端白热化之际,骄傲的亨利却突然去世,留下当时还是小孩子的“狮子”亨利。由于小亨利和他的母亲仍然牢牢守在萨克森公国,萨克森公爵对“熊”阿尔布雷希特来说只是一个虚名,他还得去自己获得这个宣称。1142年,在征服上屡次失利的“熊”阿尔布雷希特和“狮子”亨利和解,放弃了萨克森的头衔,康拉德三世也只得重新把萨克森封回给“狮子”亨利。
1152年,康拉德三世去世,继任者是他的侄子,大名鼎鼎的“红胡子”腓特烈一世,同时他也是“狮子”亨利的表哥。因两人平时素有私交,同时为了实现两个家族间的和解,腓特烈一世把巴伐利亚重新封给“狮子”亨利,韦尔夫家族再次成为领地跨越帝国南北的豪强。而为了补偿此时正拿着巴伐利亚头衔的亨利公爵,腓特烈一世决定将他剩下的封地,奥地利,从藩候马克升级为公国,直接效忠于皇帝,从此不再和巴伐利亚相联系,并给予了其他一系列特权,这也是奥地利成为帝国诸侯的开端。
1180年,因为“狮子”亨利拒绝参加腓特烈一世对伦巴第同盟的军事行动,并且拒绝为此出席帝国议会的传讯,腓特烈一世恼羞成怒,再次剥夺了韦尔夫家族的领地。这次“狮子”亨利的领地被剥夺至只剩下家族传统领地吕讷堡和他的行宫所在地布伦瑞克。被剥夺的萨克森公爵头衔再次给予阿斯坎尼家族,而萨克森领地逐渐分裂,巴伐利亚则被给予维特尔斯巴赫家族,他们将统治巴伐利亚直到一战结束,德意志帝国解体。
在“狮子”亨利的头衔被剥夺后,萨克森公爵的头衔落到了“熊”阿尔布雷希特的小儿子伯恩哈德(Bernhard)手里,但是萨克森公国的领土被其他诸侯瓜分,阿斯坎尼家族仅能获得易北河沿岸的阿瑟斯莱本(Aschersleben)地区。阿斯坎尼家族的名字即来自该地区的阿斯坎尼堡。伯恩哈德死于1212年,他的儿子分别继承了家族的传统领地安哈尔特和萨克森,日后萨克森又继续分割,继承了选帝侯资格的便是萨克森-维腾堡支系。分割继承法害人啊。
谈回萨克森的纹章,萨克森的纹章是世俗选候中最特别的——它没有使用鹰也没有使用狮子。传说,腓特烈一世剥夺萨克森并赐予伯恩哈特时,为了表明萨克森的易主,伯恩哈特向腓特烈一世请赐一个新的萨克森纹章。当时腓特烈并没有戴王冠,只戴了一个花环,因此他将这个花环挂在伯恩哈特那黄黑相间的盾上,以此作为新的萨克森纹章。除此以外还有另一个浪漫版本的故事,在伯恩哈特成为萨克森公爵后,有次他朝圣归来,在威尼斯歇脚时,他和一个富商的女儿相恋,并许诺回国后会来迎娶她。临走时,富商女儿赠予他一个花环,他将花环斩为两半,作为两人的信物。但是后来他并没能履行他的承诺,因此他把那一半花环画在家纹上,以作纪念。
但是令人无语的是,目前《CK3》里并没有萨克森,但是萨克森盾徽仍然存在,它的使用者是安哈尔特公国,而安哈尔特本就是从萨克森公国分裂出来的,属于是儿子像爹了。我个人认为这是P社《CK3》地区纹章划分迷惑行为榜首。
而伯恩哈德的父亲,“熊”阿尔布雷希特的故事远不止于此。早在上述故事开始之前,阿尔布雷希特就加入了东进运动(Ostsiedlung),向当时还掌握在斯拉夫人异教徒手中的土地移民、传教和征服。阿尔布雷希特让诺德马克地区(Nordmark,即德语的“北部边区”,游戏中被斯拉夫文化角色持有时称为卢蒂齐亚Luticia,实际上这个地名来源自当地的波拉布人Polabian部落联盟卢蒂齐Lutici)的领主普利比斯拉夫(Pribislav)皈依,并让普利比斯拉夫成为他的大儿子奥托的教父。作为谢礼,普利比斯拉夫赠予了阿斯坎尼家族一片土地,同时,皇帝洛泰尔二世因阿尔布雷希特在东进运动中的成就,赐予他诺德马克边区藩候的爵位,不过此时他并没有诺德马克的全部控制权。
1150年,普利比斯拉夫死后无嗣,他的教子奥托就成为了诺德马克地区的继承人,这引起了当地未皈依基督教的人,尤其是普利比斯拉夫的亲戚们的不满,他们拿起武器要夺回这片地区。1157年,“熊”阿尔布雷希特攻入勃兰登堡城(即现代的哈弗尔河畔勃兰登堡Brandenburg an der Havel),结束了这场战斗,并将自己的首都迁到该城。同年,他将自己的整个领地名改为勃兰登堡。今日柏林(Berlin)的名称和市徽,就来自他的称号“熊”(Bär),因为他同时也是柏林城的建立者。
阿尔布雷希特逝世后,勃兰登堡由奥托继承,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忠诚以及对赐予其家族藩候爵位的感谢,奥托使用了鹰作为勃兰登堡的纹章,在日后的演化中鹰的翅膀加上了不同于原版帝国之鹰的金边,并沿用至今。
波希米亚最为人所知的纹章是红底直立双尾银狮,是1159年腓特烈一世“巴巴罗萨”为表彰波希米亚国王瓦迪斯拉夫二世及其部队在米兰战役中的勇敢表现而赐予他的。一开始这只狮子只有一条尾巴,后来增加至两条。一说是因为画上的狮子因为画匠高超的美术水平,看起来像只猴子,波希米亚人对此颇有微词,因此巴巴罗萨又下令给狮子加一条尾巴。
另一种说法是,这条尾巴是腓特烈二世为了赏赐波希米亚国王奥托卡一世(Otakar I) 的战功下令加上的。1253年,波希米亚正式放弃之前使用过的黑鹰纹章(但留作波西米亚公国纹章)和红锅纹章(为了纪念波希米亚的主保圣人圣维特St.Veit,他被丢进油锅中殉道),改用这个白狮纹章。白双尾狮直到今天也还是捷克的国徽。
普法尔茨(Pfalz)确切来说不是一个地名,它是一种特殊的领地形式的名称。领地的主人称普法尔茨伯爵(Pfalzgraf),意为“王权伯爵”,因他能作为君主在此地的直接代表行使王权,后成为世袭爵位。
最一开始的普法尔茨是洛林-普法尔茨,1085年统治家族绝嗣后,普法尔茨伯爵的领地缩小到莱茵河畔一片。13世纪初,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奥托二世成为了莱茵-普法尔茨伯爵,1294年他的儿子路易二世去世,维特尔斯巴赫家族就此分家,仅有莱茵-普法尔茨一系成为了选帝侯,被称为普法尔茨选帝侯(Kurpfalz)。
游戏中还没有地名被命名为莱茵-普法尔茨,该地区大致划归游戏中的西法兰克尼亚公国,但历史上属于普法尔茨的选帝侯资格给了游戏中的东法兰克尼亚。西法兰克尼亚的纹章是普法尔茨金狮,金狮来自奥托二世参加骑士比武时所使用的狮子印章,但也有说法称狮子徽记在奥托二世之前就出现在普法尔茨王权伯爵所铸的币上了。现实中,因为分家的时候莱茵-普法尔茨王权伯爵兼领一部分巴伐利亚,所以其纹章常表现为普法尔茨金狮和巴伐利亚蓝白菱的四分组合。德国人做纹章经常是领地包含了某个地区的一小块就把整个地区的纹章整合进大纹章里,普法尔茨放巴伐利亚纹章,巴伐利亚也放普法尔茨纹章。
巴伐利亚在游戏中有公国和王国两个等级的头衔。现实中更加常见的是公国盾徽,蓝白斜菱形交替盾徽(按德国现行法律规定,无论如何变形左上角的第一个一定要是白菱)。维特尔斯巴赫家族( Wittelsbacher)是这个盾徽的使用者,而他们家族的盾徽又继承自1242年绝嗣的博根伯爵,维特尔斯巴赫家族从他那里继承了雷根斯堡和代根多夫。在今日的联邦德国,蓝白菱是巴伐利亚州的小州徽,以及大州徽的中心。
德国人喜欢他们故乡的纹章是出了名的,宝马(BMW,即巴伐利亚发动机制造厂 B ayerische M otoren W erke)LOGO的主要设计灵感便来自于他们故乡巴伐利亚的蓝白纹章,不过因为不能和政府标志画得一致,第一象限和第四象限由纹章的白色改为了蓝色。同为德国车企巨头,保时捷的LOGO也是来自其地区,由上文提到的符腾堡-霍亨索伦地区,以及保时捷总部所在地,斯图加特市的纹章组成。
除此以外,如今的德甲联赛中许多城市的市徽同时也被改造为了他们城市球队的队徽,比如多特蒙德队的黄黑配色就明显来自多特蒙德市徽,金底黑鹰,柏林与拜仁慕尼黑的队徽都出现了各自的市(州)徽——柏林熊和巴伐利亚蓝白菱,更有甚者,比如法兰克福和奥格斯堡,基本就是直接把市徽稍作修改变成了队徽。某种意义上,这也是德国自治文化的一种体现。
至于游戏中的巴伐利亚王国纹章,现代巴伐利亚州大州徽的第三象限,虽然很难看出来,但它实际上是一只豹子(Panther)。而且严格来说,它不是我们亚洲人认知中的豹子,而是中世纪传说中的志怪生物,毕竟欧洲没有原生的豹属生物,对于这种生物古欧洲人只能开动他们的小脑瓜,把各种道听途说的故事融为一个个让今人啧啧称奇的形象。
相传,豹子是一种拥有五光十色皮毛的温和生物。每当豹子吃饱喝足后,他会找个洞窟睡上整整三天,三天后醒来时,豹子会发出一声嘹亮的咆哮,同时口中散发出一种甜美的香气。森林中的动物们听到这声咆哮后就会沿着香气来到豹子的身旁,唯一例外的是龙,他害怕豹子的咆哮和香气,不敢来见豹子。
许多这种中世纪志怪都是宗教寓言故事,豹子的传说也毫不例外。豹子身上的彩色象征基督的多种美德,睡上三天是因为基督复活用了三天,它散发的气味和咆哮是基督的福音,动物们则是基督的信者,他的牧群,龙则一如既往象征基督的敌人。纹章中的豹子常常被描绘成一种现代人看来又像龙又像狮子的生物,火红的分叉舌头象征着豹子吐出的气息。豹子出现联邦德国巴伐利亚大州徽中的第三象限,象征着上巴伐利亚,同时也是州内英戈尔施塔特(Ingolstadt)市的纹章。
游戏中其位于巴伐利亚公国的西北角,配色为白底黑豹子,但事实上,现实里的英戈尔施塔特市是蓝豹子。游戏里巴伐利亚王国盾徽上的豹子额外加上了一个王冠,代表这是个王国级头衔。
“狮子”亨利和霍亨施陶芬家族的两个皇帝纠缠的时候正是纹章学开始流行的时期,对于纹章的确立,神罗国内确实有这么一种趋势——蒙恩于皇帝的诸侯,如勃兰登堡藩候“熊”阿尔布雷希特,会热衷于和皇帝保持一致,使用鹰;而反对皇帝的诸侯,如“狮子”亨利,会使用狮子图案或者其他图案以彰显自己的独立性,不受皇帝掌控。当然,这并不能百分百说明使用狮子或自制纹章的诸侯就一定不效忠皇帝,而使用鹰徽的诸侯就是皇帝派,毕竟波西米亚的狮子纹章还是皇帝赐予的,但这确实是创立纹章时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
一个另立其他图案反皇帝的典型就是日后垄断神罗帝位的奥地利公爵。彼时的奥地利还不是哈布斯堡家族的领土,它的统治者是巴本堡家族,也就是《CK2》积分排行榜的最后一名法兰克尼亚的巴本堡家族描述里提到的“奥地利著名的冯·巴本堡家族”,后者同样声称他们家族起源于巴本堡。
现在为我们所熟知的红白红三色条纹盾徽是奥地利巴本堡王朝最后的统治者腓特烈二世公爵(1230-1246)确立的,后来被继任者,哈布斯堡家族的第二个皇帝阿尔布雷希特一世使用。而在这之前,巴本堡家族还曾经使用过一个蓝底/黑底五鹰纹章,现在被称之为旧奥地利(Altösterreich),用作象征下奥地利,游戏中出现在霍尔瑙(Hohenau)伯爵领。与旧奥地利对应的新奥地利就是红白红三色条纹(Neuösterreich,德语又称这一纹章为Bindenschild,意为条纹盾)。公爵腓特烈二世在位时曾公开反对当时的皇帝腓特烈二世(同是腓特烈,相煎何太急),一般认为公爵腓特烈二世把带鹰的盾徽换掉就是为了展示他对于皇帝的自主性。虽然彼时的奥地利还是神罗的偏远小邦,但风水轮流转,他一定没有想到日后的奥地利大公就是皇帝的代名词。
旧奥地利盾徽代表了下奥地利地区,但新奥地利盾徽并不代表上奥地利。上奥地利的盾徽,出现在游戏中的弗莱施塔特伯爵领(Freistadt),来自公爵阿尔布雷希特六世,因为继承纠纷,他从他的哥哥,皇帝兼奥地利大公腓特烈三世处夺得了上奥地利,然后将这一盾徽设立为自己的纹章。
另外一个著名的反皇帝地区,同时也是帝国境内狮子纹章最多的地区便是低地地区(约等于现代比荷卢三国)了。若是去细究每一个地区其狮子的来源,却又几乎大同小异——该地区的某个贵族率先使用了狮子纹章,他的子孙又将其一路传下来。因为没有特别有趣的点,在这里就不一个个邦国展开了。为什么在诸如弗兰德斯、布拉邦特、卢森堡、荷兰、弗里西亚等地狮子如此流行,迄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一说是受到西方贵族狮子喜好的影响,一说是为了和皇帝对着干,使用狮子纹章以彰显自己的独立。
游戏中低地三国之一的荷兰大部分被划进了历史上不存在的“弗里西亚王国”,但是P社给其设计的蓝底三银荷叶“弗里西亚王国”纹章却找不到直接现实来源。他可能是现代荷兰弗里西亚省省旗的变形——现代弗里西亚的省旗为蓝底,三条银斜杠,杠上以2-3-2的规律分布着七枚红色荷叶。7象征着组成弗里西亚的七块土地,这一象征同样也出现在弗里西亚公国的纹章上。游戏中的蓝底三银荷叶纹章可能就是从这个省旗中挑了“蓝底”、“3”、“银色和荷叶”这几个要素重新创作出来的,大概可以称之为同人纹章。
在贵族和教士以外,帝国内还有第三类势力——市民阶级。自10世纪以来政治局势的相对和平以及农耕技术进步让欧洲进入了一个农业产量持续增长,人口爆发的时期,有越来越多的人口不必亲自进行基础农业生产就可以填饱肚子,在这种背景下欧洲从事工商业的人口开始增加。在世俗领主领地或主教区附近这类比较安全的地方,手工业者和农民开始搭建集市,与远道而来的商人以及本地区的其他居民进行贸易。就这样,随着贸易的持续发展,新的商业小镇和城市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在欧洲各地。当地区商人宣布不再为原来的主人缴纳各种苛捐杂税,离开他们进行自治的时候,帝国境内的自由城市就此诞生。被誉为“德意志城市之母”的科隆就是这种发展过程的典型。
这些城市不受任何地方贵族和教士掌控,其中很多为了自保宣布直接隶属于皇帝,而皇帝也乐于支持他们从大贵族和大主教手中独立,并继续保证他们的各种特权,这些正式确立了和皇帝隶属关系的城市就是帝国城市。帝国城市和自由城市的概念日后逐渐合并,但无论他们的名头如何,在波罗的海兴旺的贸易中,这些德意志文化的城市逐渐为了共同的商业利益形成了联合体,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汉萨同盟。纹章不是贵族阶级的专有物,市民和农民事实上也可以拥有,虽然很多地方并不允许他们拥有冠饰和扶盾者,还有各种各样其他限制,但是拥有一个主要盾徽还是可以的,所以和贵族与主教领地一样,每个帝国自由城市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纹章,而他们往往都是从当地行政印章发展而来的。
吕贝克是汉萨同盟的“首都”,波罗的海地区最重要的商业城市之一,由荷尔斯泰因公爵阿道夫二世在1143年建立,后被“狮子”亨利占领并发展成一个兴旺的城市,1226年成为帝国自由城市。包括吕贝克在内的许多帝国自由城市都喜欢在城市纹章中画上帝国之鹰,而把自己的独特市徽放在鹰胸上,以示对皇帝的尊敬。在1605年《西布马赫纹章册》所记录的54个帝国城市中,有28个使用了鹰徽。吕贝克白红二分盾的起源已不可考,汉萨同盟城市的纹章多诞生于城市所用的印章,这些海洋商业城市几乎都热衷于在印章上画船,而船上最具标识性的物件就是船旗了。13世纪时最早的一批吕贝克城市印章上画有两个人划船的场景,因此有说法认为白红两色就是那时吕贝克船只所挂的旗帜。吕贝克的白红色市徽也深深影响了汉萨同盟城市的市徽,红白色被定为汉萨同盟城市的颜色,许多重要的同盟成员均使用红白色作为市徽的颜色。
不莱梅的纹章为红底银钥。纹章学中的钥匙图样,包括最著名的教皇国纹章上的金银钥匙,都是代表主许于圣伯多禄(“伯多禄 ( Πέτρος/ Petros) ”为耶稣所取,意为“磐石”,英译中的圣经一般写作圣彼得)的天国之钥。
【马太福音16:18-19】“我告诉你,你是彼得,我要在这盘石上建立我的教会,死亡的权势不能胜过他。我要把天国的钥匙给你,你在地上捆绑的,在天上也被捆绑;你在地上释放的,在天上也被释放。”
因这段经文,圣伯多禄代表的就是教会及其意志,他本人也常被认为是第一任教宗,梵蒂冈大教堂因他而得名。若是在游戏中点击教宗头衔,并选择查看头衔历史,会发现第一任教宗正是伯多禄。不莱梅把教会象征作为市徽,除了因城市把圣伯多禄作为主保圣人外,还可能因为其很早就成为了大主教(Archbishop)所在地。作为城市的不莱梅只画一个钥匙,而因为游戏中不莱梅属于神殿地产,故游戏中的纹章是不莱梅大主教所用的样式,不得不说还有点严谨。
汉堡的纹章也诞生得相对较早,最早在1241年就能找到汉堡市使用的三塔城楼的印章。游戏中汉堡的纹章乍看之下还算是挺还原的,但是它丢失了最重要的部分——中间塔楼的十字架。中间的塔楼象征汉堡最古老的圣母玛利亚大教堂,而十字架两边的星星为圣母玛利亚之星,并按照德国的习俗画成了六角星。
不过这里头有个奇妙的误会。单纯按圣经来解读,圣母玛利亚和星星是扯不上关系的。但是在某些抄本中,玛利亚的名字Maria被误与拉丁语的北极星“Stella Maris”联系起来,而北极星是水手们的导航星,圣母玛利亚就这样误打误撞地成为了水手们的主保圣人。这一误解也让基督教世界很多关于北极星与海洋的画作中加入了圣母玛利亚的形象,许多码头附近的教堂也因此开始供奉圣母玛利亚,其中就包括汉堡的这个教堂。汉堡的市徽经常被和不莱梅一并提起,作为德国第一和第二的港口城市,汉堡的市徽常被解读为“德国通往世界的大门”,而不莱梅则是“德国通往世界的钥匙”。
格但斯克(波兰语Gdańsk),德语称但泽(Danzig,游戏中被日耳曼文化角色持有时将改成此名),坐落于波兰母亲河维斯瓦河河口的地理位置和被条顿骑士团征服与移民的历史让这座城市成为了波德两民族的必争之地。和其他汉萨同盟城市都不太相同的是,格但斯克所使用的双十字加公爵冠市徽出现得比较晚,而且并不是由德意志王侯或者市民创造的。1454年,受不了骑士团高额税收的普鲁士市民们宣布包括格但斯克在内的19个普鲁士城市加入波兰,接纳了普鲁士的波兰国王卡齐米日四世给予了格但斯克这个双十字加公爵冠市徽。实际上,双十字的图案在之前的格但斯克印章中也有出现过,但是并没有正式且大规模地单独使用过,直到1457年卡齐米日四世给双十字额外加上了这个公爵冠,这个图案才取代之前出现过的一切城市印章,成为沿用至今的格但斯克市徽,哪怕格但斯克又回到普鲁士王国掌控,重新改名但泽也是如此。游戏中的纹章并没有加上公爵冠,不过必须得承认,以游戏这个纹章盾面的长宽比,放下垂直排列的三个图案确实会让两边显得太空旷,不太美观。
法兰克福的地位和亚琛相当,亚琛是帝国传统的加冕礼举办城市,而法兰克福则是传统的选举城市,皇帝去世的30天内,选帝侯必须在法兰克福内选出下一任皇帝,后亚琛的加冕功能也移至法兰克福。自1372年,法兰克福被查理四世正式确立为帝国城市以来,法兰克福就使用帝国鹰徽作为纹章,后来为了区别,改为了红底白鹰。今日法兰克福的市徽相比游戏还增加了一个王冠,并且有着金色的喙和爪子,吐着蓝色的舌头。
布伦瑞克兴盛于“狮子”亨利统治时期,他选择将这里作为他的首都,毫无疑问地,这个城市的纹章也继承了他的“狮子”称号。游戏中所使用的布伦瑞克纹章不是今日布伦瑞克城的纹章,而是布伦瑞克-吕讷堡公国小纹章中象征布伦瑞克的部分,红底双金行狮。“狮子”亨利曾经娶了英王的女儿做老婆,因此布伦瑞克纹章的设计参考了英格兰的纹章,代表了韦尔夫家族的英格兰血统。
而布伦瑞克-吕讷堡公国纹章盾徽的其余组成部分,自然是吕讷堡的纹章。和左半边类似,右半边的设计也是来源自联姻,它代表着“狮子”亨利的孙子威廉·冯·吕讷堡和丹麦公主的婚姻,因此纹章上的心形图案是来自丹麦纹章的。和丹麦一样,盾徽中心的数量没有规定,在画不下的场合甚至可以不画。吕讷堡市的纹章中,这个狮子盾徽被放在城堡大门之中作为小盾徽,德国很多城市纹章都流行出现城堡,而且这么做的城市基本都是以堡(burg)为名的,大概是出于言说的目的,也有说法称是为了体现城市的自主权和防卫权,比如上面谈过的汉堡,以及下面将要谈到的马格德堡。
在《CK3》的时间里汉诺威尚不知名,但作为一个后起之秀,他将是日后布伦瑞克-吕讷堡公国的首都。汉诺威同样也是“狮子”亨利家族的领地,日后有幸成为英王的汉诺威家族也是韦尔夫的一个分支。
和两个老大哥一样,现实世界里的汉诺威纹章少不了狮子,现实纹章的构图类似于吕讷堡,主体是城堡,城堡大门中有一个小盾徽,不同的是汉诺威的狮子在城楼上,吕讷堡的狮子在小盾徽中。但是游戏里这个纹章相当奇葩。汉诺威纹章的小盾徽为三叶草,为该城市最古老的印章,韦尔夫的狮子是日后才加入的,而游戏中不仅偷懒没有还原城堡和大门小盾徽,甚至三叶草也变成了三朵五瓣花,颜色也不对头。很难说这个纹章P社到底有没有考据,或者考据了,但没有完全考据。
和巴伐利亚类似,游戏里出现了两个奥格斯堡,一个是公爵级,另一个则是伯爵级。公爵级的奥格斯堡纹章属于自由城市奥格斯堡城,原本奥格斯堡的纹章中主要图案是一种名为Augster的葡萄,取其言说含义,直到15世纪末奥格斯堡人发现了一件本地的古董松果雕塑,在那之后奥格斯堡的纹章就从葡萄改成了松果,具体到画法上表现为把圆粒的葡萄改为了鳞片状的松塔,而颜色仍然保持为绿色,金色的装饰底座则出现得稍晚。至于红白二分盾不是来自汉萨同盟,而是来自奥格斯堡大主教,即游戏中的奥格斯堡城纹章。
作为自由城市的马格德堡(Magdeburg)的纹章是个非常有意思的纹章,他是个谐音梗,即言说纹章,描绘了一个身着绿衣的处女/少女(Magd)站在红色的城堡(Burg)上,手持一个花环。当然,城市的名字本不是这么来的,Magde有巨大的意思,也就是说整个城市名可以意译为“大堡”,而纹章设计者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忽略了这层本意。游戏中的纹章应为马格德堡主教区军事领主(英:Burgraviate/德:Burggrafschaft)所使用,由于马格德堡作为自由城市的历史相当悠久,在今天这个纹章几乎被完全遗忘。这种出处较为难找的纹章反而仔细考据了,不知道怎么形容P社比较好。
作为帝国城市,多特蒙德的纹章在获得城市特权后也改成了帝国之鹰,不过纹章没有使用汉萨同盟的红白色。多特蒙德的纹章在近代一直多变,有的纹章册登记其底为金底黑鹰,有的则登记为银底黑鹰,今时今日的多特蒙德使用的是金底黑鹰,连爪子与喙的配色都与联邦德国国徽的配色如出一辙。游戏中所使用的的这个纹章实在难以找到出处,多特蒙德伯爵并不使用此纹章。鉴于多特蒙德市和我能找到的多特蒙德伯爵(其纹章长得很像游戏里的洛林王国纹章)都不使用此纹章,我决定放过自己,默认它是P社原创纹章了。
《高贵的象征:纹章制度》 张旭 著
《德意志之鹰:纹章中的德国史》 林纯洁 著
《A Complete Guide To Heradlry 》[英]亚瑟·查理·福克大卫 著
维基百科
wappenwiki
heradlrywiki
评论区
共 11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