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用当下一个流行词来形容笔记本行业的话,我毫不犹豫就会选择“卷”。过去的几年里,随着手机厂商不断在笔记本行业中开疆破土,这个发展相对缓慢的整机硬件行业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内卷。不管是游戏本、轻薄本还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所谓“全能本”,都开始了军备竞赛,在堆料的路上一去不复返。但也有坚持自我特色、表达不同想法的厂商,比如微软。
微软的Surface从诞生以来走的就不是传统笔记本形态这条路,他们喜欢搞出一些“不一样”的产品,创立分离式二合一本之后,又开始探索其他形态的可能性,之前的双屏设备虽然难产,但给人们确实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而在去年发布的Surface Laptop Studio,则又是带来了一个全新的“缝合怪”形态,它将传统的Clamshell翻盖笔记本和“Studio”形态——即Surface Studio那种可以把屏幕盖到桌面上用的超大触控屏形态相结合,打造出了一台新的旗舰级笔记本。
很幸运的是,我们从微软提前借到了这台机子,从这么多天的体验过程中,我想我找到了在微软,或者说,在Surface的产品经理们心中,未来的笔记本该是什么样的。
从包装盒中将机器取出放到桌上的时候,其特殊的机身设计让它看上去像是 悬浮 在桌面上,其实这是很取巧的一种设计,看到下面的这张图,你应该能够明白我的意思:
是的,Surface Laptop Studio采用了一种比较讨巧的设计,其实它的真实厚度可不止看到的这么点:
悬浮感的来由便是这独特的双层机身,Surface Laptop Studio的机身可以分成两层来看,一层是接口所在的平面,另一层是进出风口所在的平面。进出风口层要小上一些,这样它摆放在桌面上时,上层便会巧妙地遮挡掉下层,让机身显得更为轻薄。而下面凸起的这第二层呢,就用来加强散热,用来保证机器的性能。
Surface Laptop Studio的性能让我吃了一惊,颠覆了“Surface的性能表现都挺一般”这个一直以来的刻板印象,这个我们后面再细说。
再来近看机器表面。笔记本的表面设计即颜色-材质-表面处理(CMF, C olor- M aterial- F inishing)设计也是现在的厂商们能够做出差异化的点,Surface Laptop Studio的CMF设计很别致,也可能代表了Surface产品线未来的CMF方向。
在Surface Laptop和Surface Pro系列已经转向铝合金(而且是回收铝)的当下,Surface Laptop Studio仍然采用镁铝合金作为机身的主要材料,和常见的铝合金不同,镁铝合金做的不好就容易带来严重的塑料感,这点他们通过使用较粗的喷砂来规避了。现在市面上绝大部分金属机身的机器都会标榜自己用的喷砂有多细腻有多精致,但是Surface这反其道而行之也是比较特别。粗喷砂的机身表面手感很涩,不像很多用细喷砂的机器那么滑,再加上喷砂颜色选的不错,金属味儿够浓,让你看了再摸这台机器后肯定能感受到这是金属机身而不是工程塑料机身 (反例:ROG幻14) 。
和几乎所有Surface产品一样,Surface Laptop Studio的屏幕比例也是3:2的,屏幕的边框也近乎是四等窄的,这些都是整个家族的风格了,所以屏幕面的辨识度很高,加上新增的四周圆角设计,摆在你面前不用多久你肯定能够辨认出来这是台Surface。这里还是简单提一下这块屏幕的参数,2400x1600的分辨率在14.4英寸下不过不失,精细度刚刚好,而亮度非常高,实测可以接近500尼特,不过可惜的是它不支持HDR(但支持杜比视界),整体放在当下算是中等偏上的屏幕规格。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它是块高刷屏,刷新率有60Hz/120Hz两档可以调节,未来Windows中还会加入类似Promotion的动态刷新率调节技术,值得期待。
简单测试了屏幕的色域,基本覆盖满100% sRGB,微软还在预装系统中直接提供了两套颜色配置文件供用户自行切换,一套是Vivid,另一套是sRGB,经测试即便是颜色更艳丽一些的Vivid配置也有非常好的色准,直接用来进行视觉类创作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当然Surface Laptop Studio最特别的地方也是这块屏幕,因为它设计了一套特别的铰链可以让屏幕沿水平中轴线进行180°的翻转,从而切换成别的形态。
微软其实是将Surface Laptop Studio定义为Surface Book家族的后续产品,但它的形态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从可拆卸式二合一直接变成了一种全新的拥有三种姿态的新形态,看名字就知道了,它基本上就是把Surface Laptop和Surface Studio这两款产品拼到一块儿去了,还额外多出了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模式,这种中间形态微软官方称为“Stage Mode”。
实际上Surface Laptop Studio并不是首次采用这种形态的产品,在它之前比较出名的是Acer的ConceptD Ezel系列👇。
其实看样子就知道了,Stage Mode下屏幕更靠近人,视觉观感更好,此时不管是用来给人展示内容还是自己看视频打游戏都比原本的笔记本形态更好。
不过在我的体验过程中,基本上没怎么用过Stage Mode,也就是看视频的时候会切过来。顺带一提,这机器集成的四扬声器真的不错,可能是我用过这么多Windows笔记本中数一数二的。
而Studio Mode很明显是把这机子当成平板来用的,适合配上精准触控笔进行笔记或是绘画创作等。
Studio Mode在我这儿的用处基本上就是用来看各种文档和当成副机随时提供资讯,不得不说超大屏幕让它有点类似于超大号的平板。不过Surface Laptop Studio可不轻,即便是采用了镁铝合金,i7版本的重量也高达1.8kg,非常不适合当成移动平板拿手举着用,放在桌面上是更明智的选择。超大的屏幕还有一个我没想到的好处,就是在studio模式下用屏幕键盘打字变得高效很多,基本上你可以用略微不标准的手型进行快速的输入,在Studio模式下快速回消息不是什么问题,也不用来回切形态。
从我个人的角度出发的话,Surface Laptop Studio提供的三种模式,最常用的肯定还是Laptop模式,可能偶尔会切到Studio模式去写写画画。而对于创作用户,尤其是绘画创作,这个Studio模式用着是相当舒服的,屏幕尺寸比Surface Pro更大,性能也要更好,简单的来说就是它可能真的可以一机满足绘画创作类的需求。
笔记本在我手里基本上就是码字工具,所以我一直都很看重键盘的手感。
个人对Surface Laptop Studio的键盘略有些不满,键程尚可,在1.3~1.4mm左右,不过回弹手感偏硬,不是很喜欢。另外必须要提到的是,压感触控板随新机首次登录了Surface,经过Apple和华为等厂商在这几年里于高端轻薄本上的推广,这种以振动模拟点按反馈的触控板逐渐被更多人所接受,作为用惯了MacBook的用户,我觉得Surface Laptop Studio上的这块压感触控板表现算是良好,不过还有优化的空间,比如有时候振动反馈会让光标位置发生一点点漂移,有时候会出现双击等误操作情况。
而Windows,也是做好了迎接压感触控板的准备,直接提供了反馈力度的调节选项,一共有0-25-50-75-100五档可选,不过还没有像macOS那样能够对不同按压力度做出不同反映(MacBook分为两种,普通按压和用力按压会触发不同操作)。
那么,它的性能是否能够承担起“Studio”之名呢?
前面提到过,Surface Laptop Studio通过巧妙的机身设计,在保持视觉轻薄感的同时提升了整机性能。我着重测试了它的散热性能,并简单测试了两个大型游戏。手上这台的配置是Core i7-11370H+RTX 3050 Ti的组合,处理器单烤稳定40W,超过11代H35的35W TDP,RTX 3050 Ti单烤可到50W,在同尺寸重量的轻薄本里,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
目前的PC行业,同样的处理器和显卡,只要功耗水平是一样的,那么在理论成绩这块基本上都是一样的,这里用Cinebench R20和3DMark简单跑分,和同水平机器没有什么差异。
更为可喜的是,尝试游玩《FH5》这样的大型游戏,在1080p分辨率+中等画质下也能够跑到60帧的流畅线,而玩老一点的《F1 2018》,甚至能在高画质下跑到120fps,对标屏幕刷新率了都。
那么为什么我会说它“颠覆了‘Surface的性能表现都挺一般’这个一直以来的刻板印象”呢?让我们回头看看Surface移动线里,此前处理器散热最强的Surface Laptop 4,在单烤CPU时也仅能提供约18W的持续散热能力,可以说Surface Laptop Studio这套看似十分古怪的散热系统,实际作用还是可以的。
但也有个比较影响用户体验的地方,就是出风口。这套散热系统很特殊,风扇被放在了左右掌托的位置,而风道则更古怪,参看下面的示意图。
蓝色箭头是冷风进,红色箭头是热风出,如果你使用外接鼠标,那么风扇的热风大概率会直接吹手。而就算你用触控板,掌托下的鳍片作为热量汇集的地方也会带动整个掌托的温度上升,虽然现在不至于到烫手的地步,但在夏天可能就要到双手必须悬空打字的地步。
可能也是因为考虑到了热风吹手的问题,在日常低负载使用时Surface Laptop Studio的风扇转速保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基本上你听不到运转的声音,而就算在高负载下,它可很克制,你能听到一定的风声,但没有高速旋转带来的高频尖啸声,整体可能是偏向于静音优化。
微软通过多年的经营,已经打造了相当完整的Surface移动产品线,2-in-1线上有Surface Go和Surface Pro、Surface Pro X,传统形态笔记本则是有迭代到第四代的Surface Laptop。唯独缺失了一款旗舰定位的2-in-1产品,而Surface Laptop Studio——就像微软官方自己说的,是用来取代原本占据这个位置的Surface Book的。
原本的Surface Book因为有可拆卸式2-in-1的设计,置于上半身中的处理器很难做更强的散热,性能释放受到很大制约,在各类大型创作类应用横行的当下,老的设计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而在将整个结构架构在传统Clamshell结构之上后,性能的问题就好解了,然后再重新考虑如何实现2-in-1——用特殊的铰链把屏幕做成沿水平中轴进行180°翻转。
而在这款全新的旗舰级笔记本身上,你也可以看到微软心目中旗舰笔记本未来的样子:圆润的边角设计加之圆角屏幕、多变的形态满足用户多场景用途、充沛的性能和全新的散热方案,再加上压感触控板和高素质触控屏。未来的Surface发展方向基本上被这款旗舰产品给定义了。
不过初代Surface Laptop Studio还有很多地方可以打磨,电池容量过小、11代酷睿H35处理器性能一般……我更期盼之后会发布的升级款(Surface Laptop Studio完全有能力用上12代酷睿H系列处理器,或者出锐龙版),因为真的要跑大型应用,基础的硬件配置一定要够硬才行。
评论区
共 30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