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提到了:我购买来的PC-9801 BA3其实是属于PC98FELLOW系列,该系列实际上是初代PC98——PC-9801向PC98下一代产品线PC-9821过渡时期的最后一代机种,也是同期PC9821的廉价替代机种,从BA/BX,一直出到BA3/BX4。
但是该系列虽然是9801的“绝唱”,不过他作为低端机在当时是远远比不上旗舰机型PC-9821的:首先就是他并不像大多数PC-9821一样内置了图形适配器(Graphics Adapter) ,因此无法直接安装Windows 95(会在安装程序时花屏),也无法直接支持256色,虽然大多数PC98游戏不需要这些东西去支持,但后期有些游戏是支持256色和GA显示的,因此就无法玩了。而同期的PC-9821却为了适配WINDOWS 95而直接内置GA,甚至有的机种的视频输出接口都直接上了VGA,不再是老款PC98的双排15针ANALOG-RGB接口了(不需要转换)。
其次,98FELLOW系列还在使用当时NEC流行的26针软驱(FD1138T等软驱),该类型软驱接口现在很少见,而PC-9821开始,PC98开始使用了34针软驱(FD1231T、西铁城OSD-U等),这样就与现代软驱的兼容性较强了——HXC这类仿真软驱毕竟也是34针的,所以可以直接插在PC9821上。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东西:那就是PC-9821出现了PCM接口,这样可以接一些PCM声卡,尤其是后期一些不光支持FM音源的游戏,可以通过添加PCM的声卡获得更好的音乐。最后期的机种甚至支持了PCI,可以插USB卡和现代意义的显卡了。
而整个98FELLOW系列里,还有一个异类:PC-9801-BX4,这也是整个98FELLOW系乃至挂着“PC-9801”标签的最后一个机种。
BX4虽然标签上挂着“PC-9801”,但当时NEC的旧98FELLOW生产线其实早已经停产了,所以BX4实际上是一台“套壳机”,他其实就是“PC-9821”做了一些阉割之后套了个“9801”的外壳卖,其主板实际上与同期的PC-9821系的PC-9821 Xe10是一模一样的——PCM接口、34针软驱、内置GA乃至VGA接口一应俱全,就是比Xe10少了一个串口接口外加CPU的配置不如Xe10而已,而且实际上BX4的后置接口板子上仍然为这个接口预留了位置,只不过用一块金属片挡住了,日本玩家甚至有通过自己焊接接口外加更改中断跳线的方法来把BX4变成了“伪Xe10”。
那这么一下算来,岂不是BX4将9801和9821的优点集于一身了?没错,刚开始我也是这么想的,正好还有一台整备齐的BX4正在日拍销售,且只有17000円左右(约合850RMB),我于是就把他拍了过来。但是拿到之后我才发现:BX4的尴尬时期导致他作为一台“套壳”9821,实在是无法胜任所有的游戏,虽然PC-9821支持后期的游戏可能会更好一点,但要是还要兼顾前期游戏的话,最好不要碰PC-9821为好。
首先,作为机载34pin的软驱的机种,BX4配备的软驱有三种,分别是NEC自厂的FD1231T,西铁城的OSD-U以及索尼的MPF520-F,出厂时三种软驱都有可能出现,差异不大。
其次,这个软驱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3mode”模式软驱:为了和后期的IBM PC最大兼容化,此时的软驱不仅支持NEC标准的640KB(2DD)和1MB(2HD)软盘,还兼容了IBM PC标准的720KB(2DD)和1.44MB(2HD)软盘,这就导致他比正常只支持2mode(650K和1M)的老式PC-9801 26针软驱的信号要多出好几个,其中包括了转速变换(为了兼容转速比IBM PC低的NEC 2DD软驱),比特数变换等完全特殊的信号,所以这导致这些软驱在运行前期的游戏时可能出现奇怪的问题,甚至换成HXC等仿真软驱也不行,而且如果使用HXC等仿真软驱,还要对软驱排线进行剪线,剪断几根信号线的信号传输,否则这几个特殊信号会被接地导致更多的问题(大多数集中在3mode使用不正常)。
我本来兴冲冲的以为BX4是34针软驱接口,兼容性会更好一些,结果发现居然读取《伊苏》的存档盘(user disk)有BUG——不管是用仿真软驱还是实际软驱,都会读取错误,也无法格式化成user disk,哪怕在模拟器上制作成的存档,放到实机上读也是花屏,所以要玩早期PC98软盘格式毕竟特殊的游戏,很有可能这种3mode软驱会出现各种问题,估计也就我下面说到的ERCVFD可以胜任了(但是机器我早已封存,懒得再试了)。
而且我后来还发现,这种3mode软驱很容易坏掉,而且是“半残”:只有某一种模式不正常,我的机器的两个软驱其中就有一个完全无法使用640K模式,但是1M和1.44M的读取和写入却很正常,况且PC-98的游戏根本就没有1.44M的,3mode软驱完全只适用于办公使用,根本没必要,于是这台BX4算是白买了——除了自带GA可能会更方便一点之外,其他的优势反而还不如我之前那台BA3,于是只好又退回原点,继续去改造那台Ba3了,不过那台BX4也被我整备的很不错,软驱也换了,硬盘也CF化了,改天还是卖掉为好(打个广告:我已经挂在某海鲜市场了,各位有兴趣可以看看)……
解决第三方品牌CPU的问题:INTEL OVERDRIVE CPU的更换+内存更换
本来不管是Ba3还是BX4,他们的标配CPU都是intel i486DX,这也是标准的PC9801中期的CPU,甚至大部分PC-98模拟器也是模拟该CPU的模式,CPU的速度也适中,前期的游戏兼容性也还行,后期的PC-98游戏也不算太吃力。
但是很奇怪的是,当时日本市场普遍存在着“自己升级PC-98”的情况:很多硬件都被换成了第三方品牌的兼容品,我这两台PC-9801,无一例外的CPU都被换掉了,更换的是AMD的486等价互换CPU—— Am5x86
按理说AMD版486主频都比较高,应该性能更强一些,但是万万没想到这块CPU又栽到了《伊苏》上,不知为何AMD版486在运行《伊苏》时会出现迷之红色字符乱码,或者指针重影等问题。
但是我那台使用了奔腾处理器的98NOTE上就很正常,而我那台BX4打开后发现也是AMD的CPU,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所以我一开始就怀疑是CPU本身的问题。
好在不管是BX4还是BA3,它们的CPU都是标准socket 3插座,甚至比现在的电脑还好换:拉起固定杆弹出CPU,换上新CPU就行了,所以我打算换掉原有的AMD CPU。
经过比对和推荐,比较适合socket 3时代的PC-98的CPU是inetel overdrive系列,但是并不是随便从二手市场收来一块CPU就能用,BA3和BX4的socket 3虽然针脚和标准和IBM PC一致,但是PC-98用的CPU是低压CPU,电压为5V,所以必须采用特制的PODP5V版inetel overdrive,该CPU大多数都是预装在PC-98上,很少能见到零售的版本(似乎根本没零售过),好在有人卖了我一块拆机的CPU,直接拿来用就行了。
果不其然插上这块标准的PODP5V后,《伊苏》的花屏现象就消失了,换回AMD又再度出现问题,看来非原装英特尔的CPU就是不太靠谱。不过,PODP的CPU主频似乎对于前期的PC 98游戏有点太快,他的CPU WAIT信号间隔短会导致一些早期游戏音乐出现问题,只能把CPU调为“LOW”才会恢复正常,也是够麻烦的。
这里还要提一下,像是Ba3,BX4这类是标准Socket 3插座,更换CPU非常容易,但是PC-98这一时期的电脑还存在一种称为“K-Type”的异体插座(标准插座则称为“S-TYPE”),尤其是 Xs系列电脑很多都是这种K-type插座,该插座的针脚布局与标准Socket 3有一些差异,所以在这种针脚的主机上用标准CPU还需要加装一个薄薄的转换底座,当然不加也行——需要把CPU或者插座的A7和A8的针脚短接,不过这种非官方“偏方”还是有一定风险的,轻则不能运行重则直接短路,如果主机是K型插座,还是自制一个转换板子或者乖乖去日拍买转换插座比较好。
除了更换CPU,我还打算扩充一下内存,一般这时候的98Fellow只配备了4MB到8MB的内存,而且大部分NEC原厂内存或者第三方巴法络内存的价格都不菲。
但是实际上,98FELLOW和PC9821时期的PC98,有很大一部分原件已经和IBM PC达成了兼容,尤其是内存,大可不必用所谓的PC-98专用内存了,该内存其实和当时的IBM PC用的72线SIMMs内存完全一样,大部分当年586主机上的72线内存拆下来直接就能用到这个时期的PC-98上。
我随便去看了一下,32MB的一条内存也就50块钱,直接买了两条插在主板上,主机也正常识别为64M的内存了,只不过,搞那么大内存我也不知道干啥用,纯属拉到了主板极限罢了......而且这么大的内存还会导致himem的memtest(内存测试)变得超级慢,还得把每次开机的内存测试关闭掉……
当然,再早期一点的PC-98,还有98NOTE那就都不是这种标准72线内存了,要给这些机器配内存条可就难得多了,有的甚至价格顶半台主机钱。
既然决定用BA3比较稳当一点,那么BA3没有GA卡的情况也就要一并解决了, 毕竟没有GA是无法正常安装Windows 95的,就算我在模拟器等模拟环境强制装完Windows 95,再放回实机也会只能以16色显示而且不断报错。
通过挑选了半天,在日拍搞到了一块I-O DATA牌的GA-98NB I/C型GA,该系列在Windows 95上有默认驱动,而且I-O DATA官网甚至至今还可以下载配置程序,所以算是比较傻瓜的一类。 不过,GA其实主要服务的是Windows 3.1、95、98,以及一些单独支持GA的游戏(可以拉到800X600 256色),平时DOS下是既不需要,也没有DOS用的驱动,不过GA上是带着一个输出口,主机本身也有一个输出口,插上GA后就出现了很麻烦的问题: 只有在Windows 3.1、 95且配置好配置文件并安装好驱动,或者支持GA的游戏下,GA卡的输出口才有信号,DOS下只能使用主机本身的输出接口才有信号。
也就是说,Windows3.1、95和支持GA的游戏下我得插GA上才有信号,DOS下我得插主机本身的接口才有信号,这也太扯了。
正当疑惑的时候,我突然在朋友的提醒下才想到,GA并不是现代的显卡那样自适应显示输出,和当年的VOODOO显卡一样,GA只是和主机本身的输出信号配合使用,需要一根专门的线把原本的视频信号接至GA的CRT IN接口,通过信号环出,GA才可以同时输出原本主机的的低解信号。但是这根线卖家给搞丢了....
搜了一堆资料后发现,这根线还不是标准件,是不同厂商不同标准,光是I-O DATA的GA就存在两种接口。
没办法只好找人定做接线,结果和店铺讲明白接线定义图我就块大脑过载了,还好后来自己的图没画错 ,顺利定做了接线。
接上之后,DOS下的信号也能直接由GA输出了。经过用配置软件给Windows 3.1加载驱动,同时让Windows 95自动识别驱动之后,该GA已经可以在两个系统下使用。其中Windows 3.1可以选择800X600 256色,但Win95则有点麻烦,需要识别显示器的品牌才能决定可以调试的最大分辨率和色彩模式,然而我为了保证现有显示器能支持PC-98等25KHz扫描率的日式计算机,是接在OSSC上使用的,所以Win95下无法识别出我使用的是哪种显示器,导致一重启就会丢失显示器配置,且不再加载GA驱动,还得进一次显示选项重新调节分辨率后才会加载GA驱动。
之前关于仿真软驱,我一直寄希望于采用外接方式解决仿真软驱的问题,但是最终用尽了一切办法,依然无法解决640K的2DD软盘镜像的读取,似乎后期的外接软驱卡都是只能接受1MB软盘的信号,640K的软盘死活不能读,我换了好几张外置软驱接口卡也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哪怕是被我视为“最后希望”的EX98系列软驱卡,甚至卡上自带一个1MB/640KB切换孔,然而就算这样依然无法识别640KB的2DD软盘镜像。
没办法,既然外接行不通,内置本来就能读2DD软盘,那么只好拆掉内置软驱线,将HXC接到内部软驱上了。这时候我又遇到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Ba3仍然是26针软驱而不是34针的,需要转接板才可以接到HXC上,还好这个转接板日本方面有人专门出售。
另一方面,Ba3没有可拆卸的软驱面板,他的软驱开孔和主机前面板是一体成型的,所以只能割爱把CD光驱拔掉,光驱的位置放HXC了,当然,也要拔掉主机的实体软驱接线,这就导致实体软驱暂时不能使用了。
虽然PC-98没有光驱也没啥大碍,但是后期也并不是没有只有CD版的PC-98游戏,而实际上PC-9821时代有很多机器是单软驱的,也有不少玩家把光驱位改造成光驱+软驱一体的设计,日本方面很多整机这里也是笔记本式光驱+3.5英寸软驱的组合支架,但是莫名其妙的是这种支架几乎没有卖家单独销售,基本都是同捆整机,只能等哪天有机会找到单独销售的再买一个了。
把机器换成HXC之后,结果我发现,2DD软盘游戏的镜像居然HXC还是无法读取,既然内置物理软驱是能读的,而替换成HXC却不能读,那只能从HXC本身来找原因了,此时我正好找到了日本玩家的一篇文章,这才真相大白:原来PC98的640K 2DD软盘的转速参数与IBM PC的720K 2DD软盘不同,而HXC的转换软件则默认是按照IBM PC的参数去封装镜像的,这也就导致镜像无法被PC-98读取,而修改的方法则是用16进制编辑器打开文件,把头数据关于转速部分的参数改为2C 01(300BPM)就可以解决问题了,改完后果然2DD软盘镜像也可以读取运行了。当然,我反过来也试了试外接软驱是否也可以运行,结果是不能——看来外接软驱扩展卡都是只能处理1MB的软盘了。 不过,HXC的作者Jeff已经全面去研究“宝琳”FPGA模拟软驱了,对HXC似乎有点心不在焉,HXC的稳定版固件是2013年发布的,已经接近10年没有更新了,该固件还是没有完全考虑PC-98的软驱接线,所以他出现了一个不算太严重的BUG,表现在把HXC认成了4个软驱——两个内置,两个外接(后两个“外接”软驱无法使用),其实如果PC98物理软驱的排线接反了也会出现类似的问题,所以应该是HXC没有中断PC-98软驱部分针脚的信号定义而导致了混乱,这一BUG虽然不会造成HXC无法使用,但是却会影响加装的其他软驱的使用。
而根据“第三研究所”的报告,后来jeff发布的beta版固件解决了这一问题,但是beta版固件直到最新一次发布(2019年1月)虽然解决了认成四个软驱的问题,却又出现了新的BUG:beta版固件似乎加入了软盘在收到主机发出的“软驱正忙”信号时,锁定镜像无法更换的设定,本来这个设定是防止误操作丢失数据的,但反而会对PC-98有过激的反应,很多时候并未读取任何数据,但HXC却误接收到PC-98发出来“软驱正忙”的信号,导致镜像锁死无法更换。这就导致很多游戏中途无法换盘,甚至强行按住更换键偶尔还会损坏镜像乃至导致SD卡抽风,必须格式化整个SD卡才能使用。最后没办法,就算稳定版固件认成四个软驱也比beta版无法更换镜像好,只能等jeff啥时候再更新beta固件了。
这下基本之前遗留的问题都解决了,下一步就该优化游戏本身的环境,毕竟我之前想玩老游戏还得调一大堆东西,再加上很早之前接触PC-98时,就有一些软件一直没有搞懂怎么使用,所以下一步,我打算彻底搞清楚一些软件的使用,把机器优化为什么游戏都可以玩的“全能机”。
默认情况下,DOS6.2是自带DOS shell的,但是微软自己的东西实在是有点简陋:复制粘贴功能难用、浏览功能拉胯、占用内存还大,所以这玩意大部分玩家都是直接关掉乃至直接从DOS里删掉了
当然,既然X68000的Human68K都有第三方的文件管理器,PC-98作为DOS系统不可能没有类似的软件,查了一下,PC-98用的文件管理器名字叫做FILMTN( FILe MainTeNance program),作者为 石田 健仁 。 DOS shell比起这个程序,那可真是小巫见大巫了,文件的显示简单直白,且非常舒服。
这个程序本身自带配置文件,可以自定义大多数配置,使用起来比DOS SHELL要强得多。
之外,还可以直接配置特定扩展名文件的启动方式,使用快捷键,接近windows使用方法的直接文件复制粘贴等各种功能。
但是,如此强大的文件管理器,自然不可能是免费大派送的,该软件实际上是共享文件,软件售价为 3150円 。
虽然付费也无所谓,但是问题在于该软件是1996年发布在vector上的,接近30年前的软件,作者早就不知道去哪了,甚至退没退圈都不知道,而且支付手段还不是付给软件下载平台,而是早期的银行汇款的方式付给作者,我去哪付钱?付钱完了估计也拿不到软件了。 MS-DOS的驱动和自启动配置是靠两个文件来控制的:config.sys和autoexec.bat,除此之外还有基础的 IO.SYS、MSDOS.SYS 和 COMMAND.com“三件套”,因此前两个配置文件决定了DOS加载了什么软件,也决定了DOS下的驱动。
但是DOS时代的PC-98游戏,乃至IBM-PC游戏千差万别,每个游戏需要的配置都不一样:有的游戏占用内存大,autoexec加载程序太多会无法运行,必须关掉一些;有的游戏和某些驱动冲突,需要关掉冲突的软件;有的硬件内存地址和另一个硬件冲突,必须二选一加载.......因此针对每个游戏,每次还要调整这两个文件的配置,十分的麻烦,而且改完后系统还要关机重启,我又有一块SC-98III SCSI接口卡,每次重启后光是SCSI卡的BIOS自检就要等待十几秒钟。
只不过这个软件我一直没用:一是作者在软件内附带的说明书写了好几页不说还云里雾里看不懂(其实实际操作之后发现,并不是很难使用),二是一直以来我没有非要使用它的游戏,所以就搁置了。正好现在因为某个游戏我又要捡起来这个软件的使用,那就是《DOOM》系列。
《DOOM》系列的PC-98移植版共做了《DOOM》和《DOOM2》两代,由Imagineer公司代理,该公司同时还代理的id software的《德军总部3D》,EA的《模拟城市》等游戏的PC-98移植版。由于《DOOM》等几个游戏支持GA,所以拿来测试GA是否能用再好不过了。
PC-98版《DOOM》其实和IBM PC版没啥区别,单纯在部分提示文本上翻译为了日文,甚至他还有一个被称为DX386的预加载系统,以最大限度模拟普通IBM PC的环境。
但是也因为这个程序,导致《DOOM》系列在PC-98上玩麻烦重重——它与常见的EMS扩展内存加载程序EMM386冲突,只要系统加载了EMM386,游戏就无法运行。
那么每次玩《DOOM》的时候必须把EMM386关掉才可以正常启动,而EMM386又是不少软件正常使用所必须的程序,所以一般不停开启、关闭来回切换的方法就非常麻烦了,这时候就需要HSB出场了——HSB可以让DOS系统加载非系统根目录下的config和autoexec(比如放在config\DOOM下),或者文件扩展名完全不是sys和bat的两个文件(比如config.123),甚至可以跨盘符加载其他盘符的系统配置和系统(比如加载我在C盘上的windows3.1),并且完全不用关机。只不过,需要预先在切换前后所有的config.sys里预先加载HSB驱动,并且开机需要自检一下,记录下系统的情况才可以使用,如果某个config没有写入HSB,那么可能会出现切换过去却切不回来的问题。
于是,我单独建立了一个config文件夹用于放置需要特殊启动的配置文件,然而很奇怪的是,除了根目录默认的配置文件可以正常加载之外,其他非根目录的文件只要一切换就会出现“切换错误”的问题。后来翻了半天那个写的长篇大论的“说明书”,发现需要把HSB的驱动写在config.sys的第一行,让系统最先加载HSB,否则有可能会因为加载太靠后出现问题而出错。
总之,HSB通过调试后,为每个需要特殊启动的游戏编写个批处理文件,运行hsb命令加载专属的配置文件,再在该配置文件autoexec.bat内直接写入进入游戏的命令和退出游戏后再度运行HSB的命令,这样就可以无缝的切换至专属此游戏的环境,关闭游戏再切回泛用的默认环境了,经过测试,DOOM系列可以直接切换到不加载EMM386的环境,关闭游戏后再切回来。
当然,不光是PC-98,其实该作者也给IBM PC制作了专用的HSB,所以家里有老电脑想用实机DOS玩游戏的也可以使用,不过如果没有DOS时代的古董机的话,DOSBOX这个模拟环境实际上比HSB还要方便,也就没必要用HSB了。 模拟早期PC-98环境:ERCACHE 虚拟86模式程序
不过HSB虽然可以针对需要特定配置的环境进行“对症下药”,但是它还是只能在DOS本身的系统上做文章,因此针对的还是DOS时代的游戏,不过前期的PC-98游戏是直接插盘引导并运行在机载的N88-BASIC(86)环境下的,这个环境的调试只用HSB的话是完全不够的,尤其是后期的PC9801和PC9821,CPU速度很快,而且WAIT信号间隔也短,玩早期PC98游戏会出现速度暴走或声音失控的现象(我在第九篇曾经提到过一些),虽然86K FM音源因为自带wait电路可以解决大部分的声音问题,但是使用intel overdrive的CPU仍然会因为CPU速度太快,有一些声音爆音跑调的问题,需要进BIOS把CPU MODE调为“low”才可以,但是调为LOW之后,SCSI卡的BIOS自检和加载又会变得更慢,加载完接近30秒,实在无法忍受。
况且,只通过BIOS调整也无法完全解决所有的问题,尤其是486的增强性能以及后期电脑普及的新式硬件,总是会导致前期PC-98游戏出现这样和那样奇怪的问题,那么BASIC环境有没有配置软件呢,这时就要祭出另一款软件了——ERCACHE,作者为 大久保 秀昭 (网名error15) 作者把这个软件称之为“游戏支援系统”(ゲーム支援システム),但我更愿意称之为“不是虚拟机的虚拟机”,它其实是用一种“套娃”的方式,利用原本PC-98的硬件环境,在DOS系统下再虚拟出一个给原始的软盘引导游戏使用的环境。ERCACHE本身只是个底层环境,作者还做了不少基于这个环境使用的小程序,比如截屏程序(略过不提)、虚拟软驱程序(下面讲)等等,而且ERCACHE本身也可以通过驱动和命令两种方式加载进系统中,并且可以通过添加参数来限制主机的硬件能力,系统中断信号,甚至可以调整CPU的等待信号,关闭486之后CPU的特性、关闭开启FM音源等方法,来让硬件更好的兼容之前的游戏,这就让一些在后期主机上可能会出现声音、图像、速度问题的前期游戏可以正常的运作了。
但是,ERCACHE是一个使用方法极端复杂的程序,光是说明书就有四篇之巨,分别讲了基本使用,虚拟DOS,虚拟86,虚拟软驱的使用方法,光是ercache支持的调节和关闭开启某些功能的参数就有几十条。虽然一般玩家使用的只需要使用几个参数,但是其他的参数也指不定什么时候要用一下。
真正想要配出游戏专用的环境,需要不断地添加、删除、调试每一条参数,不停地试错,而且可能A机器的配置并不适用于B机器,就比如我的这台Ba3,想要解决CPU太快,WAIT导致游戏音乐失控等问题,外加打开虚拟软驱和热键功能,就要输入以下参数启动ERCACHE:
ERCACHE /HM /IC- /CPUWAIT=50 /VFDS=20 /VFDMAX=3 /VFDKEY /LOEDRUN
这一串包括了CPUwait、关闭486增强,开启热键,限制虚拟软盘最大数量等参数,而且一旦有一个参数错误,可能游戏运行还是不会正常。而且,软件在PC-98NOTE笔记本上使用可能也会有一些问题,并且由于PC-98模拟器的中断等环境的模拟并不成熟,所以该软件也无法支持模拟器环境(反正模拟器可以直接调硬件配置,其实也用不到)
不过,既然用的是实机,还是可以使用的,我就为所有软盘引导的软件建立了一个关闭了486增强并限制了CPUWAIT的环境,而且通过快捷键,在该环境下还可以迅速回到DOS,这样就不用每次都进BIOS调CPU速度了。不过ERCACHE并不是万能的,有部分游戏就是没办法在虚拟环境下引导,比如《罗曼西亚》不管是实际的软盘,还是HXC,甚至是虚拟软驱都无法引导,就只能每次进BIOS改CPU速度玩了。
疑难软盘游戏虚拟化:ERCVFD 虚拟软盘引导程序
当然,HXC虽然几乎可以模拟所有的软盘,但是他本身在并不直接支持PC 98常见的HDM、FDI和D88格式镜像,这些镜像需要HXC的转换软件转换成HFE的镜像才可使用。
所以HXC虽然好用但是仍然会碰到“硬钉子”——某些早期的PC-98游戏dump出来的D88文件,在模拟器上正常但就是不能转换成HFE或者写盘,放进HXC的转换软件会提示读取错误,而mahalito等写盘软件直接就报错。
好巧不巧我正好遇到了“硬钉子”,《仙那度》1和2现在网上流传的镜像,要不是转换后HXC读取出错,要不就是直接不能转换。
尤其是《仙那度2》,它实际上是要和《仙那度1》配合使用的:首先用《仙那度2》格式化一张空软盘制作成User Disk,然后插入《仙那度1》的游戏盘和《仙那度2》的User Disk一起启动,利用《仙那度1》的主城部分的场景建立完人物属性并从主城前往洞窟之后,再换回《仙那度2》,才可以正常进行之后的游戏。而虽然HXC可以读取《仙那度2》的镜像,但却无法读取《仙那度1》的镜像,导致《1》和《2》都无法玩。
ERCVFD是一个虚拟软驱的程序,它是利用ERCACHE的模拟环境,往内存内加载软盘镜像后,截断物理软驱的信号后加载游戏。开启方法之前ERCACHE里面已经说了,同样写一个例子,假设我有三张盘需要载入(游戏启动盘A、游戏数据盘B、游戏存档盘C) A盘还要写保护,那就这么写:
ERCVFD /LOAD A.vfd /PROTECT
ERCVFD /LOAD C.vfd
ERCVFD /LOAD B.vfd /REBOOT
这样就可以在载入镜像文件后ERCACHE系统会进行一次重启,就可以进入虚拟软盘的游戏了。
而且换盘也很简单,一号软驱是CTRL+GRPH+F1-VF10(F1-VF10为软盘镜像的序号) 二号软驱是CTRL+GRPH+SHIFT+F1-VF10,换完后按住CTRL+GRPH+退格键就可以正常重启系统了。
同样,由于日本的版权管理非常严格,所以本质上ERCVFD是作为“正版软盘备份程序”使用的,所以软件本身也提供了dump实体软盘的功能,只要输入以下命令就可以dump软盘(DRIVE=XX的XX根据物理软驱不一样,XX的ID也不一样)
ERCVFD /SAVE 文件名.vfd /DRIVE=XX
当然,ERCVFD的镜像为特殊的.VFD格式,于是它还提供了把另外一种dump程序mahalito写盘程序(见“九”)的格式转换成VFD格式的方法,不过实际上之前我就常用的日式计算机软盘镜像转换软件VFIC(Virtual Floppy Image Converter),本身就支持任意格式直接转为VFD格式,那么就不需要那么麻烦,直接在现代计算机上就可以任意互转镜像了
于是我直接把《仙那度》转为了VFD,导入PC-98并加载,顺利的运行了游戏。《仙那度2》利用快捷键换盘也可以顺利游戏。
但是退出游戏后我又发现了不对劲,为何游戏存不上存档呢,不关机还行,关机后存档就会消失。
结果经过我的查询,发现了问题:ERCVFD读写软盘数据全部是在内存内进行的,并未实时存到镜像文件中,所以关机后,读写软盘的改动会消失,因此在游戏结束后,必须安装CTRL+GRPH+INS,暂时关闭ERCACHE进入底层的DOS,然后输入下面的命令,将内存内的改动数据写回镜像文件:
ERCVFD /VFDSAVE 需要写入的文件名
我输入后发现系统开始滚动写入轨道的操作,之后尝试重启计算机,存档内容果然还在——这一操作有点像当年SD卡的GBA烧录卡EZFLASH:不是直接实时写入而是先写在SRAM里。
总之,虽然需要这一步操作才可以正常存档,但是他能和HXC互补,解决一些疑难软件的运行,这样就让能够玩的游戏库再度扩大了。
最后说的是ERCVFD的另外一个缺点:那就是它是截取物理软驱的I/O信号,所以必须机器有多少个软驱他才能模拟多少个软驱,像后期一些单驱的PC-9821或PC-98笔记本,要不只能外接软驱,要不就只能模拟一个软驱了。
最后说的是,很多软件我都没从官网下载,而是直接从YAHDI这个集合镜像内拿出来用的,经过我的浏览,这个镜像内真是百宝箱:他几乎涵盖了所有DOS环境下PC-98需要的软件,其中包括这些:
全称EMS和FM音源BIOS共存程序( EMSとFM音源を共存させるユーティリティ ),他是为了解决PC-98在普及EMS之后和FM音源的冲突问题,作者依然是大久保秀昭(error15)
之前在第九章说过,后期的PC-98在普及EMS之后,其中一个内存地址会与FM音源的sound BIOS的一个内存地址冲突,这样就会导致一些调用sound BIOS直接发声的游戏(如《伊苏2》)直接没有声音。
之前在“第九篇”中,我提到了一种改变方法,那就是用ESWITCH强行把内存地址移动,但是这一方法需要BIOS有电能够记录下BIOS设置,并且比较麻烦,而Esound则是直接跳过这一步骤,在游戏启动前加载这个程序就能解决内存地址冲突的问题了,一般我都把他直接写在批处理之中,这样ERCACHE环境下也可以使用这个软件了。
当然,直接下载的版本使用起来比较麻烦,他为了避开厂商追究版权,是需要在实机内用mkesound这个程序dump bios数据制作出启动文件的,不过YAHDI大包内直接就是制作好的程序,免去了这一步
两个比DOS默认的SEDIT编辑器好用的第三方编辑器,其中MIFES还支持复数文件互相剪切粘贴等功能,FILMTN也支持把这两种编辑器设置为默认编辑器。
两个可以调整PC-98机载音源的程序,其中86VOL可以驻留在内存中实时调整音量,而SIC可以调整FM、PCM、Sound Blaster等声卡的音量。
其他像LHA解压程序,音乐播放器,音源驱动等东西,我就不一一介绍了,各位玩家可以自己下载大包自己找到里面的说明书自行研究。
从以上的软件看,大部分软件都是大久保秀昭(error15)这位大神制作的,但是error15这位大神做了这么多神奇的软件,遗憾的是其本人已经在2006年之后退圈,在此感谢这位前辈为之后的PC-98玩家铺平了道路!
评论区
共 7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