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地上干土木让我的头脑也变得发木,简介写了半天都毫无知觉,就当记点流水账了,大伙不想看二次元小登矫情文的直接看下一部分就好。
《辉夜大小姐想让我告白》,真是一部让人又爱又恨的作品。从2018年漫画剧情走向巅峰,到后期化身大赤老师的赤坂操纵曾经正常的角色搞出了一个又一个令人脚趾抠地的神奇操作,作为第一部我从头追到尾的恋爱喜剧,我至JING少RAN捏着鼻子追到了最后一话,做到了有始有终,我都佩服我自己。在漫画的最后阶段里,每次更新时我都会被奇葩的故事逻辑和一个个大典的爆出气得脑仁发疼,以至于在去年这个故事终于结束时,我的内心没有任何一点感伤;取而代之的更多是庆幸,庆幸这部作品终于到了降无可降的地步。
当然,去年完结的不只是《辉夜》的漫画,A1操刀的《辉夜》动画第三季同样于去年完结。与漫画相反的是,A1一丝不苟地还原了赤坂曾经还在乎他笔下人物和故事时创造的高光时刻的同时,又以自己的理解对这段令人如沐春风的旅途增添了不少属于A1自己的二次创作,足够让我“抛开漫画后面的降智操作不谈”。在令人目不暇接的动画化二次创作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全三季中A1对古早飞行器的忠实描绘。从纽波特10式到索普维斯“幼犬”和“鹬”,从福克D.VII到朗普勒“鸽”式,这些短暂出场、对剧情并无半点影响的飞行器的刻画之准确、细节之丰富,让作为老式飞行器爱好者的我看得又惊又喜,要知道,就连宫崎骏作品中的同时代飞行器有时都会有细节上的些许错误。而这些于《辉夜》动画里的飞行器相关片段中,最令我难忘的便是第一季ED里,辉夜用李氏步枪的刺刀斩断象征四宫家庭桎梏的齐柏林飞艇蒙皮,自其上一跃而下时,一架机身桁架和张线暴露在外的米黄色单翼机翩翩而上,坐在驾驶舱里的白银伸出左手抓住辉夜的手,二人一起翱翔在云端的情景。
2018年的我在看到这个片段时,这架单翼机独特的外观特征让我很快就下定了结论——白银的座机是一架布莱里奥11型;且鉴于画面中土地神发动机样式的机鼻、起落架形式、机身顶部的三角形张线支柱和常规布局平尾等细节,都像极了布莱里奥11的后期生产型:
不过在今年年初我终于准备着手制作一架时,在按我最初的判断,以后期型布莱里奥11为参考样本搜集资料时我才发现一些不对版的地方,如后起落橇和机身梁的布置等;起初我以为是A1的作画出现了错误或者A1生造了这些与真机不同的细节以让飞机的线条更加美观,然而翻阅不少图片后我才意识到我对型号的判定出现了错误。于是我查阅了布莱里奥11的变体名单后,才在名单的末尾翻查到了“图林A型”——历史上仅有二十几架出产的一种瑞典仿制型,各种细节终于和动画中的白银座机完全相符了。从确定型号的一瞬间,我才意识到A1辉夜制作组的细节刻画和考证是多么严谨。
我选择了1/90这个较小的比例。一是对于尺寸本就不大的单/双座老式飞行器,1/90的比例更是不到一只巴掌大,小巧玲珑还好存放,1/72对我来说有点大,1/100、1/144还太小,多次绘图后我发现1/90个人比较喜欢;二是我的闲暇时间不多,我还是个性子急的人,等不得动辄几个月的正儿八经的大比例纸模型的制作时长,比例小点做的也快。
确认了型号后,绘制三视图也迫在眉睫了,接触过胶板自制/手绘纸模图纸的朋友应该了解三视图对比例和尺寸确认的重要性。然而我在网上翻查许久都找不出图林A型的线图,塑模图片也只有很古老的套件参考。翻查到最后,我决定按图林A型的尺寸,结合布莱里奥11后期型的三视图、图林A历史真机和现代复制品的照片,“生造”出一版图林A型的三视图。描图和增绘细节的过程用了Autodesk的Sketch,平板就能操作,躺床上就画了,方便快捷。
最后需要把电子版的图纸誊绘到纸上。誊绘的过程同时也是设计的过程,在誊绘时,每画一个部分我都会分件,想象其与不同分件间的配合关系,以确定接下来的制作顺序和方法。誊绘结束后,大体的施工方案也自然打样完成了。
用料选择。我选用了1mm厚的白卡纸来作为机身主体框架的用料,200g/100g/70g等规格的纸和白胶、固体胶、502瞬间胶等作为辅助用料。因为我以前也有做传统的纸模型,比起轻木、胶板来,我对纸这种材料处理起来更得心应手,相关的工具和耗材也更齐全。
接下来重点介绍我最常使用的纸板模型处理工法:“502纸飞机”。此种技法的起源现已不可考,我猜测是来源于用502+爽身粉代替补土补缝、填料的“5爽大法”;而“502纸飞机”法最早可溯源至十年前的百度贴吧纸飞机吧用户“帝国卫队某小兵”(此ID账号和活动痕迹现已被百度彻底吞掉,实属可惜,顺带吐槽百度正事不干,首页带节奏的一个不处理,吞正常人的贴一个赛一个勤)。502纸飞机,或者说用502瞬间胶加固硬化纸、并在已经硬化过的纸质毛坯基础上来制作平面或流线型类似塑料表面的小比例飞机模型的工艺,主要制作题材是比例小于1/144的现代和近未来战机,小兵也发过很多教程,因此502纸飞机曾经在纸飞机吧流行过一段时间,但这个工艺随着小兵原贴吧号被吞也逐渐没落了。我以前也学习过小兵开创的此种工法,并针对不同的题材进行了改动,目前我也对502飞机工法有了自己的一些见解,或者说本文的目的之一便是将小兵的技法和我目前基于此技法摸索出的其他改动进行整合,做出一版更详细的教程,便于其他爱好者进一步学习。
首先需要基于刚画完的建筑结构图做出布莱里奥11/图林A标志性的桁架机身。我选择使用1mm厚的、剥掉两面光面外皮的厚白卡纸。灰卡纸虽不用剥皮,但小尺寸切割时十分容易分层,故作罢。剥皮时倒出一点502在瓶盖里风干备用,比起刚开封时水状的胶液(简称湿502,后同),经风干后的502凝固前本身便有粘性,且凝固速度更快,便于接下来的快速定位(简称干502,后同)。基于图纸我将机身桁架的截面尺寸确定在了0.6~0.7mm见方,但剥掉外皮后的白卡纸仍有0.8~0.9mm的厚度,故在剥皮后切割出0.6~0.7mm宽的厚卡纸条后,仍需在长边上再补一刀,切掉0.1~0.2mm厚的一层纸后方可使用。裁出足够多的纸条后,基于图纸尺寸用刚刚裁出的纸条切割出四条主梁和机身侧面的其余梁。用切割纸条时即风干备用、现在已成半固体啫喱状的干502进行粘接:先用短梁的两端点一小点干502,然后分别与两根主梁的选定位置进行粘接。完成粘接后的侧边机身分件见下。
再然后,用一块填胶加厚一层的200g卡纸确定机身的宽,顺带把这块卡纸做成驾驶舱内构件(真机现代复制品参考见图1)。用200g和100g的卡纸做出飞行员座椅和方向盘状的操纵杆,用订书针做出包括尾舵在内的杆件,最后用湿502涂抹浸透整个内构件的纸质部分使其硬化,待502干透后,用油漆笔进行上色,完成后如图。
按图纸将驾驶舱内构件与侧边机身分件粘接,顺势用湿502涂抹浸透两个机身分件,用干502粘接两个侧边机身分件的尾部,待胶干透后用粗目抛光板大致打磨,完成后如图,纸和502形成了类似胶板的复合物质。以我的理解,502纸飞机工法的核心所在便是兼顾502加固前纸的易操作性和502加固后材料的塑料般的硬度素质。
参照真机的驾驶舱照片(图1、2),用加厚0~1层的200g卡纸搭出一个箱型,也当作内部龙骨用。因这部分日后会被蒙皮遮挡,故外层无需上色,只需上驾驶舱内部的木棕色和银色,并在切口处补白即可。随后用70g打印纸卷出一个纸棍,前端磨出球头后按图纸长度切割,上银色后粘接在驾驶舱前部,这个纸棍就是驾驶舱的油箱分件了。用订书针裁切后粘接在驾驶舱左侧充当横梁,在其上粘接一杆,此杆即为布莱里奥11/图林A的油门。
在进行驾驶舱部分制作的同时,按图纸补齐整个机身的绝大部分梁构件,驾驶舱边的异形梁用200g卡纸加厚后裁切成型制作,完成后同样用湿502浸润,如图。
在补齐梁构件等待502干燥的同时,进行土地神7缸发动机(图1)的制作。用大头针充当发动机主轴,70g打印纸卷起后湿502浸润来当发动机主体,牙签充当气缸,细铝棍补充细节。
发动机制作完毕后,机身也干的差不多了。将发动机分件上银色,与机身进行粘接,捎带手把驾驶舱上部的蒙皮支撑做了,再上一遍湿502填缝,待干燥后用各目抛光板精磨。至此机身的主体梁和支撑部分制作暂时告一段落。
和工地上一样,主体施工完了接下来就是不承力的二次构造和粗装修精装修之类的鸡零狗碎;而和工地上一样,这部分的难度都不高,但很让人心烦气躁。
接下来便是最令我头疼的部分了——机身张线。这部分我选用了电线上扒下来的铜丝。一来电线好弄,楼下五金店就搞来了一根,不用等网上买模型专用张线还得等年后慢吞吞的物流,快递和假期结束谁先来还两说;二来铜丝并不是软趴趴,其本身有硬度,施工时类似杆件,方便定位。这部分的施工比较同质化:首先用量规量取机身主体梁上需张线的两点间距离,于纸上打圆规孔确定尺寸后,把一根铜丝扽直了,对齐两个圆规孔后笔刀在圆规孔处按两刀切出所需尺寸的张线分件后,和粘接机身梁一样,两端点一点干502后像粘杆件一样用镊子粘接在机身梁上需要的地方,一根张线就粘接完成了。那么需要如此粘接多少根呢?…说实话我也数不清了,看图吧各位。
一天半后终于把张线拉完,每个粘接点再各点一点湿502加固,然后补一下漆,机身张线部分就算完活了。看着未完工的机身上的张线在太阳底下泛着道道金光时,感觉一天半的活也值了。
接下来蒙皮。按图纸在200g卡纸上画出蒙皮外形,切割下来后进行二次处理,该折边的折边,该熟纸的熟纸,然后把处理后的蒙皮分件粘接在机身上,湿502浸润填缝,待干后各目抛光板精磨一遍,顺带200g卡纸切一个小圆粘在座舱左侧,画条线充当油量表,机身这个大件就算完工了。
机身完活了,接下来就轮到机翼了。机翼部分我选用了之前做机身梁时准备好的剥掉两层光面的1mm厚白卡纸。首先按图纸在卡纸上尺规作图出两片机翼的形状,在机翼上提前画出各种定位线后把机翼裁下来,按已画好的峰谷线弯折出机翼的弧度(图1),然后用过量的湿502彻底浸润(图2)!此步的目的见后。
因为做图林A时没留这几步的步骤图,这里用同比例同工艺的其他模型的过程图示意。此处图片为纽波特17早期型和RAF S.E.5a的图片,这里也当个预告了。
待两片机翼彻底干燥后,原本的白卡纸经过这么一折腾便变成了和木头类似的材料。接下来粗目抛光板先粗磨一遍,打去多余的凝固浮胶,然后用刻章用的刨刀加工机翼分件的截面,直至刨出机翼应有的上凸下凹、前后窄中间宽的翼型。用电磨和锉刀加工机翼边缘细部后再上一遍湿502填缝,待干后用各目抛光板精磨一遍打去浮胶和加工痕迹,最后用铅笔加深定位线,需要的交点和截面处留下圆规孔,机翼分件也就完活了,如图2。(图1为纽波特17下翼的加工图,此处仅为刨刀加工的示意)
接下来分别给机身蒙皮和两片机翼手涂上色(这里我用的是稀释过的油漆笔,上色部分从来不是我的强项)。
上色后把机翼按之前留下的定位线和圆规孔和机身进行粘接:先将机翼粘接面前端的一点用干502与机身进行大致粘接,鉴于干502啫喱状的性质此时机翼并未完全粘死,反角和倾角还可上下转动调整;接下来把机身用蓝丁胶粘在切割垫上,切两块角度和高度固定的卡纸也粘在切割垫上,用于垫在机翼下定位。垫好机翼后,上湿502把机翼和机身彻底粘死,机翼也就定位完成了。
接下来就是起落架。作为布莱里奥11/图林A最显著的外形特征之一,其起落架构造也是我做过模型的型号里最繁琐的。首先制作起落轮。1/90的比例自然没有对应的轮辐蚀刻片,于是我选择了群友头脑风暴时提出的另一种做法——在一片透明塑料片上刻出轮辐线,渗线后切下,两端各粘上两片200g圆环状卡纸,打磨上色后,带轮辐的两个起落轮就做好了,效果还算可以。
然后就是前起落轮架了。先用加厚1层的200g卡纸裁出用于固定起落轮架的机身桁架,上棕木色后用70g打印纸补上金属固定片细节上黑色。然后即是各种金属架体。这些粗细各不相同的部分统统是用捋直的回形针、大头针和细铝丝三种粗细的棒材分别裁切弯折后上色、用干502粘接而成的。一些粗细变化细节用70g打印纸卷出对应粗细而成,轮架支撑的几根方钢用大小两种订书针表现,完成后如图。
再然后是后起落橇、上下张线支架。制作流程和起落轮架大致相同。
待起落橇和张线支架的固定胶干时,按图纸用加厚1层的200g卡纸做出一片垂直尾翼、发动机前整流罩和起落橇体;用不加厚的200g卡纸裁出1片水平尾翼,用圆规在其上刻线后分别与机身粘接,水平尾翼的四根支撑杆用订书针涂黑后表现,完成后如图。
随后用铜丝制作剩余的张线。制作流程与机身张线大同小异,此处不再赘述。过程如图。
这是整个模型的最后一个部分。材料我选用了剥去两面光面、用湿502加厚一层的1mm卡纸(这不就是2mm卡纸了吗)。加厚后在其上按图纸尺规作图出螺旋桨的形状,钻出给发动机主轴预留的孔位后用过量湿502彻底浸润,待其凝固后按下图1(图片来自网络)的切削过程进行削磨,用电磨和笔刀做最后的细部处理,最后用各目抛光板精磨后上色,用200g卡纸切出圆形的螺旋桨垫片,粘接在螺旋桨上后上银色,极细沟边笔画出螺栓细节,螺旋桨也就成型了。
图2、3、4为纽波特11的螺旋桨处理步骤图,此处为削螺旋桨工序的示意。
最后,按预留孔位把螺旋桨插到预留出的发动机主轴上,大功告成。
接下来就是拍照上传了。拍照一直不是我的强项,大伙凑合着看看。
图林A型是布莱里奥11的瑞典许可仿制型单座单翼机,由AB伊诺克·图林航空制造厂(AB Enoch Thulin Aeroplanfabrik,简称为AETA)生产。AETA于1913年(有资料称1914年,存疑)建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许多同盟国机型的仿制型出产,到1918年该厂共有近90名员工;但在一战结束后,航空市场立刻被海量战后的军剩飞行器充斥,AETA也因此破产。
1910年,瑞典最早的飞行员之一卡尔·赛德斯顿(Carl Cederstom)买下了一架布莱里奥11。一段时间后,卡尔将其转手给了伊诺克·图林,后者在法国学习过飞行器设计与制造,并在入手卡尔的布莱里奥11后拿下了在瑞典生产布莱里奥11仿制型的许可。图林为此仿制型编号为图林A型。图林A型于1914年首飞成功后即交付量产。作为布莱里奥11的仿制型,图林A型有许多后期型布莱里奥11的特征,包括50马力的土地神7缸发动机(这一点上图林A型可能要比布莱里奥11早一些)、常规布局平尾和简化的张线悬吊架等;同时图林厂也在机身骨架等部做了一些自己的调整。截止到1918年停产(有资料称1919年停产,存疑),图林A型共有23架成品产出,其中大部分用于图林附属的飞行学校作训练用(有资料称大部分用于出口,存疑),三架被销往瑞典空军,一直服役到1916年秋。
评论区
共 1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