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2 月 1 日,索尼“State of Play”上公布了《死亡搁浅2》第二部预告片,新作的副标题为“ON THE BEACH”,距离 TGA 2022 预告片发布已经过去了一年多。
小岛工作室于同月推出“2024特别节目”,小岛秀夫在节目里解释了预告片的一些细节,本文收录了其中有助于解读的信息。 《死亡搁浅2》至今为止公布了两部预告片,其中隐藏了大量暗示。尽管我们很难从小岛秀夫的剪辑中猜测新作故事,不过预告片可以解读的意象十分丰富,本文打算用回答以下三个问题的形式,分享一下我对《死亡搁浅2》宣发内容的理解。
小岛秀夫在节目里提到,《死亡搁浅2》的新故事将会发生在另一个大陆,不再是前作的美洲。根据以下四条线索,我推测新作的故事可能发生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亚。
线索一是《死亡搁浅2》的副标题“ON THE BEACH”,这个名称来自小岛秀夫本人非常喜欢的同名电影《海滨》(On the Beach)。
《海滨》是一部 1959 年上映的老电影,由同名小说改编,斯坦利·克雷默导演,格利高里·派克、艾娃·加德纳等人主演。故事发生于 1964 年,全球核战争爆发,地球仅剩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未被污染,澳大利亚人却一直生活在核辐射向南蔓延的恐慌之中。故事开端是一艘美国海军的核潜艇到达澳大利亚,幸存的美国军人与澳大利亚本地居民邂逅,发生了一系列关于末世生存的故事。
故事中出现的美军核潜艇“Sawfish”,编号为 623。《死亡搁浅》的导演剪辑版追加了更多任务,其中第 623 号任务的目标是运送老电影,可能是对《海滨》的致敬。
小岛秀夫除了在推特上赞美《海滨》电影和原作小说,早在二十年前的《MGS3:食蛇者》里就出现过关于这部电影的电台对话,可见岛哥哥对《海滨》爱之长久。
《海滨》探讨了核战争后的末世环境下,人类应当如何面对自己必将灭亡的命运。反战和生命的主题分别对应了《潜龙谍影》和《死亡搁浅》这两个系列,《海滨》的影响可能还会延续至小岛秀夫未来的其他作品。
山姆乘坐麦哲伦号前往新大陆,船长相当于我们的领路人。
麦哲伦号的船长是这次预告片出现的新角色,由澳大利亚裔电影导演乔治·米勒(George Miller)扮演。
乔治·米勒本人是澳大利亚人,他的代表作是《疯狂的麦克斯》系列,世界观同样架设在后启示录的澳大利亚。让他把山姆送到澳大利亚工作看起来十分合理。
预告片里还出现了一只黑猫,小岛秀夫不愿意在节目里揭露这只猫的身份。船长与猫的组合,参考了《宇宙海盗哈洛克船长》的哈洛克船长,黑猫对应哈洛克船长肩膀上的黑鸟。
船长的服饰设计,致敬的是《宇宙战舰大和号》的冲田十三舰长。
预告片有一幕是山姆向月球走去,这个画面不只是浪漫的风景,也暗示了我们将要前往何方。
众所周知,在地球上永远只能看到月球的同一面,因为月球绕地球的公转周期与月球的自转周期相同,这一现象被称为潮汐锁定。虽然我们只能看到月球的同一面,但是月面的方向会根据观察者所在纬度而变化,北半球和南半球看到的月面是上下颠倒的。
月球在上升和下沉时,月面的方向也会发生轻微偏移,在南美、澳大利亚等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月球东升时,酒海和丰海一侧偏上方,西沉时,湿海和云海一侧偏上方。
观察预告片里的满月,丰海和云海均在上侧,说明山姆此时身处南半球。
还有一个细节可以证明,游戏中细致的月面表现是有意安排的。预告片结束前出现的列表里,最后一行小字是“CGI Moon Kit courtesy of NASA's SVS(Ernie Wright and Noah Petro)"。
这个声明是指,预告片的月球模型采用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科学可视化工作室(Scientific Visualization Studio)的月球 CGI 组件,由数据可视化工程师 Ernie Wright 和科学家 Noah Petro 提供。
这套组件包含了制作月球 3D 模型所需的贴图。颜色贴图由超过十万张广角摄像机照片合成。
置换贴图取自月球轨道激光高度计仪器团队的数据,用来显示月球表面的纹理细节。
预告片里有一个画面是山姆躺在床上,床头摆着两本书,分别是《白鲸记》和《小猎犬号航海记》。
《白鲸记》(Moby-Dick)是美国小说家赫尔曼·梅尔维尔的长篇小说,发表于 1851 年,故事讲述裴庞德号捕鲸船的船长亚哈,为了复仇而追捕一条名为“莫比·迪克”白色抹香鲸的航海经历。
小岛秀夫曾在《MGSV:幻痛》引用过《白鲸记》的典故,比如角色名称、复仇主题,以及叙事者与故事主角的关系。机核电台《如何评价MGSV?》第 31 分钟提到过相关考据。 小岛秀夫为什么在《死亡搁浅2》再次引用《白鲸记》?我认为可能与小说的海洋主题有关,即航行中追寻某样重要事物。
山姆床头的另一本书是《小猎犬号航海记》(The Voyage of the Beagle)。这是查尔斯·达尔文乘坐小猎犬号环球航行的回忆录,发表于 1839 年。其中包括了生物学、地质学和人类学等方面的记录,这些见闻后来成为了达尔文自然选择理论的基础。
小猎犬号是英国皇家海军的双桅横帆船,1831 年第二次出航时,达尔文担任了船上的博物学家,进行为期五年的环球航行,小猎犬号最终于 1836 年顺利返航。回忆录的最初版本由 23 个章节组成,前 19 章是南美洲考察,20 到 22 章记录了小猎犬号前往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经历,最后经由毛里求斯返回英国。
以上四条线索具有类似的暗示:新作的副标题取自一艘潜艇从美国前往澳大利亚的末世故事;麦哲伦号的船长由一名澳大利亚导演扮演,他的成名作同样是发生在澳大利亚的末世故事;预告片的新场景出现了南半球的月相;山姆的床头摆放了两本关于南半球航海的书籍。
综上所述,我认为新作将要前往的地方,可能是以澳大利亚为原型的新大陆。
确定了目的地之后,接下来分析的是我们到了新世界可能会做什么?
从游戏性角度考虑,续作无外乎是在新场景中进一步拓展送货玩法,比如预告片演示的动态自然灾害、战斗前可以放下背包的新动作等等。
而在叙事方面,预告片提供的信息量有限,不足以推测山姆前往新大陆的目的是什么。从预告片出现的意象切入,分析一下新作可能想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死亡搁浅2》的两部预告片里反复出现了两个意象,分别是触手和竖线。
预告片一开始,老熟人芙拉吉尔和乔治·米勒扮演的船长站在手术台前,切割一个蛹状外壳,解救包裹在蛹中的女性。
小岛秀夫在节目中确定了这位女性由美国演员艾丽·范宁(Elle Fanning)扮演。
清理了艾丽·范宁皮肤上的黑色附着物后,在手臂内侧发现了触手意象的印记。
印记会喷射出黑色液体,溅射在芙拉吉尔的手背上,产生了类似时间雨的加速老化效果。
除了艾丽·范宁的手臂以外,船长的黑猫也会伸出像触手一样的舌头。
而在上一部预告片里,“洛”被枪击而消失后,BB 舱里也出现了触手。
由此推测,触手应该是二代的一个重要意象。尽管前作也出现过触手类 BT 敌人,但是那些触手的细节表现与新作不太一样。
艾丽·范宁扮演的新角色,可能与前作一直陪伴山姆的布里吉婴“洛”存在某种联系,比如她可能就是长大后的洛。虽然我们不知道这个新角色的名称和身份,不过如果回顾艾丽·范宁本人的演艺生涯,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梗:艾丽·范宁的出道作是电影《我是山姆》,她与姐姐达科塔·范宁共同扮演了影片中的露西——故事主角山姆的女儿。
电影中有八名演员扮演了不同年龄的露西,两岁的露西由艾丽·范宁扮演,那是她演艺生涯的第一次出镜。也就是说,艾丽·范宁曾经当过一次山姆的女儿。不知道小岛秀夫为艾丽·范宁安排角色时,是否考虑到了这个梗。
触手意象具体代表什么,目前还没有头绪,可能需要下一部预告片提供更多信息再分析。
另一个让我在意的意象是竖线。小岛秀夫在节目里指出竖线是新作的提示,这让我意识到竖线可能代表着上篇文章里提到的过度且有害的连接。
用小岛秀夫所推崇的“绳索与棍棒”理念来说,水平的绳索代表了平等的连接,而竖线是自上至下的连接,代表的是强者与弱者之间的不平等关系,这样的连接往往意味着统治和操控。
预告片后半段出现了康复后的艾丽·范宁,在麦哲伦号船舱里行走。她在偷听别人谈话的片段与之前躺在手术台的片段被剪辑在一起,可以发现无论是站着还是躺着的艾丽·范宁身上都连有半透明的竖线,可见艾丽·范宁扮演的新角色与竖线意象之间的密切联系。
预告片出现的第三名新角色是一个人偶。游戏开发者将人偶的显示帧数调低,表现出某种奇怪的观感,这样的视觉设计可能与故事设定有关,比如人偶角色的本体身处其他空间。
这位新角色由土耳其裔德国电影导演法提赫·阿金(Fatih Akin)扮演。
小岛秀夫提到人偶角色的设计灵感是提线木偶,然而预告片中的人偶没有提线,反倒是艾丽·范宁扮演的角色身上连接着类似提线木偶的丝线。
芙拉吉尔的新形象令人印象深刻,她的脖子上悬挂着一对造型别致的手套,这件物品被小岛秀夫称为“second hand”。手套似乎受到了某种未知力量控制,可以做出各种动作。
“second hand”的双手组合,让我想到了芙拉吉尔在前作里的私人企业“芙拉吉尔快递”,企业的图标就是对称的双手。在前作中,对称双手代表了呈镜像的手性。
上篇文章的评论里有朋友提到,新组织“吊桥”的图标像是正在祈祷的双手,而芙拉吉尔的新身份是“吊桥”的领导者。这说明双手的意象在芙拉吉尔身上一直延续。
预告片里有个细节是芙拉吉尔向山姆介绍人偶时,把“second hand”搭在了人偶身上。这让我再次联想到提现木偶的意象,木偶的上方需要一双操控提线的手。
这可能暗示我们,在新大陆将要面对的负面连接并非完全来自外界,也存在于山姆等人的行为之中。前作用于连接美国的开罗尔网络(手性网络),在新作中可能会被赋予不同的意义。
前作在最后安排了一场山姆与希格斯的决斗,二人代表着安部公房“绳索与棍棒”理念的两端。决斗的结果是绳索战胜了棍棒,使用绳索的山姆教育了崇尚暴力的希格斯,这也是初代《死亡搁浅》的核心主题。
如果绳索的连接理念在新大陆受挫,希格斯的角色定位就会显得格外有趣。有人在节目中问到希格斯是否会在新作帮助山姆,小岛秀夫的反应是笑而不语。我认为希格斯不一定会以盟友的身份登场,但是大概率会以某种形式点拨山姆绳索的局限性,作为前作绳索完胜棍棒的回应。
个人推测的一种可能性是,希格斯会在故事某个阶段讽刺山姆,在 UCA 连通全球计划的驱动下,绳索与棍棒其实是一丘之貉,绳索甚至比棍棒虚伪,从而激发山姆改变对连接的看法。
希格斯的新武器是一把电吉他造型的枪刃,兼顾了远程和近战能力。音乐元素削弱了棍棒的暴力属性,可能暗示希格斯在新作里将会阐述棍棒的新立场。
设计电吉他武器的另一个作用是希格斯将会在新作里放声高歌。希格斯的扮演者特洛伊·爱德华·贝克是一名歌手,日语声优三上哲也擅长唱歌,不过小岛秀夫在录节目时还没有决定让希格斯唱英文歌还是日文歌。由此可以想象到,希格斯的演唱会狂欢将会成为《死亡搁浅2》的一大爆点。
新作的故事冲突大概率会围绕竖线意象,以及对“绳索与棍棒”理念的重新审视而展开,在新的困境下,我们将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本文最后想要讨论的内容。
在前作故事里,山姆从事运输工作的物流公司是“布里吉斯”(BRIDGES)。
布里吉斯是新美国“美利坚城市联盟”(UCA,United Cities America)的国家企业。山姆重新连接美国各个城市复兴了新美国,布里吉斯也随之解散。
从新作预告片可知,山姆再就业于芙拉吉尔领导的新物流公司“吊桥”(DRAWBRIDGE),这家企业隶属于私人企业“APAC”(Automated Public Assistance Company,暂译为自动化公共援助公司)。
山姆为什么在新作里不再为新美国“UCA”工作,从国企跳槽到私企?小岛秀夫的解释非常微妙:如果代表 UCA 前往新大陆,就会变成入侵行为,因此需要民间的私人企业来做这些连接工作。
前作的主线是重建新美国,属于美国内政。从小岛秀夫的解释里似乎能听出一些言外之意,那就是新作可能会触碰“干涉他国内政”一类的主题。如果末世环境下的政治元素被简化或忽略,就没有必要解释避嫌的问题了。
如果把前作将所有城市连入开罗尔网络重建新美国的行为扩展至全世界,是否算是在影射当今强势的美国价值观对其他国家的渗透?我认为这可能是《死亡搁浅2》探讨负面连接的灵感来源之一。
山姆的名字本身就代表了美国,佩戴“second hand”的芙拉吉尔邀请山姆加入“吊桥”,以私人企业的名义前往他国进行连接建设,意味着“吊桥”实际上扮演了新美国的“手套”。这就是我为什么怀疑,除了继承亚美莉意志的红衣团体以外,“APAC”、“吊桥”和麦哲伦号同样是不被新世界欢迎的外来者,山姆等人可能暗藏了负面性质的“绳索”而不自知。
上篇文章考据过,“APAC”企业图标的原型是连接水路进行奴隶和鸦片贸易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吊桥”有选择性连接和开放水路之意;麦哲伦在东南亚为推行殖民主义,传教途中被当地居民杀害。这些符号都具有开拓的负面意象。
芙拉吉尔的“second hand”在预告片里表现的几个动作,似乎也都带有负面意义:用双手捂住嘴和做出嘘声的动作意味着禁止发声;抚摸人偶角色意味着暗中操控。
芙拉吉尔在预告片里的抽烟动作同样耐人寻味,“second hand”点好烟之后,吐出的烟云里出现了 BT 的身影。小岛秀夫在节目里解释,这个设定的灵感来自空也上人的雕像。空也上人是日本平安时期的僧侣,口中吐出的六尊佛像代表了“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意为向世俗传授佛陀法义。
尽管小岛秀夫又立即澄清,空也上人雕像的借鉴并没有什么深意,但如果把这个设定放到上述讨论情景下,似乎有点寓意。二者都是传道,空也上人传授佛道,开导世人脱离苦海,而芙拉吉尔传授亚美莉之道,处理新大陆的 BT 灾难,将世界各地连入 UCA 的开罗尔网络。
一旦使用绳索的动机出现问题,就会沦为棍棒的帮凶。这让我想到了几百年前西班牙征服者们登上美洲新大陆时的作为。1513 年,西班牙国王起草了一份文件,要求所有征服者在征服活动之前,必须向国王那些不懂西班牙语的潜在子民们宣读所谓的《条件书》,才有资格进行杀戮和掠夺。
唯一且永恒的我主上帝,是天与地、男人与女人的创造者,世上所有的人都是他创造最初之人的后裔。我请求你们,也是命令你们,接受教会作为你们在这世上的传道人和领路者,接受作为统治者的西班牙国王,如果不照我说的做,我们会在上帝的帮助下向你们发起战争,直到你们遵从教会和国王的旨意。我们会用尽所有办法惩罚和伤害你们,死亡与毁灭的结果都是你们自己的错误造成的。
征服者们以布道名义自我构建出的正当性,同样适用于“吊桥”的企业标语:“上帝的棍棒与绳索并用,保护与连接应许之地,让两个世界的命运交织在一起,为了基督徒的未来。”
从预告片和节目访谈可知,“吊桥”公司的赞助者以及麦哲伦号的建造者都隐藏了身份,我认为“吊桥”的真实动机不见得符合我们对正义的定义,就算看似正义,可能也是只考虑了单方面的利益。还有一个让我在意的细节是,前后两部预告片似乎只强调了山姆等人作为开拓者的主体性,几乎没有表露新大陆当地居民的态度。
小岛秀夫向来喜欢在故事情节上设置层层翻转,又坚持多年不遗余力地在游戏中“探讨”美国问题,结合疫情后世界形势的变化,《死亡搁浅2》对前作重建美国的连接理念进行反思,似乎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代表 UCA 的棍棒与绳索一旦离开本土,或许就变成了当今世界的影射,前者是全世界无尽战火的引线,后者是强势文明对他者的渗透和话语霸权。如果故事按照这个思路展开,我倒是希望最后可以看到山姆亲手毁掉开罗尔网络,选择一条新的道路。
那么在新作中,我们将会是谁?可能当玩家和山姆来到新世界,经历无数波折后会发现,我们既是英雄又是罪人,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文明与文明之间不仅需要连接,更需要保持恰当的距离感,尊重彼此的生存处境和思想信念,这个世界才会更加和谐美好。
评论区
共 11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