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有很多阉鸡,羽毛非常光泽。人们取它们的颈毛,丝线般地聚集起来制成笔,完全像兔毫,一支笔的价格大约四五钱。然而,这些毛很短,笔尖齐整但软而无力,只适合书写细小的字。如果字迹超过半寸,就难以书写了。岭外也有兔子,但它们的毛不适合做笔。静江府的羊毫笔非常好,因为在深广地区非常有名。
容州有很多大松树,当地的人能制作墨。好的墨一笏(古代量墨的单位)不到一百钱,差的墨一斤只值二百钱,商人会按数量搭配出售。交趾的墨虽然不是很好,但也不会太差。交趾人将墨、角砚和笔挂在腰间。
雷州的铁工非常巧妙,制作的茶碾、汤瓯、汤匮等茶具都像是铸造出来的。我拿它们与建宁出产的茶具相比,也毫不逊色。建宁是著名的茶叶产地,当地人也非常讲究,没有不会分茶的人。雷州人喝茶时使用大碗,为什么还需要茶具呢?
南海出产大螺,南方人用它们做酒杯。螺的种类很多,有一种口大而圆长的,叫做螺杯;有一种宽而浅,形状像荷叶的,叫做潋杯;有一种剖开一半,颜色红润的,叫做红螺杯;有一种形状像鹦鹉睡觉,红嘴绿头的,叫做鹦鹉杯。
静江人擅长捕捉飞禽,用它们的羽毛做扇子。所有的扇子都用左边的羽毛,取羽毛张开,用线索系住,等到肉干筋定,就可以使用了。惊鸟是一种大鸟,用它的羽毛做扇子,长数尺,黑色多风,勇士使用它,非常壮观。鹭鸟的羽毛洁白,轻质而风细,士大夫多使用它。用胶漆涂在它们的筋骨上并染色,也非常雅致。交趾人还使用鹤羽,用线编织成羽管,并另外安装柄。他们说交趾地多蛇,鹤能吃蛇,蛇闻到鹤羽的气味,必定会远远避开。用鹤羽是为了驱蛇。
瑶族人和黎族人的刀相似,都是短刃而长柄,黎族的刀刃尤其短。用斑藤编织花纹来缠绕刀柄,用白角片一尺多长,像鹞鸟的尾巴,装饰在刀柄的头部。瑶族的刀虽然没有装饰,但也很锋利。左江和右江的峒与边境外的各族刀相似,刀刃长四尺,而柄长二尺。一个刀鞘里藏有两把刀,一把大一把小。刀柄的末端,有两个圆圈并排。峒族的刀用黑皮做鞘,黑漆装饰刀柄,黑皮做带子。蛮族的刀用褐皮做鞘,金银丝装饰刀柄,朱皮做带子。峒族的刀以冻州出产的为佳。蛮族的刀以大理出产的为佳。瑶族的刀和黎族的刀挂在腰间,峒族的刀和蛮族的刀挂在肩上。峒族人和蛮族人,宁愿送大刀给别人,但小刀一定不会给别人,因为它们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如果突然遇到药箭,赶紧用刀割去肉,就不会死,所以不会送给别人。现在所说的吹毛断风,是大理刀之类,因为大理国有丽水,所以能制作出好刀。
各蛮族的甲胄,都是用皮制作的。瑶族人用熊皮做甲胄,当地有一种树叶像漆,用它来涂饰,也非常坚固。瑶族人进行掠夺时,只有少数人穿着甲胄作为前锋,其他人则全部裸露,这也足以看出他们很容易对付。而静江的乡民,从未有过甲胄,所以一听到风声就会逃跑。其中一两个聚集的团体,有皮甲的,瑶族人也会避开。从瑶族人往西南,如南丹州、邕州、左右江的峒溪,直到外族,甲胄就非常盛行了。各蛮族中,只有大理的甲胄是用象皮制作的,涂上黑漆,非常坚固,还用朱线装饰,就像中原的犀牛角器皿。又用小白贝壳缀在缝隙上,这难道就是《诗经》中所说的“贝壳甲胄,朱线装饰”吗?大理国的甲胄,前后都有大片象皮,像龟壳一样,披膊用中片皮依次制作,护项用整片皮卷成圈,其他部分则用小片皮,像中国的马甲叶。都非常坚固,与铁相等,厚度几乎半寸,如果用弓箭测试,箭无法穿透,铁甲也未必能及。
蛮族的马鞍与中国鞍相似,但不用鞍垫,只有桥、镫、贴腿。桥是朱黑相间的漆色,像犀牛角的花纹。镫像半靴,脚指可以放在里面。因为瑶族的路途险峻,马行荆棘,害怕伤到马的脚。贴腿用皮包裹,下面也用毡子贴在马脊上。后面用秋镟木做数十个大钱,用珠子串起来系在后面,就像骡子和驴一样。鞍子都很大,适合马的脊背,只是前桥稍微低一些。
所有的蛮族和瑶族的弩,形状都像中原的吃笪弩,因为他们不能弯弓,但都能使用踏弩。用燕脂木制作,长六尺多,厚二寸,宽四寸左右。其中三尺多长,厚半寸,不划箭槽,箭架在栝上,所以叫做编架弩。箭是用竹子制作的,或者用小圆竹,都有弩的箭户。箭头像凿子,或者像凫茨叶,用软皮做羽,适合射高而不适合俯射,因为射的时候弓容易软,箭容易钩,不是好材料。宣州、南丹等地的弩以及邕州左、右江的峒西南的旧弩,制作方法大致相同,弓材则比较好。只有南丹的弩,弓材是最好的。因为南丹的弩弓,弓材有五种:加木是最好的;石木次之;黄速、櫑又次之;燕脂木是最差的。加木射得越近,箭飞得越远,没有末尾的弊端,所以叫做加。石木的纹理深沉黑色,坚硬如铁石。黄速、櫑射出的箭,声音清脆,与燕脂木相比,力量相同但箭飞得更远。我曾经听说吃笪小弩的优点,弓材的优良,以及抹弦掇弦,擫矢撅矢的技巧,都非常巧妙。听说静江瑶族的弩非常强劲,箭无虚发,古县的人民,一听到空弦的声音,都会逃跑,因此看到蛮族的弩就知道是吃笪的大弩。
梧州的生铁质量最好,藤州有黄岗铁最容易加工。融州人用梧州的铁淋铜,用黄岗铁夹盘熔毁,制成松纹,刷丝,工艺精美,制成的剑也非常锋利,但终究不能算是好剑。
所有的瑶族都以弩为长技,只有海南黎族以弓为长技。黎弓用木头制作,也有的用竹子,用藤做弦,类似中原的弹弓。他们的箭头很大,所以即使没有羽,也可以用来射近距离的目标。总的来说,黎弓与倭弓相似,只是倭弓更长而黎弓更短。倭弓长一丈多,弓的下端放在地上,身体平躺着射箭,手空箭长,能用无羽的箭,在百步之外命中目标。黎人的弓短箭重。以前黎人作乱,官兵用竹弓抵御,箭不能射死人,被黎人轻视,他们只是没有遇到我们的强弓而已。然而南方气候潮湿,角弓容易损坏,只有竹弓可以使用,但不强劲也是自然的。蛮峒的速櫑木、加木、石木等木材,是天下最好的材料,如果真的能用这些木材制作弓,即使角弓再强劲,也无法与之相比,即使用来威慑天下也是可以的。
溪峒的弩箭都有毒药,只有南丹的药箭最为残酷。南丹地产有毒蛇,种类繁多,人们将蛇毒汇集起来制成药。将这种药涂在箭上,藏在竹筒里,箭和箭头都收缩得很紧。这种箭,只有在确定能射中目标后才会发射,一旦射中,即使只射中一点血,也会致命。只有当地人才有解药。南丹的战斗中,人们会随身携带一节甘蔗。一旦被箭射中,就会立即嚼食甘蔗,这样毒气就会减缓。然后赶快回家,绑在木桩上,服用解药。过一会儿,毒性发作,身体会剧烈挣扎,但因为绑在木桩上,就不会摔死。否则,毒性发作时自己跳起来,摔在地上就会死亡。邕州溪峒用桄榔木做箭头,桄榔木遇到血就会裂开,所以这种箭也能伤人。
梧州的生铁,在熔化时像流水一样,用它来铸造器物,就会薄得像纸一样,不会穿破。所有的器物都很轻,而且耐用。各郡的铁工如果用梧州的铁和铜混合熔炼,就能得到非常坚硬的金属,确实是天下最好的材料。
在南海南行,船只像巨大的房屋,帆像垂下的云朵,舵长数丈,一艘船可以载数百人,中间储存一年的粮食,养猪酿酒在其中,把生死置之度外。船行在碧波之上,已经不再是人间,人在其中,每天宰杀牲畜畅饮,轮流做宾主,忘记了自己的危险。船师根据海上隐隐约约的山峰,辨别各个蕃国的位置。如果要去某个国家,顺风几天后看到某个山峰,船就会转向。如果遇到急风,即使时间不够,已经看到某个山峰,也应当改变方向。如果船行得太远,没有方向可以返回,飘到浅水处遇到暗礁,就会破碎。因为这些船载重很大,不怕巨浪,只怕浅水。另外,大食国的船还要越过西海,到达木兰皮国,那里的船就更大了。一艘船可以容纳千人,船上有机杼市场,如果不遇到顺风,可能需要数年才能到达,不是非常大的船,是无法到达的。现在所说的木兰舟,可能并不是指最大的船。
在深广沿海的州军,很难得到铁钉和桐油,造船都是用空心板穿藤条固定而成。在藤缝中,用海上生长的茜草晒干后堵塞,遇到水就会膨胀,船就不会漏水了。这些船非常大,可以用来进行远海贸易。有人说这是因为要经过磁石山,但具体情况还不清楚。现在四川的船底用柘木做钉,因为那里的江水多石头,不能用铁钉,也有人说四川江中有磁石山,这难道不是传闻的错误吗?
广西江上的小船,都是用整块木头挖空制成的,有的宽六七尺。虽然完整无裂缝,免去了缝补和钉钉的费用,但质地厚重,行动迟缓。突然遇到大风浪,就无法灵活行驶,经常导致沉没。不如用板材制作的船,怀疑有遗漏的文字。即使再擅长也无法制作。钦州有竞渡用的兽形船,也是用整块木头挖空制成的,可见当地产木材的情况。海外的蕃船也有用整块木头挖空的,那么这些木材的大小,岂止是合抱那么简单!
钦州的海山上有两种奇特的木材:一种是紫荆木,坚硬如铁石,颜色像燕脂,价格便宜,合抱那么粗。用来做栋梁,可以保持数百年。另一种是乌婪木,用来做大型船只的舵,是天下最妙的材料。蕃船像大房子一样大,深入南海,航行数万里,千百人的生命,都寄托在一根舵上。其他产地的舵,最长不超过三丈,用来控制万斛的船还可以胜任,用来控制数万斛的蕃船,如果在深海遇到大风,几乎没有不断折的。只有钦州产的木材纹理细腻紧密,长近五丈。即使遇到恶风怒涛,也能稳如泰山,就像用一根丝线在地震的山岳上牵引千钧重物,真是水上行驶的至宝。一对这样的舵,在钦州价值数百缗,到了番禺、温陵,价格就翻了十倍。然而能到达这些地方的,也只有十之一二,因为木材太长,很难海运。
西南的蛮族帽子,用竹子做身体,外面覆盖鱼皮。帽子顶尖圆,高起一尺多,四周稍微下垂。与其他蕃族的帽子相比,它的样式似乎不太好,但非常适合骑马。因为顶部高,所以稳定不会倾斜,四周下垂,风不能吹走,这是其他蕃族帽子所不及的。交趾有一种像头盔的帽子,顶部偏斜,像田螺的屁股,叫做螺笠。用细竹丝编织而成;虽然工艺精巧,但只是贫民所戴的。
交趾人脚上穿的皮鞋,就像现在画中的罗汉所穿的。用皮子做底,中间放一根小柱,长约一寸,上面有骨朵头,用脚将脚趾夹住行走。或者用红皮做成十字形,倒置在皮底上,脚穿进去行走。都是在家中穿的。靠近西方的地方,服饰已经像西方了。
邕州左、右江的蛮族,有一种织白緂,白色质地,方形纹路,宽幅大缕,像中原的线罗,但更美丽厚重,确实是南方的上等服装。
广西到处富有苎麻,到处擅长织布。柳布、象布,是商人贸易而闻名四方的。静江府古县民间织布,把布轴系在腰间织,如果需要做其他事情,就带着布轴走。原本以为这样织布一定不均匀,而且很慢。但买来日常使用,却发现质量非常好,比其他布料更耐用,只是幅面窄一些。原因是他们用稻草烧成的灰煮布线,然后用滑石粉涂抹,使梭子滑顺,布线紧密。
猺族人用蓝染布做斑纹,纹路非常细。他们的方法是用两片木板,雕刻成细花纹,用来夹住布,然后用蜡熔化灌入雕刻的花纹中,之后取出木板,将布投入蓝染中。布染上蓝色后,煮布以去除蜡,所以能染成非常细小的斑纹,非常醒目。所以染斑的方法,没有人能比得上猺族人。
广西也有桑蚕,但数量不多。得到的茧不能抽丝,煮在灰水中,拉成线,用来织䌷,虽然颜色暗,但特别适合做衣服。在高州产的最好。
邕州左、右江溪峒产的苎麻,洁白细薄而长,当地人选择最细长的一部分做𦈌子。夏天穿,轻凉离汗。汉高祖统一天下后,下令商人不得穿𦈌子,可见其珍贵,从汉代就是这样。有花纹的,叫做花𦈌,一端长四丈多,但重量只有几十钱,卷起来放入小竹筒,还有余地。用染真红的,特别容易上色。价格不便宜,稍微细一点的,一端要十几缗。
安南使者到达钦州,太守用妓乐宴请他们,也有赠送给妓女的礼物,每人一匹绢。绢粗如细网,上面覆盖着绵。交趾人自己穿的衣裳,都是密绢。不知道安南像网一样的绢,有什么用途。我听说蛮人得到中国的红絁子,都会拆取其中的彩色丝线自己织成衣服,这种绢正好可以拆取其丝线。
西南的蛮族产绵羊,自然应该有很多羊毛。从蛮王到小蛮,没有不披毡的,只是蛮王穿锦衫披毡,小蛮裸体披毡而已。北方的毡厚而坚硬,南方的毡长三丈多,宽一丈六七尺,折起来缝合,仍然宽八九尺。用一条长毡带穿过折缝处,然后披在身上,系在腰间,摇曳生姿。白天披着,晚上睡觉,无论雨晴寒暑,从未离身。上面有核桃纹,大而轻的最好,大理国产的,好的边缘用黑色。
吉贝木像低矮的桑树,枝叶类似芙蓉,花心和叶子都细茸茸的,絮长半寸左右,像柳絮,有几十个黑色小点。南人取其茸絮,用铁筋碾去小点,然后用手握茸絮纺线,不需要编织。用它做布,非常坚固耐用。唐史称它为古贝,又称为草属。但古、吉字有误,草、木物不同,不知道是否有草生的古贝,不是木生的吉贝。或者微小的木像草,字画让人产生疑惑。雷、化、廉州及南海黎峒有很多,用来代替丝纻。雷、化、廉州有织匹,幅长宽而洁白细密,称为慢吉贝;窄幅粗疏颜色暗的,称为粗吉贝。有非常细软洁白,穿着耐久的。海南所织的品种更多:幅极宽,不成端匹,连接两幅可以作卧单,称为黎单;间以五彩,异纹明显,连接四幅可以作幕,称为黎饰;五色鲜明,可以盖文书几案,称为鞍搭;长的黎人用来缠腰。南诏所织的尤其精美。白色的,称为朝霞;国王穿白氎,王妻穿朝霞;芦史所说的白氎吉贝、朝霞吉贝就是这种。
广西枫叶初生时,上面有很多吃叶子的虫,像蚕但颜色是赤黑色。四月五月,虫子肚子里的丝非常明亮,像熟蚕一样,横州人取来,用浓醋浸泡,然后剥取丝,在醋中拉丝,一只虫可以得到六七尺长的丝,明亮如煮过的丝,可以用来做弓、琴的弦。用来系弓刀纨扇,非常合适。
钦州村落的土人新妇的装饰,用各种彩色的碎布合成小球,花纹像大方帕,每个衫左右各两个,缝成袖口,披着作为上装。长度只到腰部,摇曳生姿,称为婆衫。裙子四周缝制,长度一丈多,穿在脚上,系在腰间。用藤条束腰,抽紧裙子使它变短,把抽出的部分聚在腰间,腰就显得特别大,称为婆裙。头顶藤笠,装饰以各种鲜花和凤凰。新妇穿这种衣服一个月,即使出入村落市场,也不脱下。
在广右地区,没有禁酒的规定,无论是公家还是私家都有酿造美酒的习惯。其中以帅司瑞露酒为最佳,其风味独特,如同品德完备的君子,名声远播至湖广地区。这种酒最初产于贺州,而现在的临贺酒已经远不及它。其他各郡的酒都不值得称道,唯有昭州的酒能让人醉倒。听说在造酒时,他们会采集曼陀罗花,放在酒瓮的表面,让酒吸收其毒性,这其中的原理是什么呢?在宾州和横州之间,有一个古老的辣墟,那里山产藤药,水质也适合酿酒,所以那里的酒呈现出微红色,即使在大太阳下晒几天,其色泽和味道依然如故。不过,如果说到醇厚,那就稍显不足了。各郡的富裕人家多会酿造老酒,可以存放十年,其颜色深沉,呈赤黑色,但味道却不会变坏。各处的路边普遍都有卖白酒的,尤其在静江地区更为盛行,行人们会用十四文钱买一大杯白酒和豆腐羹,称之为豆腐酒。静江之所以能制造铅粉,是因为那里酒糟丰富。
静江府修仁县出产茶叶,当地人将其制成方形茶饼。大约两寸见方且较厚,上面有“供神仙”三个字的为上等品;五六寸见方且较薄的次之;大而粗糙且薄的则为下等品。修仁茶的名声非常响亮。煮来饮用时,其汤色暗黑,味道浓重,能治愈头痛。古县也产茶,味道与修仁茶不相上下。
从福建到四川,以及广东和西部地区,都有人食用槟榔。客人来访时,不提供茶水,只用槟榔作为礼节。食用方法是将槟榔切开后分食,用水调和一铢左右的蚬灰放在蒌叶上,包裹槟榔咀嚼,先吐出一口红色唾液,然后再吃其余的汁液。不久之后,面部会变得潮红,所以诗人有“醉槟榔”的说法。在没有蚬灰的地方,就用石灰代替;没有蒌叶的地方,就用蒌藤。广州地区还会加入丁香、桂花、三赖子等香料,称之为香药槟榔。广州人对槟榔的喜爱尤为突出,无论贫富、长幼、男女,从早到晚,即使不吃饭,也一定要吃槟榔。富裕人家用银盘装槟榔,贫穷人家则用锡盘。白天就着盘子里吃,晚上则将盘子放在枕头旁,醒来就吃。中下层民众,一天花费在槟榔上的钱超过一百文。有人嘲笑广州人说:“路上行人口似羊。”这是说他们整天嘴里嚼着蒌叶,形象地描绘了吃槟榔的情景。遇到人时,他们的牙齿会变黑,嘴唇变红;几个人聚在一起时,地上到处都是红色的口水,实在让人厌恶。出行的士人常常随身携带一个小盒子,形状像银锭,中间分为三格:一格用来装蒌叶,一格装蚬灰,一格装槟榔。交趾的使者也吃槟榔。询问他们为何如此酷爱槟榔,回答说:“可以避瘴气,助消化,久食之后,片刻不可或缺,否则口舌无味,气息也会变得浑浊。”我曾与一位医生讨论这个原因,他说:“槟榔能降气,也能耗气。肺是气府,位于膈上,像华盖一样遮盖腹中的污秽。长期食用槟榔,肺会收缩,无法遮盖,所以污秽之气会上升到脸颊之间,常常想要吃槟榔来降气。实际上对瘴气并无益处,那些患瘴病的人,并非不吃槟榔。”
南方人将鱼做成鲊,有的能存放十年而不坏。制作方法是用盐和面混合腌制,然后放入瓮中,瓮口周围做成水池,用碗覆盖,用水封口,水干了就继续添加。因此,空气无法进入。存放几年的鲊会生出白花,看起来像是要坏掉一样。亲戚朋友之间互相赠送礼物时,都会用酒鲊,而老鲊则是最受珍爱的。
在深广和溪峒地区,无论是鸟兽蛇虫,没有一样不吃。其中有些奇特的异味,有的好,有的丑。山中有一种鳖叫{(孛+丸)/虫},竹子里有一种鼠,鸧鹳的脚,风干后煮食。鲟鱼的嘴唇,活着就割下来吃,这被称为鱼魂。这些都是极为珍贵的食物。至于遇到蛇就一定会捕食,不论长短;遇到老鼠也一定会捉来吃,不管大小;蝙蝠虽然令人厌恶;蛤蚧虽然让人畏惧;蝗虫虽然微不足道,但都会捉来烤了吃。蜂房中的毒液,麻虫的污秽,都会炒来吃。蝗虫的卵,天蟒的翅膀,都会做成鲊来吃。这和喜欢吃蛇和腐肉有什么区别呢?更过分的是,有人煮羊胃,混合不干净的东西做成羹,称之为青羹,用来测试宾客的心意。如果宾客能忍受吃这个,主人就会非常高兴;如果宾客不吃,主人就会认为他们多疑,却不知道在宾主之间,到底是谁在猜疑呢?更有甚者,竟然将莺哥做成鲊,将孔雀风干来吃!
钦州人在亲人去世后,不吃鱼肉,只吃螃蟹、车螯、蚝、螺等,这被称为斋素,因为这些东西没有血。海南的黎族人,在亲人去世后,不吃粥饭,只喝酒和生牛肉,他们认为这是最孝顺的表现。
钦州人在亲人刚去世时,孝子会披散头发,头顶竹笠,带着瓶罐,拿着纸钱,到水边大声痛哭,将钱扔进水中,然后取水回来给遗体洗澡,这被称为买水。否则,邻居会认为他不孝顺。现在钦州人在食用时,用钱来换水,用来做饭,这被称为沽水,是为了避免不吉利的名字。邕州的溪峒地区,男女会一起在河里洗澡,然后哭着回家。
评论区
共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