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2014 年起,任天堂对开发团队进行了重组,将原本独立的掌机与主机团队整合为一个部门。这一举措背后,是任天堂在艰难时局下对技术进步的敏锐洞察以及对未来游戏市场的深刻考量。在14年1月的经营方针说明会上,岩田聪先生分析道: 在过去,由于便携游戏机与家用游戏机在供电方式等方面存在巨大技术差异,导致架构完全不同,软件制作方法也各异。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任天堂看到了统一两者设计理念的可能性。其目标是让软件能够在不同平台之间轻松移植,以缓解硬件发布初期软件不足的问题。
在跨越世代时,以往由于技术进步剧烈,除了wii和ngc的换代之外,每次硬件更新都如同从零开始。在未来推出新硬件时,吸收 Wii U 失败的经验。旨在让不同平台更像关系密切的 “兄弟”,消除 “为每个平台分别制作各种软件”或“每次更换平台时都会发生大骚动,总是在平台初期让客户感到产品种类不足”的情况 ,就如同IOS和 Android 利用共同平台让软件适用于多种设备一样。
最终任天堂给出的答案就是switch,这款混合型主机,其搭载了当时性能非常强劲的tegra X1芯片,使仅有平板大小的switch具有超越wiiu和第七世代主机的性能,且支持最新的游戏开发技术(如新版本的API和最新的商用引擎)switch也能够较为方便的移植WiiU游戏,有效充实了游戏阵容,部分解决了平台换代初期的软件阵容不足。但还没有达到苹果或安卓手机程度的代际兼容性。
自 Switch 推出以来,任天堂与英伟达持续合作,在 2019 年得以成功将 X1 芯片升级为 16 纳米制程,并推出续航加强版和 Lite 掌机版新型 Switch。掌机型switchlite的推出,也正式宣告任天堂主机和掌机两大产品线的彻底统一,实现了消除 “为每个平台分别制作各种软件”的目标。这两款新型号推出后,接下来就要设法消除“每次更换平台时都会发生大骚动,总是在平台初期让客户感到‘产品种类不足”的情况了。同年12月,在GTC CHINA 2019上英伟达公开了 DRIVE AGX Orin 平台,其CPU 和 GPU 相较 X1 有了巨大提升,而且其GPU 将是30系显卡的安培架构。在2019年,全世界玩家都还不知道安培架构特性的时候,任天堂恐怕就已经知道DLSS2.0了。若使用 ORIN 芯片开发升级版,将有能力支持以 4K 分辨率游玩 Switch 游戏,所以任天堂也将 4K 纳入了下一轮硬件改良的考量范围。(所以彭博社的望月崇才会在20年就得到任天堂开发switch升级版的消息,并提出了支持4K的可能性) 然而当switch oled真的在21年推出时,人们发现这新机的性能完全没有提升。
其实这才正常,因为英伟达的orin系列车载芯片原定2023年才会量产,后来虽然提前了一年,但是也完全赶不上21年的OLED,且由于其采用三星八纳米制程,在 2020 年推出的 30 系显卡中已表现出较差的功耗比特性,难以支持 Switch 改良版硬件的使用。再加上 2021 年前后任天堂的 Switch 销售势头强劲,任天堂自然就放弃了在21年推出性能升级的加强版计划,转而在 2021 年推出了性能不变的 OLED 版。但望月崇在20年就提到了支持4K的信息,说明使用定制化ORIN芯片开发升级版硬件的计划至少在20年就在进行了。或许本来OLED就是准备做成性能升级款的,只是因为上面几点原因未能成型,又或者一开始性能升级款和OLED就是作为两个平行的计划同时推进的。 当OLED版switch正式推出,使用 ORIN芯片开发性能升级款switch的计划也正式转为次时代主机的研发计划。经过任天堂和英伟达的合作,在ORIN车载芯片的基础上再次深度定制,研发了代号t239的SOC。这里本人推测在将半代升级改为次世代硬件计划后,双方有意提高了T239的规格,以保证其性能作为次时代switch仍然足够优秀(所以目前爆料的t239规格大的有点离谱,8核心A78加1536核心安培GPU,对比NS初代4核CPU,256核GPU规模提升巨大) T239 芯片的规格在 2021 年末期至 2022 年早期得以确定,所以22年3月黑客就泄露出T239想当详细的参数。但是直到现在,任天堂仍然没有公布它的次时代主机。不由得让很多人怀疑T239计划是否已是昨日黄花。在此我个人认为,T239计划除了制程有可能改进,其他变化可能性不大。笔者认为任天堂之所以早早的确定了次时代的硬件规格,一方面是可以尽早进行次时代游戏的实验性开发。更重要的是,在开发 Switch 游戏时,可以利用 T239 的硬件规格进行强化效果和兼容运行的实验。
任天堂只需等到三个条件满足,即可推出新一代的 Switch。第一,芯片制程工艺进化,当比三星八纳米工艺更先进的制程成为主流工艺时,能让 T239 的规格在掌机模式下提供合理的续航时间;第二,Switch 初代的销售逐渐衰退;第三,为 T239 规格实验开发的游戏基本完成,准备好足够的新机首发护航游戏。
新一代的 Switch 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既是 Switch 的升级版,又是 Switch 的换代版。
所谓升级版,是指 Switch 2 具有类似 PS4 Pro 的功能,开发者能够以较少的开发成本,通过简单调整参数就得到一个 Switch 游戏的升级版,拥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更稳定的帧数,部分游戏可以达到 4K 分辨率。即使开发者不做任何优化,2代掌机也可以模拟初代的主机模式,以此达到对几乎全体初代游戏的普遍升级。
而换代版则是指 Switch 2 更高的硬件性能可以开发出 Switch 无法运行的次时代游戏。从开发 API 角度来看,NVN2和 NVN显然也是兼容升级的关系。当 Switch 2 推出后,开发者可以迅速为 Switch 初代的游戏推出类似 PS4 PRO 版的升级补丁,以提高初代 Switch 游戏的运行效果,也可以继续以 Switch 初代为开发基准开发游戏。这样的新游戏可以同时登陆两代 Switch,且在第二代上有可能达到 4K 分辨率。开发者还可以选择以 Switch 2 为开发基准,开发效果更好的次时代 Switch 游戏,然后视情况推出初代硬件的劣化版或不推出初代版。
由于游戏开发周期越来越长,普遍达到两年以上,因此在 Switch 2 代推出的前两年,以初代 Switch 为开发基准,然后在第二代上提供强化效果的开发模式应该会是主流。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二代的独占游戏会逐渐增多。
任天堂自 2014 年就开始的打通世代计划,为其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任天堂旨在将 Switch 的软件库打造成为一个超越世代的稳定软件商城,类似 苹果商城、Steam,而非像 3DS、WiiU 那样只针对单一世代硬件的游戏商城。而 Switch 初代游戏在第二代上获得强化补丁也有利于这一统一商城的实现。而这个统一的商城也将成为switch乃至任天堂日后最大的核心竞争力。
有人说,提到任天堂的新机,该讨论的是新玩法,新创意。这既对也不对。任天堂的创意和玩法当然值得期待,但是这方面是不容易预测的。我们能够预测的应该是更坚实的东西。而任天堂之所以要钻研玩法和创意,也和前面提到的每次换代的推倒重来的风险有关。为什么索尼不搞什么新创意新玩法,只要没有太大的硬伤就可以稳定的换代,这可以说是索尼稳定的硬件生态打造出的护城河。喜欢索尼平台的玩家,对下一代的PS有着比较清晰的预测,第一方的游戏会稳定的产出,第三方的游戏会普遍的登陆,所以他们可以放心购买。而任天堂之前的主机换代过于推倒重来,使得任天堂主机的玩家对新硬件缺乏稳定的预期。兼容的吸引力并不算大,兼容并升级的吸引力就大了,慢慢的,switch玩家都在switch商店里购买了大量的游戏,他们自然会成为稳定的新硬件支持者。
目前来说,硬件规格中最难以推测的就是储存介质问题。
机体内置UFS存储应该是最明确的,但是TF卡和NS卡带读取速度跟不上ufs的水平。而市面缺少成熟的新技术(新技术本身是成熟的,是市场发展的不成熟,任天堂也不可能靠一家公司推动存储市场技术迭代。)乐观估计,任天堂采用UFS同等水平的内存卡和卡带技术。不过技术和成本难度很大。所以我更倾向于另一个结论:
任天堂将继续采用NS的TF卡和卡带技术标准,需要利用高速读取的游戏必须安装在内置UFS存储中,卡带只有验证功能,与第九世代的光盘类似。
听起来是个很糟糕的方案,然而这个方案可以同时解决卡带容量、卡带成本、读取速度、卡带兼容、实体偷跑、推广数字版六大问题。有人会说,你这样干脆没有卡带只有数字版得了,其实不然,保留纯验证卡带机制,第一自然能够兼容初代卡带,第二个就是卡带仍然有二手流通功能。
这是任天堂主要开发团队作品发售年表(不是特别完整)
画圈的五个团队是两年以上没有新作品的团队,是新机护航作品的开发主力候选。
首先是四组,作为专门开发硬件玩法展示游戏的组,四组可以说百分之百会负责护航的硬件玩法展示游戏。不过这个游戏是什么样子的是最难猜的。
然后是开发3D马力欧的八组,八组自从奥德赛之后除了移植也就是认真做了一个狂怒世界,八组和三组作为社内最重要作品开发组,总有一个应该要护航,三组的王国之泪去年刚出,肯定出不来新作,所以八组新3D马护航概率基本也是百分之百。
EPD五组和九组其实也很高概率在25年推出游戏,五组虽然喷喷3刚刚完结,但是动森新作应该开发一段时间了,就算第一年出不来也大概率参加宣传。
九组的马车比较奇怪,前期全程划水,到了22,23年开始大力开发DLC,感觉不太着急出马车9,不过很高概率出一个类似ARMS的中体量游戏
接下来是第二方的MONO,NLG和Camelot
MONO据说有三个组在同时进行项目,至少会有一部作品在25年发售
NLG按照周期也该出新作了,高概率是路易吉洋馆4
Camelot 嘛,大概率还是马网新作
加上25年已经公开的宝可梦ZA,MP4,那么明年的一二方阵容大概如下:
首发护航:四组硬件展示游戏,八组新3D马,宝可梦ZA(肯定跨平台)旷野王泪升级版
中期阵容:马网新作、路易吉洋馆4,、九组新作(大概率不是马车9)、密特罗德究极4
年末商战:MONO新作/xbx移植 动森新作(本来我觉得宝可梦新作也可以,但是26是宝可梦30周年,正统新作应该会等到26年。至于马车我前面说了22,23连续两年出了6弹DLC,看不出在大力开发新作的样子。年末商战又肯定需要一款千万级大作压阵,那动森可能性更大一些。)
至于第三方其实不需要多讲,在本就丰富的独立游戏和日本三方之外,switch2必将拥有更多的3A游戏,且体验远胜于switch版。当然同步发售全平台3A仍然不会是常态,毕竟机能差距还是很大的。但只要保持良好的销售势头,第三方总会想在switch上赚点的。
2025年发售NS2,少数主力游戏由NS2独占,第一方大部分游戏继续支持NS,跨平台开发。
2028年发售NS2续航加强版和NS2Lite,同时第一方彻底放弃NS,全面进入NS2时代。
首发可能有两个价位,区别在于内置存储的大小,可能有399的256G版本和499的512G版本
评论区
共 3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