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旨在翻译Titus Burckhardt所著的Introduction to sufi doctrine。本系列为三大论集。
“基本可能性”或“不变的本质”(al-aʿyān ath thābitah),尽管它们包含在神圣的本质中,没有区别,但就它们反映在宇宙理智中而言,它们也是柏拉图在他的洞穴寓言中将“理念”或原型与洞穴中的囚犯只能感知到影子的真实物体进行比较。
从这个意义上说——也就是说,当苏菲采用原型理论时——他们都必然是“柏拉图主义者”。此外,原型的教义与神圣全知的教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波斯苏菲Nūr ad-Dīn ʿAbd ar-Raḥmān Jāmī 在他的论文 Lawāʾih:【1】 中证明了这一点:“......万物的真正本质始终存在,尽管未在存有的内在深处显现,而它的感官品质却在外表上显现。因为包含在可理解世界中的神圣'理念'不可能是转瞬即逝的:(假装神圣科学的内容是转瞬即逝的)将暗示无神论。(第 22 章)。
【1. E.H. Whinfield 和 Mirza Muhammad Kazvini 的英文翻译,东方翻译基金,N.S.,第 XVI 卷。这部专著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伊本·阿拉比 (Ibn ʿArabī) 的 Fuṣūṣ al-Ḥikam 的评论,可以被视为苏菲形而上学的总结。在英文翻译中,ʿayn(复数,aʿyān)有时被翻译为“物质”。由于这会导致极大的混乱,因此该词在这里被翻译为 “本质” 或 “原本的可能性”。ʿAyn 也可以表示“眼睛”、“弹簧”和个体本质。】
如果像伊本·阿拉比(Ibn ʿArabī)所说的那样,人们理解这些“理念”不存在,或者换句话说,它们不具有独特实体的性质,而只构成智性中固有的可能性和神圣本质中固有的可能性,那么某些哲学家所提出的反对柏拉图“理念”存在的论点就完全站不住脚了。此外,关于“普遍性”的整个哲学讨论都源于原型之间的混淆及其在纯粹心理层面上的反思。很明显,作为心理形式,一般观念只是纯粹的抽象,但要建立这一点并不触及柏拉图式的原型或“观念”,因为这些只是智性倾向或可能性,由“抽象”预设的可能性,如果没有它们,将完全缺乏内在的真理。
否认“不变的本质”,即所有相对知识壁架的来源,就像以空间没有空间形式为借口否认空间一样。事实上,原型从来没有在感官或心理领域中表现出来。尽管如此,这些领域里的一切都主要归他们所有。如果我们试图抓住它们,它们就会躲避独特的视野;他们只能通过直觉来了解,要么通过它们的符号,要么通过对神圣本质的认同。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古兰经》中的 dhikr 一词在柏拉图意义上的意思是“记忆”,即对原型的反映知识,而 dhikr 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提及”。因此,古兰经短语 fadhkurūnī adhkurkum (2:152) 可以翻译为“记住我,我会记住你”或“提及我,我也会提及你”。现在,正是通过内心的“提及”,人们才唤起了记忆:此外,过去对基本秩序的转换符合闪米特语言的一般象征意义:在阿拉伯语中,过去确定时态用于表达神的永恒行动。dhikr 一词的这一双重方面在苏菲的语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将对本质现实的“唤起”与“咒语”或“祈求”(dhikr)的固定形式所承载的符号连接起来 。【2】此外,dhikr 是用来指代对神圣临在的每一种形式的专注的词:最高的“回忆”或“提及”不亚于对神圣话语的认同,而神圣话语本身就是原型的原型。
读者会发现,苏菲的“回忆”,就像柏拉图式的“回忆”一样,不是心理上的,而是智性上的。正是因为如此,它才能以基本秩序的事物,特别是身体形式为支撑。没有什么比将咒语方法视为比自由祈祷更“原始”的崇拜形式,因此是更“有意识”的崇拜形式。在最精神性的宇宙秩序和最崇高的精神秩序之间,存在着反向类比的联系,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有助于将意识转化为超越形式的精神的支持,与自然的伟大节奏、星辰的运动、大海的波浪、 或爱和死亡的痉挛相连。
评论区
共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