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说起科幻电影的早期作品,不可不提的自然是《月球旅行记》。作为1902年的科幻电影,乔治·梅里爱(Georges Méliès,"s"不发音?)利用了那时候的技术为大家讲了一个异想天开的故事。
彩色版是在2011年戛纳电影节上首映的彩色完整修复版。之所以只安利,但不作解读是因为笔者写不出来任何解读。
《月球旅行记》中的“新潮”技术是我们习以为常的停机再拍。(以下为科普内容)
停机再拍是特技摄影方法之一。拍摄時固定摄影机的方向和方位,中途关机,将被摄对象移走,或作必要的更换,然後继续开机拍摄,一直到拍完這個镜头为止。这个方法可以可以得到被摄景物中的某個对象突然变成另一对象的特殊效果。
而且故事内容也已十分老旧。但老旧不代表它没有观看意义,虽然大部分时候这个意义还是怀旧。不过,返回1902年,那时候电影多是用于记录,很少有电影会去和观众讲故事,而《月球旅行记》是20世纪早期很成功的叙事类电影,加上电影中表达得对未来的憧憬,让当时的观众惊呼:原来电影还可以这样啊。《月球旅行记》带给那时候观众的震撼应该不亚于《星球大战》带给80年代观众的。
《月球旅行记》对电影业的一大贡献就是将想象力带入了电影,梅里爱导演利用想象向当时的人们展示人类怎么到达月球和月球上的景象,让幻想和科学融化的做法也催生出了科幻电影。不过,由于导演本人不是科学家,所以有些桥段就算放在当时也经不起科学推敲。
其实那时候牛顿经典力学理论已被科学界广泛接受,通过力学理论算一下就知道,那个人间大炮在真实情况下光是固定就是个难事(所以我们看到的人间大炮应该是画在背景里,之后的发射效果应该是背景墙后面喷出的烟雾),所以看《月球旅行记》的时候就不要较真了,否则就真的没法看了。
除了想象力,《月球旅行记》带给电影业的另一个财宝就是特效,由于梅里爱导演以前是魔术师,所以对舞台特技很了解。梅里爱导演在《月球旅行记》中用了很多舞台特技,提前布置好的场景:
还有各种模型(炮弹就是模型),以及一阵烟雾后人物消失的效果,这些都成为了后来电影争相模仿的东西,而特效也成为了电影中必要的元素。所以在特效方面,《月球旅行记》的贡献是开创性的。可以说,如果没有《月球旅行记》的话,那我们也许就看不到《星球大战》等知名科幻电影了。
对于《月球旅行记》,也许我们要做的已经不是写什么解读或是影评了,我们只需要坐下、静下心去看即可。梅里爱导演也许只是想着把想象力带入电影,并利用电影和观众讲出自己想象的故事。他也许没有想过预算(由于舞台搭建和道具的因素,拍摄《月球旅行记》的花费在当时还是挺高的),也没有想过能不能成功,他的想法也许十分简单。所以作为观众的我们,也就不用想太多了,就静下来好好观看就行了。
评论区
共 26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