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梅梦 《妇女杂志》第四卷第十号 1918年10月
斜阳已过去,天色渐渐的晚下来,庭心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正中摆一张方桌,桌儿上供着些嫩藕鲜菱,西瓜月饼,点一对大红全斤头蜡烛,一只极大香斗,满盛檀降诸香的粉末,烧得香烟缭绕,凝结不散。
母亲穿了礼服,对着供桌跪下去拜了三拜,拜毕起来,坐在桌旁,手中拿一串数珠,口里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得不住口。那时我只有九岁,手里拿两面红绿纸旗,在庭心中东窜西跳,正好玩耍。
母亲喊道:“祥儿,你也过来拜拜月宫。”我看了一看,正中并没有坐着什么东西,又不是拜祖宗,嘻嘻的笑着不肯过来,却被母亲一把拖住,无可如何,只好放下纸旗,对那桌上供的西瓜、月饼、拜了几拜。心下想道:此刻被母亲逼迫着,无端对你们这些瘟东西行此大礼,停一会免不来是我肚皮里头的食料。拜了五七拜,跳起来道:“母亲,快给我两个月饼吃罢。”说着话就往桌上盆儿里乱抓,吓得母亲直立起来,赶忙阻住道:“祥儿,这不是你吃的,是月光菩萨吃的。”我笑道:“月光菩萨就是母亲,除了母亲之外,我不信再有什么菩萨。”母亲道:“快不要胡说,”一面又高声喊道:“桂儿,快把那抽斗中一匣月饼取出来,你兄弟要吃月饼呢。”
果然我姐姐拿一匣月饼出来,交与母亲。母亲取两个月饼给我,又取两个给姐姐,姐姐却不要吃。我道:“我最喜欢吃月饼,姐姐你何故不爱吃?”姐姐道:“这些甜东西,最不宜多吃的,前日我在学校里听料理先生讲道,糖类食物极易损坏牙齿珐琅质,所以爱吃甜物的,十人中倒有九人患蛀牙毛病,胃里头多存了甜质,又易引起发酵作用,因此恶心呕吐,致成胃病的,正不知有多少;还有中秋节市上所售的月饼,最为肮脏。我曾经到一爿茶食店栈房里去找一个人,刚巧许多人围住了一张桌儿做月饼,那桌上盆儿里,月饼馅子上的金苍蝇咧,倒有几千百头,嗡嗡之声不绝,吃了馅子不算,还撒了许多苍蝇粪,苍蝇子在馅儿上。”
母亲听了,赶忙道:“桂儿你别讲下去罢,惹得我打恶心。”
我道:“请母亲不要阻断话头,月饼我也不要吃了,姐姐快讲给我听。”
姐姐把眼睛看一看母亲面色,又讲道:“当时先生见这样污秽,又引起了他的好奇心,要借此研究研究。他见他们每做一个月饼,白糖里必浑入一小团灰白色霉烂过的东西。问道:‘这是什么?加进去有甚道理?’一个年老的司务,答道:‘这是隔年糕饼屑,放在月饼中间,很有滋味的。’”
先生皱皱眉头,见他们做了一会,旁边生了四只火炉,一个工人赤膊着,拿月饼入炉煎烧,热气一逼,蒸得那人满身留着臭汗,他却又要翻饼,又要揩汗,一把油一把汗,忙一个不得了,弄得身上也涂着油儿了,饼上也揩着汗儿了,先生看见如此这般,赛过拆穿西洋镜,忍耐不住,只好起身走出来从此立誓不吃月饼。实在我国那些吃食店,工人知识幼稚,并不晓得什么叫做清洁,什么叫做卫生,所以我劝你少吃这些东西。”
我道:“原来如此,真是肮脏。”即把手中两个月饼放在桌上盆儿里,不料盆里月饼上有四五头苍蝇正在大嚼,我的月饼压下去,把他们都赶散了席,却听见姐姐拍着手道:“好月儿呀!好月儿呀!”我急抬起头看时,见一轮皓月,犹如明镜悬空,回头看看母亲,仍坐在桌旁,眼观鼻,鼻观口的一心念佛。
我即指着月儿道:“姐姐你看清楚么?那月中高而蓊翳的是一株桂树,下面的黑影是一只兔儿,兔儿旁边蹲着的不是一只三脚蟾蜍么?母亲常说,月中有一位仙人叫月里嫦娥,我却从没有看见,姐姐你曾否会见她?”姐姐面对着月儿,嗤嗤地笑,只不开口。我道:“我说的是不是?你也理我一理,怎么像没嘴的葫芦,总不开口?”
姐姐笑道:“你初等小学尚未毕业,不曾读过理科教科书,所以不知道。老实对你说,月是地球的一个卫星,上面只有沙石,并无动物植物,哪里来桂树与兔儿蟾蜍呢?月里嫦娥这句话,因从前书上有一段嫦娥窃药奔月的神话,所以母亲讲给你听,然而书上所载的尚不止此,就我看过的书;也有说月中有仙人名叫宋无忌的;也有说吴刚在月中伐桂,因他学仙有过,所以责罚他的;也有说晋朝尹思曾见月中有人带甲仗予,下界不久即起刀兵的;也有说唐明皇游月宫,曾在广寒宫听见仙乐的。这些话儿从前我早有些疑惑,后来读了理科书籍,略明天文学大意,方晓得月球上没有水和空气,万不能生长人类。”
我道:“月中既无人类,今夜家家供的瓜果,请谁吃呢?点了香烛,给谁叩头呢?”
姐姐道:“此是我国古代相传下来一种风俗,古时人类知识平常,无科学观念,一见了不可思议的十五,即疑有神佛附于其上,故五体投地膜拜不休,何况见了那火球似的太阳,银盆儿似的月亮,普照着大千世界,自然而然疑心有日光菩萨、月光菩萨在上面。年老的人未曾进学校研究科学,不晓得其中道理,岂能怪他迷信?但是改良社会上种种风俗,正是我辈青年的责任了。”
我听姐姐讲得津津有味,心中十分佩服。此时母亲已念完了佛,听见我们讲话,喊道:“桂儿,你在那里瞎说吗?毁谤菩萨是最罪过的。”
我接口道:“姐姐并不毁谤菩萨,在这里讲书给孩儿听。”
母亲立起来看一看月亮,即命姐姐照顾好了桌上烧残的香斗,独自往里面去了。我即问姐姐道:“你说遇着不可思议的事物,古时人类即崇拜他,即如今夜那个月儿,亮得明镜似的,究竟它的光彩如何发出来?我也觉得实不可思议呢?”
姐姐道:“月球本非发光体,不过借着太阳的光,反照到地球上面,遂如他自己发光一般。”
我道:“十五这一天,月的光儿浑圆无缺,说它是反照倒也罢了,何以逢着上弦这几天,有时月子弯弯,如眉儿一般,有时如梳儿、弓儿、饺儿一般,到了晦日,连那眉儿也看不见了,请问同是反照,何以月光又有盈亏?”
姐姐道:“日光照在月上只有半面,因月随了地球自转,故其有光之面向地不均,如初一那一天月向日之面全背地,所以在地球上不见月的光儿,到了初三、初四,月向日的面渐渐向地,乃看见月光如眉儿;初七、初八,月向日的面有一半向地,乃看见那月光如弓儿,梳儿;及到十五,月儿向日的一面,全对地球,所以圆轮毕现,亮如晶盘;过了十五,月光又渐渐减少,周而复始,其理不过如此。你明天到学校里,留心看那课堂上挂的一张月之盈亏图,就可明白过来。”
我道:“然则月食的时候,那个野月又是什么东西呢?”
姐姐笑了一笑道:“天上并无野月,不过地球行到太阳与月中间成一直线时,日光为地遮蔽,月上有地球的影儿,习惯遂称做日食,又叫月蚀。所说的野月,不过就是地球的影儿罢了。”
我道:“好,先生讲的真不错,今方知道野月吃家月这一句话,全是骗人。”
姐姐似嗔非嗔的说道:“谁是你先生,你的先生在学堂里呢。”
我听了也不觉失笑。停了一会,却见那月儿光彩模糊,四围生了一层青光,如带着枷一般。我跳着笑道:“姐姐我与你好幸运啊!你是贵人,我也是贵人;你有福气,我也有福气;你做大官,我也……”
姐姐板着脸着:“祥弟,你发了疯么?怎么如此胡闹?”
我道:“我并不发疯,母亲曾经说过,看见了月华,是要做大官的;今夜天上的月华,难道姐姐不是亲眼看见的?我说姐姐要大富大贵,正不曾说错一点儿。”
姐姐嗤的一声笑了出来,道:“你今年已是九岁了,就连月华、月晕都弄不清楚。月晕俗名月枷,四围环状的光儿,常带青灰颜色,因为空中有细微水点。月光经过水点,光线曲折,乃幻成圆圈形。这是常常看见的《苏洵辨奸论》上说的月晕而风,就是我们今夜看见的是了,讲到月之有华,温带地方不易看见,所以老辈相传下来,说看见月华是要大富大贵这一句话,其实富贵而不知满足,还不如贫贱而守本份的较为有福;但是这个道理,世界上人知道的不多呢。在寒带地方的人,常常看月华,并不希罕,也没有看见月华就能大富大贵的话。我记得《月令广记》上载着一条,说月华的形状如锦云捧珠,五色鲜荧,可惜我枉活了十八岁,生成苦命,还不能如大富大贵的人,有福看见月华的真象;不过我读了几本理科教科书,知道月华的原理。系空中有了无数冰雪细点,此等细点成正六方结晶体,月光通过空中,被其曲折乃显示出极笔丽的幻象,人类看见了,遂称它做月华。祥弟啊,你将来从小学升到中学,从中学升到大学。到了那时,有了高等学问,天下一切事物之理,都可以用科学的眼光一一研究得明明白白。那时你知道读书的益处哩。”
我正要回答,忽听见母亲在里面喊道:“桂儿、祥儿都进来吃夜饭罢,吃完了夜饭,预备看月华呢。”
姐姐说肚子不饿,不要吃,我只好独自离别那月儿进来,却听见姐姐踏着风琴,唱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这也是一篇科普类的科幻短文,与分享的第一篇《元素大会》的风格就大相径庭了,是一个20世纪初典型的江南人家中,姐姐和弟弟在中秋夜晚的一段对话。文章并没有一上来就平铺直给的开始科普。而是从一些家常现象聊起,先从做月饼的点心铺说起,再慢慢的转到科普月亮的故事上。而这个科普也是讲了几个关于月亮的知识,从月亮是地球的卫星,月光来自太阳光的反射,到月食的原理和月晕、月华的知识。
而由这篇文章也能看到20世纪初相对富裕的中国家庭的典型形象。守旧而慈爱的母亲,脱离不了旧时代但是也不拒绝孩子们学习新知识。家里总有几个孩子,兄弟姐妹,不会是独生子女,这次是一对姐弟。家里还有余力提供基础的教育,弟弟上小学,姐姐上高中,都是完全在新教育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
虽然总讲说自明清以来,三教合流,儒释道慢慢的融合成一种信仰。但是就文章而言,各地习佛理佛的传统还是占据主流的,我也是通过文章第一次听说日光菩萨、月光菩萨的说法。毕竟现在联想到八月十五关于月亮的故事,也就还是嫦娥、吴刚和月兔了。
评论区
共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