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X 50系列首发阵容包括四款型号,其中旗舰级的RTX 5090 D与RTX 5080已经正式发售,而接下来就轮到定位性能级的RTX 5070 Ti登场了。作为NVIDIA核心合作伙伴,影驰在第一时间推出了基于RTX 5070 Ti GPU的产品,其中的GeForce RTX 5070 Ti魔刃则是符合MSRP频率规格的高性价比代表产品。
有关Blackwell架构的技术解析请参考我们之前的文章,这里就主要针对RTX 5070 Ti的规格进行解析。RTX 5070 Ti采用了和RTX 5080相同的GB203核心,不过对规模进行了缩减以符合它的定位。相对于上代AD104核心的RTX 4070 Ti来讲,RTX 5070 Ti的规模提升十分明显。CUDA单元提升到了8960个,提升了17%;纹理单元达到280个,也提升了17%;光栅单元为96个,提升了20%。同时,它的Tensor Core和RT Core数量提升了17%,且由于升级了一代,算力分别提升了119%和44%,可见在AI渲染方面RTX 5070 Ti无疑会有更多提升。显存部分,RTX 5070 Ti和RTX 5080一样都是256bit/16GB GDDR7的配置,只是频率稍低,如此一来相对RTX 4070 Ti的192bit/12GB GDDR6X升级就很大了,容量高出33%、带宽更是高出78%,这在高分辨率游戏和AI应用中会带来更好的性能表现。视频编解码部分,RTX 5070 Ti和RTX 4070 Ti一样都是2个编码器和1个解码器,只不过都升级了一代,对H.265/4:2:2/10bit格式视频的编解码支持也是它的重要特性。功率部分,RTX 5070 Ti整板功率为300W,稍高于RTX 4070 Ti的285W。售价方面,RTX 5070 Ti首发售价6299元,比RTX 4070 Ti当年首发价还低了200元,性价比更加突出。
本次我们收到的影驰GeForce RTX 5070 Ti魔刃就完全符合NVIDIA官方给出的MSRP公版规格,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影驰GeForce RTX 5070 Ti魔刃介绍
影驰的“刃”系列分圣魔双配色,其中圣刃为白色,我们手中这款GeForce RTX 5070 Ti魔刃则为黑色。GeForce RTX 5070 Ti魔刃整体外观融入了刃式装甲和符咒的元素,尺寸符合SFF-Ready标准,非常适合ITX/mATX机箱使用,是三风扇薄卡爱好者的心头好。
显卡搭载刃式散热装甲,拥有合金压铸的中框,配合拥有镀镍热管的散热片与金属背板,为RTX 5070 Ti提供可靠的散热支持。同时,显卡还使用了3个90mm霜环风扇,支持智能启停,在散热和噪声控制之间取得完美平衡。
显卡搭载12V-2×6辅助电源接口,符合ATX 3.1规范,整板功率为300W。GPU和频率方面都按照MSRP公版设定。
个性化方面,显卡搭载GALAX Aurora RGB信仰Logo灯效,采用磁吸设计,可以将LOGO灯自由安装在顶部或者前端。
接口部分,显卡提供了3个DP 2.1b和1个HDMI 2.1b接口,足以满足发烧玩家多屏显示的需求。
实战测试:DLSS 4加持,2K轻松拿捏4K也不惧
显卡:影驰GeForce RTX 5070 Ti魔刃
内存:Lexar战神之翼ARES 6000 C26 16GB×2
主板:ROG CROSSHAIR X870E HERO
测试平台部分,我们依然选择了锐龙7 9800X3D,将处理器部分的瓶颈效应控制在最小,同时还使用上代的RTX 4070 Ti与之进行对比。
RTX 50系最大的升级就是带来了DLSS 4,在全新Transformer模型加持下,DLSS 4不但能够提供更好的画质和效率,还能通过多帧生成技术巨幅提升游戏帧率。对于RTX 5070 Ti来说,在DLSS 4的加持下,它甚至具备在4K极限画质下畅玩3A游戏大作的能力,这对于使用4K显示器的发烧级玩家来讲无疑是一个极具性价比的卖点。因此,DLSS 4也是本次RTX 5070 Ti首发测试优先关注的部分。同时,在这部分测试中,除了RTX 4070 Ti之外,我们还加入了RTX 4070 Ti SUPER进行对比。
3DMark已经正式更新了DLSS 4测试项目。从测试来看,开启DLSS 4+4×多帧生成,RTX 5070 Ti相对原生提升了507%,相对2×帧生成提升了76%,相对RTX 4070 Ti原生提升了722%,相对RTX 4070 Ti开启DLSS 3帧生成也提升了140%。可见,DLSS 4对于RTX 5070 Ti来说堪称如虎添翼,也是RTX 50系独有的性能提升黑科技。
《赛博朋克2077》在4K极限光追设置下对显卡的要求非常高,即便是RTX 5070 Ti,不开DLSS和帧生成也只有16fps。但是开启DLSS 4 + 4×多帧生成之后,帧率暴增9倍来到了160fps,相比开DLSS 3帧生成的RTX 4070 Ti提升了一倍多,相对开DLSS 3帧生成的RTX 4070 Ti SUPER也提升了接近一倍。由此可见,在DLSS 4+多帧生成的支持下,RTX 5070 Ti相对上代同级产品开DLSS 3帧生成有着成倍的性能提升,相对原生更是有9倍的提升,在4K极限光追画质下可实现过百帧的流畅度。
《霍格沃兹之遗》4K极限光追设置下,RTX 5070 Ti开启DLSS 4+4×多帧生成帧率可达192fps,相对原生下提升了347%之多,相对游戏自带的DLSS 3+帧生成模式也提升了76%,相对RTX 4070 Ti和RTX 4070 Ti SUPER的原生帧率更是分别提升了465%和380%,相对它们开DLSS 3帧生成大约提升了一倍。
《漫威争锋》支持在NVIDIA APP中使用优设(Override)功能来启用DLSS 4和多帧生成。可以看到,RTX 5070 Ti开启DLSS 4+4×多帧生成帧率可达252fps,相对原生提升了342%,相对RTX 4070 Ti和RTX 4070 Ti SUPER的原生帧率分别提升了460%和394%,相对它们开DLSS 3帧生成大约提升了119%和100%。
综合上面的测试可以看到,RTX 5070 Ti在支持DLSS 4和多帧生成的游戏大作中,可以最高提供超越上代RTX 4070 Ti四倍多的帧率,就算RTX 4070 Ti打开DLSS 3帧生成,RTX 5070 Ti也能提供两倍于它的帧率。未来支持DLSS 4的游戏会越来越多,因此不管是RTX 4070 Ti/Ti SUPER用户还是更早的RTX 3070 Ti用户,升级到RTX 5070 Ti都将获得极大的游戏帧率提升,甚至还能以超百帧的流畅度轻松驾驭4K光追游戏大作。
3DMark基准性能测试部分,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分辨率提升,RTX 5070 Ti相对RTX 4070 Ti的性能优势会逐渐增加。在DX11的FireStrike部分,RTX 5070 Ti在1080P和2K分辨率的FireStrike和FireStrike Extreme中领先RTX 4070 Ti的幅度为30%,而在4K分辨率的FireStrike Ultra中这个优势达到了33%。DX12部分的TimeSpy项目中则大约领先22%。在DX12U和光追项目中,RTX 5070 Ti则领先了33%~39%。综合全部项目来看,RTX 5070 Ti领先RTX 4070 Ti的幅度大约为30%,确实非常给力。
常规的光栅化性能部分,我们首先看看2K分辨率下的表现。从测试成绩来看,RTX 5070 Ti在《CS2》《赛博朋克2077》《古墓丽影:暗影》《极限竞速:地平线5》《最终幻想14:DAWNTRAIL》《永劫无间》《地平线:零之曙光》重制版和《生化危机4》重制版中平均帧率领先RTX 4070 Ti的幅度都超过了20%,综合全部游戏来看,平均帧率领先幅度达到18%。
1% LOW帧部分,由于RTX 5070 Ti拥有更大的显存和更高的显存带宽,因此在流畅度方面也更有优势,综合全部游戏来看,领先了RTX 4070 Ti大约17%。
从2K光栅化常规游戏测试整体情况来看,RTX 5070 Ti综合领先RTX 4070 Ti的幅度接近20%,而且在大多数游戏中都能达到百帧甚至几百帧的流畅度。
当我们把分辨率提升到4K之后,可以看到RTX 5070 Ti的256bit/16GB GDDR7相对RTX 4070 Ti的192bit/12GB GDDR6X优势更加明显了,不但平均帧提升幅度达到24%,1% LOW帧的提升幅度也来到了25%。此外,可以看到,即便是不开DLSS和帧生成,RTX 5070 Ti依然可以在4K最高画质下让很多游戏跑出过百帧的流畅帧率,对于4K游戏玩家来讲,确实不失为一个性价比更高的解决方案。
在仅开启光追和DLSS超分辨率的2K游戏中,RTX 5070 Ti相对RTX 4070 Ti的平均帧提升幅度大约为15%。基本符合芯片规模的提升幅度。当然,未来的游戏大作基本上都会支持DLSS 4和多帧生成,这样一来RTX 5070 Ti在实战中的优势只会越来越大。
在3D渲染类生产力软件中,RTX 5070 Ti相对RTX 4070 Ti也有明显的提升。其中提升幅度最高的项目优势可达41%,综合全部项目来看则提升了15%。对于3D设计用户来讲,RTX 5070 Ti确实是个值得升级的高效工具。
BlackWell架构的RTX 5070 Ti支持FP4精度计算,因此在UL Procyon AI生图测试中进行FP4精度出图测试时可以提供更高的效率。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到,RTX 5070 Ti在FP4精度下的出图速度是FP8精度的1.99倍。而RTX 4070 Ti由于显存占用已经超过12GB,FP8模式下程序调用了比显存慢很多的系统内存,所以出图时间长得离谱,已经没有什么可比性了。同时,由于RTX 4070 Ti不能原生支持FP4模式,因此在FP4模式下的效率仅有RTX 5070 Ti的23%,但FP4降低了对显存的占用,所以出图速度还是比爆显存的FP8快。由此可见,对于有高效AI出图需求的用户来讲,拥有16GB大显存且原生支持FP4的RTX 5070 Ti也是一个相当值得升级的工具。
我们对影驰GeForce RTX 5070 Ti魔刃进行考机,可以看到跑满了300W的整板功率,此时GPU和显存的温度也不过60℃出头,散热表现还是不错的。
接下来我们对影驰GeForce RTX 5070 Ti魔刃进行了简单的超频,超频后GPU最高加速频率达到了3225MHz,显存等效频率达到了30Gbps,TimeSpy GPU得分来到了29516分,相对默认设置的28048分提升了5%,提升幅度比较可观。
最后来简单总结一下。RTX 5070 Ti作为RTX 50家族第三款登场的成员,完美继承了“70 Ti”系列高性价比的传统。
它相对前面两款RTX 50旗舰来讲拥有更容易让发烧玩家接受的价格,同时在DLSS 4和多帧生成的加持下可以在4K极限光追画质下提供超过百帧的游戏体验,尤其是比肩RTX 5080的256bit/16GB GDDR7显存配置堪称诚意满满,和上代RTX 4070 Ti的192bit/12GB GDDR6X相比不管是容量还是带宽都提升巨大。
加上GPU架构的升级,即便是在4K下的纯光栅性能,RTX 5070 Ti相比RTX 4070 Ti也有近30%的提升,如果加上DLSS 4和多帧生成,对比RTX 4070 Ti开DLSS 3帧生成更是有两倍提升,这升级幅度可以说是令人满意的。此外,我们也可以看到RTX 5070 Ti的超频能力也是比较出色的,经过简单调试,游戏中GPU加速频率达到3200MHz以上非常轻松,这一点也增加了它的性价比。
此外,BlackWell架构针对未来的AI渲染而设计,升级的Tensor Core和RT Core都带来了巨大的算力升级,这些优势也会在未来的游戏中被逐渐放大。当然,考虑到RTX 5070 Ti相对RTX 4070 Ti的升级幅度都这么大,那么对于还在使用RTX 3070 Ti的老用户来说,直接一步到位选择RTX 5070 Ti跨代升级无疑是当前性价比更高的4K游戏升级方案了。
在一众RTX 5070 Ti产品中,影驰GeForce RTX 5070 Ti魔刃拥有出色的散热设计,符合SFF-Ready标准的尺寸,可以充分满足ITX/mATX主机用户升级强力显卡的需求,堪称尝鲜RTX 5070 Ti的超高性价比解决方案。如果玩家需要打造白色主机,也可以考虑影驰GeForce RTX 5070 Ti圣刃。
当然,如果对显卡有更多个性化要求,也可以关注影驰旗下其他的RTX 5070 Ti产品。例如全新打造的金属大师系列和星曜系列。
影驰 GeForce RTX 5070 Ti 金属大师系列
影驰的RTX 5070 Ti金属大师系列摒弃以往银色主题色调,推出了黑白双色可选。显卡采用铝合金上盖与全金属背板加固设计,更加稳固可靠。显卡还采用新一代寒光星β散热系统,配合霜环风扇,提升散热性能并降低噪声。
影驰 GeForce RTX 5070 Ti 星曜系列
这次影驰还推出了全新的星曜Luna系列,灵感源自月亮女神,并拥有星曜娘二次元形象。显卡采用特有磁吸上盖,支持免工具拆卸,方便除尘,配合可拆卸背板,DIY更加随心所欲。显卡配备了IML ARGB灯效,可与主板灯效同步。搭载霜环风扇,背面大面积镂空散热更通畅。散热器模组及背板都采用白化设计,附赠星曜娘贴纸,方便打造二次元个性MOD主机。
对于发烧级游戏画面党或者追求极致高刷的电竞玩家来讲,装机也可以用一款高品质的2K QD-OLED电竞显示器与RTX 5070 Ti搭配,获得顶级画质与高帧率兼得的游戏体验。例如爱攻AG276QSD就是不错的选择。
爱攻AG276QSD采用QD-OLED量子点自发光技术,可轻松实现1500000:1静态对比度,2K/360Hz/0.03ms GTG疾速响应高配定制超感流速屏可以让玩家享受丝般顺滑的游戏体验。显示器通过VESA ClearMR 18000认证,动态画面更清晰,在高速对战过程中抢占先机。显示器还通过了TRUE BLACK 400认证,提供1000nit峰值亮度,加上Dark Boost智慧光控引擎确保画面无死角,亮暗均清晰,对战不怕被偷袭。同时,显示器还提供了智能控枪引擎,提供智能动态辅助准星+智能狙击目标放大器,让玩家如虎添翼。对于色彩有专业级要求的玩家来讲,爱攻AG276QSD具备原生10bit色,可提供10.7亿色彩表现,达到99% DCI-P3/100% sRGB色域覆盖,专业校色实现Delta E<2,同时还通过TUV不闪屏认证,支持硬件低蓝光,视觉效果十分出色。
评论区
共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