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是篇关于武具的文章,主要讲讲现实中和这些武器装备和武艺有关的一些小知识,八卦和段子。算不上什么科普,也就是说个书,我就这么一写,您就这么一看。有什么值得商榷的地方,还劳列位在评论区多探讨探讨。总之,就进正题吧。
巨剑可以说是现当代通俗文艺作品的宠儿了。在这些故事里,总有那么一些够劲,够霸,够强力的角色,需要一把合适的武器来彰显自己的猛者风范;这种时候,巨剑就会成为作者们偏好的选择。从“要说那是剑,那便太大了。巨大、宽厚、沉重,而且很粗糙,那简直就是铁块”到“流浪剑客这下牛逼了”,无不如此。近年来,有一些朋友从各种渠道了解到兵击运动,并且开始思考:跟游戏之类的媒体里的武器比起来,真实的武器究竟是怎么样的?人类是怎样用这些东西互相伤害的?具体到巨剑这种充满浪漫气息的武器身上,就更让人好奇了。我们今天就来讲一讲,关于巨剑的一些有的没的。
在谈这个之前,我们先讲点题外话。在十六世纪初的弗里斯兰地区,有那么一个人,大名叫做Pier Gerlofs Donia。他的职业,按现在的话说,应该叫做林登万,不过这一节我们暂且按下不表;我们要提的,是他传奇的体格和力量。传说中,Pier有大概7英尺高,能用三指摁弯银币,一剑斩下数个人的头颅。在Leeuwarden的Fries Museum,展示着一把据说是Pier本人使用过的剑,这把剑有7in(约2.13m)长,14.6lb(约6.6kg)重。在Sneek的市政厅保存着另一件据说是Pier使用过的装备,是一顶巨大的头盔,看上去比我家的电饭锅还要大上那么一号……这样一位巨汉,使用的这把几乎跟自己一样高的剑,自然应该叫做巨剑了。
当然,这样的庞然大物,实在是属于特例。不过,与这把剑形制上类似的剑,在当时的整个欧洲都有使用。从十四世纪开始,剑类武器的尺寸逐渐变大,而巨剑就是这股趋势的终极产物。在德意志地区,人们叫它Bidenhänder,Doppelhänder或者Zweihänder;在伊比利亚半岛,人们叫它Montante;在意大利,人们管它叫Spadone。在英语里,这类剑并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的代称,通常大家会大而化之地管它叫Great sword之类的。
在下文,我们就直接把它称作巨剑,这样比较方便。基本上来说,巨剑是一种长度和常人身高相仿,至少1.4m,最长能到2m出头,重量在2kg-3.2kg之间的武器。比这更大更重的,一般认为是仪仗用具而非实战器。这些武器毫无疑问是开刃且锋利的,使得它们能够造成异常可怖的伤口。
在具体的形制上,巨剑实际上是相当多样的,并不是像刻板印象那样一定有着包裹皮革的无锋部和格挡小钩。早期的巨剑就跟大号的长剑没有什么差别,而后期的巨剑就可能会在ricasso(即剑刃根部不开刃的部分)末端有着两个小枝,即parierhaken,通常简单地称作lug,用来在握持ricasso的时候提供保护,同时可能也会加上护手侧环之类的配件。有的巨剑会把剑刃做成波浪型,也就是Flamberge,炎刃。这种剑刃据说有着更好的性能,当然,还有更高的时髦值(重要)。在不同的地区,巨剑也会有不同的特点。比如说伊比利亚半岛地区的巨剑可能会偏厚重;而丹麦巨剑经常会有用丹麦式的弧形护手替代日耳曼式的十字护手,去掉lug,收窄ricasso之类的现象。
就如前文所述,还有一种经常被叫做巨剑的东西,claymore。这里说的claymore,既不是“此面向敌”那个,也不是大姐姐打架那个;这里说的,是在盖尔语中叫作claidheamh-mór的,苏格兰高地人所信赖的武器,它因为电影《勇敢的心》而广为人知。然而遗憾的事实是,在威廉·华莱士据信活跃的年代,claymore尚未出现,而电影中那把剑其实更有欧洲大陆的风格。
通常所说的高地人claymore,在十五世纪被发明,长度一般在120cm-140cm左右,重量在5-6lb的样子。这种剑的特点是长,重且宽,并且有着凯尔特风格的V字护手,护手末端有时会以四环图案装饰,而剑身一般非常干净,没有什么复杂的要素,是一种相当有特色的武器。据说低地人还会使用一种更大号的剑,这实在是太疯狂了……事实上,整个中世纪的苏格兰武器都跟欧洲大陆不大一样,有着自己的独特生态,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点,不过这里就不展开了。总而言之,这是一种可怕的斩切武器。骑砍中文版将它译作“双刃大砍刀”,很好地概括了这种武器的特点。
在历史上,最有名的巨剑使用者,应该就是十五世纪晚期到十六世纪来自德意志地区的雇佣兵们,Landsknechts了。虽然landsknecht装备着各式各样的武器,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还是使用巨剑的那些,尤其是受过良好训练,手持巨剑冲锋陷阵的Doppelsöldner们。
这些巨剑猛男通常来自于一个在十五世纪结成的剑术组织,Marxbrüder,也就是Brotherhood of Saint Mark,圣马可兄弟会。在1487年,神圣罗马皇帝弗雷德里克三世赐予圣马可兄弟会Meister des langen Schwerts头衔。在圣马可兄弟会内达到Meister阶位,就可以冠以这个头衔,穿上黑甲,扛起巨剑,作为雇佣兵拿到双份工资了。另一个较晚成立的剑术组织,Federfechter,更是直接将巨剑用在了自己组织的纹章上。在当年,德意志人对巨剑的训练和使用还是相当看重的。可惜的是,这些巨剑技法基本上没有流传下来。鉴于当代互联网对德意志地区剑术体系的介绍已经相当完备,在这里我就不赘述了。
在伊比利亚半岛和意大利,巨剑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可能比其他地方更广泛。现存的巨剑技术体系中,来自伊比利亚半岛地区的要占相当大一部分。相传收复失地运动中,面对数倍于己的摩尔人,西班牙人迫切地需要一种以一敌多的武器,于是他们选择了巨剑。典型的如Dom Diogo Gomes de Figueyredo的著作Memorial Da Prattica do Montante("Memorial of the Practice of the Montante") ,当中几乎全是以一敌多的技巧,其中一些还预设了情景,比如说保护要人或是面对组成盾墙的敌人之类。在现代复原中,让人牵着自己的衣服后摆,时不时让人下蹲的同时挥舞着巨剑的画面或许看上去有一些滑稽,但是在当年,人们依赖着这样的技巧活命。
至于意大利人,他们就更有意思了。在那个地方,典型的法律是这样的:长枪大戟一类的长杆武器都属于军用武器,带着招摇过市是会被抓起来的;但是市民可以合法持有和携带刀剑。显然,巨剑属于刀剑的一种。而意大利的大师们一直以来都教导大家“要能够第一时间拿出自己的武器”,携带长剑时都要手持剑鞘而非挂在腰间。所以在当年的意大利,你可以看到有男青年扛着不收纳的巨剑出街,可能就是去吃个午饭。在这样的环境下,意大利的巨剑武艺充满了市民气息,除了技巧之外还包括了许多具有操作性的建议,诸如“不要穿斗篷,会缠住剑”和“在小巷子里两头被拿着rapier的敌人堵住了该怎么办”之类的内容,可以说是超实战武术了。下面是Francesco Fernando Alfieri的著作L’arte di ben maneggiare la spada(The Art of Handling the Sword Well)的一张插图,可以看到描绘的主角是穿着入时的青年市民。
总之,关于巨剑,今天我们就说到这里吧。希望列位阅读愉快,读完之后能对巨剑这种文艺作品常客有一个简单的了解,那是最好不过了。我的朋友数次提醒我“你写成这样谁要看啊”,不过我这个武具nerd今后也许会断断续续地再写一点这样的文章。在下的确本事不济,写个文章干巴巴的不好看,还请列位多提建议,我一定想法改善。最后祝你,身体健康,再见。
评论区
共 114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