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最新一作《使命召唤》系列游戏中,我们从满天飞人的未来世界回到了战火纷飞的1944年二战欧洲西线战场,作为美军精锐部队“大红一师”——美国陆军第一步兵师的普通一兵为解放欧洲而战。但想必各位都已经厌倦了对本作满是槽点的枪械盘点,所以借着这个二战题材游戏发售的契机,为大家介绍一些不一样的东西,聊聊游戏里出现的美军二战时期的单兵装备。
和最初几部同样是二战题材的《使命召唤》作品不同,这一部的单机剧情全程以第一步兵师士兵丹尼尔斯的视角,为玩家展现二战西线战场上的一系列作战行动,而没有作为苏军或英军等其他盟军军队参战的机会,也没有二战其他战场的美军单位如在意大利的第十山地师、亚洲和太平洋战场上的海军陆战队等。因此不算长的单机剧情里友军穿着的的几乎全部都是美国陆军的普通步兵装备。本文将对游戏里出现的美军单兵装备和服装进行详细介绍,角色名字和物品名称翻译以PS4官方简体中文版为准。
由于是主视角射击游戏,游戏里又没有镜子,想看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就只能在过场动画里找了。主角丹尼尔斯展现了二战时期西线战场上标准的美国陆军普通一兵的形象:M-1钢盔、M-1928背包、M-1936背带、M-1923弹药腰带、M-2斜挎弹药袋、M-1910水壶包、M-1942不锈钢水壶、M-1942急救包以及M-1943野战夹克等。
说到M-1928背包,这款背包是由一战时期的M-1910背包经少量改进而来,广泛装备给二战时期美国陆军和陆战队的步兵。它用于士兵背负携带生活物资和个人物品:帐篷、毛毯、换洗衣物、口粮、洗漱用品和刮胡刀等。
与其说是背包,更不如说它是个配了背带的包袱:这款背包并没有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封闭容积空间,而是可以四向展开成十字形状,用捆扎带打包收紧,因此在使用上就有诸多不便:所有零碎物品必须卷在毛毯里才能携带,而且容量十分有限。由于M-1928背包的种种缺点,美国参战之后陆军和陆战队各自采用了不同新背包用来取代M-1928背包。
此外很多角色的M-1928背包上都附带了一把M-1910“T”型把铲,就是从背包底端伸出来的那个东西。
铲子是士兵的基础装备之一,用来挖散兵坑,必要时还可以作为肉搏武器,功能多种多样。而M-1910“T”型把铲子在二战时期广泛配发美军地面部队。由于它全长太长,因此后来被M-1943折叠铲代替。
和很多角色一样,丹尼尔斯身上也有一条M-1923弹药腰带。这种装具在二战时期作为最基础的装备广泛配发给步枪手,还分为骑兵版(Mounted)和步兵版(Dismounted)两种。骑兵版的腰带左片只有四个口袋,靠近腰带扣位置是空的没有口袋,只有一个按扣,为手枪弹匣包预留位置。
二战之后M-1923和M1加兰德步枪一起退出现役,作为军事援助物资和步枪打包提供给希腊和南越等国家。
斜挎的是M-2弹药袋(M-2 Bandoleer)。这种廉价薄棉布制成的弹药袋有六个口袋,可以容纳六个M-1加兰德步枪弹夹。
实际上包括M-2在内,美军常用的这种薄布制成廉价装具实际上是弹药的原配装具,和对应的弹药一起封装在弹药箱里出厂,一般用完即可丢弃,我在之前的文章里也提到过这一点。这种装具的好处就是可以方便携带大量基数外零散弹药,不过也经常出现和身上其他装具纠缠在一起的情况。
M-2斜挎弹药袋并没有随着加兰德步枪一起退役,而是一直用到了越战时期。M-14步枪代替M1加兰德之后用来装M-14步枪用的7.62mm弹药的五发桥夹,每个口袋可装两个桥夹。
水壶作为行军打仗的必备品和最基础的装具,不仅出现在每个角色的腰带上,也经常作为摆设出现在场景里。游戏里使用的是卡其色的M-1910水壶包以及M-1910铝水壶和M-1942不锈钢水壶。
游戏里能看到左胸的战斗步兵章(Combat Infantry Badge)下有三枚勋略,从左到右分别是:紫心(Purple Heart)、欧洲-非洲-中东服役(European–African–Middle Eastern Campaign Medal,还配了两枚铜星和一枚箭头配饰)以及陆军好行为(Army Good Conduct Medal)。
多说一句欧洲-非洲-中东服役勋略上的配饰,箭头代表参加过伞降、直升机机降或者登陆行动,无疑指的就是D日登陆了。而五角星配饰表示参加的战役数量,一枚铜星表示参加过一次战役,一枚银星相当于五个铜星,一枚金星相当于五个银星。
右胸则是一枚总统集体嘉奖(Presidential Unit Citation),这和主角所属单位——第一步兵师第16步兵团(US Army 1st Division 16th Regiment)的历史能对的上。
祖斯曼身上的装备和丹尼尔斯差不多,就不再赘述了。这名角色的小队技能是为玩家提供医疗包,这里就主要聊聊这个医疗包。它是二战时期美军广泛使用的M-1942急救包,在游戏中也能看到基本上所有人身上都挂着一个。M-1942急救包内装一个名为卡莱斯急救包的密封包装无菌绷带,而不是游戏里看到这样装了很多零碎物品。
战争初期这卷绷带采用黄铜包装,而后黄铜紧缺改为马口铁,最后为降低成本改用附铝箔的密封纸包装。绷带包里包含一卷压缩绷带和一小包消毒用的磺胺粉。由于潜在的过敏风险和细菌的耐药性增强,很早之前磺胺粉就已经不再用于外伤消毒了。
这里一定要晒一下,这玩意我们真拆过一包,这可是二战原品哦。
斯泰尔斯斜跨了一个M-1弹药包在腰部右侧。这是二战时期美军广泛使用的一种携带额外弹药的装具,其本体就是一个带挂环的长方体帆布包,内部有一个活动分隔,可用来携带额外的零散弹药、手雷和枪榴弹,也可以装入一个.30弹药箱。
此外,可能有人注意到游戏里包括斯泰尔斯在内很多人的M-1928背包上携带的M-1910铲子从背包上端凸了出来。
这倒不是一个BUG,因为在现实中M-1910铲套有两种:普通版和山地版。前者的挂钩在铲尖位置,后者在靠近开口的位置。山地版的设计是为了铲子挂在山地背囊侧面的时候不至从背包底部探出太多导致意外钩挂。这种铲套如果用在M-1928背包上就是图示的效果了。
另外游戏中有个穿帮的地方:在实际游戏里阿耶洛和斯泰尔斯的腰带上带的都是M-1942急救包,但在几段预渲染的过场动画里,这些急救包变成了一战时期的M-1910急救包。
可以看到它的平脚盖子上有两个按扣,而不是三角盖子和一个按扣,所以其实并不是M-1942,而是更老的M-1910急救包。在二战时期的确还有部分美军单位仍然使用一战时期生产的旧装具,但大多都是陆战队和二线陆军单位在用。像主角所在的这种一线陆军单位一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斯泰尔斯的小队技能是为玩家补充手雷和烟雾弹,请求之后会扔给玩家一个弹药包。但这个弹药包很有槽点,它并非美军的装具,而是英军P37装具系统里的基础包(Basic Pouch)。
其实上文也介绍了,美军装具里就有一个专门用来携带弹药的M-1弹药包,所以其实完全没必要用这个英国货。
五等技术军士阿耶洛身穿的装具也基本和其他步兵基本相同,除了M-1936和M-1923装具。这名角色穿的是一件卡其色的M-1941夹克。
阿耶洛也有一个穿帮的地方。在游戏一开始我们能看到他的军衔是五等技术军士,但在通关动画里直接被降成列兵(二等兵)了。
这位硬汉形象示人的军士在单机游戏的全程都在使用一支加(zi)装(dan)弹(wu)鼓(xian)的M1928汤姆逊冲锋枪,这一点也在其装具上有所体现:在前半段剧情战役里,军士身上斜跨了一个冲锋枪弹鼓专用的携行包。
每个弹鼓包可容纳1个汤姆逊冲锋枪50发弹鼓,包背面有腰带环,拆掉背带后可穿在腰带上 携带。由于存量稀少,这个包在现在的军品市场上价值不菲,并且很难找到成色好的。
而皮尔森身上另一件标志性装备莫过于位于左胸的M3皮枪套了。M7枪套和M3枪套的本体其实是一样的,而且底端都有连接腰带的挂环。不同之处在于M7有两条带子,分别从肩部和腋下绕过躯干,一般挂在左肋位置;而M3只有一条斜跨带,挂在左侧腋下。
本作游戏里也出现了M7枪套,由戴维斯上校使用,不过枪套的下端并没有装具腰带可连接。
与手枪配套的,包括皮尔森在内很多角色身上都带了双联.45手枪弹匣包,游戏里出现的这种是圆盖子的M-1912双联手枪弹匣包。
虽然这种弹匣包主要是一战期间生产,但因为数量很多,因此二战时期仍然还有继续使用,并不全是M-1923弹匣包。
特纳中尉牺牲之后,皮尔森军士接替指挥。所以在阿登森林一章可以看到他身上多了指北针和望远镜。
这其实并不是任何一款美军配发的望远镜,而是二战时期德军使用的“Dienstglas”6x30望远镜。也许是缴获来的?
在通关动画里皮尔森也出现了,只可惜由于视角原因,看不清他的勋略,只能猜测如下:陆军优质服役十字(Distinguished Service Cross)、紫心、欧洲-北非-中东服役(和主角一样)、铜星(Bronze Star),本土防御(American Defense Service Medal)。
特纳中尉也身穿M-1941野战夹克,主用武器是M1928冲锋枪,身上其他装具前文都介绍得差不多了,这里就聊聊装具腰带左侧的五联冲锋枪弹匣包。
可装5个20发.45冲锋枪弹匣。这个弹匣包出现在很多NPC队友身上,还作为摆设道具出现在很多场景里。
特纳并没有用配发的M1911A1手枪,而是很奇怪地用了一支英军的恩菲尔德2号转轮手枪(Enfield No.2) ,装在左侧大腿枪套里。美军二战期间的转轮手枪应该是M1917才对。
其实有好多二战时期美军大量配发使用的单兵装具装备在游戏中都没有出场。比如游戏里玩家和队友都有使用过BAR自动步枪和M1A1卡宾枪,但并没有出现这些武器专用的装具。
单机剧情里出现的友军几乎都是陆军普通步兵。而在多人游戏中玩家有更多盟军士兵形象可供选择(大部分需要开箱抽卡获得或者花费游戏内货币购买),其中也包括一些不同的美军士兵的形象。本文对这些形象也简单介绍一下。
多人游戏中的美军步兵形象比较普通,和单机部分里出现的大多数路人队友基本一样:M-1钢盔、M-1928作战背包、M-1923弹药腰带等,上文都已经详细介绍过,唯一不同的是这套造型身穿的不是野战夹克,而是HBT人字纹工作服,也在之前的文章里提到过,节省篇幅就不再赘述了。
要说二战时期最风骚的,除了飞行员们,莫过于这些“天降神兵”了。二战时期美军的伞兵的从装备头到脚都和他们的步兵兄弟们不同:头戴M-2/M-1C伞降专用钢盔、M-1936背包以及M-1943伞降夹克等。造型里的M-1923弹药腰带和M-1942急救包等装备上文已经介绍过的装备在此略去。
首先要批评一下,游戏里美军伞兵形象配置的默认头盔居然是错的!不要被风骚的伪装网和风镜骗了,这套造型的默认头盔并不是伞兵用的M-1C或者M-2钢盔,而是步兵用的普通M-1钢盔。
说到特殊头盔一定要多吐槽一句。估计是出于某种考虑,本作网战仅可以选择扮演盟军时的形象,不能选择当轴心国一方时的形象。但最初获得的几个特殊头盔的外观都是美军M-1钢盔,如果是轴心国一方使用,经常会让我错认成队友,尤其对方还是选择山地师这种一身破布条挡住装具和军装的造型。
这两者的区别在于悬挂系统和下颌带。步兵的头盔悬挂系统是两点式,普通的帆布织带下颌带;而M-2和M-1C为了在伞降过程中稳定佩戴,采用四点式悬挂(但仍然保留了外盔的两点式下颌带),早期版本还配有宽大的皮质下颌带(1944年后改为帆布织带)。所以反倒是游戏里另配的这个名为“探路者”的特殊头盔才是真正的伞降用钢盔。M-1C和M-2头盔的区别很小,仅外盔的下颌带连接环不同,M-2型的外盔下颌带连接环是焊接固定在头盔上的D型环,由于伞降时受到冲击有断裂的可能,其改进型M-1C将这个连接环改成方形可活动的。
M-1936背包是M-1928背包的代替品,但配发范围有限,仅包括军官、装甲兵、航空兵以及伞兵和摩托化单位,普通步兵大多没有份,直到二战末期仍然还在使用M-1928背包。M-1936背包需要配合M-1936背带一起双肩背负使用,也可用原配的斜跨带改成挎包。
值得注意的是M-1936背包经常出现在游戏前期的宣传图片里,但实际游戏里单机流程中并没有出现。
我想看过2014年上映的“抗德神剧”《狂怒》的各位对这套坦克兵造型都不陌生:标志性的M-1938坦克帽、装甲兵吊带裤(Coveralls)和坦克夹克。
除了头盔和服装,这套造型最大的特点是背后配了一个胶合背板(Plywood Packboard),并且绑了两枚坦克炮弹在上面。
胶合背板是美军从二战一直用到越战的一种多功能背负系统,主体是一块两边弯曲的厚胶合板,配有帆布绷面和可快速解脱的背带。这块背板的用途非常广泛,任何单兵辎重都可以绑在上面携带:弹药箱、电台、重机枪、炮弹等等。
冬季美军的形象来自二战时期美军在意大利山地区作战的第十山地师。造型上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背后用白色罩子完全罩住的大背包。这套造型里大多数装具在上文基本都介绍过,这里就着重说说这个背包。
虽然整个背包本体都被白色伪装罩子罩住了,但从露出的背架一角以及背包的外形来看,这个背包是二战美军的山地背囊无误。
山地背囊是美军当时配发的容量最大的背包,配有钢管焊接而成的外背架和帆布带构成的背负系统。顾名思义,这款背囊仅配发第十山地师等山地作战单位。其最初的设计来自于北欧地区国家使用的户外登山背包,而后经过数次改进有过不同的版本,并一直用到越战时期。
医护兵身上最有特点的莫过于腰部两侧的医疗包了。看过《钢锯岭》的朋友应该都不会陌生。这是美军二战时期使用的战斗医疗包,由班组医护兵使用。
这个医疗包整套装具由以下组件构成:帆布医疗包两个、专用背带一副以及连接带两条,挂在腰部两侧携带。
两个医疗包较步兵用的单兵急救包容量大了很多,可容纳更多更为专业的急救物品:包括绷带、橡皮膏、磺胺粉、吗啡注射器以及野战手术用具等。
除了上文这些穿着在角色身上的装备,游戏里还有一些其他值得聊聊的美军装备。
在单机游戏中这个指北针作为收集品出现在第一章里,也出现在很多角色的身上。在收藏品描述里给出的名称很准确:M-1938透镜指北针( Compass, Lensatic, M-1938 )。
名称里的透镜指的是指北针上可折叠的小凸透镜,它可将边缘的细刻度放大,用于精细判读方向角度。这种指北针配发到班排,用于基层指战员判读方向和地图测距。而其基本结构和功能用法自二战之后就没有再改过,直到现在美军配发的指北针仍然差不多是这个样子的。
顺带一提,在军品收藏领域里,这款指北针配套的携行包比指北针本身要少,并且大多都像我手上这个这样用沥青做过防水处理。有时候一个好品相的指北针包的价格甚至比指北针本身更贵。
同样也是收集品,不过这件物品的名称在游戏中被翻译错了。和上文的“寻路者”头盔一样,本地化团队仅根据英文的字面意思“Pathfinder”进行了直译,实际上这个技能章的正确译名是“伞降前导技能章”。游戏中另外也有一些字面直译的错误,比如有几处“Engineer”被直译成了工程师,但根据语境应该翻译成工兵。
另一方面,我实在没有找到和游戏里这个章一样的实物,二战盟军里找了一圈都没有能对上号的。个人认为可能是按照某个非官方的伞降前导章制作的。如果哪位知道游戏里这个章的出处,还请在评论里赐教。
伞降前导员的口号是“First in, last out”,这句口号也描述了他们的工作:他们是伞降行动中第一批跳出机舱的士兵,落地之后收集汇报降落地点的情报:天气、风向、地形和敌情等,为后续的伞降行动开辟降落场。这是一个很危险的工作,只能由经过专门训练的经验丰富的伞兵担任。战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即便事先已经做过周密的情报和侦察工作,在伞降前导员落地之前地面的情况仍然可能发生变化,他们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实施伞降行动,为后续大部队伞降提供降落地点的第一手实时情报。
这把铲子在多人游戏中被称为“美军铁锹”,作为一击必杀的近战武器可代替副武器手枪的位置。也经常出现在不同角色形象身上。
顾名思义,M-1943折叠铲的特点就是铲头部分可以向后折叠,缩短长度。这把铲子代替了上文提到的M-1910“T”型把铲,到了朝鲜战争时期还有一个型号为M-1951的改进型版本,将直角铲尖改为圆弧,并且增加了镐的功能,但M-1951折叠铲并没有代替掉M-1943。M-1943在美军中服役了20多年,直到1968年才被全金属材质的三折铲代替。
这个饭盒出现在“死亡工厂”关卡的开头,要求玩家将装早餐的饭盒从野战食堂送到观察哨位的战友。
M-1942饭盒实际上就是M-1932饭盒的不锈钢版本,二战时期为了集中铝材制造飞机,包括饭盒和水壶在内很多原本是铝制的东西在1942年都改用了不锈钢。不过这种资源短缺并没有持续太久,铝饭盒和铝水杯在1942年底到1943年就恢复生产了。金属水壶在六十年代逐渐被塑料水壶代替,这个不锈钢饭盒却一直用到了今天。
应该有人注意到了,HQ收邮件的地方附近有个信鸽鸽舍,就是旁边有个擦枪的NPC的地方。旁边的桌子上放着几个便携式军用鸽笼。
这几个便携式鸽笼就是PG-51便携式鸽舍,美军在二战期间使用的几种便携式鸽舍之一,可携带两只信鸽。
二战时期信鸽仍然还是一种重要的消息传递方式。在整个二战期间美军使用信鸽传递过超过三万条信息,送达率高达96%。这些长翅膀的士兵们在战争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军曾经有很多种训练、饲养和携带信鸽的装备,PG-51只是其中之一。美军最后一只军鸽在1957年退役,标志着这种通信方式彻底退出军事用途。
在阿登森林这一关的开始,玩家需要将一个弹药箱送到防御线另一头的机枪火力点。在这过程中没有德军的攻击,玩家可以在防线上随意走动,能找到不少有趣的细节。其中之一就是能看到一名士兵在用M-1942汽油炉和M-1钢盔煮咖啡。在冰天雪地的阿登森林里,再没有什么能比得上一杯热咖啡更让人振奋精神了。
游戏里有几个为数不多的非战斗环节,比如阿登森林一章和眼镜蛇行动一章的开篇,在场景里四处走走,能听到不少NPC的聊天对话。
这种便携式汽油炉由 Coleman(科勒曼)户外用品公司 生产。军方给出的指标是轻量化、小型化、可使用任何军用液体燃料。Coleman在60天内便完成了设计,这就是Coleman 520型汽油炉,军方采用后型号定为M-1942型汽油炉(Stove, Gasoline Burner, M-1942)。 二战结束后,M-1942型汽油炉有了一个改进版,这就是M-1950型汽油炉。主要改进了阀门结构、增加了挡风罩并且改进了勤务性,更方便拆卸清理维修。这种汽油炉一直用到现在。
单机流程中在美军营地和补给点很容易找到的补充随身医疗包的急救盒,它其实是车载用急救盒,内容的数量和种类比单兵用的多一些。
还记得在附带伤害一章开始用来呼叫坦克支援的电话么?它是美军在二战时期广泛用于阵地指挥通信的EE-8型野战电话。可手摇供电也可以用电池供电。通信方式包括点对点通信以及经交换机通信。
文章最后聊聊个人对这一作COD的感受吧,不会太长,就不另开一篇了。目前已经完整打完两遍单机剧情并拿到了全部收集品,其中包括一遍老兵难度,网战大约30小时。
首先说说单机部分。本作COD确实给人一种复古的感觉。无论是二战题材、血包回血的设定还是类似老胶片一样的画面处理,都让人感觉似乎回到了十几年前COD前三作的时候。虽然有个别词语的翻译缺乏专业性,另外有几处对话翻译套用现在流行的网络语言有点出戏,本作的中文本地化整体质量还算可以。但是单机流程过短仅局限在西线战场,以及枪械方面的错误仍然是个绕不开的问题。而且登场武器种类数量也不够多,历史上交战双方在西线战场上使用的一些标志性武器都没有登场,老兵难度下最后几关满是敌人的部分也让人感到抓狂。
然后是多人部分,前两天刚刚打满了一转,空降师和步兵师两个师部打了二转。这一作多人游戏最大的改动就是取消了之前使用数年的PICK TEN系统(所有武器、装备、附件和技能都消耗点数,相同装备数量叠加和选择超过三个技能时点数消耗加倍,上限10点),改为可成长的师部(类似于职业)专属技能外加一个自选技能(基础训练)。每个师部对应增强一类武器:步兵师可以给步枪加刺刀(近战一击毙)、空降师可以给冲锋枪加消音器、装甲师可以使用轻机枪的两脚架稳定射击、山地师使用狙击步枪时可以闭气稳定瞄准、远征军可以使用燃烧霰弹。
在前几作COD的多人游戏里,PICK TEN系统提供了很高的搭配自由度,能装配出非常强势或针对性很强的组合。这一系统的取消以及师部技能系统的引入,使得很多强势组合无法实现了,某种程度上回归到现代战争时期可升级的PERK技能系统,多了几分平衡性。
武器方面,由于题材回到二战,之前在BETA测试时上手的第一感觉就是大多数武器的弹容量较之前未来科幻题材的里的少了很多,更加考验玩家对残弹量的管理能力。但是目前来看,网战提供的武器数量也实在太少了,每类武器只有寥寥数种可选,手枪只有三把,甚至一些本来出现在单机剧情里的武器比如特纳的转轮手枪、M1919机枪以及M-1加兰德的枪榴弹(射杯)等都没有出现在多人游戏里。官方日后应该会通过更新增加更多武器。在靶场上可以看到在远处尽头有一个投掷手雷的轮胎靶,但那个距离远远超出了手雷投掷的射程,我估计是为了枪榴弹准备的。而就在昨天一段推特上流出的视频证明了这一点,视频里出现了包括P-38手枪在内多种新武器以及新游戏模式,估计过不多久就会正式更新。
本作网战的一大特点就是增加了一个社交大厅(HQ),玩家在这里可以接每日挑战任务、购买箱子和编辑徽章和枪械涂装等。HQ还有一个靶场可供玩家对武器搭配进行测试。靶场的人形靶的HP值和多人游戏里的角色是一样的,击碎或者击倒即表示输出的伤害足够击杀。但人形靶没有提供爆头的判定。话说我不知道是不是要改什么配置或者路由器设定,我的HQ里从来都没有人……
本作的另一个改动是修改了终场的击杀回放。以往的作品里所有的终场击杀回放都是全场胜利一方的最后击杀,但本作改成全场最佳击杀了,并且也不仅限于胜利一方。可能这是受到《守望先锋》的影响吧。
这个改动怎么说呢……有点微妙吧。往好了说,只要打得好,即便不是胜利一方也有机会展示漂亮的击杀操作。但另一方面,能上回放的最佳击杀基本都是连杀,至少达成double kill才有机会“上电视”,这就经常出现连续的比赛里玩的好的玩家霸占终场击杀回放的情况,而且使得漂亮的单次击杀完全失去了展示机会。还记得前年Black Ops 3网战时疯传的那个风骚走位二段跳空中狙杀回放么?在现在的回放机制下怕是再也看不到了。
此外在本作的多人游戏里,消音器不再是所有种类武器的附件,变成了冲锋枪的专利,并且仅有空降兵能使用。在COD系列的多人游戏里,消音器的作用是以射程和威力为代价,换取开火自己时不会显示在敌方的小地图里。这一变化再加上师部(部队)技能系统代替PICK TEN系统,导致潜行流发生很大的变化:枪械消音(空降兵专属)、对侦察机隐身(山地师专属/边锋技能)、无声移动(山地师专属/低调技能)和消除击杀死亡标记和被瞄准时准星不变色(销声匿迹技能)四个隐匿相关技能最多同时拥有三个,而且使用山地师拥有其中三项技能时枪械无法消音,也就无法做到完全的隐匿了。
网战体验目前来看对我来说还算可以,我玩的是PS4版,出现过一次重复更新失败(错误代码5)改用移动的手机热点再更新之后就好了。由于COD对战时的网络通信是玩家之间互连,匹配方面除了DDA系统,基本本着就近低延迟原则,匹配到的大多都是国人,速度也还可以。但也偶尔出现比赛结束即掉线的情况。
虽然本作回归了二战,但多人对战时冲锋枪类武器依旧强势。且不说新手宝百式,波波沙后期解锁大容量弹匣之后基本上就相当于P90。步枪类由于弹容量较少变得难以上手,BETA测试期间我就数次死于M-1加兰德步枪的8发容量,而系列之前突击步枪类的大威力半自动步枪弹容量普遍在10到20发之间。
就在前阵子全世界的玩家都在对EA的内购和DDA系统口诛笔伐之际,CODWWII网战的付费内购悄然更新上线了,玩家可以消费系列游戏网战通用的COD点数(CP)获得稀有箱子,抽选名片背景、胜利动作、外观形象和高级武器。我自己也没忍住,手痒抽了一发新手特价包。就目前来看,本作网战的高级武器只是在外观上有区别,可以获得击杀经验加成,而不像前作那样有性能上的区别。希望这些稀有武器并没有性能区别,如果以后真变成这样了,我大概就不会去玩了吧……
在军事题材游戏里出现的非武器的单兵装备,大多没有服务于游戏逻辑的功能性,一般仅用于渲染真实气氛和区分敌我,所以很多游戏开发商对此并不重视,都主要将美术资源放在武器、场景和敌人方面。但如果在这方面考证严密,搭配合理,游戏就会增色不少。
实在抱歉又把文章搞得这么长,因为原本以为没有这么多内容。写了一半才发现篇幅又超了,但图片已经都上传了,拆分成上下篇的话好多图片还得重新上传,最后只好删去了大概15%的内容,如果哪位觉得“诶怎么没提这个”,多半就在这15%里了。要是已经上传的图片可以复用就好了。下次一定要汲取这个教训……
评论区
共 65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