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波兰封建割据时期,各个领主大公及其关系非常庞杂,因此我只在比较重要的人物后面附上生卒年月和其领地头衔。一些战役的翻译很多,比如“瓦尔斯塔特战役”又以译成了“累格尼察战役”或“格列尼卡战役”,我只用现在能在公开资料中查到的译名。
(本文中的波兰地图主要截屏自B站UP幻想浅绿发布的欧洲历史疆域变化视频,侵删)
在这里鼎力推荐机核关于“王国”、“帝国”的FM 通识节目 ,您看完本文之后如果还一头雾水,去整体听一遍,就完全理解了! 本章有大篇幅描写了波兰封建割据的混乱局面,很多人(尤其是对中世纪封建制度不了解的人)会觉得很乱,我简单解释一下封建制度:一个国家的最高领袖是国王, 国王除了直辖领地之外,其他国内所有土地都分给了各个公爵,公爵的土地又分给了侯爵和伯爵,再往下分给子爵和男爵、骑士阶层,最底层的则是没有任何爵位的农民。 农民和平时期负责耕作,战争打响后相应上层领主参军打仗。
当然封建现象我们可以大概的分成轻度封建和重度封建, 在轻度封建下,中央王权权威尚在 ,下属的公爵、伯爵必须上交大部分的税收,也不能攻伐别的领主,战时也要征召更多军队参战。 在重度封建下,公爵们几乎自成一国 ,他们只对国王贡献一小部分税收、军队,平时是可以和别的领主互相争斗的。 在中世纪的大多数情况下,重度封建制是常态。
如果还不懂的话,大家可以把轻度封建想象成我国的西周时期,周天子权威强盛,旗下列国虽偶有征伐,但还是真心顺服与周王室。重度封建就是东周,王室权威遭到轻视甚至是无视,各国虽然还遥尊东周王室,但已经处于事实独立的状态。
波兰是一个典型的重度封建国家, 我们经常提及的“大公”头衔在波兰和罗斯是一种比公爵要高,但略略低于国王的爵位名称, 但实际上大公在自己的领土内的权势和国王也没什么两样,他们有着领土内的最高司法权以及战时最高指挥权。
但并不是每一位大公都可以加冕为国王, 只能是文治武功都特别出众,所有人都很服气的大公才有资格加冕为波兰国王。 在10~12世纪的两百年间,整个波兰只有三位大公加冕成了国王。他们是上文提到过的鲍莱斯瓦夫一世、梅什科二世还有鲍莱斯瓦夫二世。
在波兰的封建割据时代,中央王权基本是处于被架空的状态,任何一个拳头大的人都有资格争夺克拉科夫大公的称号。 克拉科夫大公是当时波兰法理上仅次于国王的至高爵位, 可以说抢到了这个称号,你就是法理和名义上的波兰最高统治者,但是下属诸侯是不是真的服你,就得看你的本事了。比如在本文中提及的波兰在普热梅斯尔王朝下实现短暂统一,也只是波兰各大公承认了瓦茨拉夫在波兰的王权地位, 并没有做到秦统一六国那样的真正的大一统。
(在神罗崩溃后,德意志地区的诸侯国纷纷独立并且自称大公,但此时的大公基本演变成了君主的称号,一直沿用至今。)
波兰的封建领主们为了增加经济收入,增强军事实力,扩大政治影响力,纷纷 从13世纪开始不停的在外国(主要是神罗)的农民中大量接收移民。 到1250年之后,移民运动达到巅峰,德意志地区的移民主要在西里西亚、波莫瑞和大波兰等地区大量开垦荒地,建立定居点,然后发展成村落、市镇和城市。
为了让移民更加努力工作以获得幸福(被剥削)的生活,波兰封建领主们一般都为其提供 8~24年的免租期 (其实就是养肥再宰...),免租期过后,移民者才会向领主缴纳 税收、地租和代役租 (给钱换取自由)。此外,农民还需要向教会缴纳 什一税 (专门奉献缴纳给神职人员的税种),这就是流行于中欧的 “德意志法”。
“农业的进步带动了手工业的蓬勃发展,从事工商业的人口大量涌入城市。首都克拉科夫的人口一度达到了14000人(同时期其他城市只有几千人),在13世纪,波兰因为移民热潮而增加了近100座新城市。 ” ——《波兰通史》
但是凡事都有两面,大批德意志地区移民虽然加速了波兰经济的发展,但他们并没有对波兰有祖国认同感,反而与周边虎视眈眈的神罗诸侯互相勾结,成为后者侵略波兰的帮手。
12世纪初,波兰出现了第一部用拉丁文书写,具有文学性的编年史 《加尔编年史》, 作者是鲍莱斯瓦夫三世时期的一位匿名神职人员。书中记述了彼雅斯特王朝早期几位君主的历史,歌颂了鲍莱斯瓦夫一、三世为统一祖国所做的成绩, 作者写道:“坚守在保卫祖国的岗位上,为了祖国的荣誉而竭尽一切。” 《加尔编年史》是当时致力于呼吁祖国统一,反分裂,反封建割据的作品,也展示了当时波兰一部分上层精英的统一倾向。
波兰原本只有朴实(low)的木质建筑,后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从11世纪开始,波兰的教堂、宫殿、修道院都开始尝试罗马风格。用大石块堆砌而成的罗马式建筑外表雄浑美丽,内部装饰非常豪华,天花板、大门、圆柱都有各种几何图案、马赛克图案以及中世纪风格的艺术点缀,最典型的建筑就是克拉科夫的瓦维尔宫和大教堂修建于卡齐米日三世时期。
到了12世纪,地方封建领主的势力不断增强, 他们从国王手里得到了司法豁免权和税收豁免权 ,开始成为一种半独立的势力存在。相对的,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力量则被不断削弱,地方封建势力的力量则不断加强。
1215年,波兰教俗封建领主的封建豁免权达到极点,此时波兰的四位大公:克拉科夫大公绰号白色的莱谢克、马佐夫舍王公康拉德、奥博莱王公卡什米日和大波兰的王公瓦迪斯瓦夫, 他们同时向教会发布豁免权。这使得他们领地内所有的教会土地完全收归己有,脱离了中央政府的控制
说了这么久,还没讲过早期波兰的军队组成形式。最早波兰的军事力量是由大公们的亲卫队和贵族民团(骑士)组成。梅什科一世时期的亲卫队有3000人,到了鲍莱斯瓦夫一世时期,增加到了4000~5000人。 当时,整个波兰的军队约由4000名轻重骑兵,13000名步兵组成。 正是依靠着这支武装力量,彼雅斯特王朝早期的几位君主才多次打败了德意志诸侯们的入侵,保卫了波兰的统一和独立。但是到了鲍莱斯瓦夫三世时期,封建领主的经济力量与日俱增,他们也不断的建立自己的私人卫队。 随着封建进程的推进,骑士阶层慢慢壮大,亲卫队的作用渐渐削弱,最后只作为象征性的精锐军队存在。
书接上文,鲍莱斯瓦夫三世死后,他的儿子们完全无视长子继承法,纷纷争抢王位,到1146年,冲突无法调和,内战正式爆发,波兰又开始了割据混战的局面。
长兄瓦迪斯瓦夫二世(Władysław II,执政1138-1146 )被二哥绰号“卷发”的鲍莱斯瓦夫四世(Bolesław IV the Curly,执政1146-1173,生1125-卒1173)打败, 卷发哥兼并了克拉科夫地区,随即继任波兰大公。
1157年,不服输的瓦迪斯瓦夫二世主动邀请当时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绰号“红胡子”的腓特烈一世(Friedrich I 生1122年 -卒1190年6.10)利用波兰内战的间隙侵入大波兰地区。波兰的王公们本就打的伤痕累累,面对气势汹汹的红胡子选择了不战而降,并承认后者的至高权力。 卷发哥被迫宣誓效忠皇帝红胡子,并上交了不少的贡金 ...(保护费)。
1173年,卷发哥病故,次子老梅什科三世 (Mieszko III the Old,执政1173-1177,生1126/7-卒1202.3.13) 继位。四年后的1177年,克拉科夫的封建主因不满他的统治,再次赶走了梅什科三世, 又推他的幼弟,绰号“正义王”的卡什米日二世 (Casimir II the Just,执政 1177-1194 生1138-卒1194年5.5 )为波兰大公。
正义哥是先王鲍莱斯瓦夫三世的第五子,出生于他父亲去世的同年。歪嘴哥明显对这个最没存在感的儿子不那么看重,因此在遗嘱中没有分给他任何领地。直到他四哥死后,才从卷发哥手中获得了不太起眼的维什利卡公国,梅什科三世被驱逐后,他被选为大公。
1184年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正义哥向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红胡子表示效忠。1186年他先后兼并了马佐夫舍和库亚维,以此扩大了他的势力。1191年,梅什科三世密谋发动政变推翻了卡齐米日的统治,但是 正义哥随后又在基辅罗斯的帮助下战胜了梅什科三世的军队,他得以复辟。 1193年他对异教徒雅特温人发动了一次十字军战争,同时正义哥向教会势力授予了许多特权,提高了基督教在波兰的地位。次年的1194年5月5日,在一次寻常的宴会上,卡什米日二世溘然长逝。 正义哥的两个儿子莱谢克和康拉德,他们在后面的故事中都会占有一席之地,他也是后来波兰恢复王国地位后的第一位国王“矮子”瓦迪斯瓦夫一世的曾祖父。
后世波兰的教会史学家赠与了他 “正义王”(King of Justice) 的称号,以感谢他的贡献。
卡齐米日二世去世,克拉科夫主教佩乌卡主张由卡齐米日二世的幼子莱谢克继承大公之位,封建领主势力的督军米科瓦伊则主拥立之前被赶走的老梅什科三世为大公,两方势力的角逐以教会势力获胜结束, 绰号“白色公爵”的莱谢克一世(Leszek the White 执政1206-1210 生1184-卒1227)成为了波兰大公 。后深感不服的梅什科三世与莱谢克一世的军队在1195年大战一场,双方均未分胜负,梅什科三世被迫撤回其封地大波兰。 莱谢克一世于1202年正式加冕为波兰国王。
这时的克拉科夫风云变幻,不甘失败的封建领主势力终于战胜了教会势力,莱谢克一世在1200年、1201年和1206年遭到废黜。 梅什科三世在耄耋之年终于可以入主克拉科夫称波兰大公。 但安逸总是短暂的,梅什科三世没享受几年好日子就在1202年病逝了。
之前提到的督军米科瓦伊没有让莱谢克一世复位,而是让老梅什科三世的儿子, 绰号“细长腿”的瓦迪斯瓦夫(Władysław III Spindleshanks,执政1202-1206,生1161/67-卒1231.11.3)继大公位。 同年,米科瓦伊暴卒(我个人怀疑是教会谋杀), 长腿哥屁股还没坐热就被赶回了封地大波兰,莱谢克一世在教会的支持下于1206年复辟,执政直到1227年。
似乎上帝嫌波兰还不够乱,长腿哥有一个侄子叫 瓦迪斯瓦夫·奥多尼茨,他还要求在大波兰分得一份领地。 于是在教会势力和格但斯克王公希文托·佩乌克(乌克=光头)的帮助下占领了大波兰的北部,但他却遭到了大小波兰封建领主的强烈反对(毕竟弱宣称)。
另外,长腿哥还必须对付格涅兹诺教区的大主教意图扩大教会势力的密谋, 长腿哥也不废话,直接付诸武力强行了镇压了教会 。可教会在中世纪绝对不是软柿子, 罗马教皇在1214年因为长腿哥的渎神行为,对其施以绝罚......( 绝罚,俗称破门律或逐出教会,是天主教所有惩罚中最严厉的一种。一般来讲,被绝罚的领主在中世纪很难再混下去,只能向教皇认怂忏悔才能收回绝罚 ) 幸亏大波兰的封建领主力挺长腿哥,才没有引起更加严重的后果。
在1227年, 莱谢克和长腿哥秉持着攘外必先安内的觉悟达成共识,两人又联合了西里西亚王公大胡子亨里克 (Henry I the Bearded,执政1232-1238,生1165-卒1238.3.19) 同弱宣称的奥多尼茨决战。
长腿哥觉得优势很大,长腿哥A了上去!长腿哥打出了GG。到1227年,长腿哥几乎失去了整个大波兰地区。
后沮丧的长腿哥接受了莱谢克一世的提议,于11月在甘萨瓦举行一次王公大会,准备和平解决困扰几人许久的领土纠纷问题。 然而坏侄子奥多尼茨和光头哥居然直接带兵冲入了会场,时任克拉科夫大公兼波兰法理国王的莱谢克一世当场被杀, 一起来劝架的亨里克一世躺枪,他在卫队的保护下拼死抵抗,但还是受了重伤。长 腿哥毫发无损 ,不是因为他有多能打或是能预测未来,而是 他丫的那天迟到了!
得知最大的竞争对手莱谢克横死的消息后,细腿哥表面MMP,心里笑嘻嘻。但是莱谢克一世好歹留下了一个幼子, 这位只有一岁半的孩子就是后来绰号“害羞”的鲍莱斯瓦夫五世 (执政1243-1279 )。鉴于君主太过幼小,克拉科夫的封建领主们建立了一个摄政会议。
长腿哥费了很大劲终于击败了他的政敌西里西亚大公亨里克和马佐夫舍公爵康拉德, 于1228年终于再次当选为克拉科夫大公 (摄政王),直到腼腆哥成年后归还政权。但是坏侄子奥东尼茨的势力远比长腿哥强大,后者非常不情愿的在1229年将整个大波兰拱手相让。不久,他又被迫将桑多梅日封给马佐维亚公爵康拉德(还记得刚才的卡齐米日二世吗,这位就是他儿子!)。积蓄了足够力量的 马佐夫舍公爵康拉德在隔壁罗斯军队的协助下起兵反叛,将长腿哥彻底击败。
长腿哥在1231年11月3日以70岁高龄去世,结束了他富有争议的一生,遗憾的是,他没有留下任何子女。
康拉德一世(Konrad I of Masovia,执政1229-1232,生1187/8-卒1247.8.31)终于成为了克拉科夫大公。之前提到在波兰第一届和平峰会中受重伤的大胡子哥亨里克很愤怒,不带这么欺负老实人的好吗?!他养好伤,于 康拉德继位三年后的1232年发动政变,从后者手里夺走了克拉科夫大公之位。 在享受了6年大公生活之后,73岁高龄的亨里克一世安详去世,他的儿子绰号 “虔诚的”亨里克二世 (Henry II the Piou,执政1238-1241,生1196-卒1241.4.9) 继任克拉科夫大公。
大家以为搞事的家伙纷纷GG后,波兰就恢复平静了吗?是的!至少当年的波兰人都是这么想的。
然而,在亨里克二世还没继位的1236年,在东方辽阔广袤的钦察草原的地平线上,一支军队在一个男人的率领下已经踏入了东欧的土地。他是继阿提拉之后又一个来到欧洲的东方人, 他的名字将在接下来七年内成为整个东欧的梦魇:孛儿只斤 · 拔都。
我会用比较大的篇幅来描写这一时期的蒙古西征过程,从1236年入侵罗斯到1243年建都莱撒城。其实本篇的大部分内容和波兰本身没有特别大的关系,你们可以当做是一个“番外篇”来看, 如果对蒙古西征不感兴趣的话,可以跳过继续看波兰的统一之路。
我相信各位在各种网文上都见过各种版本的关于蒙古与东欧联军的那次战争,关于大概的经过和结果,大家就算不是特别清楚,也应该大概了解。总体上就是东欧联军惨败,整个东欧被蒙古人蹂躏了一个遍。但 蒙古东征这个历史事件的前因和后果,详细的过程大家可能还不是特别清楚,所以我在这里以1241年4月9日于现波兰境内的列格尼卡(Legnickie )附近发生的瓦尔斯塔特战役为核心,用我个人的方式、观点和角度去阐述一遍这段历史。 为保证阅读流畅感,我会在一些悬而未决的历史迷雾中进行合理的设想(YY),如有错误,请批评指正。
在中亚和东亚取得一系列出人意料又摧枯拉朽的伟大武功之后,蒙古人有了一个伟大的理想,那就是“征服全世界”。于是蒙古向欧洲和中东分别派去了两个男人进行征服活动。一个是旭烈兀(第三次西征),他毁灭阿拉伯帝国建立了伊尔汗国,但是在1260年九月三日的艾因贾鲁之战中, 蒙军大将怯的不花败给了埃及马穆鲁克王朝,蒙古帝国向中东的扩张就此终结。
在此之前的1240年前后,另一个蒙古人窝阔台向欧洲进发(第二次西征),他征服罗斯诸国,在今俄罗斯地区建立了钦察汗国,同时向西派去了一支远征军, 这支军队的任务是征服“不服之国” ,大概的意思就是以后我就要在俄国这边混了,为了防止以后东欧诸国对我形成威胁,我先派兵过去把你们轮番揍一顿,揍服了,我钦察汗国的统治就稳固了。
在得知以上的历史背景后,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钦察汗国对东欧的侵略本质上是一种建立于外交之上的军事威慑。
关于这场战役,我查阅了不少相关资料,但每一个参考资料都或多或少有问题,光译名就有好几个版本,诸如“累格尼查战役”、“格列尼卡战役”、“瓦尔斯塔特战役”等等......还比如 有的文章称此时的波兰国王是鲍莱斯瓦夫四世,可卷发哥在1173年就去世了 ,战役发生的年份是1241年,距离卷发哥去世已经过去了将近70年之久等不同的矛盾处。我只能尽可能的查阅更多的参考文献, 这一段我的参考书籍是《波兰通史》《波兰史》《草原帝国》《多桑蒙古史》还有维基百科
成吉思汗的继任者窝阔台汗命令术赤的嫡次子拔都率军西征欧洲,西征的蒙古军队名义上是由统治者咸海草原和乌拉尔山区的拔都所统帅,此时在他身边汇集了成吉思汗各支的代表:拔都的兄弟杆翰尔答(Orda)、别尔哥(Berke)和昔班(Shayban);窝阔台之子贵由(Guyuk)、合丹(Qada’dan);窝阔台之孙海都(Qaidu);拖雷之子蒙哥(Mongka);察合台之子拜答尔(Baidar)和孙子不里(Buri)。
但这支军队真正的领导者是60岁高龄的老将速不台,这位蒙古汉子一生南征北战,东至朝鲜,西抵波兰,南到波斯,都有他的赫赫功勋。
参与第二次西征的蒙古军力大约为15万人(除蒙古本部军马外,还有仆从国军队),根据伊斯兰史籍记载, 战争起源于1236年秋天 ,蒙古大军攻灭伏尔加河流域保加尔人的卡玛突厥国。
1237年春寒料峭时,蒙古军又进攻钦察草原上处于半原始文明状态的钦察游牧部落,1239年12月份,蒙古人攻陷了阿兰人的都城蔑怯思城,南钦察草原被彻底吞并。在征伐南钦察草原的过程中,北面开始了对罗斯诸公国的远征。
当时的罗斯诸公国碎的比波兰还严重,波兰好歹有个名义上的共主,罗斯则是完全碎了一地,各个公国的分歧严重削弱了罗斯地区的凝聚力和军事组织能力。
1240-1241年冬天,蒙古人越过了结冰的维斯瓦河,在洗劫了几乎是空城的桑多梅日之后,裹挟着一众俘虏的男女平民,行进到距离克拉科夫城七英里的时候驱散了俘虏,意在让他们逃回去传播蒙古人的恐怖。 到1241年初,克拉科夫城防长官弗拉基米尔率领一支小股部队悄无声息的绕到蒙军后方,在波瓦涅茨附近发起突然袭击。蒙古军猝不及防,损失了不少人,但回过神来发现对方的人数实在比较少,很快就站稳了阵脚将其击溃。 但是混战的时候,蒙军的男女战俘多趁乱逃跑,藏匿到了附近的树林中。蒙军劳师以远,军士都多疲敝,蒙军继续后撤,从森济舒夫退回到了伽里赤(罗斯小国)境内修整。
修整完毕后,蒙军以两个万户的兵力(至少两万人)进军到了桑多梅日,然后在此分为两军。一军入侵棱斯克,另一军继续入侵桑多梅日地区。此时, 桑多梅日和克拉科夫的封建领主们一致对外,1241年3月18日在昔德洛夫(又称赫梅尔尼克)附近集结御敌。波军大败,主将阵亡,士卒十死七八。
博勒斯(鲍莱斯瓦夫)老王闻败讯不自安,携其母妻避兵于佳尔帕忒山下的桑德志城(Sandeca)附近之一堡中,已而又避摩拉维亚境内之一修道院中。波兰之富家贵族亦多逃避与匈牙利、日耳曼(德意志诸城邦)等地。其不能迁徙者,皆避兵于山林沼泽之中而逃死。”
(这段最大的问题也是国王的记述,首先,此时的波兰没有国王,只有“波兰最高公爵”这一称呼。而且这个1241年前后并没有鲍莱斯瓦夫姓氏的的大公执政。这一时期的波兰大公前后有两位,一位是马佐维亚的康拉德一世 (Konrad I of Masovia 1187-1247),还有一位是前文提到的胡子哥亨里克二世(Henry II the Piou 1196-1241)。康拉德一世的执政年份是1229年~1232年,这时蒙古人还没过来。另一位就是亨里克二世,他的执政年份是1238-1241年,刚好对的上,但它并没有逃跑,而是整军备战,亲自加入了1241年4月9日的瓦尔斯塔特战役。而文中提及的鲍莱斯瓦夫四世在1173年就去世了,战役发生的年份是1241年,距离卷发哥去世已经过去了将近70年。下一次鲍莱斯瓦夫五世继位的年份是1243-1279年,此时蒙古第二次西征已经过去了一年。)
这段关于“波兰国王”逃跑的记述在很多资料上都有,我能想到最大的可能性是 当时还没有成为波兰大公的害羞的鲍莱斯瓦夫五世逃跑被人记录了下来 ,后面他成为了波兰大公,于是就有了这个“逃跑国王”的记述。应该说,这个逃跑国王是以后来人的眼光记述的,至少在1241年,波兰并没有什么逃跑的国王。。 在1241年蒙古大军压境的时候,只有一位努力备战的大公,没有怯懦逃跑的国王。
蒙古军到达克拉科夫城后,见到城内无人(早就全程疏散了),就纵火烧城而后离去。行进到西里西亚境内的时候,发现奥德河上的桥梁早就被波兰人毁坏了,就在拉蒂博尔附近制作木筏或者干脆泅渡过河。本地驻防的大公自知军队数量太少难以对抗蒙古大军,于是就后撤到了累格尼察城附近,加入了正在此集结军队的波兰大公亨里克二世。
蒙军渡河后,直接进发到了当时西里西亚的首府布列斯劳。布城内的百姓老早看到蒙军过来,不想让城内资源落入敌手,就直接自己焚烧了外围的城市,然后撤入了坚固的内城做坚决抵抗。 蒙军围攻多日,久攻不下,于是干脆解围撤退,之前的一路蒙军在累格尼察附近会和,此时的蒙军有高达两个万户的兵力。
西里西亚大公兼波兰最高公爵,“虔诚的”亨利二世已经在此集结了3万(一说2.5万)人的军队,大体分为五部分。
第一军大致是从德意志的戈德堡金矿区招募的矿工组成的步兵。由波兰西部的领主莫利维亚侯爵的儿子鲍莱斯瓦夫指挥。
第二军是大波兰地区的主力军,辅以一小支克拉科夫卫戍军。以撤来的克拉科夫领主速里斯拉夫指挥。
第三军是梅什科公爵带领了逃亡来西里西亚的西波兰军民。
第四军是条顿骑士团大团长鲍勃 · 冯 · 奥施特恩(Poppo von Ostern)率领的数千条顿骑士团军队(不全是骑士)
第五军是之前未受战火波及的西里西亚与波兰全境的精锐,一些外籍军团做辅助。由亨里克二世亲自指挥。
公元1241年4月9日早上,虔诚的亨里克二世和诸王公、主教在里累格尼察城中举行了弥撒仪式后,率领军队出城迎战,两军布阵于离累格尼察城郊处约10公里的平原地带上。
波兰联军第一军在鲍莱斯瓦夫的带领下率先出击,蒙军佯装不敌,诈败而走。这支波兰军队全都是步兵,而且 装备非常糟糕,武器盔甲甚至都没有配发齐全,有许多士兵甚至是赤膊上阵 ,而且行军布阵毫无章法,许多士兵前堵后拥的挤在一起。这支部队在莽撞的鲍莱斯瓦夫的带领下渐行渐远,脱离了主力部队的掩护范围内的时候,蒙军轻骑兵突然发起反击,回身便射! 第一军是那么的拥挤和脆弱,就算一个女人闭着眼睛盲射都能轻松的杀死一个人 ,就更不要提身经百战的蒙古战士了。数千支凌厉的箭矢带着破空声像热刀切黄油一样轻松的插进了波军士兵的躯干四肢里,在蒙古军队技术+战术的双重作用下, 第一军甚至来不及溃散就被尽数射杀,将领鲍莱斯瓦夫身中数箭当场阵亡。
第三军主将梅什科见前军危在旦夕,赶忙率部向前支援,可惜当他赶到的时候,第一军已经已经全军覆没,十不存一。第三军的装备和训练要优于第一军的临时征召兵,但第三军依然以步兵为主力,因此机动力也很糟糕,他们在蒙军轻骑兵的箭雨下也很快支撑不住开始后撤。
亨里克二世眼见步兵主力损失殆尽,终于和条顿骑士团大团长鲍勃 · 冯 · 奥施特恩一道,率领麾下最精锐的波兰骑兵和条顿骑士团主力向蒙军冲锋。蒙军轻骑兵见状,又开始故技重施诈败而走, 虽然在撤退,但蒙军轻骑兵一刻都不停的用手中弓箭回身射击波军重骑兵。 亨里克二世不知是计,依然执着的向前冲锋,力图追上蒙军弓骑兵。 忽然,蒙军轻骑兵开始自发的分成两拨,向左右两个方向逃遁。
波军正要追击, 但见在正前方马匹奔腾出的黄沙烟尘中,赫然出现了一支蒙古重骑兵部队 ,向着自己慢速推进。亨里克二世马上重整队形,摆出攻击阵型向蒙古重骑兵部队发起冲锋。蒙军重骑兵也开始有条不紊的转变成攻击阵型,向波兰-条顿骑士联军发起冲锋。
此时的波军虽然仗着一腔血勇发起冲锋,但自身已是受创颇多, 早已迂回到波军两翼的蒙古轻骑兵一刻不停的倾泻着可怕的箭雨,已经有很多骑士和战马受伤 。流矢重重的砸在盾牌上的声音和尖利的破空声简直像是撒旦的狞笑。
骑士们哀嚎着,怒吼着,兴奋着,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接下来的命运。
而对面的蒙古重骑兵却是死一般的寂静,一层一层坚实厚重的扎甲下面,是无声的沉默。他们并肩骑行,犹如一道铁墙向前推进着,蒙古重骑兵掏出了高磅复合弓向前直射,波军骑士只能硬着头皮继续猛冲。
两军相接,金铁交加。顷刻间,鲜血与断肢齐飞,缄默与疯狂同在。 骑士们依然很亢奋,这是他们从小到大学习的最标准的战术,最强大的武备,这是整个东欧能集结起来的最强大的野战力量!似乎没有理由输。 侍从、骑士、雇佣骑手、奥施特恩和亨里克二世都是这么想的,直到战友越来越少,蒙古轻骑兵封死了后路, 骑士们的惨叫被隆隆的马蹄声所掩盖。
蒙古人就像是一把铁锤,带着蒙古高原独有的冷峻和残酷,粉碎了所有人的幻想。波兰-条顿骑士团联军惨败 ,“虔诚的”亨里克二世在亲卫拼死保护下突出重围之后,身边仅剩下四个随从 。而且亨里克二世的坐骑受了重伤无法前进,他好几次改驾别的战马,因此耽误了时间。
亨里克二世骑马拔刀自卫,在毫无希望的战斗中, 蒙古骑兵用长枪戳入了亨里克的腋下,后者吃痛,被挑落马。徒劳的反抗后,蒙古人揪着他的头发,割下了这颗头颅。
“是役也,波兰军损失甚众。相传敌兵在战场计算死者之数,每杀一敌,割其一耳,所得之耳,记有九大囊云。” ——多桑蒙古史
关于蒙古与波兰的伤亡,因为年代久远,在当时也没有人清数,所以至今没有确切的数字。我估计蒙军的伤亡及其轻微,应该在100人~1000人之间。因为这是一场歼灭战,所以 波军去掉少数溃逃掉的,保守推测应该在一万五千~两万人 ,即真正意义上的全军覆没。条顿骑士团大团长鲍勃 · 冯 · 奥施特恩虽然活着退出战斗,但也身受重伤,于两个月后死痛苦的死去。
里格尼治城的居民已经提前将外城焚烧殆尽,物资全部运到了内部城堡中,做坚决抵抗状。 蒙古军把亨里克二世发臭的头颅插在枪尖上,在城下来回巡示,意在恐吓守城居民,逼其投降。 但城内居民早就看透了蒙古人的套路,据不投降。 蒙古人见套路失效 ,将周围的村镇夷平后就弃城而去。
蒙古军在勃列西斯科修整了八天后,进入摩拉维亚境内开始三光政策,一直先进到奥地利和波西米亚边境。这两个地区此时都归波西米亚大公瓦茨拉夫所有。瓦茨拉夫大公集结了步骑兵大概5000余人,交给国内一位将军指挥,并命令他去支援摩拉维亚,他就是 雅罗斯拉夫· 德·斯滕伯格 。因为军队数量稀少,而且还有累格尼察的前车之鉴,所以命令他不要和蒙古人野战,必须快速进军到奥摩茨和布林两城准备防御作战。
雅罗斯拉夫达到布林城,发现城内集结了数千军队,于是他留下了约4000人协防,自己亲率1000多人进发到了奥摩茨。雅罗斯拉夫前脚刚进城,后脚蒙古人的先锋骑兵就到了。第二天夜里,他登上瞭望塔,发现四周灯火闪烁,就知道蒙古军已经到了。
第三天,蒙古大军到达了城下,因为城中尚有一万两千人驻守,所以没有急着围攻,只是向城头上射箭,意图杀伤城垛上的守军,但 雅罗斯拉夫早就偷偷的把城墙上的士兵换成了稻草人 (草人借箭...)。蒙军有些不爽,为了展示威慑,直接向城内攒射箭雨, 史载:“如云之盖天,如雹之坠地”。 然后又用老套路假装撤退,想要引雅罗斯拉夫出城追击,但 后者依然没有上当。
这时蒙古人脸上有点挂不住了,来欧洲这么长时间没遇到这种对手,这家伙竟然软硬不吃。于是蒙军就开始焚烧奥摩茨周围的小镇,有一个修道院就在镇子里,里面有少数的士兵坚守。蒙军也不客气,直接放火焚烧,逼得院内士兵出战。 蒙军将其尽数杀死后,把他们的头颅割下来绑在马尾上,在奥摩茨城下巡示挑衅。 城内的将士非常愤怒想要出战,但雅罗斯拉夫仍然下令 坚守不出。
过了几天,蒙军大将别塔到达了围城军营中,他按照传统的三光政策开始分兵掠夺破坏周围的村庄小镇。雅罗斯拉夫在巡示的时候,发现城下蒙军人数少了一些,而且因为长期乏味的围城,防御也有些松懈。于是 在1241年6月24日月黑风高的晚上,集结了一些精锐士兵,突然打开大门命令部下急攻守备松懈的蒙军大营!蒙古人猝不及防,损失非常惨重,而且最要命的是蒙军大将别塔竟然被当场格杀在了乱军之中。 当蒙古主力回过神来,集结兵力气急败坏包围过来的时候,雅罗斯拉夫已经带着手下的军队撤回城内了。
这场标准的夜袭战斗中, 雅罗斯拉夫手下只损失了300人。蒙军的具体损失虽然不详,但史载蒙军“损伤甚众”。 第二天,雅罗斯拉夫听到蒙军大营内传来了哭声,侦查得知是蒙古人开始屠杀战俘以祭拜他们战死的大将别塔。 三天过后,城下蒙军无奈的撤围 ,跟随主力离开了波兰,进军匈牙利。
后来,蒙军与匈牙利国王贝拉四世在赛育河决战,后者惨败。布达和佩斯两座都城相继沦陷,蒙军一路势如破竹的攻下了整个匈牙利,贝拉四世逃亡到亚德里亚海上的一个小岛上才躲过一劫。后窝阔台大汉的死讯传来,蒙古西征军开始全线撤退, 拔都率军徐徐东行,于1243年初抵达伏尔加河下游东岸,在此修建了钦察汗国的都城萨莱城。
先来聊一聊瓦伦斯塔特战役,大家认为这场战役中蒙古人是如何赢得胜利的? 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是蒙古人的骑射功夫非常了得,通过不停的放风筝战术把欧洲的重装骑士们磨死,这种说法明显是错误的。
我将从装备、战术和组织度这三个指标来简单谈一谈我眼中的瓦伦斯塔特战役。
蒙古人的装备跟当时的东欧联军相比,在近战武器方面,两方不相伯仲。 但是在远程投射兵器和穿戴甲胄方面,蒙古人完全有着碾压级的绝对优势。
相比欧洲那种约定俗成的,贵族式的战争(类似于我国春秋时期的贵族战争),在残酷的蒙古高原崛起的蒙古人完全是字面意义上的战斗民族。蒙古人打仗不会考虑任何“文明”举动和形式主义,残忍至极的实用主义是蒙古人的游戏规则。其实蒙古第二次西征的过程, 我们可以想象成一个地下打黑拳的老手去挑战学习竞技跆拳道的人 ,两者都是学武之人,但是前者就是能把后者摁在地上直接打死。
蒙古人的战术并非是我们想象中精妙诡谲的,实际上非常简单。标准的蒙古野战军团里,60%是轻装弓骑兵,40%是重装骑兵。开战时, 轻骑兵打前锋,诈败引敌深入。而后利用优秀的机动力向两翼迂回骑射,形成包围之势。然后重骑兵排成一道人墙向前推进, 同时用手里的重磅复合弓远程射击,距离足够近的时候切换近战兵器。重骑兵与敌人接战后,轻骑兵完成包围,到了这种局面,敌人的失败就是板上钉钉的了。
在我看来,这是蒙古人在中世纪得以迅速崛起,击败一众对手的重要优势。用简单的话说就是:蒙古军相比东欧联军,更像是一支真正的军队。蒙古人经过多年战斗和战争模式的淬炼,已经形成了一套简单高效的蒙古式风格:
在长生天和神化的可汗感召下,形成了强大的宗教、领袖认同感 ,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战斗信念,使得蒙古人的士气非常优秀, 更容易死战到底,不易溃散。 反观东欧联军方面,底层的征召兵基本就是拿了武器的农民,士气和战斗意志远远不如蒙古战士高昂。只有骑士们在荣誉的驱使下士气会更高,但也绝对高不过更加系统先进的蒙古体系。再后来的艾因贾鲁之战, 蒙军大将怯的不花被阵斩后,蒙军也并没有发生溃散 ,而是有组织的,各自为战式的向后撤退,还防御住了前来追击的穆斯林军队,可见蒙古人的组织力多么可怕。
综上所述,蒙古人在装备、战术和组织度上完全优于对手的情况下,获取胜利其实是非常合理的。在13世纪蒙古人的巅峰时期,他们绝对是地球上最善战的军队之一。
相信看到这里的人,绝对有过这样的疑问。东欧沦陷自不必说,中欧、南欧、甚至西欧会不会也变成某个汗国的领地? 其实你们想多了,蒙古帝国稳定的扩张极限就在东欧,想要继续往西扩张是不可能的。(这段都是我的个人猜测和推理,并不是资料内容,轻喷T T)
蒙古人的军事体制是非常特殊的,每个战士自备多个马匹和军粮,以掠夺和奴役占领区的民族做战时军需补充。这无疑是具有非常出色的机动性的组织形式,但是这对人员补充是不利的,要知道,蒙古军虽然仆从国和占领地众多,但 这些地区的士兵对蒙古人普遍抱有抵触心理,战时士气远不如蒙古民族本部兵马 ,拿他们去打格伦瓦尔德战役那样的硬仗是不行的。 但是蒙古民族的人力资源是非常有限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精锐的蒙古民族士兵是死一个少一个,难以做到瞬间补充。 如果在一场决定性的战役中失败,损失了太多的人力,那将对整体的战略形成不可逆的重大损失。 (艾因贾鲁之战蒙古人败的并不难看,战损比是占优的,但是蒙古人却从此中止了向西征伐的脚步,这是原因之一)。
我们要知道的一点是, 蒙古军队非常强大,但绝不是不可战胜的。蒙古的征伐绝不是完全顺风顺水的,南宋的孟拱防御战、钓鱼台、襄阳战役就很说明问题。 非常有趣的是,我发现蒙古西征和苏德战争在很多地方有相似之处:
因此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假想,如果蒙古人继续向欧洲推进,西欧、中欧诸国会被逼团结一致,坚壁清野的与蒙古人死磕到底。在多次战役后,欧洲人也会逐渐清楚蒙古人的套路和战术,就算不能完全克制,也能做到自己不会吃前期一样的大亏,两方可能会陷入战略相持的局面。蒙古人前进一步都要付出相当的代价,而且是绝对得不偿失的,因为欧洲的掠夺价值远远低于东亚和中东地区。 其实1260年的艾因贾鲁之战,就可以算是蒙古继续西征结局的表现了。
宏观来看,西里西亚和玛索威亚地区越来越倾向于分裂主义,波美拉尼亚地区的王公们也渐渐摆脱了皮亚斯特王朝的统治。但蒙古的入侵也是一份机遇, 因为人口的减少,新的移民运动进入高潮 。 由各个公国组成的贵大会议(波兰贵族代表大会,各公国统治者在这里颁布法令、开展法庭等等)——“策温克”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政治形势。 贵族、领主和城市上流人士借此开始更多的参与到政治中去。
在“虔诚的”亨里克二世战死于瓦尔斯塔特战役后,马佐维亚的康拉德一世得以重新复位。然而三年不到,1243年,康拉德就被赶出了克拉科夫。 克拉科夫的权贵拥立“害羞的”鲍莱斯瓦夫五世为名义上的波兰大公,他一直执政到了1279年。
1247年的波兰一分为二,西部由波兹南公国的普热梅斯乌一世管辖,东部由卡利什-格涅兹诺公国的虔诚的鲍莱斯瓦夫管辖。这样均衡的局面一直持续到1279年,害羞哥安然的老死,大波兰地区由普热梅斯乌一世的儿子普热梅斯乌二世统治。
此时波兰国内各个阶级之间,无论是教会势力,封建领主势力还是农民势力,他们于公于私都是非常倾向于国家统一的。
市民和农民渴望平稳的耕作和贸易生活;骑士阶层希望有一个最强力的统一政府来约束飞扬跋扈的当地封建领主,来获取更多的土地;苦于连年混战,声望大跌的教会势力更加渴求一个统一安定的国家,用来传播教义和恢复教区的管理;很多大领主们害怕持续混战的局面会危害到他们的既得利益,所以也希望统一。 只有个别小王公和封建领主唯恐统一后自己丧失诸如自由裁量权之类的特权而反对统一,但他们在历史大势面前犹如螳臂当车一样无力。
谢拉兹大公,绰号“黑色的”莱谢克二世(Leszek II the Black,执政日期:1279-1288,生1241-卒1288.9.30) 在被克拉科夫和散多梅希领主拥立成为波兰大公的九年期间, 以小波兰的克拉科夫为基地,依靠市民、骑士等阶级第一次进行了统一国家的尝试。
在这期间,克拉科夫主教帕韦乌和散多梅希督军亚努什功在1282年~1285年发起武装叛乱,莱谢克也不客气,他借助匈牙利军队的帮助镇压了这次叛乱。但是在1288年, 年仅47岁的莱谢克二世暴卒 (个人怀疑是反统势力谋杀)。一个莱谢克倒下,千千万万个莱谢克站了起来, 克拉科夫的领主直接拥立了佛罗茨瓦夫大公 亨里克四世 (Henryk IV Probus,执政1288-1290,生1258-卒1290.7.23 他就是战死在瓦尔斯塔特的亨里克二世的孙子 ) 成为了波兰大公。
亨里克家族的封地是西里西亚地区,因此亨里克四世想要借德意志诸侯和捷克的同盟,先统一富庶的西里西亚地区,然后北上统一全波兰。但克拉科夫的领主们担心不怀好意的德意志贵族可能会因此介入到波兰本身的政治中去,所以反对这一计划。 辗转提出由后来大名鼎鼎的库雅维-布列斯特大公 绰号“矮子”的瓦迪斯瓦夫一世(Władyslaw I Łokietek,执政1320-1333,生1261-卒1333)为大公候选人 ,此时矮子哥还没有崭露头角。双方很不爽,决定用最具波兰传统的方式解决问题。 矮子哥在1289年一度占领了克拉科夫,但屁股还没坐热,就被亨里克四世赶到了桑多梅日。
“正是亨里克四世正式迈出对波兰的重新统一具有重要象征意义的第一步。” ———《波兰史》
亨里克四世踌躇满志,想要加冕为波兰国王。他去到罗马,主动和罗马教皇以及神圣罗马帝国选帝侯鲁道夫进行交流磋商,想让他们同意关于自己的加冕仪式。
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亨里克四世在1290年被毒死了......但他临终之前立下了遗嘱,因为自己没有子嗣,就把克拉科夫大公之位留给了大波兰王公普热梅斯乌二世(Rrzemysl II)。 公正的讲,这位占有格但斯克港口和波美拉尼亚的普热梅斯乌二世比100多年以来任何一个前任都要强大 ,此时整个波兰只有桑多梅日大公“矮子”瓦迪斯瓦夫有资格与他一争高下,可见亨里克四世对其统一事业寄予厚望。
就在普热梅斯乌二世意气风发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波西米亚的边境线上,一个男人漆黑的影子笼罩了整个波兰, 他就是后来开创波兰普热米斯尔王朝的时任波西米亚国王——瓦茨拉夫二世(Václav II 执政1300-1305 1271.9.27生.-1305.6.21卒)
“瓦茨拉夫是中世纪最成功的土地征服者之一,他的父亲普热梅斯尔 · 奥塔科尔二世被其斯拉夫臣民称为“普热梅斯尔”,德意志地区的臣民称其为“奥斯塔尔”,他在布拉格建造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 ——《波兰史》
富庶的波西米亚,给了瓦茨拉夫扩张野心充足的物质基础。 亨里克四世的去世犹如一根导火索,点燃了瓦茨拉夫统治波兰的熊熊野心。 瓦茨拉夫先是通过1291年的“利托米兹特权法”(他对小波兰贵族和骑士阶层许诺了很多利益)确保了至关重要的小波兰的支持。在瓦茨拉夫真金白银的诱惑下,矮子哥的支持者日渐减少, 在1294年,矮子哥向瓦茨拉夫俯首称臣。
但是在矮子哥和瓦茨拉夫对峙的这三年里,普热梅斯乌可没有闲着。他成功获取了宗教势力的支持,波兰大主教席文卡说服了教皇,并且 在1295年6月26日在格涅兹诺大教堂为普热梅斯乌二世举行了加冕典礼 (闷声发大财...)。 但是在次年的1296年2月他就被勃兰登堡侯爵谋杀而死 ,因为普热梅斯乌二世在维护领土完整的问题上绝不让步。
虽然普热梅斯乌二世只有短短7个月的执政生涯,但他却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可爱的礼物: 一只头顶王冠的雪白雄鹰被印在了波兰国王的印玺上,从此正式成为了波兰民族以及国家的象征。
(波兰国徽的传说可上溯到公元6世纪,当时波兰的彼雅斯特部落酋长在西部的格涅兹诺山岩中发现一个鹰巢,被惊吓的银鹰迎着夕阳腾空飞翔而去。那舒展潇洒而又刚柔并济的雄姿使酋长大为赞赏,于是决定以迎着太阳展翅高飞的银鹰作为家族的族徽,并在格涅兹诺建起一座城堡。后来这座城堡逐渐发展,成为波兰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以及波兰历史上最早的首都。13世纪时,雄鹰徽记开始出现在波兰国王的玺章上。1947年波兰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新政府决定沿用12世纪以来就使用的银鹰徽标作为国徽,但去掉了鹰头上的王冠图案。1989年12月,波兰共和国宣布恢复国徽雄鹰头上的王冠,以此来弘扬波兰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 其实这个故事的真假绝对不可考,但每个民族似乎都有类似的用以团结民族凝聚力的传说,我们就把它当成一个美丽的故事吧。 )
经过徒劳的抵抗后,在1299年,矮子哥和大主教席文卡也不得不承认了瓦茨拉夫对波兰的统治权, 1300年的9月,矮子哥加冕瓦茨拉夫为波兰国王 , 随后被流放。 但矮子哥没有放弃希望,他辗转来到了罗马教廷,随后得到了同样仇视普热梅斯尔王室的时任教皇布尼法斯八世的支持。
此时的波兰虽然得到了名义上的统一,但波兰的大部分地区还都处在公爵分封的状态下。瓦茨拉夫本人的直辖地区主要是在克拉科夫、桑多梅日、大波兰和波美拉尼亚东部。瓦 茨拉夫随后创立了一个世代流传的政治机构:“长老会”(starosta) ,其实就是一个管理皇室土地的机构,但因为他是捷克人,所以长老会的决策者的胳膊肘总是向外拐,这样明摆着欺负人的举动,逐渐令人民不满。
“对于瓦茨拉夫来说,波兰只是更伟大的普热梅斯尔王朝的附属部分,要是单纯为了波兰本身的统一,他对此并不感兴趣。” ——《波兰史》
十四世纪的第一年,也就是1301年1月的一天,匈牙利国王安德鲁三世去世,他膝下无子,王位发生了空缺。贪婪的瓦茨拉夫自然不肯放过这个机会,他利用自己11岁的儿子强行介入匈牙利的政治,目的是争夺匈牙利国王的位置。 经过一系列的权谋手段,瓦茨拉夫如愿登上了匈牙利王位 ,但他毕竟分身乏术,遂返回波希米亚,只派大臣代理匈牙利事务。
经过四年的卧薪尝胆,在1304年,由匈牙利、罗马教廷、神罗南部诸侯结成了匈牙利-德意志联盟。 瓦茨拉夫二世终于慌了,他想要将自己的领地交给勃兰登堡诸侯,以换取后者的支持, 但大波兰的贵族早已受够了他的飞扬跋扈,拒绝接受命令 ,并且在1305年选择揭竿而起,反抗瓦茨拉夫的统治。那些受够了瓦茨拉夫的人选择支持格沃古夫公爵亨里克(Henry,1273-1309,他就是亨里克四世的侄子。)。
匈牙利的领主和武装势力宣布支持被流放在外的矮子哥,并且击败了瓦茨拉夫在小波兰地区的军队,使得 除克拉科夫之外几乎所有的小波兰领土都归了矮子哥。
万念俱灰的瓦茨拉夫二世在1305年6月21日与匈牙利-德意志联盟达成停战协定后,很快就去世了。刚刚继位的瓦茨拉夫三世不愿意轻易放弃在波兰的利益,意图利用其父之前对勃兰登堡诸侯的许诺,再次率军进占波兰。但是捷克此时因为政局紊乱,也开始发生了裂痕。 瓦茨拉夫三世在1306年8月4日加冕前夕,在摩拉维亚的奥洛穆克神秘地被刺杀,死后无嗣,普热米斯尔王朝至此断绝。 他的死结束了捷克普热梅斯尔王朝在波兰1296-1306期间,短暂的10年统治。
你以为矮子哥终于能坐稳波兰统治者之位,并且开始大展拳脚了吗? too young!
一个比瓦茨拉夫父子危险的多的对手正在北方以势不可挡的姿态逐渐崛起,并且成为十五世纪波兰的头号强敌,在持续100年的互相伤害后,1410年双方在格伦瓦尔德地区展开了一场惨烈决战,这场战斗的结局将会影响往后整个东欧甚至欧洲的命运。
敬请期待下一章:《波兰立陶宛珠联璧合 条顿骑士团百年悲歌》
评论区
共 65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