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旅行青蛙》因其独特的“佛性气质”而大火,而我在体验过后认为其独特气质是通过机制而表达出来的。本文看似分析,实为安利。
《旅行青蛙》(《旅かえる》)最近火了。微博、朋友圈仿佛一日间被这个随性的青蛙刷爆,所有人都在讨论自己的青蛙出去了多久,又给自己寄了怎样的照片。作为既“恋与纸片人”之后又一款现象级手游,它大火的原因除却在中国特殊语境下“青蛙”这一意像带来的不可描述的隐喻外,《旅行青蛙》也是一款“青蛙出不出门随缘,回不回来也随缘”的“佛系游戏”。
而我在后知后觉的情况下也从app store下载了《旅行青蛙》,在实际体验过后,我发现这款手游确实有它独特的气质。
对于这款游戏,我的初见体验是这样的:由于基本看不懂日文,我在一通乱点快速过渡教程后,重启游戏完成了青蛙的第一次出行。而在青蛙回来后,我在给它包里塞满吃的后点击下面,我认为是“出行”的按钮后,青蛙不为所动。这使我困惑不已,这时朋友告诉我:“他想出去的时候就出去了,那个界面只是你在帮他塞行李而已。”
听完这话我就惊了,“卧槽,恁牛逼呢!”(请于脑内作西蒙语气)总之,朋友的介绍让我对于机制有了大概的了解,而在我了解之后,这款游戏,或者说这只青蛙身上的“佛性气质”则随之扑面而来。
要理解这种独特的“佛性气质”,可能要先从《最后的守护者》(其实我更喜欢《食人的大鹫》这个名字)中上田文人对于“大舅”的设计谈起。
众所周知,大舅TORIKO在游戏中,特别是游戏的初期,有时并不会对玩家的指令做出及时反应,并且有时甚至会对于玩家的指令不理不睬,一如小智的喷火龙。这样的设计一开始让玩家十分愤怒,而在理解了它的设计理念后却又觉得这简直神来之笔。大概来说,游戏想要给你营造的是大舅的“宠物感”,通过限制玩家对于大舅指令的影响程度,有时甚至将其无效化,从而带来一种大舅的不确定性。正是这种不确定性使得大舅不再依附于玩家,而成为一个独立的他者,使得其形象愈发鲜活。
与《最后的守护者》相比,《旅行青蛙》在这方面做的更为彻底,游戏最大程度地限制了你对青蛙的影响,你对它的干涉仅限于为它改名(据说中国百分之八十的玩家将自己的青蛙命名为……)给它喂食以及帮它整理行李。当然,据说你给青蛙整理的东西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青蛙出行,但这影响始终是间接性的,这在某种程度上强调了你在游戏中的作用。“一切随缘”不断强调着不确定性,从而使得青蛙成为了他者。当青蛙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他者,那么玩家便能作为玩家自己参与到了游戏体验之中。
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我朋友当时的表述:“他想出去的时候就出去了,那个界面只是你在帮他塞行李而已。”(这是他的原话,一字未改)这句话很有意思,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他真正的把青蛙看成了独立的个体,并且是一个人格化的个体,因为他指代青蛙时用的是“他”这个词。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养这青蛙的时候就跟养儿子一样,在他出行长时间未归时又心急如焚(并不)
如果从这个思路往下想,或许最好的游戏体验便是在设置里将《旅行青蛙》的一切推送关掉,然后静静等待它的离去和归来。于是游戏通过机制表达出了独特的佛性气质,而我们玩家也获得了印象深刻的体验(提早感受到了养儿子的心情)。这是游戏,这一第九艺术所独有的语言。
青蛙的行动并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它自有它的远方。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帮它整理好行装,而它会在你不经意时离开,或许又会在你快要忘了它的时候回来,一切随缘。
评论区
共 44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