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的审核期很长,可能作者文中描写与实际阅读时的情况有所不同,还请读者见谅。
“同样一个人,14岁和28岁的时候,去玩《旺达与巨像》,感受是不同的。”
这句话很可能是对的,但是我已经无法知道了;毕竟,我14岁的时候没有玩过。
在2005年PS2版本发售的13年后,《Shadow of the Colossus》的重制版又登陆了PlayStation4平台。港台译名定作《汪達與巨像》,不由得让人思索小时候的“旺达”是哪里来的翻译;而大陆第一次发行这款游戏,定名《巨像之咆哮》,大约是受到了初版游戏同年的原声带《大地的咆哮》的启发。
本文尝试记录一些游玩之外的消息,以供参考。不可避免带有剧透,可能会影响初次游玩的体验。
由于游戏中的地图带有格子,且已经标注数字与字母,通常使用诸如“G8”“F5”等表达位置。这样的表达对于较大的地标,如 祈祷-存档 、巨像位置等还算适用,但在诸如PS4特有的硬币收集环节就不够理想,推荐玩家在硬币环节自行观看流程视频。
虽然本作的文本极少,且不像如《Metal Gear Solid》及《地平线:零之曙光》等有附属剧情(磁带、资料点),但对于地点,也有在存档中体现名称。这些地点,就是游戏中分布的25块石碑的标识。汪达可以在这些石碑前进行祈祷以进行存档,读档时候汪达即是在这些石碑前醒来。
这次的石碑位置据比较,与之前版本有了一定变动。而例如E5区域,原本称作Autumn Forest,也在本次改名,并且有一个关于所有石碑祈祷的奖杯。
可以看到,简体中文与繁体中文在奖杯名称上的差别,已经很接近。本次的简繁中文化工作似乎是交由同一人统筹,在片尾字幕显示为 Shao-Chu Chou ,我猜大约是一位周姓人士,在此先感谢他,或她的努力。
港版游戏片尾字幕,就是都是用的英文字母,而没有汉字,这在对待日本、中国等汉字文化圈的人名时,其实挺不友好的(特别是,原制作人 上田文人 也是这个圈的),不晓得日版的字幕如何。
代表民族特征的最重要的标志,是语言和文化生活的共同性。即使是同一血统的人,如果语言文字不同,文化和风俗习惯不同,也不能说是同一个民族。由于我国长期被分割,北方和南方之间语言已经趋于不同,文化和生活方式也趋于不同了。民族的分裂状态持续得越久,语言和生活方式上的差别就会越来越大。
—— 《 祖国统一三项原则 》,1972-05-03 相比起,诸如同为SIE Japan作品的 Bloodborne,繁简文本巨大差异 ,更希望未来SIE可以考虑使用同一批人马进行繁简中文化工作,尽量减小文本差别。有生之年,我们可能会见证汉语的分裂,我只是希望,这个过程更慢一些。 言归正传,底部的16个巨像流程杯,在第一个巨像的时候出现了文本失误(注释为第二尊巨像),可见即便文本量不大,也要谨慎。
奖杯『Speed Demon』,中译『速度恶魔』,要求是5:41:28内完成困难模式。
一个如此精确到秒的时限是暗示什么?折合20488秒,目前还不清楚 。
或者是我想多了?
『Five-lined Skink』,生物学上确实存在,通常是称两种,一种是分布在非洲的 Trachylepis Quinquetaeniata,一种是分布在北美的 Plestiodon Fasciatus;此外,在东亚还分布着一种 Plestiodon Elegans。在玩家群体中一般也会称之为白尾 (White-tail),而在生物研究领域,前述三种都会被描述为蓝尾,而游戏里看到的也是白中泛蓝。
游戏关于吃下尾巴增长耐力的设定,也很有一种吃哪补哪的巫医属性的相似感。
《最后的守护者》相关的木桶奖杯,英文作『Boon of the Nomad』,其中NOMAD是ICO相关游戏社区讨论中比较活跃的分子,后文硬币故事环节会介绍。中文奖杯无法翻译出该情怀,而且大众对于该作者认知不足。
游戏中的一个半可操控对象,分别是汪达 (Wander) 与阿格罗 (Argo) 。 当然,这次多尔暝 (Dormin)大概也可以算0.1个吧。
『wander』这个词是漫步、徘徊或游荡的意思,也许上田文人初始的意思就是希望玩家多在这个世界中探索。至于再加一个er的『wanderer』才是流浪者的意思。第一尊巨像所在的山谷就是这个名字。
随着游玩过程的深入,主角的气色会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对于第一次观看结局的朋友,可能会有极大的冲击。而开启了新的周目,不由会想去避免,却会发现这就像人生僵局一般……
读者指出,我们亲爱的黑马朋友名字的英文拼写是『agro』,而声优的演绎在不同的空耳中成为“阿狗”“阿肉”等,以下关于金羊毛的猜想,请当作笔者的一种遐想,或者瞎想。
『argo』,这个名称最为熟知是希腊神话里的一条船名,作为船名时通常翻译作『阿尔戈号』 —— 英雄伊阿宋 (拉丁文 Easun,英文写作 Jason ) 等一众人,乘坐 ARGO 成功取得了金羊毛。亚格罗在游戏中忠诚勇敢(虽然操作感不敢恭维),近末尾那段演出让人心痛,不负传奇之名。 奖杯也专门配置了关于马的几个操作技巧。
2012年有一部电影,《逃离德黑兰》,讲述了1979年伊朗人质危机时,滞留伊朗的美国使馆人员金蝉脱壳的故事,这部片的英文原名就是《Argo》 —— 也是片中用于虚构蒙骗伊朗方面的伪造片名。
硬币可能是本作最神秘的传奇故事。本作在一些地方安排了一些发光点,人物靠近可以听到旋律,使用默认设置的R2按键可以拾取,并且控制器DualShock4会发出类似投币的音效,也因此,这种看不清具体形态的收集物被称作硬币 (Coin)。
由于『偷跑』的存在,许多玩家可以早于游戏发售的时间(北美与大中华区 02-06,欧澳新 02-07,日本 02-08)得到实体版的游戏光碟。“偷跑”是一种游戏或其他商品定期发售前提下存在的一种情况,仅就游戏而言,下载版或者数字版可以通过日期条件进行锁定,而考虑到运输与铺货等延迟,实体经销商往往会提前得到游戏的碟片。相比起万众瞩目的新款手机或是无人机,游戏碟的相关“保密”工作就不那么严格,经常有相熟的经销商贩给脸好的顾客。
所以差不多是文章发布没几天,拿到了SotC实体光碟的玩家就开始了硬币狩猎之旅。虽然说同一时间,全世界好像都在打猎(我是说MHW美猴王),甚至中国大陆区的PS4还借此涨了一波,不过依然挡不住人民群众寻找硬币的热情。
在文章发布时,根据玩家社区的讨论,应该已经收集到了大约70枚。硬币本身没有相关的槽位,也无法从什么道具菜单里进行检视。但是很快玩家们就发现,在地图左下的位置,存在一个神秘数字,而且是和已经收集到的硬币相关。
但是硬币收集的上限是多少?无从得知,索尼方面也保持了缄默……难道是蓝点的临时工?以及,收集齐之后会带来什么效果?尤其是这后面一点,想想都令粉丝睡不着觉。
在PS2时代,根据采访得知,上田文人一开始,“大手笔”策划了48个巨像的构思。但是制作周期等因素并不能完全契合,于是减半到24个……等等……不是成品只有16个吗?不要着急,巨像章节解释。
所有的79枚硬币都已经被找齐,并且解锁的道具也确定为『多尔暝之剑』(Sword of Dormin)。视频中提及了社区的朋友们,大家交换了信息,让他可以做出这样的视频攻略。这个视频在我查验时,已经有了 103,213 次播放,目前还在增加中。
大家比冬奥会开幕还要激动,各路文章中纷纷贴上了PS4Trophies的指导视频。PS4Trophies的Youtube频道目前有638318个订阅,且在持续增长中。而相对权威的 TeamICO的wikia 站点也紧随着这波风潮,在新版本游戏页面的硬币环节加入了该视频。并且对这种收集物进行了解释,指出它具有三个常见的称呼,硬币( Coin )、遗物( Relic )或者启示( Enlightenment )。 硬币是由于营销,遗物是由于收集之后可以开启秘门,至于启示,则对应了江湖上的一句话:
『Nomad Colossus and the 79 steps to enlightenment』
Nomad是一个相当活跃的社区分子,经常给出相关的讨论,他主持了 一个博客 ,是关于ICO小组游戏的剧情设定与游戏本身讨论。 Nomad Colossus 也主持自己的youtube频道,并且在PS4重制版发售之后更新了三个视频:
第一个视频给出了快速开第二巨像的技巧,该技巧也在稍后D2的整段式速通中出现。
第二个视频回溯了原始版本Emon封印神庙的动画,并且表明新版丢下来的东西不一样;在视频开头还很俏皮地展现了一下致敬奖杯。
第三个视频展现了利用爆炸箭(闪光之箭)的反推作用,送上一些bug跳都无法到达的地方以探索地图的技巧。
第四个视频展现了通过爆炸箭反推可以达到的E5最高岩处的风光(第七段视频是具体方式展示)。同日发布的第五个视频则有关H7的一个在前版本无法达到的区域(利用降落伞)。
第六段视频演示了在B5区域利用鹰与降落伞到达一块小高台的可能。
3月5日是高产日,除了展现E5高岩的到达,还有关于Celosia开场洞穴探索、G2的岩石与瀑布调查 —— 后者是少数几个降落伞安全着陆,且还能校正摄影机角度的位置。
Nomad Colossus的Youtube频道,目前有41659个订阅。如果有兴趣查看youtube内容的话,可以考虑顺便订阅一下一个叫做 『機核網』的频道 。 巨像的名字,甚至还有对应拉丁名,看起来十分正式……可以在一些奖杯站留言里看到,还有热心玩家给出巨像名称备注。但是游戏里的文本根本未提及,这些名字是哪里来的?
后来我才了解到,其实这些昵称并不是官方授予,而是由玩家社区讨论的共识延续下来。而之前提及的24尊巨像,这消息出自2006年,日本地区发行的艺术设定集(ISBN 978-4757725805,你可以在 Google图书看到相关信息 ,法米通出版……甚至在 美亚现在还有两本新的 )中透露。 艺术集给出了巨像的设定,并且收录了8尊未使用的巨像。
而在05年对预购游戏顾客发放的Bonus DVD Nico中,更是出现了一个满是巨像雕塑的走道。掐指一算,是24像的位置。TeamICO的非官方wikia, 专门介绍了这8尊未解禁的巨像 。或许这样解释,读者多少可以明白为什么大家为硬币而疯狂。 之前提过,在重制版的奖杯里,特别设计了『浪迹天涯』,条件为找到隐藏洞穴里的木桶。这个洞穴入口位于E5巨人之森,并不难找。木桶则来自《The Last Guardian》,木桶内容物为大鹫的食物,在游戏中用于引导大鹫配合以方便脱逃。
在原版游戏中,B5的海滩就高度相像《ICO》中的结局海滩。这次重制版,只要你愿意去找,西瓜会等着你,应该是与ICO的分瓜结局呼应。
是否暗示了ICO重制的可能?毕竟………… 这处海滩有两枚硬币,来考古的时候不要忘了拿。
有玩家发现在一些地方有山羊图案的壁画出现,意味暂且不明。
虽然我觉得汪达本作的动作游玩部分手感不好,但是关于每个巨像的计时挑战模式仍然十分吸引人。一些玩家的速通玩法可能也是由本作启发。
除了单独巨像的Time Attack之外,魂系列速通的知名玩家 Distortion2 也尝试了本作的整段速通 Speed Run。虽然标识为Any%,但是16尊巨像没啥好跳过的,所以也算是 All Bosses ~
因为游戏本月才发售且还在1.0版本,同时没啥玩家跑Speed Run,所以世界纪录算是比较轻松写意。不过该作的亮点在巨像设计,而地图更适合慢悠悠探索,颇有当下火热的“步行模拟”的意味。而操控Argo赶路不仅显得无味,而时不时因为崎岖而刹车的情况也让直播观众感叹……Argo才是最大的boss。
当然,D2展现了老玩家经常提及的借力跳,以及一些巨像的简易打法,如果对于时间挑战感到困难的朋友,不妨参考一下。D2的twitch直播频道请 点击这里 ,其Youtube频道 请点击这里 。 上田文人(Fumito Ueda) 今年就要48岁了,在一些『过年就急着催结婚,虽然大多数人都很平凡但又都很着急』的东亚社区里,这是一个将要知天命的年纪。他除了主导广为人知的『ICO三部曲』,还有一部以动画师身份完成的不太为人熟知的《异灵》(世嘉土星平台)。在2011年离开了索尼后,加入了genDESIGN,现在有一个关于FPS的饼,不晓得会画成什么样子。
本次《汪达与巨像》的重制工作,上田文人并不像部分玩家想象的那样,深入参与了进去。一些操作上的缺陷 —— 可能是当时赶工未及打磨,毕竟连巨像都没做完 —— 也得以保留。这样的重制与其说是制作者初心想法的再打磨,不如说是玩家心目中经典形象的复刻。
IGN,虽然早已不是当年票出该作为PS2上最优秀游戏的那个IGN,为情怀打了9.7分。原作会打几分呢?
在十多年前,有一种讨论声音表示,网络的出现可能会冲击或消灭单机游戏。这种论断,放在今天来看,似乎有了特别的意义。网络的扁平化带来了讨论的可能,即便是单机游戏,在今天,也可以有一个笼统的无中心的讨论社区组织(Reddit、2ch或9GAG),或者是一个具体的有中心的wiki化的站点,
比如作为维基百科表姐妹关系的 wikia —— 创立人同样是教主 Jimmy Wales,为许多影视、游戏提供了一个wiki式的查询站。在中文领域较为知名的,可能是 冰与火之歌的Wikia 站点 。 当然,作为游戏媒体的IGN自己也有尝试维护……不过……
评论区
共 44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