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有关在世界都极负盛名的《精灵宝可梦》中的主角“皮卡丘”的诞生,由《读卖新闻》采访了1996年游戏发售时的开发负责人员后,第一次了解到了其中真实的情况。
皮卡丘是任天堂在自家携带掌机“Game Boy”于1996年2月发售的第一作《精灵宝可梦 红·绿》登场的角色。
皮卡丘在登场之初,一直有纷纷扰扰的传言,有些玩家猜测皮卡丘的名称发音判断设计灵感来自花栗鼠,而有些玩家又根据体型猜测其参考对象是龙猫,就连官方的设定集也是粗略的写成了“电老鼠”(電気ネズミ)。究竟真相为何呢?《读卖新闻》采访了游戏开发公司Game Freaks的设计师杉森健、策划西野弘二,以及皮卡丘的设计师(现在为自由职业者)的西田敦子,解开了这个尘封了22年的秘密。
杉森首先表示,《精灵宝可梦》最早的设计思路是:可以与有着“能放入口袋的怪兽”的同伴们进行对战。说到怪兽那肯定是比较容易产生严肃又冷酷的那种联想,所以初期构想游戏整体有点儿硬派的风格。但是,开发组之间也有组员提出了“想要一些可爱点儿的怪兽”这样的呼声。在基于收集,交换,对战等设定之上,组内成员反复交流了意见后,发现设计一些“可爱的”怪兽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
然而当时算上杉森本人,全公司也就只有三名设计师。再加上他本人也是热血青年,脑海中浮现的也只有“超梦”、“暴鲤龙”、“卡比兽”、“乘龙”这种设计较为严肃风格的思路,对于“可爱的怪兽”并没有任何想法,于是便拜托给了女设计师西田敦子去挑战这个目标。
西田说,当时他正在负责MD主机上项目的角色设计工作,口袋妖怪的开发人员找到她说想要一个“电属性的”“能两段进化”的怪兽,但并没有说明是要按照哪个动物进行参考设计。于是她并没有从纸上动笔,而是用电脑直接通过点像素的方法设计出了一个像“大福饼”(日式点心)一样的角色。大概就像是一个长了耳朵的立起来的大福,根本无法联想起这竟然是现在的皮卡丘。因为已经没有遗留下当时的设计稿,所以具体样子只能任君想象了。
在这个大福饼怪兽设计完成的时候,西田就给这个头和身体还没明显区分的东西定名为“皮卡丘”了。究其原因其实也蛮简单——因为是电属性,所以就加入了放电时候的“Pika”声音作为词头,而词尾“Chu”的发音也并不是因为联想到了老鼠,具体理由反而却忘记了(尴尬)。总之,“皮卡丘”是因为先确定了名字,才在后来确定了老鼠的设计风格,而设定了“电老鼠”这个属性的人,正是社长田尻智。
策划西野在听了这个名字后觉得还真是可爱,于是也渐渐地喜欢上了这个角色。也因为对这个名字的喜爱,他向西田提出了“能不能把这个大福怪再变得可爱一点”的请求。西野自己的构想这个宝可梦应该有点像“卡比兽”那种模样,性格则是可爱但非常吵闹的类型,结果当时自己也是自己在脑子里不断反复构想这个怪兽的形象,不由得自言自语“啊!再可爱点!”然后突然摇头说“不行不行!”,旁若无人地沉醉在自己的脑内设计中。
西田接着说,因为当时正在构思“既然是电系怪物,如果有个袋子能把电力储存起来就好了”,结果突然在大脑里就形成了一股“松鼠灵感大爆炸”——松鼠的尾巴也是又大又蓬松,显得非常可爱,于是按照电属性给皮卡丘设计了雷电形状的尾巴。而且松鼠会把食物保存在嘴里,不像是仓鼠会把自己存成一个球,于是也按照这样的思路设计了皮卡丘的电力储存袋。虽然西田当时并没有在养松鼠,但在自己家里也养了其他的鼬科动物以及乌龟,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富有爱心的人。
游戏内的皮卡丘出现概率较低,可以说是稀有角色了。在说到这里的时候西野有点儿不好意思,其实也是因为自己太喜欢皮卡丘了,怀着“并不想让别人能够轻易地碰到他”的心态,在当初就单纯的想藏起来而已。“与其他出现概率较低的宝可梦比较起来,还真是非常低啊!”杉森打趣道,“真的是靠谜一样的独占欲在驱使着……”
正因为较低的出现几率,导致了能够捉到皮卡丘的玩家少之又少。结果在很多攻略书上就催生出了“总之先抓个皮卡丘”这样的言论——所以这跟当时所预想的完全相反了啊?
西田说到,在皮卡丘还是大福样子的时候脸颊上没有电气储存袋,在构想“让皮卡丘逐渐变得可爱起来”的过程中为了有一种“积蓄感”就追加了上去,总的来说只在脸颊处参考了松鼠的造型,其他的部分都是根据自己的喜好一点一点组合出来。至于耳朵尖儿的黑色设计也是在这个时候完善的。
说回当时Game Boy只有黑白两色,所以当初的所有登场宝可梦也都只有这两种颜色的区分而已。然而在1994年游戏还在热火朝天开发中时,能够插在SFC上在电视玩Game Boy游戏的Super Game Boy转换器发售了。这个转换器有着可以将Game Boy的游戏模拟上色的功能,所以使得宝可梦拥有自己的颜色也变成了可能。西田在考虑了代表了电属性的黄色之后,认为黄色也容易区分其他颜色的宝可梦,于是便顺理成章的确定了皮卡丘的基础色。
西田当时考虑到在战斗画面的时候,我方的宝可梦一直是以后背朝向玩家,如果背后光溜溜的话,玩家也会觉得有点儿乏味,于是将后背的花纹作为一个明显的特征保留下来。
在玩家中提到的当年皮卡丘有三段进化,最后只保留了两个的问题也得到了杉森的解答:实际上当时确实设计了皮卡丘的进化形象——从皮卡丘(Pikachu),到雷丘(Raichu),最后进化至咕噜丘(GoroChu),对于咕噜丘而言,拥有着伸出来的长牙和两根角的特点便是最终的进化形态。然而最后并不是因为外观问题,而是为了游戏的整体平衡性不得不忍痛删除了这个形象。
伴随着《精灵宝可梦》设计的不断进行,怪兽的数量也不断增加了起来,由于卡带空间有限,开发人员也不得不将一部分已经设计好的宝可梦拿出游戏外。于是公司内部把所有宝可梦的像素图打印出来,做了一个“你最喜欢哪一个”的人气调查,果不其然,皮卡丘是实打实的第一位。
当然,人气口碑双重爆发的时机还是在97年开始播送的《精灵宝可梦》TV动画第一部,这还要归功于当时的动画监督汤山邦彦的构思——并不像游戏当初要在杰尼龟、小火龙和妙蛙种子中选择一个,而是走出了营地与皮卡丘相遇。当然,在网络不发达的当时,究竟当时的皮卡丘多有人气也无法直截了当地了解到,但是不单从排队竞相购买周边来看,这种“热潮”还是能够隐隐约约的感受到大家对皮卡丘的喜欢有多么的强烈。
随着动画知名度的水涨船高,反过头来制作组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动画制作组和游戏制作组的相互影响,皮卡丘自身也产生出了一些变化。动画里体型从游戏的胖墩造型,变成了头部与身体有了明确的区分,后背也伸长了一些,这些也影响到了游戏开发人员的设计思路,造就了皮卡丘现在的外观。顺带一提的是,当时动画里大谷育江女士为皮卡丘发出的“皮卡丘!”叫声,是所有制作人员都没有料到的事情,西野对大谷女士的配音赞赏有加——“我整个人都高兴地颤抖了!”。
西田表示,皮卡丘是被《精灵宝可梦》的粉丝们所不断培养出来的,也就是说,某种意义上也是大家的爱之结晶。而杉森则表示,最开始的形象设计也没有用丰富的色彩,分辨率更是粗糙,然而在这样的的条件下,通过富有特征的外形,和单纯的颜色,能够让大家“非常容易的理解”,才是能让广大玩家喜爱上这个形象的秘诀。
前几年《Pokemon Go》的大火,也让没有接触过《精灵宝可梦》的玩家有了更多亲近角色的机会。原本在设计的时候就想着能够把游戏做成老少皆宜的简单难度,但是事实上,想将游戏扩散到那些没有游戏机或者不玩游戏的人群中却是非常困难的。通过《Pokemon Go》,能让这些简单而又易于理解的角色们散播到更多人的手中也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不少中老年人也沉迷于此的传闻让开发组的成员也颇感意外。
虽说皮卡丘也只是诸多《精灵宝可梦》中的一员,但是在广大玩家中却已经成为了一个象征。即使在日常交流中说到皮卡丘,也容易互相理解相视一笑。对于皮卡丘的设计者而言,不仅仅是被日本,被全世界的人们所熟知皮卡丘的这种“日本式”的可爱,也是喜出望外。
当然,作为设计师,秉承着带给各位玩家“因为很可爱就想抱入怀中”这样的理念,也会一直不断地创作新的角色下去。可是世界上只有一只皮卡丘,西野也希望大家能够多多关注其他同样可爱的宝可梦们。杉森在最后说到,“比如皮皮,是我按照‘可爱的宝可梦’这样的思路而设计出来的,可是都是因为皮卡丘的超人气,皮皮也只能躲在树荫下面藏了起来啦!(笑)”
今年夏天,除了7月13日即将上映的《精灵宝可梦 大家的故事》以外,8月份还将在美国召开《精灵宝可梦2018世界冠军大赛》,请各位口袋玩家千万不要错过哟!
PS:其实很多新闻在标题直接用了《皮卡丘的原型就是松鼠》这样的字眼,一开始我也是这样想的,结果在看了这篇文章才发现,其实松鼠也只是参考了一部分,如果说直接断定原型就是松鼠的话,其实有点太过武断了。——2018.05.04追记
PSSS:别问了,咕噜丘没有图,流传出来的都是假的。
评论区
共 76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