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代开始时, PS4 和 Xbox One 接连发布,但是 Xbox One 比对手却足足贵了一百美元,达到了夸张的五百美元档位。所以在本世代的游戏机市场,微软的结局一早就被自己写好了。Xbox One 比 PS4 的主要性能少了至少百分之二十也是一个关键因素,虽然这个因素的影响并没有价格那么大。但是对同世代另一台主机来说就不是这样子了。
任天堂经历了 NGC 后,随后的三台主机的性能选择上均落后于同时存在的主机,有时候甚至是落后了一整个世代(超过五年)。这导致了 Wii 在生命后期乏力以及提前换代,也导致了 Wii U 的完全失败。
前面也说过任天堂是在 NGC 这台机器后面选择给自己的主机加入更弱的性能的,那么之前呢?之前的主机都是跟得上时代的性能。那么NGC 这台机器呢?
NGC 这台机器的性能是不错的,也是第六世代排名第二的,并且价格相当便宜,只要两百美元,而且还有任天堂第一方的许多相当优质的游戏。第六世代性能排名第一的是谁呢?是不是卖的最好的 PS2 呢?是初代的 Xbox 。索尼是本世代性能最弱的,并且还要三百美元,和微软同价(这里我略去了世嘉的机器,因为它连一半的世代都没有撑过去就停产了,还差点带着世嘉一起死去)。那这样一台机器,性能垫底,价格也不比对手便宜,为什么能打败两个强劲的对手,成为史上最成功的游戏主机之一呢?
而现存的三台主机, Xbox One 和 PS4 除了性能上的差异外其实区别真的不大了,都基于 X86 架构,都使用的是由 AMD 提供的 APU 。这意味着开发者们对于这两台主机的开发相比于之前的主机来说要简单太多太多了,因为 X86 是大家都熟悉的架构,而且也是大部分个人电脑所使用的架构;这也意味着在 PC 、 PS4 、 Xbox One 之间进行游戏的移植相对于以前来说就像复制粘贴一样简单(PC玩家也大大受益,无论是正版还是盗版玩家),花一份开发的费用做三份不同平台的游戏赚三份钱,何乐而不为呢?所以第八世代开始独占游戏的存在感已经弱到要不是主机厂商单独拿出来说,大家都忘了有这么回事了,因为太少了(尤其是在索尼和微软的平台上)。
但是山内之心,路人皆知,任天堂为什么要选择卡带作为介质呢?一是为了降低游戏机本体的成本(任天堂不愿意让主机成本突破五万日元,加装读取 CD 的部件就可能会超过这个价位,而索尼和后来的微软明显没有这个顾虑),二是为了避免使用不在自己掌控的技术,三是为了增强自己在整个渠道的掌控力。第三点是最重要的,因为那个时候任天堂平台的游戏都是交给任天堂做成卡带再要通过一个叫做初心会的组织来负责游戏的发售和运输(没错第三方的游戏也由任天堂和初心会负责,这就是霸王条款),但是换成光盘的话就没有办法延续这一套体系了,任天堂就会失去对于整个上游的掌控力。但是最终的结果就是,N64 是一台彻头彻尾失败的主机,没有人想在上面出游戏,没有人想在卡带上做游戏,没有人想在任天堂的机器上被任天堂剥削两次,初心会最后还是解散了。
于是任天堂经历过 N64 惨痛的教训之后,端出了 NGC 这台主机,比索尼性能强,比索尼便宜一百美元,对开发者剥削大大减轻,并且也使用了光盘作为介质,然后任天堂得到了更加惨痛的教训。
没有游戏,没有人给任天堂出游戏,基本没有第三方大作愿意留在 NGC 上,连《生化危机 4》这种煮熟的鸭子都被隔壁 PS2 吃掉了大半。所有的名作大制作都已经或明示或暗示自己的游戏会出在 PS2 上了,移植所需的成本再加上以前和任天堂的旧怨导致还是没有日厂愿意给 NGC 出游戏。开发比 PS2 容易又怎样,谁会在你的主机上开发游戏。
同世代活得很惨的不只是任天堂,还有初入场的微软和已经被抬出场外的世嘉,世嘉的事情实在太惨烈了我也不太清楚,微软带来的那部机器就是初代的 Xbox 。
初代的 Xbox 完全就是一台电脑,微软就是做了一台高性能电脑然后塞了个主机系统进去再用低价卖出,把 Xbox 的拆解图拿去告诉别人这是一台电脑,没有人会怀疑。微软就这样用钱打开了市场,虽然最后赔了许多钱,但是也帮助微软在主机市场站稳了脚跟。当然日本市场除外,日本的消费者无论如何都不喜欢微软的主机,不管是哪一台,在微软花费了大量心血做推广的日本都不受消费者欢迎。初代 Xbox 在日本受差评的原因可能是特别烂的广告、缺少日本消费者喜欢的游戏、太大的手柄、主机太大以及太丑的外观、 Xbox 被日本人称为“凶箱”(因为主机表面还有手柄上那个大大的 X )。
任天堂在 NGC 时代无论怎么努力,就算是山内主动退位让给“外人”岩田聪,也仍然没有游戏开发商愿意支持。于是任天堂痛定思痛,觉得不能照着 NGC 这样玩了,再这样下去迟早得破产,然后照着“扩大游戏人口”的理念,用基本和 NGC 相同的性能开发出了 Wii 这台主机。通过体感游戏打开了非玩家和休闲玩家这块蓝海市场,那时候智能手机可还没有普及,非玩家远没有现在这么多的消磨时间的方式,而 Wii 上面的体感游戏容易上手又可以大家同乐,自然会成为他们的选择。
在游戏阵容上微软也几乎可以说是尽了全力,除了自家收购来的那些工作室和开发公司,微软同时还积极地联系第三方的开发公司,成功的让大量的优质游戏选择在 360 平台发售,更不要说微软为了再次尝试打开日本市场,花重金促进日本公司在 360 平台上推出日式游戏甚至是独占的极其优质的日式游戏。这也意味着,如果在第七世代,你是一个日式游戏的爱好者,你非得买一台 Xbox 360 不可了,因为“一切日式游戏都在此集结”了。但是微软在日本市场的努力基本上白费了,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日本消费者只愿意买自己国家产的机器,无论如何也不愿意买一台本身毫无缺点又有大量优质日式游戏的 Xbox ,更有甚者,还呼吁游戏开发商将独占游戏移植到 PS3 上,这可是微软花真金白银砸下的独占,也确实有许多开发商拿了微软的钱之后做了不地道的事情。
我们看一下这个世代微软的竞争者好了,在将近一年后,索尼发布了 PS3 ,比 Xbox 360 足足贵了两百多美元达到了夸张的五百美元,性能上面也完全不占优势,只是多功能方面的支持会更加全面。更别说独占了,这个世代很多日式游戏爱好者买了机器都在眼巴巴地望着厂商大发慈悲把游戏从 Xbox 360 移植过来。
于是就这样,索尼在世代中后期终于将完全的劣势扭转了过来,获得了和微软差不多的销量成绩,平井一夫也因为这件事情而成功成为索尼的 CEO 。
“三红”事件给微软留下的心理阴影从 Xbox One 上都可以看得出来。这台在2013年发布的机器,有着无比硕大的机身,以及厚重的外置电源线。“三红”事件的两个原因中“不成熟的生产工艺导致的虚焊”早已解决,但是微软一直没有忘记“不佳的散然结构”给它带来的惨痛教训,于是将 Xbox One 的机身做得这么大,还将会影响机身散热的电源外置了。
除了庞大的体积之外, Xbox One 还有更多“与众不同”的地方。由于上个世代 Wii 和 Xbox 360 在体感上取得的成功, Xbox One 一开始默认捆绑了支持体感的配件 Kinect 进行销售,这不光使整机的价格增加到五百美元,并且也对用户的家庭空间有更多的要求。本身 Xbox One 庞大的体积和外置的电源,就已经对家庭空间比较小的用户相当不友好了,现在再加上一个那么大的没什么用的 Kinect ,还要多收用户一百美元,消费者可不怎么买账。
在 Xbox One 的发布会上微软公布了两个相当重要的政策,这两个政策翻译成普通话就是强制联网和禁止二手。强制联网是怎样的呢,微软要求每台 Xbox One 经过两天就要连一次网,否则主机就会自动锁定无法游戏,只有再次联网才能解决。至于禁止二手的政策就要复杂得多了(有些情况还是可以买卖,例如对方是你的 Xbox 好友,但是也只能转卖一次,也就是说你的好友再也没法把那张碟卖掉了),你只要知道微软可不想让你买了游戏碟之后轻松地在闲鱼上出掉就行了。
我在知道微软做的这些狗屁事情之后很自然地问候了微软,然后选择了索尼。微软的做法可以称之为与一切玩家为敌。连许多的第三方游戏厂商都不敢这样做,马上站出来说自己的游戏就算出在 Xbox One 上也不会禁止二手交易,不会在玩家反感的情况下推进数字化。
对了, Xbox One 的纸面性能还比 PS4 低三成,宣传的时候 900p 的分辨率说起来都没有 1080p 响亮。
于是微软的口碑在 Xbox 360 之后再次在核心玩家中崩溃了,然后在普通玩家和轻度玩家中崩溃了,然后在非玩家中崩溃了(当然这个世代的非玩家基本都跑去玩手游了)。这件事告诉我们, KOL 的影响力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大家买东西之前多少都会向身边那些看起来“比较懂”的“朋友”咨询一下。当传统主机市场里面的主要消费者——轻度玩家向身边的“比较懂的朋友”咨询的时候,他们将会得到整齐划一的答案,别买 Xbox One 。这件事情也告诉我们,厂商不能太过火地欺压消费者,太过火的话下场不可能太好的。
对了,这一代 Xbox One 用的是和 PC 一样架构,这意味着 PS4 、 Xbox One 和 PC 之间的移植要容易很多了,这也意味着 Win 10 PC 用户可以在 Win 10 的应用商店里玩到许多原本 Xbox One 独占的游戏了,独占游戏不独占叫什么独占游戏, Win 10 独占吗?
任天堂的固执与新时代的变迁
但是同期比 Xbox One 过得惨的主机还是有的,那就是 Wii U 。任天堂在上个世代赢得太容易了,无论是 Wii 还是 NDS ,过去积累的经验导致了今日的惨败。
于是 Wii U 上市的时候基本没有什么体感游戏,而是变成了传统游戏为主,寄希望于这些游戏来讨好传统主机市场的用户;而且任天堂还给手柄加了一块触控电阻屏,指望着非玩家被这个吸引用这个手柄来玩游戏。
但是 Wii U 是吸引不了传统玩家的。性能一看就是对标第七世代的两台主机,在本世代来看严重不足。性能不光决定了画面表现,其实也会很大程度地决定了整个游戏的方方面面, Wii U 的性能严重限制了游戏表现的上限。同世代的两台主机都已经使用和电脑一样的架构了,开发移植都容易得不得了,你任天堂还在搞什么奇怪的架构,性能差又难开发,第三方开发者才不陪你玩呢。没有足够的第三方开发的游戏的支持,就算任天堂自家的游戏再优秀,也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胃口。更何况机器发布初期,任天堂并没有将全力拿出来帮助其开发游戏,而是居然分散开发能力去为 Wii 开发游戏。
而且 Wii U 更是吸引不了非玩家的。2007年的时候 iPhone 发布了,之后智能手机开始占领手机市场。 Wii U 带着个反视网膜的电阻屏去吸引他们,别开玩笑了。·虽然也支持前代主机主打的体感,先不说在有些市场 Wii U 的体感配件不是自带的,就看看 Wii U 的首发阵容及其后续的游戏支持,有多少体感游戏。对体感游戏的支持力度甚至都不如隔壁的 Xbox 360 和 Xbox One ,那为什么大家不选微软,360还那么便宜那么多游戏。更何况手机上面还有那么多“免费”又简单的高清游戏可以玩,消磨时间而已,干嘛要花那么多钱。
那些已经有了 Wii 的非玩家更不可能买 Wii U 了。 “Wii U 是什么,Wii 加上一个带屏幕的手柄吗?我可以买一个那个小屏幕把我的 Wii 变成 Wii U 吗?什么?是完全不同的机器?什么?那个手柄没法在 Wii 上使用?那它们有什么区别呢?哦哦 Wii U 可以玩支持触屏的游戏啊,还有呢?有马力欧玩啊,那很好,可我觉得那太复杂了,体感游戏就很好,体感游戏多不多啊?什么?少了那么多,那个体感棒还要自己买?哦, Wii U 画面有提升啊,不用了不用了,我看 Wii 的画面就挺好的。不说了,我去买一台新的合约 iPhone 吧,再见。”
在游戏主机一个一个世代地进行性能飞跃的同时,日本厂商却在技术能力方面一步步落后于同行,于是在主机 3D 化的时候倒下了一大批的日厂,高清化的时候也害惨了一堆日厂。在高清化时代叫苦不迭的不光是日本厂商,还有技术实力不足的中小型欧美开发商。大厂做的 3A 游戏和他们做的游戏价钱差不多,但是画面远胜于他们,其他方面也不差,那为什么消费者要选择中小厂商做的游戏。于是中小型厂商的那些有创新、审美独特、相当有趣的游戏快速地失去了市场,同时有大批欧美中小型厂商倒闭或者卖身。
评论区
共 312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