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西方美丽女性的象征,最著名的或许当属这尊断臂的阿芙洛狄忒/维纳斯。她是女性美的象征。不过不同年代“美”可不一样。
除了无臂的维纳斯外,我们最熟悉的维纳斯可能要属波提切利的这副《维纳斯的诞生》了。桑德罗·波提切利(1445~1510)是意大利佛罗伦萨画派的最后一位大师。原名亚里山德罗·迪·马里亚诺·菲力佩皮,真名叫亚历山大·菲利浦,“波提切利”是绰号,原意为“小桶”。此图在构图和用笔方面也体现了波提切利的独到之处,画中的风神和花神构成一个半圆形边框,维纳斯位于画面正中。画中裸体的维纳斯既没有古典雕像固有的庄重和矫健,也缺乏文艺复兴美术的蓬勃朝气,然而她并不是那种萎靡不振的堕落形象,画家尽力强调她的清秀与清纯,特别是飘逸的金发和逾越自然的人体比例,更透露着一种浪漫主义的情调。这个形象后被誉为文艺复兴精神的缩影。
据说,波提切利笔下近乎完美的维纳斯形象来自于当时的一个倾城女子,当时艳惊佛罗伦萨的西莫内塔·韦斯奇,是当时统治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兄弟中的弟弟朱利亚诺·美第奇的情妇。
西莫内塔在15岁那年来到佛罗伦萨,随后嫁给了以其名字为美洲命名的著名航海家亚美利哥·韦斯奇的堂兄马可 ·韦斯奇。当时统治佛罗伦萨的罗佐伦和朱利亚诺兄弟为了争夺这位美人明争暗斗,最后弟弟在一场决定性的马术比赛中赢得了西莫内塔,从这时起,西蒙内塔又有了一个“美的皇后”的称号。但红颜薄命,7年后,西莫内塔就因为肺结核病逝了。
乔尔乔纳(约1476—1510)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威尼斯画派画家,全名应是乔尔乔·巴巴雷里·达·卡斯特弗兰科,而改用乔尔乔纳,则含有“明朗”、“幽雅”的意思。《入睡的维纳斯》是画家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这副裸体横卧的女神像开创了西方绘画历久不衰的人体画题,也是15世纪以来新美术最受欢迎的题材。画中的维纳斯体态极其完美,宁静、典雅、毫无官能性炫耀,给人以崇高的美感。维纳斯横卧于优美的田园风光中,沉睡的体态与宁静的大自然配合,一切都那么和谐完美。
提香·韦切利奥(约1489~1576)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全盛期威尼斯画派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风景无所不精,通过对人的活动与性格的表现,来实现现实主义艺术的意义,对欧洲后世绘画有很大影响。 此图是提香应乌尔比诺公爵之请而作的一幅画。画家把维纳斯置于一间贵族居室中,卧榻旁有一只小狗,内室有一位侍女为沐浴后的女主人备衣。提香将维纳斯置于家庭环境中,有助于加强其亲近温存之感,也有迎合上流社会阶层口味的倾向。画家发挥其健美的风格特色,着意于刻画理想的、健康完美的女性形象,充满了女性的青春美。这幅画成为提香类似题材中的佼佼者,也成为裸体女像中难以企及的典型。
威尼斯画派崇尚色彩,而提香的色彩表现力已达这一画派的巅峰。此画是提香献给其赞助人——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之子菲利普王太子的作品,画面左侧的风琴演奏者就是以菲利普王太子为模特的。维纳斯的形象是提香一贯的风格,身躯丰满、肌肤细腻,身旁画有丘比特和象征欲望的小狗,来强调爱的主题。
提香还画过维纳斯和美少年阿多尼斯一起出镜的作品,这个《维纳斯和阿多尼斯》中描绘维纳斯搂抱住行进中的阿多尼斯,试图劝阻他去进行那场使他殒命的狩猎。可是这位美少年目视这位多情而貌美的爱神决不动心,他那急速不停留的动势几乎使维纳斯倒地。可怜的维纳斯失去了一切爱的魔力。落地的水罐,那是专为取泉水献给阿多尼斯的。小爱神远远地进入梦乡,不能向母神发出爱的金箭。画家以明丽的色彩塑造人体,体现健康的美感,构图上人物呈现不稳定的斜向趋势,突出戏剧性的效果。
关于维纳斯与阿多尼斯的画作很多,比如意大利画家卡拉齐的《阿多尼斯发现维纳斯》。这里不一一列举了。
维纳斯还常与丘比特一起出镜。文艺复兴时期时期以维纳斯与丘比特为题材的画作数不胜回溯,但没有一张像洛伦佐·洛托的这幅画一样让人惊讶和充满幽默感。这副祝福婚姻的寓意画中,维纳斯身边环绕着象征婚姻忠诚和多子的花环,右边举起一个长春花的桂冠,而丘比特正开心地穿过花环尿中女神身上。对今天的人来说,丘比特的行为是不可思议的,但对当时的人来说,一个撒尿的孩子代表好运和顺利。
[意大利]维罗奈塞:维纳斯和墨丘利向朱庇特介绍自己的孩子安提洛斯
在罗马神话中,维纳斯因为自己的孩子小爱神总是长不大,便向正义女神忒弥斯抱怨,希望能再有一个孩子,那么也许小爱神就会成长起来。她的愿望不久后就实现了,安提洛斯生下后,小爱神果真成长起来。画面中,维纳斯和墨丘利似乎正在向朱庇特解释前因后果,朱庇特并未出现画面中,只有其宝座的底座出现在画面右侧。
保罗·维罗奈塞(1528~1588)的画不表现人物的性格冲突,而刻意追求人间日常生活中的欢乐与享受。比如这副《维纳斯与马尔斯》中,画面背景是古希腊神庙的残迹,右侧是马尔斯的战马,爱神与战神正在幽会,丘比特把彩绳系中维纳斯腿上,整个画面色彩华丽,充分表现出威尼斯绘画明朗华彩的特点。
以维纳斯与马尔斯为主题的画作数不胜数,尤其是他俩被伏尔坎用大网捉个正着的场景更是画家心爱的主题,通常画中还会表现他俩被奥林匹斯众神前排围观,总之场面热烈壮观,画面上站满了神,丘比特也表现积极活跃。
这个主题的作品中,最有意思的可能要数丁托莱托的这幅。不像其他画家的重点在于众神围观车祸现场,画面重点只有维纳斯和伏尔坎。一旁的战神躲在桌子底下,一只小狗朝他狂吠,伏尔坎竟然没注意到。在这要命的时刻,一向活跃的丘比特一反常态在睡觉,而伏尔坎掀起一脸惊恐的维纳斯薄得透明的轻纱,好像要从中找出奸夫,实际上从镜子上反应的动作来看,恐怖下一刻他就要抵挡不住维纳斯的魅力,爬上床和维纳斯亲热一番了。
安格劳鲁·布隆齐诺(1503~1572)是意大利矫饰主义的代表画家, 也是矫饰主义盛装肖像典范的创造者之一。 他擅长富丽堂皇的布局,并赋予所描绘的人物细腻的贵族气派,在理想化中又保持人物的个性特征。
画家心目中的维纳斯是介于人间与天堂的。维纳斯享有神的吻、小爱神丘比特的欢笑;主宰之神在她的头上控制了一切,而周围的女神各有姿态,有超然的,也有世俗的,如虚伪(右下角的脸谱)、嫉妒(左上角的女人脸)、痛苦(左)、祸害(右蛇),既有和平鸽,也有毒草,因此维纳斯一手握禁果,一手执爱箭。画面色彩华丽,充满温柔与稳定的情趣。画家注重细腻、精致的画面描绘,使得画面具有一种真实感,反映了画家温柔、亲切的风格,使人看来有似真似幻的感觉。
对比刚才威尼斯派画家与受北欧传统绘画影响的德国画家克拉纳赫所画的维纳斯,可明显看出对女性审美的差异。克拉纳赫将裸体的女性当作维纳斯来绘画,人体头部和整体相比略小,上半身窄,四肢修长,前额很大,眼睛斜小,但并不妨碍当时他作品的受欢迎程度。
此画是17 世纪西班牙绘画中唯一一幅女性裸体画。虽赋以神话的色彩,其实是生动地表现了一个令人神往的 西班牙民间少女的形象。当时的西班牙由于宗教的陰影,没人敢画“亵渎神明”的裸体画。这幅画估计是委拉斯开 兹游历意大利时完成的,从来没有公开展出过。
画中人物是以普通的西班牙少女为模特而作的,色彩丰富,旋律和 节奏感强。画面描绘的是美神的背影,身体的姿态和紧张的轮廓线,表现出文艺复兴大师们作品中所没有的做作。 维纳斯躺着,若有所思地望着自己映在镜中的脸,栗色的头发盘成一个粗大的发髻,镜中映出一位西班牙女郎可爱 的面庞。这就是委拉斯开兹表现出来的平民的美,显得优雅、端庄而且具有西班牙人的气质。
委拉斯开兹敢于把平民的喜怒哀乐呈现给皇宫贵族,作品 出色地反映了西班牙人民的生活。他以非凡的现实主义绘制了大量的人物画、历史画,艺术上反对追求外表的虚饰, 擅于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色彩明亮,许多作品为后世奉为经典之作,比如这张《侍女》。
富朗索瓦·布歇是18世纪法国洛可可绘画的典型代表,深受路易十五爱妾蓬巴杜夫人赏识。这幅《梳妆的维纳斯》中,维纳斯被置于丝绸锦缎和珠宝首饰之中,小爱神围着她装饰打扮,在大面积的深色背景上突出了娇媚玲珑、娇嫩明亮的肉体,人物表现出娇媚又有些矫揉造作的气息,充分体现了法国当时贵族所追求的审美趣味。
布歇就画过好几个版本的维纳斯,上图是其中最出色的一幅,其他维纳斯主题画作还包括以下这些:
同样的描绘梳妆的维纳斯,德国画家约翰·李斯(1595~1629)的作品就要朴实刚健多了。约翰·李斯是一位英年早逝的画家。在其短暂的创作生涯中,却能汲取各家之长,成为一个具有独创性的杰出画家。 这幅《梳妆的维纳斯》受提香和鲁本斯的影响,但也反映了年轻画家独立、清新的个人风格。画中的维纳斯正在照镜梳妆, 周围是美惠三女神正为她打扮。人体丰满,动作繁冗,色彩华丽。在构图上重视形体以及周围的曲线表现,展现出 一种威尼斯画派一个世纪后才出现的风格。
纳图瓦尔的这件作品取材于罗马神话,描绘的是一幅具有喜剧性的场景。维纳斯高坐云端向火神伏尔甘索要武器,正在锻造盔甲、盾牌、武器的火神诚惶诚恐地拿起盾牌,可爱的小天使却从伏尔甘处拿了一柄神剑送给维纳斯,平添了画面的戏剧性。在色彩上画家突出了女神和火神之间的鲜美对比,“之”字型的构图使画面充满活力,上下呼应。
终于出现了英国画家的维纳斯名画。此画的画家乔舒亚.雷诺兹(1723-1792)是18世纪一位著名的英国肖像画家。这是雷诺兹1784年的一幅名作的复制品,是应路德.卡里斯夫特之邀请所作,作为给格里高瑞.波台明公主的礼物。据说此画原作的模特是当时某位名人的情妇艾玛.哈米顿小姐。
法国新古典主义学院派画家卡巴内尔的这幅《维纳斯的诞生》曾被拿破仑三世高价买下,画家也因此名声大噪。他曾荣获过1855年巴黎世博会一等奖章和1865年巴黎沙龙荣誉勋章,不仅以肖像作品闻名,还以对费德尔、克里奥佩特拉和奥赛罗等形象的生动描绘而备受赞誉,成为巴黎19世纪艺术潮流中的主力。
不过更令他著名的是作为反对法国艺术界新思潮(该思潮导致了印象派运动)的消极力量。1863年,当卡巴内尔的《维纳斯的诞生》称霸巴黎沙龙时,马奈那影响深远的《草地上的午餐(Déjeuner sur l’herbe)》落选。10余年后,1876年,卡巴内尔作为评委会副会长,再次拒绝了两幅马奈的画作。
威廉·阿道夫·布格罗一生坚持传统的唯美主义的学院派风格,打击压制后起的印象派画家,他的写实绘画作品很受当时人的欣赏,现代对他的画作赞美到:“给人一种美好和纯洁的视觉享受!”。他的作品以高度完整、技法全面和擅长表现多愁善感的题材为特征。在人物造型的处理上,为了追求高度的优美,理想化的境界,布格罗舍弃技法创新,维护官方正统的艺术,排斥其他艺术流派,比如在素描和油画上重视细节的绘画,他在人物的皮肤、手和双脚上有着细致而独特的绘画技艺。在他那个时代,他被美术学界认为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画家之一,在比利时,荷兰,西班牙,英国和美国也获得了广泛的名望和影响力,并得到极高评价。但同时,他又遭到先锋派主义者的斥责和攻击,后来的批评家指责布格罗为保守的画家。
忘掉那些扭曲造作的锥子脸A4纸腰吧,自然健康才是美。纵观历史,美的本质是神奇的,表现形式却如此多变,毕竟在两万两千年前,美人的标准或许是这样的呢:
评论区
共 53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