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47的机舱幽暗而沉默,摇摆不定。伞兵们分坐在机舱的两旁,沉默不语,只能听到咳嗽声与呕吐声。
透过玻璃看去,黑茫茫的夜空已经被无数的探照灯点亮,一发发高射炮弹在高空爆炸,让每一架C47的飞行都变得极为困难。不时地,有C47划着熊熊火光,朝着地面坠落;也有C47被击中后凌空爆炸,伞兵们尸骨无存。
德国鬼子的高射炮让伞兵们措手不及,将他们赶出科唐坦半岛,解放巴黎的想法似乎只是个泡影。他们只盼着机舱内那盏该死的绿灯亮起,而不是在这个闷罐中失去自己的生命......
《战火兄弟连》系列考据文章终于和大家见面了。在本系列文章中,我们先将大家简要概括地介绍美国空降兵的发展史以及空降兵所使用的武器、装备,他们的训练以及搭乘的飞机等基本内容。之后我们将根据《战火兄弟连:进军30高地》和《战火兄弟连:浴血奋战》两部作品的内容,将游戏中的战斗与历史中的战斗一一对比。
这也是我第一次认真地研究战史,但同时也发现资料实在是匮乏,写作中难免有所疏漏。也希望大家能多多指出文章中出现的问题,本人不胜感激!
这次我得到了机核网网友“无念的阿卡林”的帮助,再次感谢他的辛勤付出!如果有朋友也愿意参与到这一项考证工作,欢迎随时联系我!
1917年4月6日,美国正式向德国宣战,并且向欧洲派遣了自己的远征军部队,由出身骑兵的潘兴将军担任总指挥。这些来自另一个大陆的士兵给疲惫不堪的协约国部队打了一针强心剂。在第二次马恩河战役中,美国远征军与英法军队一同死守阵地,彻底粉丝了德军攻占巴黎的计划。在之后的几次战役中,美国远征军表现优异,帮助法国夺回了大片领土。
但是,美国远征军的损耗也在不断增加,伤亡数字日益攀升。在1918年9月26日发动的默兹-阿尔贡进攻中,就有超过26,000名美军官兵阵亡。残酷的战壕战让美国人意识到,他们必须要尽快结束掉这场战争,以避免带来更多的损失,同时避免国内的孤立主义抬头。
1918年10月17日,一位叫做威廉·P·“比利”米切尔上校的计划被放在了美国远征军总司令潘兴将军的桌上。这位远征军的航空兵顾问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在这份计划中,米切尔上校会利用美国远征军以及协约国的所有轰炸机,将第一步兵师的官兵投放到德军战线的后方,展开一场突袭战。在数百架战斗机的护航支援下,士兵们需要利用轰炸机投放的物资构筑防线,抵挡德军的反扑。同时,美军的主力将展开一场攻势,突破敌人的阵线,与第一步兵师会和,最终完成作战目标。
这份作战计划看起来荒诞不经,但确实有一定可行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现了利用飞机进行空降作战的案例。例如在1916年10月14日,两名德国人在俄军战线后的罗夫诺空降,破坏了当地的铁路后搭乘飞机逃离。这给了米切尔上校足够的信心,他保证只要给他240挺机枪,他就能完成这一计划。
潘兴将军最终批准了这个计划,米切尔上校迅速召集了自己的副手刘易斯·H·布里尔顿,开始研究空降行动的具体方案。他们计划于1919年在法国梅斯附近展开空降行动,以突破那里的堡垒集群。
但是随之研究的深入,米切尔上校发现这个计划执行起来难度太大:首先是他们根本没有办法在找到12000顶降落伞,更不要提第一步兵师的官兵们压根就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跳伞训练,让他们从轰炸机的机翼上跳下去简直是天方夜谭。况且,米切尔上校意识到,调配如此庞大的轰炸机群,让他们同时起飞、编成纵队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没等米切尔上校完成自己的计划,第一次世界大战就结束了。现在看来,这份计划实在太过于简陋与粗糙,以当时的科技水平也没办法完成。如果计划真的得以实施,恐怕也会出现一场灾难性的战役。不过这份计划依然让美军第一次注意到了空降作战的理念,并且确实有一定的可行性。
随着国内孤立主义势力抬头,美国的军费开始大规模缩减。米歇尔上校转而研究飞机对舰船的攻击,空降作战的计划就此搁置。美军只在两次演习中进行了小规模的空降,并没有建立系统性的空降作战理论,空降部队也没有创立。在军官们的眼中,空降部队只是个小规模的袭击队而已。
1936年,苏联在莫斯科举办了一次大规模军演,各国纷纷派出观摩团前去参加。庞大的TB-3机群从观察团上空掠过,大家认为这只不过是一次轰炸表演。但是随即,大家看到的是一个个小人从轰炸机的机翼上跳了下去,白色的伞花在天空中绽放。伞兵们降落后便收起降落伞,拿起装备赶到指定的集合区域。
观察团被这壮观的场面震撼到了。他们没想到士兵们居然可以从天而降,能将敌人打个措手不及。空降作战的种子随之在欧洲各国之间开花结果。法国、纳粹德国、意大利都开始组建了成建制的空降部队,并且开始探索将士兵直接投运到机场的空运部队。与此同时,苏联和纳粹德国为了储备自己的航空人才,大规模的推广滑行机运动。他们也是一种不错的机降方式,并且也开始了对应的研究。
美国人并没有对这个事情置之不理。从1938年开始,欧洲的各大使馆武官就开始向国内报告各国对于空降作战的发展报告。这些报告引起了乔治·C·马歇尔将军的关注,他命令时任步兵局局长乔治·A·林奇少将提交一份备忘录,让他研究空降部队组建、训练、作战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并作出相应结论报告。
五天后,林奇的报告就放在了马歇尔将军的桌上。他仔细研究了法国与苏联的空降部队,结合美军仅有的几次空降和空运演习,认为将大规模部队运输、空降是可行的,但仍需要进一步的实验来证明这一理论。
这份研究报告被抄送到了陆军航空兵的参谋部,随之引起了一系列的扯皮官司。内部对于这份报告的可行性并不完全认同,况且手里头也没有那么多的运输机可供部队使用,因此这份报告也被推迟。
到了1940年1月,陆军航空兵报告称为计划准备的运输机已经准备完毕,就任陆军参谋长的马歇尔将军正式批准林奇启动这项计划。林奇少将随之将这项任务分配给自己的手下——威廉·C·李少校。
李少校接到这份任务后请求陆军航空兵提供运输机、用固定伞索打开的降落伞和专业的叠伞员与跳伞员,这些装备与人员都在3周内运抵了本宁堡的罗森机场。同年5月,位于俄亥俄州莱特机场的航空兵测试中心传来了好消息,他们成功研制出了T-4伞具。这款降落伞根据T-3伞具研制,主伞8.5米,配有一个小型降落伞。空降兵需要把他背在胸前,跳出机舱后拉动沟环打开。
就在李少校潜心准备空降兵训练的时候,一个惊人的消息从欧洲传来。1940年5月10日,纳粹德国发动了对法国以及低地国家的入侵行动。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就是德军伞兵在埃本-埃美尔要塞群的行动,他们搭乘DFS 320滑翔机降落,在JU-87俯冲轰炸机的掩护下,利用火焰喷射器和炸药快速肃清了要塞中的比利时守军,占领了阿尔伯特运河的河口。这得以让德军的地面部队绕过比利时的地面防线,加速了占领比利时的进程。
这给予美军极大的震撼,他们这才真正意识到伞兵能在战场上发挥这么大的作用,能让一座耗费巨大物力、看起来坚不可摧的堡垒在很短的时间内摧毁攻占。建立一只强大的空降兵部队已经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了,但是美军的官僚体系还在纠结于空降兵到底归于哪个系统的指挥,工兵局、陆军航空兵和陆军吵作一团,最后不得不由马歇尔将军来决定。马歇尔将军思索一番,决定把伞兵交由本宁堡。由此,美国空降兵成为了陆军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宁堡也被称为空降兵的摇篮。
7月1日,美国第一个伞降实验排在本宁堡成立了。这个排由30名军官以及来自第29步兵团的两百名士兵志愿报名了这个项目,最终经过层层的筛选和考核,只有1名军官和48名士兵留了下来,这位军官叫做威廉·T·里德中尉。里德中尉带领士兵们来到了罗森机场旁,搭建了帐篷,进行适应性训练。
过了没多久,李少校命令实验排前往新泽西州狄克西的马格勒机场。在那里,两座45米的巨型空降塔伫立着。这是降落伞公司建造的,专门用来测试降落伞具。其中一座塔配备有垂直的钢绳,可以将伞具挂在钢索上进行降落;另外一座则没有钢绳,让伞兵们自由跳落。当时还没有配备钢盔的小伙子们戴着棒球盔完成了多次跳伞任务,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并于8月16日从飞机中完成伞降。同时,更多的伞降塔在本宁堡拔地而起,供未来的伞兵们训练。
期间,林奇将军还特地来一次突击检查,亲身体验了一下跳伞。整个实验排士气高潮,体能达标,随时准备好接受检阅。
8月29日,实验排进行了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跳伞。马歇尔将军以及陆军参谋部的高级官员们、南美国家的观摩团一同来到了本宁堡,观摩实验排的跳伞情况。这一次实验排还将在伞降后利用自己的装备武器攻克一处敌军据点,完成既定目标。伞降过程出现了两个意外:一个是一位伞兵的主伞被伞绳勒住,不得不打开副伞降落;一个是一位伞兵遭遇了一股上升气流,从各位观摩团的成员脑袋上飞过后落在了机库的房顶上,这还让南美的观摩团成员感到十分惊奇,惊叹于美国人的降落居然这么准!
马歇尔将军对实验排的表现非常满意。在午餐时,他对全排的官兵说,一个完整的伞兵营即将建立,而你们将要培养出新一批优秀伞兵。
演习后,伞兵排一分为二。一组人在詹姆斯·A·巴塞特的带领下学习降落伞的保养与折叠知识,另一组人则在里德中尉的带领下留在本宁堡,开始筹划跳伞学校的建立工作。到了10月1日,第501伞兵营正式成立,营长为威廉·M·米尔利少校。11月,陆军参谋部下令再组建3个营。米尔利少校认为应该专门组建一个部队,对新兵进行训练。
上级批准了这个请求,1941年3月10日,临时伞降训练大队成立,所有下级军官和士兵成员都来自501伞兵营,提升为中校的威廉·C·李任大队长。他在阿拉巴马州开辟了新的训练营地,同时让本宁堡的空降塔数量达到了4座。所有训练的任务以及伞兵的装备、编制和作战模式都落在了他的身上。
到了41年的7月和8月,502、503、504伞兵营建立。两个机降营:550机降营和88空降步兵营也在1941年建立。陆军航空兵也开始了自己的滑翔机实验。
美军之所以建设速度突然变快,都要拜赐于纳粹德国的“水星行动”。1941年5月20日,纳粹德国发动“水星行动”,在克里特岛发动大规模空降作战。被认为不可攻破的英国人仗着自己在地中海强大的海军力量疏于防范,结果被突如其来的德军部队打了个措手不及。英国人也最终痛定思痛,开始推进自己伞兵师的组建。
但对于德国人来说,这次战役成了一次实实在在的噩梦。6600余人伤亡,·损失JU-52运输机200余架。超过百分之40的损失率让希特勒对空降兵大失所望,下令不允许进行大规模的空降作战。这些伞兵们被作为精锐步兵分布在各个战线,美国的空降兵,甚至我们玩家也会在诺曼底遇到他们。
但对于美国人来说,克里特岛是一次巨大的收获。英军缴获的各式各样的文件被不断地送往美国,让美国人知道了德国人的各种技术以及编制。同时,驻埃及的武官邦纳·福克斯上校写了一份258页的分析报告,详细地描述并夸赞了德军的空降作战。这份报告在印刷后分发给了各级部队的指挥官,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参谋部也想借着这个好机会扩充空降师编制,但是在扩军限制的条件下无法放开手脚。随着珍珠港偷袭的发生,陆军扩军限制完全取消。现有的4个空降营全部扩军成团。1942年3月2日,502营改编为502团,503、504伞兵营改编为503团。
3月21日,临时伞兵大队升级为空降指挥部,从中校变为上校的李继续担任指挥官。指挥部下辖司令部连,501营,502、503团和第88空降步兵营,基地位于本宁堡。
航空兵同时扩张,成立空运指挥部,负责培养运输机和滑翔机飞行员,指挥官为弗瑞德·C·伯拉姆上校。
接下来,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第82空降师和第101空降师组建过程了。
1942年9月,任命为伞降大队候补军官的詹姆斯·A·加文和李将军一同前往华盛顿,与麦克纳尔将军一同讨论空降师的组件问题。李将军和米尔利坚持认为空降师应该与步兵师相当,拥有支援部队和后勤部队,配备有重型火炮和卡车;而麦克纳尔则认为空降师应该精炼,人数仅需普通步兵师的一半,配有轻型火炮即可。当伞降部队夺取主要阵地后,机降部队将通过滑翔机,与支援的武器装备一同作战。
麦克纳尔在这件事上有决定权,他本人也早就相中好了一支部队——李奇微将军的第82步兵师。
第82空降师在一战战场上战功赫赫,他们曾是圣米歇尔攻势和默兹-阿尔贡进攻的主力部队之一,完成了许多艰巨的任务。这支部队在一战后解散,1942年3月25日重新建立,首任师长为布莱德利将军。布莱德利后来调任为第28国民警卫队师师长,之后由李奇微接任。在李奇微的训练下,第82师士气高涨,也是整个陆军训练度最高的师。李奇微的卓越管理以及第82师的优秀作风都让麦克纳尔十分满意。
最开始,李奇微得到的消息是该师将要改编为“摩托化”师,并且部队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开始接受大量卡车。但是,麦克纳尔的新参谋长帕克斯准将告知李奇微:82师将拆封为两个师,改编为空降部队。
同时,第101空降师的组建工作也在进行中,首任师长就是威廉·李将军。第101步兵师在1918年组建,一战结束后解散并转为预备役部队,只保留最基本的编制。
李奇微之后与威廉·李见面,决定部队去留。之后李奇微前往本宁堡观摩空降兵训练,在分配给自己的504团中巡视,并且亲身体验了跳伞。
8月16日,第101空降师和第82空降师组建。第82空降师师前往布拉格堡进行训练,而第101空降师在82师的训练场布莱尔伯恩营进行训练。当然,李奇微一上来就需要面对部队中不断开小差的行为,许多官兵不愿意成为机降步兵,这让他十分不理解。同时部队中的许多士兵出现了飞行恐惧症以及晕机情况,许多优秀的军官也被调往新建的空降师,这都让李奇微好一阵调整。
经过一番艰难的建立过程后,第101空降师和第82空降师的组建工作已经完成,编制已经确定,已经进入训练阶段。这里我们以第101空降师为例,描述他们的编制情况。
第101空降师下辖三个伞降团:501团、502团和506团;两个机降团:327机降团和401机降团;一个师属炮兵团;一个空降工兵营:326空降工兵营;一个空降防空营:81空降维修营;一个伞降维修营:101伞降维修营。此外还有师属连、宪兵、医疗、侦察等连。
以第502空降团为例,其下辖一个团部连、勤务连和三个空降营,每个营下辖一个营部连和三个连。每个连下辖一个连部,配备有3把M1M1A1卡宾枪,13把M1加兰德步枪,6把M1A1汤姆逊冲锋枪以及1个巴祖卡火箭筒。每个连又有三个排,排中分为排部,配有2把M1A1卡宾枪,5把M1加兰德步枪,2挺 M1919A4/M1919A6机枪和1个巴祖卡火箭筒;一个迫击炮班组,配有2把M1A1卡宾枪,4把M1加兰德步枪和一门60mm迫击炮。每个常规班组配有11把M1加兰德步枪、1把M1A1卡宾枪和1挺M1919A4/M1919A6机枪。
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公民的参军意愿日益强烈。大家都想上阵杀敌,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个时候,他们就很有可能注意到征兵站中戴着船型帽子的帅小伙们,他们就是空降兵的征兵人员。
随着空降作战开始在普罗大众之间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民众想要加入到空降兵当中,但此事并不容易。除了最基本的体检以外,空降兵的成员还需要做前滚翻和后滚翻,以此来判断他们是否适合加入空降兵。
进入这一层筛选后,新兵们会被送到分布于美国各地的训练营进行基础训练,目的是消除他们身上的这一身平民气息。他们必须要学会最基本的军事技能,包括但不限于最基本的军事技能、礼仪、军服穿着等内容。
但空降兵有所不同,他们会从各个部队中挑选优秀的人才,这些人还被送到本宁堡进行为期四周的空降训练,经历五次跳伞成为优秀的伞兵。之后,这些军士会成为新兵们的教官,帮助他们成为优秀的伞兵。
军士们会带领这些完成基础训练任务的新兵进行更高强度的体能训练,诸如高强度负重跑、引体向上、蛙跳、持枪操练等内容,他们将了解自己的步枪,了解自己的只能,信赖自己的战友。任何一点微小的差错都会导致新兵受到严厉的惩罚。
等到新兵们真正了解了作为士兵最基本的职能后,他们才将进行实战技能的演练,诸如徒手格斗、手榴弹投掷、拼刺刀、挖战壕等技能。这些技能对于伞兵来说更为重要,因为他们会与敌人近距离作战,因此教官要求他们也会愈发严格。
这些科目完成后,新兵们就会进入本宁堡的伞兵学校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他们要学会如何登机、离机、开伞、落地、收伞、与队友会合等任务。所有的人必须要对战场的态势有着清晰的认知,才能应对十分复杂的战场情况。
这些训练分为ABCD四个阶段,四个阶段的难度会呈阶梯式上升。首先,新兵们需要接受严格的系统性训练,从模拟的舱门中跳出,通过滑索降落到地面上。在这个阶段中,所有新兵都要学习如何正确地跳伞以及操控伞具,不然就会摔个粉身碎骨。
之后,伞兵们需要在伞兵塔上进行训练式跳伞。听从教官的口令后,他们必须从伞塔中跳下,一秒钟后降落伞并会自动打开。但这并不是结束,伞兵们还必须听从教官的一系列口令完成操作,从而克服恐惧,提高注意力。
经过几次训练后,新兵们就会搭乘飞机进行跳伞。第一次跳伞并不困难,而第二次跳伞就开始变得艰难起来。教官们会要求新兵蜷缩着跳出机舱,之后依靠自己的伞缓缓角落。但是在实际操作上,新兵们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例如撞到飞机上、落地方式有问题导致受伤、挂在树上跳进水里等等问题。受点伤对于新兵们来说是家常便饭。
从机舱中跳出前,所有伞兵都要听从自己长官的命令。当C-47的红灯亮起时,所有的伞兵必须起立,面向舱门站成一排,将自己降落伞包上的钩锁拉环挂在机舱内的钢索上。这时,跳伞长会让士兵们再次确认自己的装备,同时检查前方战友的装备。之后,所有士兵会大声报告自己的装备已经检查完毕。
检查后,队伍最前方的士兵需要左脚埋在门前,手掌外翻扣住舱门,其余的伞兵会上前接替位置,保持部队紧密。飞机进入空降区域,机舱内的红灯熄灭,绿灯亮起,跳伞长观察地面无误后就会下达跳伞的口令。当所有的人员全部跳出后,跳伞长也会跳出,加入战斗。
最终,新兵们将会在连续的五天中完成五次跳伞,其中有一次为夜间跳伞。每一次的跳伞高度都会变高,考验新兵们的能力。当所有的跳伞课程都完成后,新兵们就会授予代表伞兵资格的银翼勋章,被正式授予伞兵的称号。这是所有人都为之骄傲的一刻,代表他们成为了部队中的精英人物。
在伞兵部队组建之初,训练人员的作训服以美国陆军的HBT连体服为主,配有A8或者A9布质夏季飞行软盔以及实验性跳伞靴,伞具则使用陆军部开发的T-4实验伞具。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伞兵们一直使用陆军提供的装具,研发进度迟迟跟不上。直到501伞兵营建立后,伞兵们才开始频繁测试多种装具,但效果都不太满意。最终,伞兵们拥有了M1941的伞兵服、里德尔跳伞盔以及科特兰伞兵靴,而M1941伞兵服的改进型便是大名鼎鼎的M1942伞兵服,这是所有诺曼底伞兵的标志性服装。等到他们结束诺曼底战事后才换装M1943版野战夹克。
到了1943年,伞兵们的装备逐渐成型了。首先是在M1头盔的基础上为伞兵们改进的M1C伞兵盔。这种头盔在耳侧的两部各有一个Y型的盔带。伞兵可以把盔带固定在下巴上,使头盔在跳伞的过程中不会那么轻易地脱落。之后根据士兵们的使用反馈又研发了新的M2伞兵盔,二者外观几乎一致,但是扣环有着较大差别。M1头盔有两个不锈钢方环,以直角点焊在内圈两侧,然后再连接下巴带。 这种设计在M2上进行了修改。 M2采用了钢丝 "C型环",该环延伸至轮辋底部以下。
M1942伞兵服是M1941伞兵服的改进版,他依然保留了前款多口袋、立领等特点,而且还扩充了口袋的容量。士兵们会根据自己在战场上的需求对对衣服喷涂迷彩。
在腰带上,伞兵部队选择了M1936型腰带。相比于陆军普遍使用的M1928腰带,M1936腰带有更强的拓展性,为了使用伞兵高强度的作战能装下配套的弹药包。在这一方面,伞兵们有自己相应的配套研发的弹药包,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也使用常规部队所使用的弹药包。
T-4伞具的改进型——T-5伞具也在1942年开始配发。相比于前一代,T-5伞具更适合伞兵携带装具降落的情况,并且把原本竖在胸前的副伞改为横向放置。这种背式的降落伞是诺曼底伞兵们的标准装备。
美军最早考虑的是将武器袋集中投下,这一方式在克里特岛战役中进行实验。德军往往拿不到武器后就被英军击毙,造成了极大的伤亡,所以美军和英军都根据这点做出了改动。在伞降的过程中,伞兵们需要把自己的枪支装备塞在武器袋中,与降落伞绑定在一起,与伞兵一同降落。落地后伞兵将武器快速取出,投入战斗当中。
在武器上,美军最早在M1加兰德步枪产能不足时给伞兵们选了 M1903A1/A3春田步枪,到1941年底换装M1加兰德步枪。
冲锋枪则是美军在各次战斗中,面对战争的紧迫型开始配发M1928A1汤姆逊冲锋枪,到了43年开始换装M1A1汤姆逊冲锋枪。
M1A1卡宾枪在1942年开始配发部队,当时还是给的木托。后来在战斗中发现木托的M1A1并不好用,于是在1943年开始为部队配发折叠版的M1A1卡宾枪。
另外,我们经常能在游戏中看到伞兵使用柯尔特.45手枪。这是因为伞兵最早并没有很好的伞降武器,只能靠手枪保护自己。随着T-5伞具以及武器袋的配发,柯尔特手枪已经不再成为伞兵的标准装备,而是为军官配发。当然,这款手枪也可以被普通士兵购买。
至于轻重机枪、火箭筒等枪支装备,将在之后的游戏中为大家作进一步的介绍。
说到伞兵,就不得不提将这些伞兵送上蓝天的载具——C-47运输机。C-47运输机的前身是道格拉斯的DC-3客机。这款客机在1935年试飞时,这一让人眼前一亮的、与前代产品相比性能提升明显的新星立刻吸引了军方的眼球。然而此时的美国仍未从大萧条中恢复,军方那依然紧巴巴的预算需要被用于更重要的地方,因而他们在此时仅能够购买一架DC-3A用于要人运输任务。事态直到战争已经在欧陆全面爆发的1940年才发生了变化:当年5月,罗斯福总统呼吁美国本土的航空制造工业将产量提升至年产50000架飞机,并出台了相应的利好政策。道格拉斯公司作为受益者之一开始新建新的工厂以扩大产能,并获得了大量的军方订单,而在其中就包括了生产DC-3客机的军用版的要求。1941年12月23日,在美国因珍珠港事件参战的2周后,第一架军用型DC-3在长岛的道格拉斯新工厂下线,而这一型号所获得的军用名称:C-47 “空中列车” ,也将在之后的日子里声名远扬。在战争爆发的40年代,C-47与其它美军同时期装备的运输机同侪相比性能并不突出,但是它依然凭借着自己的可靠耐用与庞大数量成为了被最为广泛使用也备受信赖的空中军马,以及美利坚空中运输力量的脊梁。
C-47是一架全金属下单翼双引擎运输机。作为一架为军用运输而生的飞机,C-47在DC-3的基础上进行了多项改进:原本DC-3上仅能供人上下的尾舱门被替换成了两片式、向外开合的大舱门用以装卸大件货物;原本客机客舱内的装潢以及舒适的横排座椅被全部取消,代之以沿两侧货舱壁竖排纵列的可折叠帆布座椅(后面换成了金属座椅);与原版的客舱地板相比,C-47的货舱地板进行了结构补强以承载重型货物,并在地板上设置了固定环用以在需要的时候固定货物;在原版客机的2人机组(驾驶、副驾驶)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三个机组成员:领航员,并且在机头驾驶舱稍微稍微靠后的机身顶部设置了天文观测窗以供领航员在需要的时候依靠星象导航。在2具各1200马力的、可靠耐用的普拉特·惠特尼R1830引擎(此型引擎同时也是PBY水上飞机、F4F战斗机、B-24轰炸机等一系列知名战机的动力来源)的驱动下,C-47可以在2590米的高度以370km/h的极速飞行。C-47可以承载28名乘客,或14具担架以及3名医护人员,亦或者最重6000磅(2725kg)的货物。
随着战争的进程,C-47运输机也逐渐产生了新的子型号,并且获得了诸多大大小小的改进措施。参与诺曼底空降的美国陆航第9军输司令部的C-47及其子型号C-47A均装备了5G无线电信标以及AN/APN-2“瑞贝卡”无线电接收器以用于在黑夜中依靠无线电进行导航工作。运输机的机身尾锥被截短并增设了拖带设备以在需要的时候用于拖曳滑翔机执行机降任务。在执行空降任务之前,C-47的前半部分尾舱门很多时候会被整个移除以方便伞兵以及货物的投放。遗憾的是,作为运输机,一般的C-47并没有装备防弹装甲以及自封闭油箱。即使是用于空降作战的第9军输司令部,也只有极少数的C-47装备了前述的防护措施。剩下的飞机在防空炮火面前则会沦为极其脆弱的目标,只有机组乘员被配发了防护背心以及坐垫,并得到了些许可以说是聊胜于无的保护措施。
至于CG-4A滑翔机,我们也会在之后的游戏中为大家介绍。
在伞兵们加紧训练的同时, 1942年9月22日,英美参谋长联席会议决定在1942年11月8日在北非展开登陆行动。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火炬”计划。盟军打算消灭掉在北非囤聚的德意军队,确保自己在地中海以及中东的控制权,为在意大利和巴尔干半岛的登陆行动创造条件。
美军的空降兵部队也开始准备自己的首秀,第503伞兵团2营被改编为第509伞兵团2营,共556人前往英国,准备接受战斗的洗礼。他们的战斗效果到底如何?敬请期待下期文章!
1. Order of battle, United States Army, World War II: European Theater of Operations, divisions. Office of the Theater Historian, European Theater,1945
2. Forty, George. US Army Handbook 1939-1945. Gloucestershire, UK: Sutton Publishing LTD., 1998
3. T.O. 7-31 Infantry Parachute Regiment. Washington: War Department, 1942
4. T.O. 7-37 Infantry Rifle Company, Parachute. Washington: War Department, 1942
5. T.O. 7-37 Infantry Rifle Company, Parachute, change 2. Washington: War Department, 1944
6. Isby, David. C-47/R4D Units of the ETO and MTO. Oxford, UK: Osprey Publishing, 2005
7. Callaway, Tim. Douglas DC-3/C-47 Dakota. Wolverhampton, UK: William Gibbons and Sons, 2013
8.《天降神兵 二战美军空降兵战记》 武汉大学出版社 李星 阎冰著
评论区
共 20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