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山创是以真实历史中的18~20世纪作为大背景,借《巨人》的故事复刻了一个浓缩版的人类世界,几乎重构了半部人类史。“岛内篇”实际上是探讨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而“马莱篇”则探讨了民族国家与国际秩序的关系。
谏山出色地将“施害方”和“受害方”的视角进行反转。现在可以确定无疑的是:反战,是谏山创的价值观;而民族狂热孕育战争风险,是谏山在作品中的思考。
如何发挥民族主义的积极面并抑制其消极面,需要政治分寸感。掌握不好分寸感,就很容易滑入民族狂热或者民族虚无这两种极端。
谏山的冷冰冰的高明之处:他并不是直接呼唤爱与和平,而是采取逆向思维,即书写悲剧,用残忍到虐心的手法,摧毁美好的事物,来复刻现实历史中曾经的真实,以及不同立场持有方的痛苦与纠结,让享受和平时代的观众们体会战争的无常与无情。
当有人破罐破摔,断言国与国之间只有利害关系和弱肉强食逻辑的时候,也有人开始思考构建跨越各国政治体的和平秩序的可能性。构建国际秩序的目的,是制定基于共识的普遍规则,解决现有和潜在的国际冲突,让秩序之下的大大小小所有玩家,获得总体上的正收益,并对可见的未来形成稳定预期。
在历史进程中,不同的秩序体系与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当社会发生变迁时,秩序也必然进行迭代。演化顺序通常如下:战争爆发 → 优势势力(国家、联盟)取胜 → 战后构建秩序→在新秩序下的和平与红利 →秩序红利殆尽或社会发生质变(如技术爆炸) → 现有秩序失衡 → 各方协调无效 → 战争爆发。
当人类面临秩序变局时,各国国家和民族如果想尽量避免纷争与残杀,维持大体上的和平,就必须要进行观念转型,意识到秩序的存在,承认秩序的作用,停止对旧秩序的透支,就必须对内要压制极端民族主义,对外共筑一套具有普遍正义性的叙事,并基于此构建合理、有效的国际秩序。否则,人类就会重新陷入“黑暗丛林”的泥潭,开启战争“绞肉机”时代。
评论区
共 44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