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者与死者的区别是什么,华生?”
“区别在于有没有灵素”[1]
小岛秀夫在《我所爱着的MEME们》[2]一书中讲述过他与已故作家伊藤计划的紧密联系,以此为契机,我开始了解这位作家以及“伊藤计划三部曲”[3]。
《尸者帝国》作为三部曲的最后一部[4],是伊藤计划的遗作。伊藤大致确定了小说的世界观和相关设定,但小说几乎是由其挚友圆城塔完成。所以在阅读《尸者帝国》之前,我并没有预想到这部小说与小岛秀夫的作品之间会有很大的关联。进入小说之后,数量众多的联系让我十分惊喜。小说的前半部分所构筑起来的世界,让人直接想到《死亡搁浅》[5]在两个预告片中所展现的诡谲。而更加令人惊讶的是,在小说的后半部分,当“语言与意识”这一主题逐渐浮出水面时,所涉及到的科幻设定“灵魂菌株”则与《潜龙谍影V幻痛》[6]的“声带虫”几乎一致。本文将把主要的视线聚焦在《死亡搁浅》与《尸者帝国》的关联之上,与《幻痛》的联系,有机会择日再谈。
《死亡搁浅》是小岛秀夫成立新工作室之后的第一个企划。如今,只有两个简短的预告以及小岛对其作出的简要讲解,但引起的讨论绵绵不绝于耳。由诺曼•瑞杜斯[7]主演的PV1以及麦斯·米科尔森[8]主演的PV2,给我们展示了《死亡搁浅》这个世界的冰山一角,但是也让广大玩家如坠云雾之中。此时,《尸者帝国》给我开启了一扇认识《死亡搁浅》的大门。
故事设定在19世纪末,世界上盛行着 “尸者技术”。这种技术是利用虚拟灵素机给死去的人类写入尸件,使其成为具有特定功能的“尸者”。就如现在给机器人写入操作系统一般,区别只是在于“尸者技术”使用的是人类的躯体。主角发现第一位具有意识的尸者The One(弗兰肯斯坦)还在世上,而一本与其有关的《维克托笔记》则记载着创造有意识尸者的方法。为了追寻灵魂的本质,找到制作出具有意识的尸者的技术,寻找《维克托笔记》的旅程开始了。
下面将援引影片《尸者帝国》中的图片和小说中的原文来进一步说明相关设定。
尸者化的操作顺序是:①获得尸体。②切开延髓,将灵素注入机深深插入其中。灵素注入机以碳锌电池为电源,通过打孔卡读卡器写入控制系统。③根据尸者的使用目的,在控制系统上安装工作需要的插件。控制系统、插件等控制尸者活动的软件,统称为尸件。[9]
“教授用手指指向尸体的头部。头上的毛发剃得干干净净,裸露的皮肤上满是骨相学相关的大脑功能分区图,头部的各分区上都插着针,针上连着线,线被捆成一束,与虚拟灵素写入机——向死者写入虚假之魂的邪恶机器——和为他提供动力的勒克朗谢电池连在一起。”[10]
装着液体的试剂瓶即为碳锌电池(勒克朗谢电池),此图为主角的携带型设备。
可以看到每个尸者头部有一根线连接在房顶。这是用于更新尸件的方法,而这些传输线则会汇总到巨型分析机中。巨型分析机分布在世界列强的中心城市。
尸者不仅融入到了日常生活当中,也成为了战争的主要战力。战争是加速尸者技术进步的主要动力。
列强均设置有巨型分析机,以进行尸件的更新等运算。世界上的八大分析机分别为:查尔斯·巴贝奇、奥丁、伊凡、波尔·班扬、格兰·拿破仑、山姆大叔、克里希那、女娲、黄帝。这些巨型分析机之间互相连接,交换数据。下图为英国的查尔斯·巴贝奇分析机。
由维克多·弗兰肯斯坦博士创造。第一个具有自主意识的尸者。而与此技术相关的则是《维克多笔记》。
记载着灵魂秘密的书。书页由带孔洞卡片组成。不能直接阅读,需要借助分析机才能解读。
讲到这,想必读者能够对《尸者帝国》的世界观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这些设定以及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十分重要的线索。包括:尸者(受操纵的木偶),线(传输信息),分析机(将意识进行编码和传输)等。
额头的针缝痕迹:这是各种影视作品中“弗兰肯斯坦”重要的标志,说明这位角色极有可能是具有自主意识的人造生命。并且在现实中,托罗最喜爱的角色之一就是“弗兰肯斯坦”[12]。
BRIDGES:一个黑色蜘蛛网覆盖这片区域。蜘蛛网中心是一个黑色的圆点,是现实中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如果与《尸者帝国》中巨型分析机相联系,这里就是中枢所在。并且这个蜘蛛网向外延伸至全球。而在世界上的其他重要中心地带也有这样的黑色地带。
“这个星球正在急速被网络覆盖。铁路网、航线网、通讯网,全都是网。[13]”
“这是西海岸——不,是合众国第一,也就是世界第一的设备。全球通讯网的长度已经超过112万千米,海底线缆也接近6.4万千米,链接的城市超过2万个。”[14]
“围绕白塔的一座座副塔都是子分析机,与各国的分析机连接。每座塔与中央的白塔呈放射性连接,仿佛世界的缩略图。”[15]
这是小岛秀夫Twitter发的一张与《死亡搁浅》相关的图片。一个星型的蜘蛛网,其中的丝线错综复杂。
“在贵国的全球通信网即将完成之际,国家不再是连续的领土,而是变成了连接在一起的网状结构,变成了克服距离障碍的超国家。称之为一个星型的怪物也不为过。”[16]
这是我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最先想到的画面。由传输线控制的死者部队,他们遵循着生者的意志进行战斗。这些线传输的则是“灵素”,或者是编程化(物质化)的意识。
这里托罗意识到危险,迫不得已将管道接上装置,装置发亮,接着神情凝重,婴儿逐渐苏醒。这个管道是灵素(意识)传输的通道,婴儿接收到意识而苏醒。
所有的生物,都有一根线延伸出来。同样在《尸者帝国》中也有相关说法,“动物尸者化”。
战斗机与坦克皆有一根线。这可能是“动物尸者化”的延伸,将编程化的意识写入这些非生命装置之中,让其拥有自主作战能力。
“逃离特兰西瓦尼亚的我,尝试将一切生物尸者化。老鼠,虫豸,随后是只能用显微镜看见的微生物。如果灵魂不是在人类中突然诞生,而是生命的条件,那么在微生物中应该也能发现灵魂。如果矿物能够具备产生生命的规模,灵魂和意志也该随之诞生。”[17]
有了上述这些资料,读者应该不难了解到《死亡搁浅》的世界观与《尸者帝国》之间的联系。这两部作品,有着很多极其相似的设定,生者、死者、线和网等。既然有生者与死者,木偶与提线,则必然会向着“灵魂”这一终极命题进发。
正如《攻壳机动队2:无罪》所言:“生死去来,棚头傀儡,一线断时,落落磊磊。”
《死亡搁浅》又译《死亡之绊》,小岛一直在强调“线”是“人类用来确保对自己重要事物的工具”。人的灵魂(意识,精神)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事物,是生者绝对不能舍弃的。架在生与死之间的,是被称作“灵魂”的桥梁(BRIDGE)。所以“灵魂的本质”可能会是《死亡搁浅》的一大主题。
谈到“灵魂的本质”,《尸者帝国》中也有一个极其重要的设定,“灵魂菌株(意识菌株,语言菌株)”。书中有“灵素”这一个概念,来指代实体化,物质化的灵魂。
“实验发现,与生前相比,人类死亡时的体重差不多会减少0.75盎司,21克。通常认为这就是所谓‘灵素的重量’。”[18]
在小说结尾,“灵素”的真相逐步揭开。按照初代的研究,人类的意识是在进化过程中与一种名为“灵魂菌株”微生物共生的结果,而人类语言也与这种菌株直接相关。
“菌株。人类自以为的意志,只不过是其他生命带来的幻觉而已。”[19]
——“菌株理解语言,那最好叫他什么呢?”
——“‘语言’。感染性和对意志的影响力它都具备。”[20]
很显然,《幻痛》中的“声带寄生”这一设定直接来源于此。将人类语言这一天赋外移至微生物,同时也完成了意识的物质化。在《死亡搁浅》中应该也会出现类似设定,“实体化”的意识,通过线来传输转移。千万缕灵魂之线汇集交叉,编织成灵魂之网。
小岛秀夫与伊藤计划是有着紧密联系的两人,我们能够感受到,在他们的作品中出现着共同的MEME。小说《尸者帝国》是由圆城塔来连缀的故事,《死亡搁浅》则会带着这份新的生命继续前行。
[2] 《僕が愛したMEME(ミーム)たち》小岛秀夫著
[3] 「Project Itoh」:《和谐》、《屠杀器官》、《尸者帝国》
[4] 《故去者之国》 伊藤计划&圆城塔著 丁丁虫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5] 《Death Stranding》Kojima Productions
[6] 《Metal Gear Solid V:The Phontom Pain》
评论区
共 74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