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是一种神奇的动物,这种生物的神奇之处不仅在于会飞行和喷火,关键在于“龙”作为一种完全臆想出来的生物,却出现在了世界各地的宗教和神话中。而在世界各地各种各样的龙故事中,“屠龙”是受众最广、最为吸引人的一种。从《圣经》里上帝降下雷电将化龙的魔鬼击落到西方奇幻体系里出现的各种屠龙者,从“朱评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到如今各式各样的龙傲天, “屠龙”的存在和“龙”一样,已经超越了民族和国家的界限,成为了全人类的共通的一种精神语言。
“屠龙”这一壮举从文字化为图画,在如今的时代终于在化为了电子世界里的现实,当玩家在游玩《怪物猎人》《魔兽世界》等游戏的时候,你是否能想到“屠龙”对人类意味着什么吗?
要杀龙,我们就要先简单的了解一下要杀的到底是什么东西。
关于龙的传说,最早可以从古埃及和古巴比伦讲起。龙最原初的形象“潜藏于深渊的巨蛇”在苏美尔史诗《吉尔伽美什》中就已经出现,其名为“库尔”,是作为地下原初之水的象征而潜藏于地下的大蛇。在古巴比伦神话中,甜海阿普苏(Apsu)与咸海提亚玛特(Tiamat)创造了世界,以及诞生出众神,其中提亚马特又被称为“龙”,她可以召唤水中的各类生物。
古埃及人眼里,阿匹龙是恶神赛特的化身,又名黑暗之蛇阿匹普(Apep)。早期的龙族形象以“巨大的蛇”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它们的技能大多与水有关,地位和本领与众神相媲美,但却因一己私欲对世界造成伤害,最终遭到诛杀。
而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龙形象出现在各个民族的神话传说中。在西方,最早在希腊神话中出现的各种毒龙是宝物的天然守护者,变化到罗马神话中种植龙牙之地就是罗马的起源,北欧神话中有所谓的毒龙尼德霍格和世界之蛇,而基督教神话中龙是魔鬼的象征。在东方,日本有八歧大蛇的传说,印度教里出现了黑天之蛇和娜迦的形象,在中国,龙更是皇帝的象征。即使是在南美洲和非洲,也有天神苏埃制服巨蟒和七祖先联手杀死大蛇的神话。龙的形象纷繁复杂,但并非不可梳理。
本文中以西方龙为主,所以在这里着重讲解一下西方龙的分类。总的来说,西方龙有三种形象。
首先是“Dragon”(英语法语中该词通用),古法语中也称 Dragon,其词源可追溯到古希腊语 Drakōn,意为“巨大的海蛇和海中怪兽”,如利维坦一样的怪物就是龙的一种。龙的此类形象大多出自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神话。
但“Dragon”最经典的形象出自于现代英语和美式英语的描述,它是“有巨大的蝙蝠翼,会喷火,还有一条覆盖鳞甲的蜥蜴尾巴。但它本质上还是一条蛇。”在北欧神话和德国神话中,这样的形象最为常见。
其次是《圣经》中的龙,往往称为“Tannin”意为“大爬虫”,而“Serpent”表示“大蛇”(和“Snake”截然不同),如《启示录》中所描述:"龙,即是那古蛇(Ancient Serpent),名叫魔鬼,又叫撒旦,是迷惑天下的。"魔鬼被上帝诅咒"你必用肚子行走,终身吃土",就变成了古蛇。《圣经》中的龙有着阴险狡诈的迷惑者的一面,可目前来看,很少有作品涉及到这一面。
在对龙的形象有一个大致的介绍之后,我们就要从故事分类学的角度出发,看看在"屠龙"的这一母题之下,有着那些不同的故事变体了。
我们刚刚讲到,自人类文明早期,有关龙的故事就层出不穷。
“屠龙”自然是属于龙故事的一种,根据AT的《民间故事类型》所言,“屠龙”属于“常规民间故事”中的魔术故事。而在国际上,有关屠龙母题最权威的研究当属美国民俗学家斯蒂·汤普森的《民间故事分类学》,在“超自然的对手”这一条目下,《屠龙者》(the Dragon Slayer)故事类型赫然在目,并且与《两兄弟》故事类型密切相关。按照他的解释,欧洲的屠龙故事的基本结构就是:“哥哥屠龙之后被巫婆用魔法变成石头,心意相通的弟弟得知哥哥遇险之后挺身而出,从巫婆手中救出哥哥。”以此为基础衍生出了许多衍生出来许多变异版本。此后学者基本以此为基础展开。
而美籍华人学者丁乃通在《中国民间故事索引类型》中对中国的屠龙者故事的评价则是中国并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屠龙故事,只是一些民俗故事中包含有屠龙元素。有关内容无非是“献祭几个孩子”、“不让人们使用江河湖海里的水”。毕竟对于一个以龙为尊的国家来说,屠龙还是太过激了点。在同样是东方文明的印度,屠龙故事(当地人称娜迦)更是少之胜少,龙不仅是尊者,更是平民百姓的守护神。仅仅是中、印、欧三地,有关屠龙故事的说法就分异巨大,从全世界的角度来看,只有对屠龙故事进行合理的分类才能进行有效的讨论。
从目前民俗学界的相关研究资料上来看,屠龙故事的定位是超自然力量的、神话性的、与人类为敌的、常规的、动物类的民间故事。在此基础上,按照阿尔奈·汤普森的AT分类法,可以从屠龙者的角度来进行故事划分。有三个标准可以沿用,首先是屠龙者的身份,可以划分为神明、英雄和凡人。其次是动机,屠龙者是主动还是被动。最后是结局,屠龙者是凯旋而归还是同归于尽。这样下来可以大体划分为十二类屠龙故事(十二种套路),基本涵盖了世界上的各种屠龙传说。
人类的早期神话基本都以创世为开端,神明作为开天辟地、维持天地运转的无上存在,自然而然就站在了为祸人间的恶龙的对立面。英明神武的神自然不会无事生非,所以基本不存在神明主动屠龙的故事。基本上是强大的神用其非凡的神力斩杀为祸一方的邪龙。
有趣的是,越是古老的神话,屠龙神的身份越高。越是早期的神话,屠龙战争就越是惊天动地。目前来看,最古老的屠龙神话莫过于苏美尔文明,在苏美尔神话中就有《吉尔伽美什、恩奇都与冥府》、《宁努尔塔的功业与开拓》、《印南娜与艾比赫》三个屠龙故事。
在《吉尔伽美什、恩奇都与冥府》中,大蛇库尔绑架了女神埃丽什基加尔,万神殿最勇猛的神水神恩基冒着大大小小的石块和原初之水战胜了库尔。而在《宁努尔塔的功业与开拓》中,人格化的库尔死亡,遗留下来的尸体化为恶水为祸人间。宁努尔塔便垒砌石块将恶水引入底格里斯河拯救人间。《印南娜与艾比赫》中,库尔化为了“一块充满了敌意的土地”大山艾比赫,最后被丰饶与爱情女神印南娜战胜。
在此之后,巴比伦的创世史诗受苏美尔人影响,创造了“水神提亚马特创造各种水中怪物攻击天神安努”的故事,相对来说比较无趣。但在赫梯文学中却有一个有趣的故事《龙神伊鲁扬卡的神话》:
龙神与风暴神战斗,夺取其心脏与双眼。
风暴神决意复仇,与一位长得像男人的贫苦女子结婚,生了个儿子。儿子长大后和龙神的女儿结婚了。这时,风暴神对儿子说:“你到妻子家去,打听一下风暴神的眼睛和心脏在哪里,把它取回来。”
风暴神的儿子照做之后,风暴神袭击了龙神的家。而他的儿子不愿抛下妻子,和龙神一起丧失了生命。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屠龙故事逐渐有了人性化的色彩,智斗的内容被加强,从侧面表现了人类智慧的进步。在巴比伦、苏美尔、赫梯文明之后,埃及人也创造了自己的屠龙神话。在《亡灵书》中的《阿尼的纸草》中就记载了对抗鳄鱼、蛇、山猫(莫名想到了《食蛇者》)和作为恶神赛特化身的阿匹龙的咒文。
至此来看,早期文明中,龙本身就是一种神明,甚至是至高神明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龙在神话中的地位下降了
首先是中国最早的屠龙神话“女娲炼五彩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似乎对于女娲来说,屠龙不是很难的事,只是补天的一个步骤而已。而在古希腊神话中,还保留了一些苏美尔神话的色彩。“有一百多个头,可以喷火”的恶龙提福俄斯被盖亚派去推翻宙斯统治,宙斯不断抛出闪电击落了提福俄斯,将其击落地狱。在那之后,他的儿子,太阳神阿波罗在外出游历的过程中用利箭杀死了为非作歹的恶龙皮同。在日本,屠龙神话变体成了须佐之男斩杀八歧大蛇的故事,须佐之男设下酒宴让巨龙喝醉这一智取做法和在蛇尾找到神剑这两处比起之前纯粹靠暴力镇压的屠龙传说有着天壤之别。
北欧神话中,屠龙就没那么轻松了。毒龙尼德霍格在世界之树伊德格拉修和不竭之泉赫瓦格密尔附近徘徊,率领群蛇啃食生命树之根。在诸神的黄昏中,它与洛基、赫尔等站在同一阵线,向阿萨神族进攻。
除开这些知名度较高的神话,南非神话中的屠龙故事也值得一提。非洲多贡族的创世神话中,天神阿马和地球妻子第二次结合后生下了半蛇半人的诺莫,作为火神与水神化为鱼形,居于江河湖海之中。在那之后,八个雌雄同体的神明降临人间,成为人类的祖先,但第八个祖先先于第七个祖先下凡引起不满,它便变化为大蛇攻击其他七个祖先。七祖先联手杀死大蛇,将其吃掉。但最后它又被诺莫复活了。
当人类离开氏族时代,建立起封建国家之后。属于神明的屠龙时代结束了,一批屠龙英雄诞生于世。在这些屠龙故事中,英雄们要么运用强大武力如神明一样干爆巨龙,要么运用智慧,钻入龙腹或设下陷阱击杀巨龙,要么与巨龙同归于尽。这一时期的龙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往往充当宝物的守护者,要么是为了主人,要么是自己横征暴敛得来。
最让玩家们有代入感的无疑是主动屠龙并取得胜利的屠龙者。最为标准的此类神话当属希腊神话中最有名的屠龙英雄——赫拉克勒斯。在他的十二项任务中,就有两个是标准的屠龙任务。首先是第二项任务——杀死危害百姓的九头蛇许德拉,赫拉克勒斯先射箭把它引出来,再用镰刀剑砍脑袋,砍下脑袋之后用燃烧的树枝把这个怪物烧死了。而在第十一项任务——摘取金苹果,赫拉克勒斯让巨人阿特拉斯杀死镇守苹果的百头巨龙拉冬,自己趁机将苹果取走。“镇守宝藏的巨龙”和“为祸一方的巨龙”在英雄“使用各种武器”和“请来救兵”之后被击杀,可以说赫拉克勒斯的屠龙故事很有RPG游戏的感觉了。
同样在东方,后羿也有着屠龙的功业。在洞庭湖,有一只巨蟒作祟,掀翻船只、吞噬渔民,后羿便驾船寻找巨蟒踪迹。后羿在拉弓搭箭射中巨蟒要害之后,拔剑与其搏斗,将其斩成几段。
在冰岛《埃达》的《法夫尼尔之歌》中,希古尔德和雷金在恶龙法夫尼尔的必经之路设下陷阱,在巨龙从黄金堆爬向水中时,希古尔德躲在洞中用剑直刺巨龙心脏,雷金趁机拔剑斩下巨龙心肝。两人食龙心,饮龙血,有了听懂鸟语的能力。
而在主动屠龙的英雄之后,再来讲一讲被动的屠龙者。被动的屠龙者与主动的屠龙者在动机上的分歧最大的原因来自于自身能力的限制。被动屠龙者的故事中,屠龙的动机可以分为两种:阻止巨龙为祸一方或者遵循神旨。
还从中国开始说起,李冰作为创造了天府之国的功臣,治理水患的功劳很容易和龙扯上关系。按照当地神话,李冰初到蜀郡做太守,听说当地江神要求每年郡中每年献上两名女子为新娘,否则会江水泛滥为祸百姓。李冰便在祭祀江神的时候,身系百炼与江神斗在一起,一人一身瞬间化作两头牛。岸边的武士便把箭射向身上未系百炼的牛,万箭齐发之下,江神被当场杀死。这样的故事还出现在西门豹等著名政治家身上,“杀死要求献祭少女的恶龙”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有感染力的故事类型。
而神明的指引,也是迫使英雄屠龙的重要因素。最有名的无疑是圣乔治屠龙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利比亚的 Silend 城,城外有一条巨龙住在湖中,会张嘴吐出毒气,人们不得已要向他献上祭品。圣乔治接受神谕,决心为民除害。他用长枪刺死了毒龙,砍下其头颅。龙血流出,在地上形成一个十字。从此之后,城中人都开始信仰耶稣。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情况。在《亚瑟王传说》中,少年梅林作为一位先知,描述了一个红龙和白龙争斗的过程。红龙代表邪恶和残暴,白龙代表正直和善良,最终的结果是白龙杀死了红龙,象征着君王内心的光明战胜了黑暗。故事的重点在于屠龙的英雄不是人,而是另一条龙。
之前所讲的屠龙者,大都功成身退。但屠龙的英雄并非都善始善终。贝奥武夫就是代表,在完成了人生的三大功绩中的两件:打葛婪代和除妖母之后,贝奥武夫的终极试炼即是屠龙。在史诗的2145到3180节,完整的叙述了屠龙的过程:一位奴隶盗窃了毒龙的圣杯,引来毒龙的怒火。贝奥武夫面对毒龙来袭,在石崖上与之决战,最终与毒龙同归于尽。
神明屠龙的故事往往着重于渲染神明的伟大,而英雄屠龙的故事更多的是带有传奇色彩。而随着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带有一丝童话色彩的凡人屠龙故事登上了故事世界的舞台。
在经历了神明和英雄的时代之后,屠龙者中有了凡人的存在。作为普通人,想要完成屠龙的功业,就不可能单单依靠自身的武力,而是要运用智慧、或借助外来法宝和神力以增强自身,战胜巨龙。由于更强调以智取胜,情节中也就有更多的故事性,可读性比起神话传说要高得多。
早在巴比伦,就有了凡人屠龙的故事。故事讲的是一位外出游历的王子救了一只老鹰从此有了变成鹰的能力。后来公主被恶龙抓走,王子不得已,用五头牛吸引巨龙,自己则变作老鹰杀死五头龙,在龙尾救出了公主。在用龙血救醒公主之后,与公主成婚。这样的一个故事已经基本突破了早期屠龙故事情节过于简单的限制,有了丰富的故事性,是一个完整的屠龙故事。
在《格林童话》中,就有类似的故事变体。《能干的猎手》中,猎手杀死巨龙救出公主,护送公主回城之后继续游历。随后有个独眼队长到国王面前冒充公主的救命恩人,百般逼迫公主嫁给他。猎人回到皇宫,出示了巨龙的舌头作为证物,戳穿了独眼队长的谎言,娶了公主为妻。总的来说,西方的的屠龙故事受两河文明影响较大,故事中往往都包含“四处流浪的主角救下了被恶龙绑架的公主”的内容。
而东方文明中,屠龙者的身份各异,屠龙的理由则更是千奇百怪。其中朝鲜和东南亚的屠龙故事最能证明这一点。
朝鲜故事中,著名僧人慈藏律师看中了南山的一片池子,准备在此修庙建寺。而湖中的九条龙不愿意离开,高僧便在四张白纸上分别写下一个“火”字投入湖中,并用禅杖搅动。瞬间,湖水沸腾。四条龙被沸水烧死,龙血洒在石头上,形成了龙血岩。
东南亚神话里,少女姑漫生活在海边,靠捕鱼为生。一天,她从海里捞上一条小蛇,将其带回家养大变成了龙。龙在吃完姑漫家的粮食之后,渐渐显露出了吃掉姑漫的野心。姑漫便骗恶龙说自己要去邻居家借粮食,实际上是要邻居来自己家做客。返回后,她将油浇在自家的椰树上,藏在树梢的椰子里。恶龙趴在椰子树下,叫嚣着要烧毁姑漫的家,姑漫的朋友此时来到家里,以为是听到了神谕,便放火烧了姑漫的家。巨龙被烧死,而姑漫则躲在椰子里安然无恙。
除了这些比较特殊的屠龙故事之外,中国也有类似于西方的屠龙故事。云南故事《蝴蝶泉》中,讲永胜县猎人杜海选打猎时听说附近有一个神魔涧蟒蛇洞的大蟒蛇为祸乡里,要求村中每年献祭一对童男童女。猎人在蟒蛇掳来的两个妇女的帮助下,把蟒蛇斩成几段。两位妇人甘做猎人的妻子猎人不同意,她们便伤心的投水自尽,猎人见状也跳入龙潭赴死。不久,潭底飞出三只蝴蝶,生死不离。这个故事中不仅有屠龙元素,而且还加入了梁祝爱情故事的内容,很有中国特色。
通过对各种屠龙故事中的整理,我们可以看到屠龙故事的几个主要的构成要素,其中包括:英雄出身和超人本领的获得、恶龙为祸百姓并要求献祭、英雄斗龙与历险、英雄离开和冒名者出现、英雄出示凭证、迎娶公主等(后三者主要与欧洲神话相关)。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在故事的流传中,出现各种各样的变体以适应本地区人的思维方式,但基本情节都是一样的。
荣格在《集体无意识概念》中讲到,神话学研究有所谓的“母题”,而“母题”往往蕴含着深层的心理意义。屠龙作为一种具有全球性的神话,就是人类集体无意识的一种体现。
20世纪60年代,民俗学者弗莱在吸收弗洛伊德和拉康的心理分析理论的基础上,又借鉴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创立了原型批判理论。该理论认为,文学是移位的神话,而原型作为文学作品中特定的、约定俗成的意象,是文学联系古今的纽带。
在弗莱眼中,“龙”作为一个文学形象,被列入魔怪之列。而屠龙故事则属于传奇的范畴。屠龙故事强调正邪之战,那英雄自然而然会被极力美化,恶龙则会被极力丑化,而越是原始人,越倾向于用外观丑陋来表达憎恶之情。
而屠龙故事的背景往往发生在巨大的灾难之下,要么是饥荒暴雨、电闪雷鸣,要么是疫病爆发、诅咒横行。弗莱认为,这些灾难其实才是真正的怪物,“龙”不过是对它们的拟人化描写罢了。有一个重要的证据是:故事中的代表世俗力量的统治者往往垂垂老矣,需要新的力量取而代之,杀掉魔怪。
杀死巨龙的行为以库尔为代表,以旱魃为典型,卡德摩斯杀死镇守泉水的毒龙,米迦勒囚禁了撒旦化身的大红龙......这些恶龙要么死亡,要么被囚禁。这不仅仅是英雄们的功业,更是一种仪式。它意味着英雄们用神力扫清了自然的威胁,更意味着英雄们的阳刚之力给混乱的自然带来秩序,完成“和平—灾难—恢复和平”的过程。
比起弗莱,法国学者勒内·吉拉尔的替罪羊理论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对屠龙神话做出了解释。他认为,屠龙的行为是群体“集体迫害”的欲望在发挥作用。人类团体天生就有模仿的欲望,当欲望无法实现时,他们就会选出一个替罪羊来进行集体净化。表现在宗教中,就是“建议一种代替其他暴力的‘创始’暴力。”
对于统治者来说,当面对连自己都无法解决的灾难,如水患灾害、疫病、动乱时,处于维持稳定的意愿,他们就会采取转移和嫁祸的方式吸引民众视线,为解决问题赢得时间和舆论支持。比较常见的替罪羊无非是外形丑陋的怪人,比如瘸子、跛子、没有生育能力的老太婆。而当人们找不到与灾难出现相吻合的对象时,就会把各种邪恶的形象融合,创造出神话中的魔怪以充当替罪羊。在融合了血盆大口、锐利爪子、蝙蝠翅膀、喷火喷毒的龙息之后,西方龙的形象就创造出来了。它们作为灾害的衍生品和副产品被人类创造出来以承担诅咒。它们代表灾难,人类杀它们,就在宗教上解决了问题源头。根源解除了,其他问题就不在话下了。
虽然从总体上看,西方人厌恶龙,而东方人崇拜龙。但凡事无绝对,在中国这样一个以龙为尊的国家,仍然有《周处除三害》、《大禹斩龙台》之类的故事。而在西方,希腊神话里的龙往往本领高强且忠心耿耿,并非十恶不赦。这足以证明东西方屠龙思想有着相同的源头——都是对灾难的转移,只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两者表现出了不同的特征。人类社会在对这种灾难的不断转移中,度过一次又一次精神危机,走到了今天这一步。
如今的21世纪,人类对自然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控能力,我们不必再对龙的形象感到害怕和恐惧了。如今各种游戏、卡通动画里的龙形象很难再对观众产生威慑力,这或许就是人类真正的“屠龙”胜利吧。
评论区
共 117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