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们成天在说格斗游戏的时代过去了,过去了,但是这两年游戏厂商们似乎不但没有知难而退,反而似乎被激起了要扭转乾坤的斗志。不仅有《龙珠斗士Z》这样的新贵出来,往日在街机厅里风生水起的老品牌也都先后卷土重来,《灵魂能力6》(Soulcalibur VI)即是其中之一。不过这个系列可能让新玩家有些疑惑,《灵魂能力》、《魂之利刃》、《刀魂》、《剑魂》,怎么这么乱啊?这些都是一个游戏吗?
NAMCO(当然现在是BANDAI NAMCO了)出品的这个系列,首作《Soul Edge》问世于1996年,4月先推出街机版,随后在12月发行了追加新模式以及开场CG等内容的PlayStation移植版。Soul Edge是游戏中登场的传说之剑的名字,因为是一款3D刀剑格斗游戏,故而当时在中文地区将本作译为《刀魂》。顺带一提,该作在欧美地区发售时使用了另一个名字:《Soul Blade》。
1998年游戏推出了续作,次年也登陆了另一台家用机DC,但游戏名字并不是《Soul Edge 2》,因为续作对游戏的世界观和剧情进行了拓展,为了封印吸食人灵魂的邪剑Soul Edge,英雄王用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创造出了对抗邪剑的灵剑Soulcalibur,游戏的名字也就叫做《Soulcalibur》,这也成为了此系列之后一直使用的名称,直至最新推出的6代。所以《Soulcalibur VI》虽然叫做“6”,但实际上是系列的第七部正统作品了。
与首作被统一翻译为《刀魂》不同,《Soulcalibur》在拥有行货发行的中文地区的译名并不统一。在中国台湾,为了表现出游戏内两把剑一正一邪相对的特点,与《刀魂》相对,将《Soulcalibur》译为《剑魂》。不过在中国香港官方使用的名称却是《灵魂能力》,为了体现出系列的关联性,《刀魂》之后也被译作《魂之利刃》。目前国内通常来说会使用游戏的港版官方名称,即《灵魂能力》。
这个系列在日本被称作ソウルシリーズ(SOUL series),没错,直译过来就是“魂系列”——要是真的这样翻译,恐怕有关这个游戏的名字事情会变得愈发复杂……不过好在中文圈最早记述此系列游戏的前辈具有仿佛穿越般的先见之明,将其转译成了“魂之系列”,可谓造福后世。
虽然严格来说整个系列里只有初代才是《刀魂》,但可能是因为这个名字朗朗上口,再加上另一款著名的刀剑格斗游戏《侍魂》带来的惯性,国内玩家之间对《刀魂》这个名字的认知度较高,与海峡对岸《剑魂》的译名相映成趣。虽然这一切说起来不过是阴差阳错,但在这个系列诞生的日本,“刀剑不分”可是一个由来已久的现象。不知道您是否好奇过,日本武士的武器叫做日本刀(刀 かたな),但运用这种刀的技巧却被称为“剑术”,岂不怪哉?
从早期的生产工具发展而来的青铜制刀类如锲(鉈,なた)之后,日本最早出现的铁制刀是进口自中国的直刀,弥生时代的遗址中就出土了我国汉代的环首刀。日本自己生产的铁制刀剑则要等到古坟时代(3世纪~7世纪),初期以两刃的剑类为主,大约从5世纪开始,继承自环首刀、当时被称作“大刀”的直刀成为主流,古坟时代后期出现了大量用以祭祀典礼、以金银铜等装饰的“装饰大刀(装飾付大刀そうしょくつきたち),比如在岛根县安来市出土的“金銅装環頭大刀”。7世纪之后,深受唐朝文化、技术影响的日本奉“吴地”所产的唐大刀为最良,同时日本国内冶炼锻造技术也有所发展,出现了模仿唐刀的“唐式大刀”(唐様大刀)。
有一种说法,认为平安时代后期太刀的出现和双刃剑的消亡是日本“刀剑”不分的原因。然而事实恐怕并非如此。汉字大约是在古坟时代的5世纪~6世纪传入日本,然而日本人对于刀剑的分类却并没有继承汉文化圈“单刃为刀、双刃为剑”的认知。这一时期、甚至更早的日本著名刀剑就已经十分明显的“刀剑不分”了。比如京都鞍马寺中供奉的坂上田村麻吕佩剑“黒漆剣(くろうるしのつるぎ)”,实际上是一把上面我们提到的被称为大刀的直刀。
现存于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四天王寺藏圣德太子(说出“吴刀最良”就是他姑姑推古天皇)的两把佩剑“丙子椒林剣(へいししょうりんけん)”和“七星剣(しちせいけん)”其实也都是直刀。
最著名的,要数三神器之一的“草那藝之大刀(くさなぎのたち)”,它的另一个名字大家会更熟悉——“天丛云剑”,即草薙剑。从八岐大蛇肚子里拿出来那把自然是无人得见,而崇神天皇的那把“形代”也在坛之浦之战中遗失,所以并没人知道这神剑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不过至少可以看出,大和民族似乎从天照大神开始就是刀剑不分的……
其实说日本刀剑不分并不完全对,准确的说其实在日文语境下,剑是包括刀的,只不过平安时代之后日本的剑里只剩下单刃的刀了,才产生了日本似乎刀剑不分的感觉。我们都知道日文汉字的读法分为音读和训读,音读即汉字本来读音的日语变形,训读为该汉字所表语义在日语中的固有读音。在汉字传入之前日本就有つるぎ一词,实际上这是对刀剑类武器的一个泛称,汉字传入后虽将つるぎ写作“剣”,但表意并未改变。而かたな(刀)其实就是单面(かた)的な(刃),也就是说日语里的刀实际上即为“单刃的剣(つるぎ)”的意思。
所以说使用刀的武术在日本被称为“剣術”和“剣道”也就并不奇怪了,事实上在《本朝武艺小传》等日本文献中确实还是出现过“刀術”的说法,只不过并未被广泛认知和使用。虽说“剣”包括“刀”,但是可没有人会指着日本刀说这是一把“つるぎ(剣)”,这个字的训读现在更多的在比喻和类比等情况下使用,类似于中文里的“利刃”。
现在所说的日本刀通常指平安时代末期出现的太刀之后的日本刀剑。“日本刀(にほんとう)”显然是一个来自于日本国外的称呼,是为了与其他国家刀剑加以区分的叫法,目前普遍认为最早出自我国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的《日本刀歌》:
昆夷道远不复通,世传切玉谁能穷。
宝刀近出日本国,越贾得之沧海东。
鱼皮装贴香木鞘,黄白闲杂𨱎与铜。
百金传入好事手,佩服可以禳妖凶。
传闻其国居大岛,土壤沃饶风俗好。
其先徐福诈秦民,采药淹留丱童老。
百工五种与之居,至今器玩皆精巧。
前朝贡献屡往来,士人往往工词藻。
徐福行时书未焚,逸书百篇今尚存。
令严不许传中国,举世无人识古文。
先王大典藏夷貊,苍波浩荡无通津。
令人感激坐流涕,锈涩短刀何足云。
可知早在北宋时期,中国上流社会就在将日本刀作为工艺品进行收藏和欣赏。然而欧阳修这诗并非真的要夸日本刀,而是慨叹,这些看起来华美的“锈涩短刀”,比起因为焚书坑儒而失传的“逸书百篇”来说根本不值一提(他认为众多古籍都被徐福一起带到了日本)。不过日本人倒是比较单纯,至今还常引此诗作为夸赞日本刀具工艺的典故,心也是挺大的……在日本国内则是要到了江户时代末期才开始使用日本刀(にほんとう)一词。在此之前一般使用打刀(うちがたな)、太刀(たち)等具体的名称来称呼。其实就算现在,一般也都是用“かたな(刀)”来泛指日本刀剑,很难听到日本人用到日本刀(にほんとう)这个词。
因为同样使用汉字的关系,对于中国的刀剑,日本一般是直接沿用中文里的名称,不过为了与日本的“剣”加以区分,避免概念混淆,也是有“中国剣”这样的说法的,这个类似于我们说日本刀。而西洋武器,日语里基本都是音译的,如クレイモア(Claymore)、ファルシオン(falchion)、エストック(Estoc)、スティレット(Stilett)等等,所以总体来说日本的刀剑不分现象只出现在日本自己的刀剑当中。
与木刀、竹刀和未开刃的刀相对的,日语中把开了刃的、真正具有杀伤力的刀称为“真剣”,顾名思义,就是真正可以伤人的剑的意思。后来这个延伸出真正的、认真的、动真格的意思。比如以赌博为生的职业赌徒,叫做“真剣師(しんけんし)”,意思是他们赌的可不是闹着玩的小打小闹,而是赌的身家性命,所以也许靠游戏为生的人也可以叫做“真剣玩家”。
评论区
共 72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