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1871年格兰特总统签发了《3K党执行法案》,为联邦政府扫平3K党提供了法律支持。在政府的一系列举措下,3K党势力基本被铲除,从此销声匿迹。然而作为“种族大熔炉”,种族歧视和对立是美国永远逃不过的阴影。几十年后,3K党在灰烬中死而复生了。
历史的车轮缓缓走到了一战时期,此时的欧洲正乱成一团,美国人的生活相比之下就惬意了许多。作家托马斯·狄克森就在这段时间里创作了小说《同族人》,该小说讲述了一段发生在19世纪美国南方的故事,并“通过重现一段美好的民主党历史来革命性的改变北方人的观念”。小说完成之后,托马斯将之送给他的好友——时任总统的伍德罗·威尔逊试阅。由于主题思想十分切合威尔逊的政见,该书得到了极大的赏识。
1915年,由该小说改编的电影《一个国家的诞生》在白宫内放映,这部长达三个多小时的故事片也被威尔逊称之为“用光影写出来的历史巨著”。而在公映之后,该片也很快风靡全美。那这到底是怎样的一部电影呢?
首先我们来讲讲这两部原作小说。托马斯于1902年创作的《豹斑》采用双主角叙事,主角之一的查尔斯·加斯顿从以前的黑奴手里得到了父亲的剑,决心为国家消灭黑人所带来的威胁;而另一位主角汤姆·坎普在女儿的婚礼上遭遇黑人劫掠,在一番鏖战后,女儿安妮不幸身亡。而1915年的畅销书《同族人》讲的内容也没有什么新意:16岁的白人少女玛丽安被黑人强奸后自杀,最终经过调查取证,黑人罪犯被处死。总的来说,小说主题内容可以概括为:“黑色公兽”渴望得到白人女性的肉体,被正义的白人男子站出来加以阻止或惩罚。黑人成了“兽人”的代名词,白人英雄们可以像骑士一样从他们手里解救可怜的少女。除此之外,电影还将贫穷和落后归咎于黑人和犹太人,很好的迎合了美国当时的经济状况。
这些内容极大的满足了白人男性的臆想,于是在公映之后很快占领了美国各家影院。该影片激起了美国白人强烈的种族主义,再加上一战期间的爱国情绪,3K党一夜之间随着电影出现在各个影院。
比如,在洛杉矶试映式上,许多穿白罩袍、带尖顶帽打扮成3K党的人被雇来为影片做宣传。而在亚特兰大首映式上,重新聚集的3K党员们兴奋地走上大街欢呼胜利(想象一下这个场面,感觉还有点感动),有一些狂热者甚至向银幕开枪。
此时的美国如同1914年的巴尔干半岛,只需要一点火星,种族主义这个炸药桶就会引爆。白人已经做足了工作,只剩下一起案件来挑动他们的神经。
犹太企业家利奥·弗兰克就这样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作为佐治亚州一家铅笔厂的厂长,他被手下的黑人清洁工吉姆·肯勒指证在1913年4月27日谋杀了13岁的工厂女雇员玛丽·菲安。肯勒声称自己被要求为厂长当看守,实际上肯勒的证词不仅有诸多漏洞,还被人看到他清洗衬衫上的血迹。
经历了一个月的案件审理,弗兰克清白的像张白纸。别有用心的法庭和无能狂怒的群众可不这么想,有重大嫌疑的黑人肯勒被放过,弗兰克则被判处绞刑。经过犹太社群和律师的努力,弗兰克被判处终身监禁。后来在1915年,弗兰克被有正义感的州长约翰·M·斯兰顿宣布特赦减刑。这一决定引发了劫狱行动,导致斯兰顿先生被几千“正义民众”围攻,躲在官邸的他荣幸地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为保护自己而宣布实行军管的州长。
斯兰顿是幸运的,他在保住自己性命的同时创造了历史,身处风暴中心的弗兰克人生却走到了尽头。劫狱的主使是一个名叫“玛丽甘帕的骑士”的反犹太组织,他们在1915年8月16日晚将弗兰克从狱中劫出,百般折磨后将其处死。第二天人们在距离监狱300公里的一个村落里发现被吊死的弗兰克的遗体。
1915年的感恩节之夜,一群老3K党成员和玛丽甘帕骑士团成员在托马斯·沃森和威廉·西蒙斯(William· Joseph·Simmons )几人的组织下,在佐治亚州亚特兰大的石山上点燃了一个巨型十字架,并召开了新3K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3K党也正式宣告复活。比起上一次的白衣骑行,在石山上燃烧十字架的行为明显更具宗教意义和极端色彩,而这也正是之后一个混乱时代的写照。
与上次不同,新3K党在成立的五年之内都没有太大的发展,在1920年的转折期到来前,组织只有不到五百号人。这和新3K党领导人西蒙斯有着紧密的关系,他把新3K党的宗旨定为“反天主教”、“反移民”和“反犹太”,引申来说就是反对城市化、工业化以及外国人——他们抗拒所有改变了传统南方社会生活的外来事物。这个怎么看都像一群冥顽不化的乡野油腻大叔组成的组织确实没什么吸引力,这样的组织迟早要完。
先不谈是哪位运营鬼才搞了这么一出,先来聊聊1920年之前的美国发生了啥。
从新3K党的宗旨中,很多东西都可瞥见一二。正如标题所说的一样,万恶之源还是断人财路的问题。
1899年过去,1900年到来。人们来到了一个评论家认为“最和平的时代”,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基本实现的美国诞生了现代化社会。而大量移民的涌入、黑人的迁徙和新时代的文化冲击把一部分白人抛在了时代的浪潮之后。
先说说天主教移民,我们都知道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而19世纪后期正是移民急剧涌入的时代,而在这其中,东欧南欧的移民占据了可观的比例。在20世纪的头十年,他们在移民中的比例高达72%,截止到1910年,其人数占到了移民的4/5。
天主教信仰本身就与美国本土的新教教派的敌视和排挤,而他们与美国本土低收入群体抢夺低级工作岗位,更是加剧了底层的恐慌感。比如意大利移民往往来自本国的农业地区,靠手工业为生的他们因此成为本地人所排挤的对象。
黑人更是一个传统问题,在20世纪初的20年,得益于上一代人的积累,黑人开始了向北迁徙的步伐。在1910~1920年间,有55.5万黑人涌入城市(主要是南方农村地区的黑人)。不少白人认为黑人涌入抢了他们饭碗,而一些极端团体认为黑人在抢地盘,冲突就自然而然诞生了。
如果说前两者属于客观原因的话,那大众传媒扮演了拱火者的角色。一战后的美国,文化娱乐产业空前繁荣,经济的高速增长伴随着文娱行业的进步。广播、电影、爵士乐这些大众消费文化产品随着人们的享乐主义观念诞生了,对电影明星和体育明星的崇拜改变了人们的保守观念。美国“腐朽堕落的消费主义文化”就此迈出了最大的一步,极大的冲击了传统观念。社会文化的变迁、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一些思维保守人士无法接受,他们怀念过去的南方生活,希望能抱团取暖。《一个国家的诞生》就承载了他们的这些愿望。
就这样子三管齐下,3K党想不复活都难。对了,让这个组织一夜壮大的鬼才,是哪位来着?
“我们要时刻保持美国所有的白人男子和土生土长的非犹太人的优先地位,保证他们不会对任何的国家、政府、统治者、组织、宗教、民族、个人履行服从的义务,这些人必须拥有良好的口碑和足以赢得尊严的职业。我们之所以会把他们联合起来,是为了培养他们对国家政府的热爱,在成员之间推行令人敬仰的三K精神,树立言行上的典范;还要保护家庭和女性成员的圣洁,推行白人至上主义……”——3K党的新纲领
得益于上世纪20年代美国人对移民和其他意识形态的恐惧,3K党捕捉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在将总部设在亚特兰大和调整行动纲领(比如允许女性加入)之后,来自南方宣传协会的爱德华·克拉克(Edward Clark)成为了组织的新首领。
他和专业的资金募集者伊丽莎白·泰勒夫人(Ms. Elizabeth Tyler)合作,将募集成员的活动与奖励机制挂钩。具体做法很简单:符合要求的入会者缴纳10美元会费即可成为3K党成员,6美元上交组织,剩下的4美元归介绍其入会者所有。
钱财诱惑只是一个开始,克拉克明白想要稳住入会者,就得给予他们精神上的鼓励,这不仅仅是财力有限的问题,而是能否保持“组织纯洁性”的关键。从最表面的开始做起,克拉克明白,要想征服那些远离城市、文化程度不高的人,就得制造神秘氛围,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建立一套富有神秘主义色彩的严格体制。在融合了各种宗教仪式和咒语之后,克拉克创立了一套3K党礼节制度,包括宣誓言辞、标志设计以及一整套的行为仪式。
在这之后,他发扬了上世纪3K党的“优良传统”,给不同等级的成员安排了名称。3K党的传播者被冠以“克利格”的头衔,而区域领导者名为“王者克利格”。区域内属地的领导者名为“大鬼”,而克拉克则名为“皇帝克利格”,元老西蒙斯也有自己的头衔,称为“皇帝奇才”。克利格在3K党盛行的那些年里,是非常热门的一种职业,许多人从中获利。
这种和传销如出一辙的组织发展模式取得了绝佳的效果。3K党的病毒式营销很快席卷美国。在这种刺激下,仅1920年,组织就发展了10万名新成员。到了1925年,组织成员达到了500万人左右,甚至一度出现每周增加10万名新成员的状况。3K党在此时发展到了其巅峰期。
而人数的增加只是3K党大发展的一个侧面,虽然绝大多数3K党成员都来自农村和城市低收入群体,但是正如虫群一样,一个政治组织只要一小撮发号施令的精英就够了。第二次3K党运动形成了美国政坛上的重要保守势力。1920年的3K党在科罗拉多、阿肯色、俄克拉荷马、德克萨斯、俄亥俄和印第安那州(首府印第安纳波利斯几乎完全被3K党占据)都占有巨大优势,许多3K党高层占据了南部和中西部各州的重要位置。这波政治浪潮带来的较为直接的结果就是,俄勒冈州、印第安纳、亚拉巴马州的州长都是3K党徒,还进入了美国参议院。
到了1924年,3K党利用当时的美国政治体制,操控了民主党全国候选人的选举过程,帮助了威廉·麦卡杜(William Gibbs McAdoo)参加了民主党的提名竞选。1928年,它又发起了反对民主党人史密斯的运动。3K党只手遮天,深刻影响了美国当时的社会机制运作,3K党最强大的时候,甚至迫使美国国会通过了1924年《美国移民法》。
正如每一个反动组织一样,3K党的做大做强为其开展暴力恐怖活动提供了保护伞。能成为3K党这样一个恐怖组织的首领的爱德华·克拉克本身就是一个残忍暴戾的狂徒,在对付3K党的反对势力时,他往往会采用暗杀、绑架、屠杀等暴力手段迫使对方就范。
而普通的3K党成员和他们的首领一样,延续了3K党嗜血的“光荣传统”。如果听说哪位黑人男子向白人女性求爱,那就会不管三七二十一将其暴打一顿。如果有谁看上了黑人的一块土地,就会要求以极低的价格购买。对方如果拒绝,换来的将是一场暴力盛宴。一些嚣张的3K党的成员在大街上不掩饰自己的身份,排成队列向着山谷进发,制造恐怖氛围。
3K党在最鼎盛时期犯下的罪行可以说是罄竹难书,但其中比较有代表性当属1921年发生在佐治亚州的案件。五百名3K党徒以“嫌疑谋杀白人妇女”为由将一个黑人绑架到小树林里,在将其阉割后绑在10英尺的高的树桩上烧死。而3K党徒则围成一圈跳舞庆祝,其中甚至有从其它城市赶来的成员。
实际上,我们今天所熟知的3K恐怖事件都来自于20年代的“3K党黄金时代”,关于这个时代的恐怖故事还有很多,受篇幅限制,我们点到为止。
3K党借助上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状况积累起的优势,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丧失,20年代的风光满面成为了昨日黄花,3K党即将面临下一个寒冬。
俗语云多行不义必自毙,3K党的第二次覆灭,始于其内部。在3K党最辉煌的1924年,祸根就已埋下。印第安纳州的3K党首领戴维·史蒂芬森绑架并奸杀了一名年轻女性,如此残暴的罪行激起了民愤,许多人认识到了3K党并不是“为了白人权益不择手段的组织”,一些政客也要求对戴维提起公诉并最终使后者被判故意杀人罪入狱。3K党的形象一落千丈,人们已经认识到了他们的真面目。
在领袖被捕之后的几年里,3K党士气受到了沉重打击。虽然在1926年,3K党曾组织过华盛顿的街头游行以壮大声势,但难以掩饰其实力的大幅下降。争权夺利和腐败问题在3K党内横生,3K党颓势渐显。经济问题导致了3K党内部的不和谐,而这些都归功于爱德华设立的制度。
会费的丰厚利润,让3K党逐渐变为了一个营利组织。许多党魁们依靠大范围招敛新成员,积累下了可观的财富并据为己有。上文提到的戴维·史蒂芬森在1922年之前攫取了100万美元。阿肯色州的领导詹姆斯·科莫在1923年于小石城出资8000美元设立了“3K党妇女分部”,本人担任高职。除了组织内的正常工资以外,他几乎侵吞了所有公款,依靠赚取差价获利颇丰。
而除了3K党内部的问题,政府的打击也是3K党二次覆灭的直接原因。20年代的保守风气过去后,政治风向有了巨大改变。其中的代表人物,比如参加过3K党的杜鲁门。杜鲁门曾经交了10美元会费加入3K党,但由于反对天主教的3K党成员要求杜鲁门如果再次担任郡法官就不再聘用任何天主教官员,这一点让杜鲁门无法接受从而选择退出(还拿回了会费)。之后杜鲁门与3K党分道扬镳,并致力于民权运动。另一个代表是首席法院大法官雨果·布莱克,早年担任律师时,他曾在亚拉巴马州天主教牧师詹姆斯被刺一案中为3K党成员辩护,3K党控制的陪审团最终判被告无罪。在此之后,雨果与3K党一刀两断,转向了自由主义立场,并致力于人权保护工作。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3K党遭到了无形之手的沉重打击。组织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3K党成员在大萧条期间骤减,人数跌到了3万人。到此时,第二次3K党运动已经濒临毁灭的边缘。于是1940年,3K党与德美同学会合并。随着二战的爆发,美国与主张白人至上主义的纳粹德国开战,3K党的政治纲领再一次撞上了枪口,组织几乎解散,但仍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直到1944年4月,二战结束的前夕,美国财政部勒令3K党补缴68.5305万美元的税款,这也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3K在沉默中自行解散。至此,作为全国性统一组织的3K党消失,轰轰烈烈的第二次3K党运动就此拉上帷幕。
第二次3K党运动,可谓来的快,去的也快。美国20年代保守主义的回归,给了3K党可乘之机,让3K党发展到了其最高峰。浪潮退去后,3K党很快被时代所抛弃。不过3K党的这次覆灭并不彻底,许多成员仍蛰伏在美国各地静候时机。
评论区
共 54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