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视觉风格强烈的导演,越能激起整理癖的整理欲望。前段儿时间重看埃德加·赖特,发现其五部长片中的很多手法是完全可以被量化和归类的,它们组成了创作者最独特的“视觉标签”,亦是使最普通的场景、最老生常谈的故事焕发出无限活力与新意的重要原因之一。
——想想看,当我们提起《僵尸肖恩》,我们不会说那是“一部丧尸电影”,我们会说那是一部“埃德加·赖特的电影”;当我们在苦苦等待《极盗车神》的上映,一个朋友问我们为什么要期待一部“80%都是追车戏”的电影?我们会说,因为那是赖特的电影。
区别“伟大”与“平庸”作品的标准是多重的,但判断“无聊”还是“有趣”就容易多了——无聊的电影就是无聊,这事儿你根本不必辩解,而大部分类型电影之所以无聊,我认为很大一部分程度上,是因为它们的创作者根本就没有花足够的心思,去思考一个最普通的场景该用怎样好玩儿的方式呈现?在赖特的电影里,从来就不存在这种问题,这里充满了——
不过,除了以上非常明显的“视觉签名”,重看过程中我发现一个非常微妙的手法一直被我忽略了。事实上,我认为它才是贯穿赖式喜剧的最重要技法:即,“段落性重复”。
这点在《僵尸肖恩》中体现的最为明显,大概因为那是赖特风格真正走向成熟的第一部电影。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电影第三组和第五组场景中,肖恩两次走过同样的街道并前往超市购买饮料。第一次始于一种日常,第二次则在病毒清洗小镇之后——由于沉浸在日复一日的相同动作中,肖恩并没有发现整个小镇的巨大改变。
以上一种“重复”,属于“相同的场景,不同的情景”。类似的还有这个:烦人室友两次在浴室出现,第一次是在病毒爆发前——浴帘背后的他吓了肖恩一跳(肖恩因为懦弱的性格和时常理亏的行为而对此人有所畏惧);第二次则是在病毒爆发之后——同一个场景中,变异后的室友再次吓到了肖恩。
好玩儿的是,尽管肖恩性格懦弱,但为了维护好基友艾德,他曾三次对这位室友说了“Leave me alone”:
于是现在我们能明白这种手法的意义了。赖特通过让角色在不同情境下,重复之前做过的事或说过的话,让这些行为传递出不同的“情绪效果”(要么是幽默,要么是感动)。
说起“重复台词”,赖特真的特别喜欢玩儿这种手法。这在他所有电影里都有所体现——重复次数是三遍起。
此外,除了“相同的场景,不同的情景”,下面一种属于“相同的场景,相同的情景”。这个就有点厉害了。因为重复度非常高,所以更容易引起笑点,但对技巧和细节的要求也相应更高。举个例子:
肖恩想去救母亲和丽兹,艾德问,你有什么计划吗,肖恩华丽转身:
起初艾德不同意,原因是如果末日来临,他想躲到一个熟悉的、知道逃生门在哪的、能抽烟的地方。
于是肖恩将计划改成:开彼得的车去我妈家(5个镜头)— 进去先解决掉飞利浦(4个)—把丽兹和老妈带到自己家(2个)— 窝在屋里喝喝茶然后等一切风平浪静(2个)。所有几乎场景都重复了一遍。
但肖恩觉得自己家太乱且不安全。于是再次改成:开彼得的车去我妈家(5个镜头)— 进去先解决掉飞利浦(4个)—把丽兹和老妈带到温彻斯特(2个)— 喝杯冰啤酒,然后等一切风平浪静(2个)。
为什么说这段戏厉害呢。首先,三轮计划,尽管后面两次时间稍微缩短了,但镜头数量几乎没变,这是非常挑战观众耐心的事情。而赖特之所以能把三次“场景、情景”都重复的戏份拍得这么好玩儿,我认为首先在于导演精心为每段戏设计了不同的细节。
比如三个场景最后一个镜头,肖恩分别用了三个不同的杯子:i am genius (去丽兹家)— cool (回自己家)—啤酒(去温彻斯特);
其次,不仅是段与段之前的“衔接”很厉害,每段之中每个镜头的衔接也很厉害。比如从“想象的计划”到“现实”的转场:镜头推向肖恩,转向右侧的艾德,再向右,就切到现实中的艾德了。
这真的是每个镜头、每一秒都仔细研究过的最好体现!所谓品质,其实就是肯下功夫和花心思吧。
再比如第一遍戏,从“什么计划?”到“杀死飞利浦”,中间隔着7个镜头,于是赖特让肖恩和肖恩的后爹都以“转身”的方式出场,视觉上来说就增加了动态性。
还有第二遍重复,从“杀死飞利浦”到“回自己家”,中间有两个非常有意思的“交叉”,交叉之中还有一个“中轴”。直接上图就明白了,赖特是多喜欢玩儿这种视觉小把戏:
此外,还有一种重复手法因为过于诡异本人实在想不到名字……它们类似于一种……“镜面反射”式的重复?
我认为这一次的“平面”重复是非常代表赖特“和而不同”的重复观的。乍看之下,肖恩的朋友——冯妮那伙儿人没什么特别(像是赖特朋友的客串),相信观众不会从一开始就意识到两队人马配置超强的相似度。第二、三对人物都没什么蹊跷;直到第四对儿, 迪兰·莫兰与超爷相同的衣服让人意识到了什么,但随即,第五组又让两位女性的衣着发型并不相同;第六对转而又相同,直到第七对——两个打游戏的快乐肥宅低头相遇,这才是赖特最终想要的效果,也是他保留到最后的笑点。
当然,爱玩儿的导演还会“跨电影”重复场景——最出名的莫过于“跨栅栏”场景了。
最后,狡黠的导演必然不会放过让结尾与开头“重复”的机会——至于方法论,依旧是“和而不同”。
影片结尾,肖恩出场,镜头依旧从他的脚部移动到他的面部——肖恩迈着相同的步伐,打着相同的哈欠,用同样的姿势跨过别人的双腿然后坐到沙发上。
但这一次一定有什么不同了。这是经历过“丧尸洗礼”的肖恩。他学会了进入成人世界应具备的勇气和责任。
而“不同情境”下的“相同场景”是,无论你最好的朋友变成了什么样,跟他打一局电动才是最快乐的事。
评论区
共 55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