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语:根据世贸组织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协定,版权保护只保护表达方式,不保护思想、程序、操作方法或数学概念本身。这是因为创意和灵感的互相交流和影响是文化发展的必经之路,保护知识产权是为了更好地创造文化发展的软环境而非遏制文化之间的交融与发展。这种将思想与表达区分开来,保护作者的表达(作品),但不对思想、方案、原则、方法加以保护,法学界称为思想/表达二分法。
思想/表达二分法于1879年被正式提出,并且于1894年的一桩英国案件的判例中得到明确。美国于1976年将思想/表达二分法纳入本国著作权法。1978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伯尔尼公约指南》中明确规定“思想不属于伯尔尼公约保护范围。”
美国、日本、中国大陆作为伯尔尼公约缔约国和世贸组织成员国,其著作权法均将保护范围限定于法人或自然人的作品。放到影视作品领域,只要不整段搬用(人物关系、剧情脉络、分镜、场景),仅仅模仿作品的核心创意,不属于侵权。放到游戏领域,大的玩法概念相同,具体实施细节不同,不算侵权。
由于美国商业片从筹备到开拍,其剧本往往经过20—30位编剧或“剧本医生”参与撰写打磨,核心创意往往不是秘密。以致好莱坞经常有同样创意的几部电影在电影市场狭路相逢的情形。比如1998年《天地大冲撞》与《世界末日》直接打擂台。《天》的筹备工作起步于1970年代,是老电影《当世界毁灭时》的重拍计划和亚瑟克拉克小说《上帝之锤》电影化计划合并的产物(付了版权费,但没打在片头片尾字幕上),《世界末日》完全是专门狙击《天》的“程咬金”,但是没办法,《世》只用了大创意,戏肉全是自己的,不算侵权。
同类的情况还发生在1984年11月—1985年10月的美国电影市场,短短十一个月里美国观众在院线里看到三部采用“一位退役美国军人为了营救昔日战友/帮战友报仇而勇闯热带异国横扫千军”概念的大制作动作片:《越战先锋》(查克诺里斯主演)、《第一滴血2》(史泰龙主演)、《魔鬼司令》(施瓦辛格主演)。这三部影片的概念相同,但风格定位、动作设计、角色演绎互不重复、各有特色。
在下之所以介绍本片,是因为在某些网站(豆瓣、B站)上,一小部分留言者和UP主称《妖星哥拉斯》为日版《流浪地球》,然而本片实际上是受1951年美国电影《当世界毁灭时》而刺激而针锋相对推出的作品,整体故事布局更像1998年的《天地大冲撞》。即使两者使用了同样的“巨型发动机推动地球”的创意,那也合理合法。
片名:《妖星哥拉斯》
影片定位:纪念东宝特摄影片第五十部献礼,耗资3.8亿日元(相当于2019年的2200万美元)超大制作
技术指标:35mm胶片 彩色电影 提供3.1声道立体声音效(左声道、中置、右声道+线性低音)
市面版本:日本国内已发行经过修复的高清流媒体版本和正版DVD
制片:田中友幸
导演:本多猪四郎
编剧:木村武(本名马渊薰、曾任日本共产党佐贺县委员长)
特技导演:圆谷英二
特技组(圆谷英二带队)其他主要成员:
美术:渡边明
摄影:有川贞昌、富冈素敬
光学摄影:真野田幸雄
光学作画:幸隆生、饭冢定雄
照明:岸田九一郎 合成:向山宏
主演:池部良(小津安二郎《早春》、黑泽明《蜘蛛巢城》)、白川由美、久保明(《蜘蛛巢城》)、志村乔(黑泽明《七武士》、《蜘蛛巢城》、《流芳颂》)
日本公映年:1962 美国公映年:1964 (英语配音)
日本影评圈普遍认为《妖星哥拉斯》的策划受到了美国1951年电影《当世界毁灭时》的刺激。《当世界毁灭时》的故事脱胎自《圣经》的“诺亚方舟”故事,描写地球即将与外星相撞,一群经过抽选的乘客搭乘亿万富翁建造的宇宙飞船逃离地球。
问题在于编导故意忽略了世界各地的其他民族,逃生飞船上的“获选乘客(上帝选民)”清一色是讲英语的白人,不免给日本观众留下“有色人种不配得到救赎”的印象。东宝策划本片,刻意要安排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民族的人们携手自救、一起逃出生天的普世结局(苏联提供了先进技术、参与妖星监视计划的方形太空站来自社会主义阵营的捷克斯洛伐克),所以无法继续沿用“一小批人逃出生天”的创意。
东京时间1979年9月29日晚8点,执行探测土星任务的日本载人宇宙飞船JX-1隼号,从富士山麓宇宙基地发射。很快,美国加州圣迭戈的巴洛马天文台(本片拍摄于1962年,巴洛马天文台拥有当时世界最大的天文望远镜)对外宣布发现了一颗质量已经达到地球6000倍的黑矮星“哥拉斯”。隼号的园田船长奉命进行对“哥拉斯”进行探测。
没想到,“哥拉斯”的质量不仅很大,而且体积已经达到了地球的四分之三,隼号在发送了观测数据后被哥拉斯吞没,地球方面从数据导出的结论是:“如果让哥拉斯按现路线行进,则必然与地球发生冲突。”
日本宇宙物理学会的田泽博士(池部良饰演)和河野博士(上原谦)对事态感到危惧,然而日本政府(自民党政府)并没有认真采取措施,也没有人意识到这是关系人类命运的燃眉之急,围绕着“隼号”太空船失事一事,政府内部反而开始推卸责任,甚至有人提出要追究园田船长的责任。官方看来无望拨款实施对哥拉斯的再度探测。田泽和河野从园田博士的孙子园田速男的话“炸毁哥拉斯或者让地球避开哥拉斯,只有这两种方法”中看到了希望。
田泽和河野在联合国科学会议上提出了“在南极建设核动力推进装置、耗时100天把地球推出40万公里,改变地球公转轨道”的所谓“地球移动计划”。联合国方面当初对计划的可行性还有疑问,由于苏联和美国也在进行类似的研究,遂决定由各国联合在南极建设大型火箭推进器。然而,施工现场不断发生塌方等事故,造成了时间损失。
应联合国要求,日本终于拨款派遣JX-2凤号宇宙飞船接近哥拉斯进行探测。宇航员金井达磨(由久米明饰演)搭乘胶囊型探测舱对哥拉斯进行了贴近探测,结论是:利用氢弹对哥拉斯实施爆破为时已晚。由于接近哥拉斯时遭到震荡,金井丧失了部分记忆。
推进基地如期完工,核动力火箭推进装置按预定速度开始改变地球公转轨道。田泽博士担心“哥拉斯的质量继续增加下去,现有的推进设施未必够用”,围绕请求联合国追加拨款的问题,与河野产生了明显分歧。其间,哥拉斯吞没了彗星和土星光环,继续向地球接近。更有一头沉睡了数万年的巨型爬行类怪兽突然苏醒(海外公映版无此情节),损伤了部分设施。田泽等人击毙了怪兽,但加上修复作业,损失了72小时的推进时间。
然而迎来了哥拉斯与地球最接近的1982年2月,由于人们的努力,时间损失有所弥补,但仍有足足36个小时的损失没有补回来。由于哥拉斯的引力干扰,地球各地发生了大规模的地面塌陷、海啸、洪水等自然灾害,全世界各地海拔低于100米的平原均被淹没,富士山麓航天基地的载人宇宙飞船及其发射平台陆续沉入地底,南极的火箭发动机也发生了浸水现象,地球真的能避免被哥拉斯吞噬的命运吗?失忆后的金井一直由已故“隼”号船长的女儿兼副船长的女友、宇宙省(航天部)的高级文员园田智子(白川由美饰演)照顾。金井从小一直喜欢智子,但死去的副船长就像一道无形屏障横在他俩中间,他俩能走到一起吗?
本片是定位于东宝特摄影片第五十部的献礼片,筹备历时三年,拍摄时间超过三百天。
大制片厂时代,在圆谷英二倡导下,日本电影界对重特效影片实行双导演制度,一位负责文戏,一位负责特技戏份。
负责特技戏份的导演被称为“特技导演(特摄监督)”,与欧美风行的“特效总监”不同的是,“特技导演(特摄监督)”拥有重特效戏份的完整执导权,在影片的最终剪辑上,特技导演享有与正片导演对等的发言权。剧组分为文戏组和特技组,特技组配有专门的摄影、照明和美术人员。本片后半段从海象怪兽开始的半小时戏肉,由圆谷英二先生完全行使执导权,其中也包括志村乔等人的出场戏份。
核动力行星发动机的点火场面,直接使用了200瓶液化石油气,同时点燃拍摄而成。为了防止风力的干扰,所有使用液化石油气的镜头全部在室内拍摄。因此剧组花了很大精力来保证拍摄现场的安全。
为表现建设南极推进基地的场面,圆谷英二亲自主持,在东宝制片厂的第八摄影棚建成总面积1600多平米的南极场景微缩布景。由于模型几乎占满了摄影棚,圆谷指挥特技组先在微缩布景上装设工程机械等物件的微缩模型,拍摄中景和近景镜头。当中景和近景镜头都拍完,微缩模型也全部装设到位,再拍摄俯视角的各种长镜头。
妖星哥拉斯吞没(吸引)彗星、木星光环和月球的镜头,是手绘动画和光学合成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据工作人员中野昭庆回忆道,海象怪兽骚扰南极推进基地的镜头,由著名怪兽替身演员中岛春雄披上皮套在“大型燃气灶”附近搏命演出,但中岛春雄无此记忆。其他镜头中的海象怪兽均由手冢胜己饰演。
影片最后展现水淹东京的画面,是将东京城区的模型沉到日本第二大河“利根川”的河水里(也有资料说是荒川)拍摄而成。由于模型均为木质,不少模型在拍完后随河水流走。水淹大阪城的镜头则是把特技组此前为稻垣浩古装巨片《大阪城物语》制作的大比例尺大阪城沙盘模型直接沉到河水里拍成。
片中出现的战斗机、怪兽等,后来陆续在其他电视特摄片中登场。
计算机辅助设计取代传统手工设计图纸、3D打印替代传统木匠工艺、程控机械臂取代吊着模型的钢琴线、蓝幕取代手绘背景板、通过计算机控制的动作控制摄影机拍摄完模型素材后可以带着运动轨迹跟踪数据交由后期数字特效团队进行合成
友情附赠2:《流浪地球》忠实影迷应对杠精教战手册&防止猪队友教战手册:
杠精:《流浪地球》出现了与前辈相同的创意,这是侵权!是抄袭!
答案: 请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认真研读《伯尔尼公约指南》、《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美国《著作权法》第104条、中国《著作权法》第二条和第三条,充分领会“思想(创意、概念)不属于著作权法保护范畴”这一国际公认的法理,努力加强法制观念,参与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队伍中来。
杠精:我有战狼PTSD,《流》里面有吴京,我不会去看!
答案:小津安二郎、黑泽明、格里菲斯、莱芬斯塔尔、原节子这些人的历史污点或争议比吴京严重和明显得多,然而这些人的经典作品仍然备受推崇。大多数资深影迷都懂得把作品和人区分开。
在阁下忙着一杆子把某个人及其所有作品打死之前,请先掂量一下自己是否已经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的样子?
杠精:《流浪地球》电影版拍成了爆米花,这样的电影没有价值!
答案:爆米花电影可以做到艺术电影做不到的事——养活从化妆服装到特效后期的一整条产业链,这些产业链又可以支撑艺术电影达到更好的品质。今年奥斯卡大热门《登月第一人》很文艺,但该片的幕后最大功臣英国Double Negative其实是007和漫威养活并锻炼出来的。
杠精:《流浪地球》电影版对原著进行了改编,为什么做不到一个字都不改!肯定是大烂片!
答案:首先,电影是电影,文学是文学。电影是一门靠视听语言而非文字来作出表现的艺术,它有着自己的创作规律。尤其是商业电影,在故事上需要遵循通行的三幕剧结构:第一幕负责建置(Setup)、第二幕负责冲突的产生、第三幕则是干脆利索的结局。如果阁下打算把电影绑架成文本的附庸,那么不如直接把原著改成有声书。
杠精:《流浪地球》的特效又是送到外国做的吧?那还不如直接看好莱坞了!
答案:从1963年邵氏公司礼聘圆谷英二执掌李翰祥版《梁山伯与祝英台》特效制作开始,华语商业大片的确有非常悠久的“把特效统统送到外国做”的传统,虽然徐克的新视觉和香港的先涛、万宽两家公司对提高特效的自制比重做出过贡献。但在韩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的班底仍然是国内导演的首选。(邵氏的《中国超人》《猩猩王》;台湾中影的《八二三炮战》《笕桥英烈传》都是日本大映特摄片《加美拉》幕后班底的作品;张艺谋的《英雄》《十面埋伏》《长城》背后都是澳大利亚或英国公司;《寻龙诀》依靠韩国和东欧;《狄仁杰之四大天王》则是韩国MOFAC和日本DIGITAL FRONTIER)。
但《流浪地球》是个例外。该片电脑特效镜头的内地自制率在75%左右。该片幕后团队包括BASE FX(这是一家总部在北京的特效公司,经手过《海王》、《复仇者联盟3》、《环太平洋》)、MORE VFX(《悟空传》)、橙视觉、德国PIXOMONDO公司及其中国分公司、韩国DEXTER公司及其中国大陆分公司(DEXTER中国分公司现已独立运营并更名为Black Nomad公司)。 在常规特效方面,新西兰的WETA WORKSHOP为《流浪地球》制作了外骨骼和防护服,其他的特技道具均由内地业者支持完成。《流浪地球》是第一次以内地产业链为主导完成的投资在5000万美元体量的大规模科幻片制作项目,对锻炼内地影视配套产业链意义深远。(古天乐的《明日战记》的视觉特效则是由香港发辉制作室有限公司担纲。)
猪队友1: 《流浪地球》是最牛逼的科幻片,回归地球家园的创意、发动机推动地球的创意和地下城的创意只有中国人想得出来,好莱坞科幻片弱爆了!!!
应对方式: 善意提醒对方,1975年日本动画《宇宙战舰大和号》、1978年美国电视剧《太空堡垒卡拉狄加》、大型电脑游戏《家园》,均浓墨重彩地铺陈了“家园”的概念。尤其是前两者:一个是从地球出发,最终要净化地球,给地球以生机;一个是从外星回归地球故乡。
发动机推动地球的创意,最早搬上电影银幕则是1962年的《妖星格拉斯》。
至于大型地下城的创意,早有英国1975年电视剧《SPACE 1999》拍过—该剧讲述月球失控在宇宙中漂流,月球地下城“阿尔法”基地的人们在太空中求生存的故事。
猪队友2: 《流浪地球》的美术设计充满了苏联式的工业美感,与美国片不一样。
应对方案:善意提醒对方,麻烦温习一下21世纪版《太空堡垒卡拉狄加》、《2001太空漫游》、《火星任务》、《2010威震太阳神》。《流浪地球》的美术设计并非苏联式的工业美感,而是国际主流科幻片常见的设计。
猪队友3: 《流浪地球》的特效世界第一!!!天下第一!!!
应对方案: 善意提醒对方:郭帆导演都坦承我们的特效技术水平与好莱坞还有至少十年的差距,现在只是赶上了韩国同行的水平。
做山崩地裂容易、做生物体难、做以假乱真的类人形角色最难。麻烦看下《复仇者联盟3》和接下来的《阿丽塔》。就知道好莱坞在这方面已经进展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猪队友4:那些喜欢外国科幻片/科幻小说的都是洋奴!
应对方案:先扇他一耳光,然后告诉他:郭帆导演是詹姆斯卡梅隆的粉丝、刘慈欣是亚瑟克拉克的忠实读者。你的言论会让郭帆导演和刘慈欣先生伤心。如果还死鸭子嘴硬,再扇一耳光。
评论区
共 56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