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清楚,当日式动漫被改编成影视剧时,结果往往是不能令人满意-无论是哪个国家出资制作。当人们被好莱坞制片商将日式动漫糟蹋的体无完肤的行径雷到呕吐的时候,其实日本电影业做得也不比美国更好。所以宇宙战舰大和号的真人版就成了一个小小的奇迹。这部广大粉丝翘首期待、雄心勃勃的经典动画真人改编电影结果成了一部精彩而有娱乐性的科幻动作片,而没有沦为它本来很容易变成的“大规模电影灾难”。
从一开始,这部电影就面临着一个难度很高的任务:尽量平易近人地将1974-1983年100多集《宇宙战舰大和号》TV版和多部剧场版的故事精华浓缩进一部两个多小时的电影中。原作的故事在日本已经脍炙人口了,(在美国,《宇宙战舰大和号》因为英语配音版STAR BLAZERS的播出而享有一大批怀揣童年回忆的粉丝)。
做到这一点并不简单,在动画版中,整个故事包括许多小故事,在大和号前往伊斯坎达尔的漫漫旅程中也是高朝迭起。电影版在近两个半小时内浓缩了全部主线并保留了多数重要情节。虽然电影在每过25分钟就要“减速”而且一看开头就知道结尾,并且总是有每个人停下来等某人(往往是古代进)讲话“大家听着,这是人类最后的机会,如果不能成功,全人类都将毁灭!”的煽情场面。但是情节上至少做到了通俗易懂,虽然编的有点笨拙,但还是有作用的。
节奏是关键。当一部有四个高潮点的电影要面临的固有问题就是每时每刻我们都可能被迫听其中一个角色慷慨陈词以煽情。 由于许多经典情节被浓缩到电影当中,所以这一点并不那么明显。影片最好的地方是它并不枯燥,剧本完成度足以将各经典段落整合进一部真人电影。本片至少能在80%的观影时间内娱乐到一位现代美国观众并且无须侮辱死忠们的早年回忆。
从一开始,我们就很清楚制片方希望这个真人版的故事被通过一种宏大的、接近美式主流科幻的方式讲出来。故事一开场我们就置身宏大的战斗之中,宇宙战机空战格斗、星际战舰起火爆炸。许多元素看来被模仿自诸多现代美国科幻动作片。但是最突出的影响莫过于2005年的新版卡拉狄加。影片模仿了卡拉狄加的审美概念。宇宙战机之间的交战画面都是用同一种江湖上称为“宇宙手摇摄影”的手法制作的。星舰的内饰有卡拉狄加风情。这可以被理解为对1978年版卡拉狄加大肆抄袭整套70年代大和号动画剧情的报复。事实上,两者如此相近,从视觉到情节,以至不熟悉大和号原版动画的科幻粉肯定以为剧组在完全抄袭新版卡拉狄加。
虽然是一部大制作影片,但大和号的视觉特效仍有不足。加米拉斯的地面战拍得跟《星河战队》系列电影中没能进入院线的几部续集一样糟糕。尽管影片整体拍得不错,但不知怎的,剧组没有在舰桥等布景上留出足够多的机位,以至镜头显得死板。许多时候镜头固定在所谓的“死点”然后慢慢扫过讲台词的主要演员,而背景的配角们在两侧或后方进进出出,活像一出不太好的舞台剧。我们不清楚导演是否没有地方在布景内安排机位,但这种稍显不够专业的处理方法令人分神。看上去好像片方把带妆彩排的内容混入了一部精心制作的电影而没有考虑到这样做对一部精品影片意味着什么。
演员们沿袭传统日剧套路的表演使影片显得很drama,尽可能多煽情,各种用力的表情和动作,缺乏对微妙情感的表达和演绎。好在本片的故事背景是人类危急存亡之刻,从这个大背景来看,演员们的表演还不算突兀。木村拓哉对付最后的那个做作过头的结尾时有点力不从心了。不过他和黒木演的整体上还是不错的。忘记整部影片的卡通调性的话,演的最不好的莫过于池内博之,简直像是以小学五年级学生的觉悟在演出。
如果你注意到片尾曲主唱与买拷贝的世界末日片尾曲是同一人,你就会明白他们为什么要在影片中安排那么多煽情的段落。他们的努力起了作用。影片至少没有沦为枯燥的爱国主义喊叫和口若悬河的话剧。
真人版大和号有娱乐性,也拍得算有趣。故事尚算抓人,武戏拍得不错,足以和咱们美国那些日场B级二线科幻电影比美了。它不完美,过于冗长、有些做作,纰漏比较明显。不过,整体上来讲,大和号算是一部不错的爆米花电影。是一部比较现代的改编。全片从一开始就把油门踩到底,义无反顾地全速往前冲,来达到它的目地:毫无羞耻地去娱乐观众。谢天谢地,它做到了。
评论区
共 25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