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zongbu:既然喜欢那就去做,希望大家都对自己好一点
没想到过着过着就到春节了,这里先提前祝大伙儿新年好,祝愿大家猪年诸事顺利,身体康健,阖家幸福。
回头看之前几次这个栏目中写的东西呢,多少都有点小抱怨,既然大过年的那咱们就不来那些矫情的东西了,分享点令人高兴的事儿吧。
在年前我其实了却了两桩心愿:入手 Surface Headphones (国行叫Surface 无线降噪智能耳机)和完成减肥的第一个阶段。想必之前大家也看了弓虎写的那篇耳机的体验文章,其实相比起来我在科技数码方面了解的东西还不如他呢,因此在消费这件事上来说也很少去研究数值啊、工艺啊这些概念,在我概念中所谓横评就是:同样价位的两个东西哪个喜欢就买哪个。
玩儿游戏总还是需要一点仪式感的,一个独立的环境加一整段时间才能让人觉得这一天过得没有缺少点什么。现在我基本上是晚上10点多打开游戏机、点亮显示器、插上新耳机打开降噪然后开始打《生化危机2 重制版》,虽然每晚基本上只有1个多小时的游戏时间,但只要这部分没有缺失,这一天就是充实的。
可能有朋友也会对耳机的选择有不一样的观点,说来也挺有意思,从游戏机到 Surface 系列,田字牌好像一直都深得我心,去年买的 Surface Precision 的鼠标也同样是喜欢,发自真心的。这几个小硬件真真切切地提升了生活和工作中的幸福感,对我来说可能比数据来得实惠的多。
第二件事则是健身,其实这几年我有过两次阶段性的成果,而从去年的核聚变 Tour 厦门站回来之后,自己终于还是办了张卡,也请了老师,希望能好好地纠正一下自己锻炼动作,也补正一下一些部位的不足。趁着春节到来之前我也总算是初步完成了自己设立的一个小目标,希望春节期间不会反弹,年后等健身房再开门后能开始比较系统的增肌训练,正所谓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
其实放假之前正好是自己的31岁生日,最近几年自己还是经历了不少变化,无论是家人、工作还是自己的健康方面,可能也因此更觉得应该活得好一点儿,只要能让自己所在意的人变好,自己也能变好,那就去做吧。
绝大多数朋友们可能对压岁钱有着美好的回忆。当然,有些朋友现在依旧在过年时能理直气壮地收压岁钱,而有些朋友则和我一样,过了收压岁钱的年纪了。
从小到大,我对压岁钱抱以两种态度:得不到、假招子。在我小时候,父母不愿意让我手头有钱,理由是怕我乱花钱。直到高中时期我才有零花钱,但那也只够我平时吃饭和买两三本杂志的,那时候中午连盖饭都舍不得吃。每年春节长辈给我的压岁钱更是如数上缴。所以在我从别人手中把红包接过来的时候内心是毫无欣喜之意的。
在我的印象里,父母分别在我初中、高中各给过我一次压岁钱,一次是几百,另一次是一千多。我当时也顺从自己真实的想法,将这些粉色大钞用于购买模型和 3DS 上了。我认为自己在成长阶段缺少对金钱的把控是导致我后来“挥金如土,挥完吃土”的根本原因。
压岁钱的形式最早诞生于宋代,叫”随年钱“,是根据小孩子的年龄给的,当时的单位是文,相比于价值,随年钱更多体现的是对孩子的祝福。压岁钱的叫法最早貌似出现在清代:
长幼度岁,互以糕果、朱提相献,谓之‘压岁盘’。长者贻小儿以朱绳缀百钱,谓之‘压岁钱’;置橘、荔诸果于枕畔、谓之‘压岁果子’。元旦睡觉时食之,取谶于吉利,为新年休征。
—— 《清嘉录》
压岁盘、压岁钱、压岁果子,到现在,三种东西只剩压岁钱了。
每年我把压岁钱上缴后,我总能看到我妈在一个小本子上记录着什么。后来我知道那是每年压岁钱的收支记录。倒不是我妈有多精打细算,她只是不想欠别人的人情,她总告诉我说:“这些(压岁钱)都是人情,需要还的。”
如同压岁盘、压岁钱、压岁果子历经时间的洗礼只剩下压岁钱一样,压岁钱也随之时间的推移产生了变化。我也和我妈讲过我对压岁钱的看法——“别人给我600,你也给对方家的孩子600,这算什么?换钱号呢?”但我妈没和我争执,只是告诉我这是传统。当然,对于“给压岁钱”这种行为我也很是苦恼,单方面没有解决办法。
压岁钱从我最早印象中的一、二百元,变成了几百、几千元,有些孩子可能十分开心,但大人的心里可能都是有苦难言。或许这个问题得追溯到一切的开始——我们不该拿钱去表示对别人的祝福。
阿彬:平时戴着面具生活都很累,回家就可以脱下面具像个孩子一样
又到了一年里家家户户团聚的日子,龙马前阵子在“新的年”节目里说的一些话我深有感触。不管你在外面在工作中有多么成功,是别人眼中的Mike、Jason,回家的那个瞬间就会摘掉所有的人格假面,变回家庭中的那个普通的谁谁谁。
很多人都把自己在某个状态中的某个面当作是人的全部,不光对自己是如此,他们看待其他人也是如此。仅从网上的只言片语就去推断一个人完整的人格那也太没道理了。有时候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网络上说的话就像平常生活里听到的风言风语,仅凭这样的内容就去给一个人下定义,平时的三人成虎就已经够可怕的了,互联网只会放大这一点。
在网络上的大好人可能生活里人渣一个,网络上总被人喷的家伙生活中可能大家都非常喜欢他。这样的例子我能举出好多来,认识一个人还是得亲自和他交往,别看到一张面具就觉得那是TA,古希腊人都知道舞台上人戴着的是面具,两千年后的咋反而不知道了呢。
说回来,大过年的喜庆一点,平时戴着面具生活都很累,回家就可以脱下面具像个孩子一样生活,幸福极了。虽然今年的春节我没有回去,但节后还是会回去和老爹老妈呆几天的,偶尔能有抛下工作和游戏的日子还是挺令人期待的。
狗年发生了好多事,去年大年三十是情人节,和前女友在一起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这一转眼一年都过去了,不过每年其实都是这样的感觉,日子过得快说明日子过的充实,狗年过的确实很充实,在生活和工作上都做了很多之前没做过的事,也有了太多太多新的体验,有了更多的快乐之余也遇到了烦恼,有的让我悲伤,有的让我恐惧,还有的让我抑郁,排解这些情绪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做事情,然后就发现很多你担心的事情已经找到了答案。
25岁的生日刚过完,我突然有一种“老”了的感觉,可能我没法再像原来那样“肆无忌惮”了,以前做什么事都是“图一乐儿”,“我还年轻”,“怎么着都没关系”甚至可以借自己岁数小逃避很多事情。可现在确实没法再这么做了,我自己都觉得“这么着不合适”了,从自身就是拒绝的。而且现在需要你给力的时候,现在真的要去使把劲儿了,努力吧,一切都踏踏实实的,我觉得我可以的。
说说春节怎么过吧,狗年倒数第二天送了自己一把电吉他,实现了“小时候一直想拥有一把电琴”的小心愿。以前想买的时候,家里人老忽悠我,“你先弹木的练着”,“电吉他太占地,扰民,而且配齐了也贵”。后来发现确实没那么复杂,一把琴一个箱子,戴上耳机都可以玩。上班以后久而久之就把这事忘了,虽然能买了,但是总是觉得是件很遥远的事,因为这东西你生活中没有也无所谓,可你确实是心底真喜欢的,于是前天突然一个念想,就做了这个决定。生活中其实有很多决定就需要那一瞬间闪过的念想,然后发现实现起来真的没那么困难。想做就做嘛。
2TB的PS4也在新年时预备好了,今年过节不用串门,索性也不出门了,在家舒舒服服的享受这些精神食粮。PS4装满了游戏,重点玩生化和FIFA,有时间再玩玩KH3,再有时间就出去看个《流浪地球》。趁着过年没什么工作,安安静静的在家撸撸琴,做自己最想干的事,享受假期。
在我心里过春节才是一年的结束,狗年结束,猪年将至,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前进,面对用心的回复和建议一定虚心接受。
刚回南昌没多久,就和朋友们在网咖坐了一下午。仔细一想,上网局怕是已经成了很多大哥过年期间的主要活动。
昨天网咖局结束,吃着小烧烤,我和几个朋友也聊,“怎么特么年年回来都必去网吧,到底谁瘾那么大?”这话一说,我们陷入了短暂的沉思。棋牌类有人不懂就是不爱玩;桌游大多需要能说几句,五六个人的桌游局有几个大哥坐着刷手游、看微博也不是个事;酒局也撑不了多久,先不说几个牛奶和果汁喝一辈子的大哥,喝一点聊会工作、结婚啥的通常都不要半个小时,聊天鬼才们几句之后就能陷入沉默;ktv我们基本不考虑,有几个大哥嗓子扯起来没几个人抗得住。
一年没见,吃完饭几个人出来到底干什么?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只能去网咖玩一晚上dota塔防、守望或者lol,能好几个人一起,上手也不难。
说起来这边的网吧真的密集,500米内不低于三家。一般招牌带网咖的都禁烟,前台能点个咖啡,带网吧的就随意点。
不过比较绝的是,最近网吧行业也有点向理发店行业靠拢,经营不了一年似乎已经是个常态。今年找网吧的时候有个大哥说跟他走,他去年充的200块会员还没消费完,结果走过去一看,店没了招牌变了。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春节了!今年是第一次带媳妇回家过年,心情可能比往年感觉都不一样吧。
一说过年,我前几天还在办公室跟Ann抱怨:现在过年的味道(也就是“年味儿”)真是越来越淡了——毕竟小的时候最期盼的就是春节,而现在期盼的春节也只是一个假日而已。
小时候每到过年就盼望着吃点好的,现在每天吃的就跟过年一样;小时候盼着跟小伙伴出去点个“大地红”,现在已经听不到任何鞭炮声了;而至于以前期待的春晚,这几年也连槽都懒得吐。反正过年嘛,对我来说找个借口跟家里人团聚一下,胡吃海喝个三四天,仅此而已。
记得以前在老家过年的时候,全家人从年28就开始准备了:置备年货、买菜切菜、炖“酥锅”、贴春联,叮叮咣咣好不热闹,然后亲朋好友满座,喝上三五杯,谈天说地,家里热闹心里也热闹。
后来出国留学,就再也没有过一个像样的新年了。对留学生而言,无非就是几个国内同好,一起去池袋找一家火锅店热热闹闹地吃上一顿。然后回到一个人的寝室,打开手机跟家里人视频;打开CCTV的网站,看着跟国内不同步的春晚打开网游跟素不相识的网友们一起体验“年味”。
从热闹变成孤独,这种前后脚的反差如此强烈以至于我怕连喜悦的感觉都来不及体验。从第一次出国开始就体验一个人过春节,这种感受现在回想起来还真是五味杂陈。
说来留学真的是挺锻炼人的,以前在国内,一有事儿就叫爸妈,到了日本真是叫天天不应了。要一个人用自己还不怎么熟悉的语言去搞定房子、考试、入学、登记、换签证、手机、水电暖网……感觉整个人都能够在短时间快速地成长起来。然而就算是再怎么成长,孤身一人在外,每逢佳节倍思亲,更重要的是,看到家里如此热闹,自己却又像是被孤立了出去。
俗话说时间是剂抚平悲伤的良药,可能也是因为在日本呆的久了点,到了后来反而让我觉得过年回家是一件无所谓的事情。
这种感觉一直持续到回国后的两三年间——等到朋友们渐渐又重新熟络起来,再到成了家,看到父亲两鬓的白发和眼角的皱纹,我这才意识到过年还是得回去的。即便是没有什么年味的春节、养成去餐馆预约年夜饭的习惯、再怎么难买票,也一定要在大年三十之前想方设法的回去一趟。
毕竟只有温暖的家才是对自己永远敞开的归宿啊。
白广大:《流浪地球》抓住了中国人最为敏感和执着的地方
明天,也就是大年初一,会有一部叫作《流浪地球》的电影上映。提前看过点映的我们为此准备了一期电台,被某种唐突情怀驱动的我甚至还想为它单独写一篇文章,但是最后觉得并不是很合适(因为没有收钱),因此就借助“你怎么看”这个空间来简单说两句。
在看《流浪地球》之前,我对“一部合格的中国科幻片”毫无期待。这是因为科幻电影的拍摄难度对于孱弱的中国电影工业来说几乎达到了高山仰止的程度:合理的剧情、符合现代观影人群需求的特效、具备自主美学标准的世界观,这几样需求几乎就会把大部分披着“科幻片”画皮的糟烂产品打回原形,更何况在此基础之上,“中国制造”的科幻片还必须具备真正能够被本土观众认知的真实中国元素。
但《流浪地球》做到了。我绝不能说它是一部震烁古今的里程碑式作品,然而呈现在银幕上的它,是一部合格的中国科幻片。它描述的是一个架空世界中全人类的颠沛流离之旅,展示的视觉元素与环境氛围,却仍能让我感到熟悉与亲切,甚至会因为偶然的细节会心一笑。
《流浪地球》能够带给观众的一切,都源于整个团队扎实的基础工作,而非昙花一现的“灵感”,或者自以为得计的“小聪明”。就像世界上无数伟大到堪称奇迹的工程,所需要的并不是出位的呐喊或者招惹眼球的炫技,而是许多在自己的专业上拥有足够智慧的聪明人,用笨办法和朴实到拙劣的努力,用每个微小的进步堆积起宏伟的奇观。
当银幕上的特效如风暴般席卷而来时,别人看到的或许是燃烧的经费,我看到的是不灭的热情。我无法想象,没有执着与热爱的人们怎么可能为中国电影带来这样一部作品。横向对比而言,在灾难效果与视觉奇观上或许《流浪地球》仅仅是一部达到好莱坞类型片及格线的成品,但对于中国科幻片来说,这是一次伟大而坚决的进步。
从剧情与情感线来说,《流浪地球》也抓住了中国人最为敏感和执着的地方:家的根源。这并非传统西方个人英雄主义的秃鹰式“Family”情结,也不是海洋民族无处不在的“剑与圣经”的殖民理念,而是氏族血脉、历史沿革刻在中国人骨头里的守土情怀:“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种深植在记忆最深处的情感,是能够让观众被打动、被感染的核心,也是它“中国式表达”的最重要的部分。
在中国敢于做一部科幻片,很不容易,其难度并不亚于做一部3A游戏:缺乏认知的市场、缺乏成规模的受众、缺乏敢于投资未知的资本、缺乏适度的评价标准,而不缺的,则是非常硬核的核心群体,以最苛刻的标准,将其与世界一流影视/游戏工业缔造的杰出作品,进行一场从科技成色到意识形态的全面细节比较。
在这样的基础上,能够有一部能够作为起点的作品,何其不易。
以上这些内容是非常主观的表达——事实上,已经有很多响当当的大牌影评人与影视行业从业者对这部电影提出了质疑、反对甚至完全的否定。他们认为《流浪地球》是反科幻的、是输出意识形态的、是过于强调民族性的、是又一轮的爱国营销、是无脑堆叠特效的产物,种种批评不一而足。
我尊重这些反方意见,尊重的方式是提出来自个人立场的严肃回应:去你妈的。
任何事业都不需要坐而论道的清流,而是负重前行的好汉。将一个人或一群人污名化很容易,只需营造看似铺天盖地的舆论即可:在资本主义文化工业创造的新型马戏即娱乐快消品大行其道的今天,有些人对纯粹的理想充满敌意,这无可厚非。但知易行难,能看到自己的不足,认识到自己的目标,进而愿意用有限的生命去改变自己乃至身边的一切,才是难上加难。
我愿意向这些宁可为理想承担巨大风险的人们致以诚挚的敬意。你们是真正的好汉,我羡慕并敬重你们。我也希望机核能够在未来前行的路上一直坚持自己所坚持的,能够像《流浪地球》团队那样,为了一个模糊而并不确定的牛逼未来,燃烧自己的信念与能量。
最后,我谨以个人身份,推荐各位在春节档期观看《流浪地球》,这是一部能够让科幻爱好者和普通观众都能理解并获得愉悦的电影(但对于理解能力尚未成熟的儿童来说可能过于冲击)。同时,也祝各位新春快乐,万事如意。
机核的《流浪地球》观影电台将于大年初三(2月7日)播出,欢迎提出批评与其他意见,但不接受“战狼PTSD”的观点回复。
虽然说之前就过了元旦,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只有这过完春节,才算是真的一年过完了。今年一年从各种角度来说都不算太好,但是在不好的时候,我们还是可以过的拥有自己的快乐。
对我来说,春节是一个特殊的节日,小的时候春节的记忆是鞭炮,是寒假,是可以吃各种好吃的,等到年龄渐长,春节逐渐变得没有那么有年味了。鞭炮没有了,亲戚也没有那么多了,守着过年的倒数钟声等鞭炮也越来越少了。
虽然来北京已经十多年了,但是今年才是第二次在北京过春节。原来的时候基本都跟着家人回到老家过年。这些年家里的老人有的已经离去,自然就没有原来那么团聚了。所谓春节就是老人在的时候一起团聚的理由。
不过这些年这也有了一些变化,对于原来是孩子的自己,现在逐渐也开始长大成人,有时候徒然意识到自己已经25岁,感觉也是不小的年龄了。虽然回到了家还是会被当成孩子,但是其实已经要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责任了。
今年的一年就这么过去了,不管怎么说,春节都是值得高兴的日子,在这样的日子里面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都可以用一句”大过年的”来让自己毫不在意。今天出去买货的时候有个男的因为我们开车慢了就破口大骂,表弟性子急要下车理论,被我拉住。“打赢拘留,打输住院”,这个道理还是要懂得。
今年开了这么一个小小的算是不定期更新的专栏,也是希望能让各位编辑和大家贴近一些。有的时候,读者可能并不了解我们的很多想法,如果能够通过这个专栏,让编辑们有一个能够抒发心情的地方,能让大家有一个相互了解和理解的地方,那就再好不过了。
评论区
共 61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