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这应该是一份迟来的安利了。不管如何,我还是想向各位推荐下这部纪录片。
医生,一个高尚的职业。在过去,他们是救死扶伤的代名词。而随着我国医疗制度的改革,社会的发展,网络信息爆炸的当代。这个职业似乎不再像以前那样受到人们的尊敬,谈到医生的治疗手段我们更多讨论的是“骗钱”,医生对于生死的态度似乎只有“麻木”一词。当医疗制度不完善的齿轮镶嵌进社会这台大机器,就会咔咔作响,在这种矛盾与不和谐的情况下,我们对医生以及医院可能都是不信任的。
那么医生现在是否真的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不堪?或许这部由上海广播电视台和上海市卫健委联合策划拍摄、周全执导的10集医疗新闻纪录片——《人间世》可能会给你一些答案。
主创团队来到医院学基础医学知识,每天跟在医生后面查房、开会,学抢救知识、学无菌规范等 。4位编导带队8个拍摄小组开始在上海几家医院蹲点拍摄 。在2年的浸入式拍摄里,他们把摄像机搬进了上海的大小医院,抓取到了一般观众无法看到的真实场景 。通过观察医院这个社会矛盾集中体现的标本,展现一个真实的人间世态:既有人性的光辉,也有人生的无奈 。
——百度词条
原先我对医疗题材的纪录片并没有什么好感,以前看过一些相关的,无非就是介绍一些疑难杂症被治愈,然后家属送锦旗的老套内容。又或是病人顺带撩医生的浮夸影视剧,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谐与戏剧。而《人间世》在一开始就给了我当头一棒。
32岁的朱建峰因为先天性心脏病,拉肚子导致心脏受到了感染。医生们的奋力抢救,从死神手中夺下了他。但他并没有等到择期的手术治疗,在第二次与死神的搏斗中,医生们战败了。
下一幕,24岁的邹磊吃了一顿海鲜,结果引发了严重的中毒,并伴有下消化道大出血的症状。医生给出的方案是输血的同时进行血液透析,当病人的病情刚有那么一点点起色时,上消化道的应激性溃疡打了医生一个措手不及。毛恩强医生只能亲自联系血库再多要一点血,为病人多争取一丝希望。在联系中一再强调:“没有办法了!兄弟!24岁啊,24岁啊!”虽然,最后血供上了。但是依然没有挽留住病人的性命。
似乎在一开始导演就在告诉我们生命的脆弱,医生也并不是神。我们必须珍惜生命的来之不易,并勇敢面对现实。因为,在生命的最初,就有守护着,爱着你的人。
26岁的上海姑娘张丽君,结婚一年,在怀孕不久后被查出胰腺癌晚期。在被确诊时,她请求医生救救她,一大一小……
尽管保住孩子可能会耽误肿瘤的治疗,但她还是决定把孩子生下来。“生命终结了,也应该要把他带到这个世界来看看。好歹我活了26年,他还没有来世界看过一眼。”没有华丽的语句,没有过多的理由,表达的是一位母亲最朴素的爱。
孩子平安出生了,一个生命含苞待放。母亲病情的恶化,一个生命即将凋零。在最后张丽君的几段影像中,她感谢了她的老公以及所有人对她的爱,坦言是爱支撑起她的全部。“我的世界很小,我的世界都是我爱的人。”
人终有一死,如果能带着爱,安详的去往天国,是对人最大的安慰和对生命的尊重。
上海临汾临终关怀病区,在那里进驻的都是癌症晚期的重病人。医生与护士除了要对病人进行舒缓,减少痛苦的常规治疗方式。更要用心关怀病人,尽量满足他们最后的愿望。
71岁的梁金兰,曾经是一名眼科医生,她深知自己的病情严重性。住进这里是她的选择,目的就是为了能让家人少操点心。她最后的愿望就是能给身体不好的老伴找一家好的养老院,这也是能为女儿做的最后一件事。
就在老伴住入养老院的第三天,了却心愿的她安详的走了。在去世前一周,她对着镜头念出了她写好的感谢信。我不太记得信的内容,但在镜头中她坦然面对死亡的慈祥笑容一直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平淡而又震撼人心。
可能全世界人都避讳死亡,其实死和生同样重要。正视死亡,选择有尊严,有意义的方式离开人世也是对生命的崇高敬意。
人生无常,有时死亡会来的很突然。四川小伙焦俞因为脑肿瘤的恶化,很快被确诊为脑死亡。悲痛欲绝的父母强忍着丧子之痛,主动愿意将孩子所有能用的器官捐献,希望其他家庭不要遭受同样的痛苦。
虽然先前父亲在镜头前一直保持着果断和冷静,但在签署“同意放弃治疗”那一栏怎样都不忍心下笔。尽管医生护士耐心的进行了解释,经过多个部门的医生确诊。但我们也理解,此时的千言万语都无法抚慰一个心碎的父亲。
字还是签了……在最后与孩子告别时。父亲的一句“小子,走好。不要责怪爸爸妈妈。”让我不禁泪如雨下……
在肃穆的告别礼后,医生没有时间安慰家属,配型的联系工作已经完成,接着他们要争分夺秒的进行移植工作。
焦俞的捐献的7个器官,成功配型6位病人,眼角膜能让两人重见光明。两位得到肾脏移植的病人,在医生与家属的照顾下慢慢恢复了健康。一个生命的馈赠,成就了他们的“团圆”。
很多中国人认为“全尸”,是很重要的事情。道理我们都懂,但死后被火化只剩灰烬,为什么不让生命的种子继续在其他人身上发芽呢。在这集的结尾,另一位器官捐献的家属谢绝了采访,他们留给剧组的话是“对不起,人言可畏。”甚至他们不愿意在红十字会的墓碑上留下死者的名字。还有的家属认为,把器官捐献给医院是让医院赚钱,不能吃亏也不能让医院占便宜。
器官捐献,其实是一件平凡而又伟大的事情,值得我们去宣扬和赞颂。除了文化与观念上的问题,宣传力度不够,还有医疗体制上的不完善,导致这件好事,变得困难重重。究竟该如何解决,不光要靠国民观念的改变,国家政策也必须参与改善。
从表面上,医生与病人之间应该是战友,共同的目标是歼灭“疾病”。但医学本身就不完美,而治疗中又充满着各种变数。在这表面之下,又是看病难,看病贵,医保覆盖面,病人多医生少,等等的体制问题。直接导致病患关系剑拔弩张,有的甚至大打出手。
在第二季中,瑞金医院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冲突。剧组摄像开玩笑的说:“在刹那间我瞬间变成了战地记者。”
在这种不信任中,病人的矛头往往指向的就是一线的医生。医生“不负责”,“对死亡麻木”也就成为了固定印象。医院的一张张由家属签署的告知书,也就顺理成章的变成了推卸责任的一种手段。但是我们所不知道的是,医学只是给你个概率,并不是承诺。医生所要面临的突发的,未知的情况,不是几句话几个专业名词就能讲明白。
葛均波医生为病人心脏装疏通支架,因为血管钙化问题,换了几个血管,反复尝试怎么都打不通。但他并不想放弃,最后经过近6小时的努力,手术宣告成功。
紧接着,他又马不停蹄的开始了第二台手术。但因为长时间的劳累工作,导致他的手二次抽筋,只能在完成一部分手术作业后,交接给另一位医生。在成功的救治病人后,在场所有医生都露出了轻松、自豪的笑容。
第二季的小病人安仔,因为骨肿瘤,永远失去了他的一整条手臂。但疾病并不打算就此放过他,病症继续恶化着。
在临终,他面对医生安抚的话语,说到:“这世界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一定有一步登天的办法,求求你救救我。”医生语塞了,此时无论说什么都没用,用任何方法都无法挽救他。只能无奈的低下了头,默默离开。
这些例子我们可以在剧中看到很多很多,即使没有部剧。医生为病人认真分析病情,奋力抢救生命的场景,每分每秒都在世界各地上演着。
“和谐”并不是一个讽刺的代名词,如果人与人能相互理解,善意的换位思考一下。不止是对你的个人素养,对医患关系,对社会都有好处。
可能有人会说这部剧只是表现出了正面的,阳光的一面,它并不真实。但我想说的是,万物生两仪。每件事物都有他的阳面和阴面,没有必要蹲守阴暗角落。就像我写过的防身术文章,远离黑暗,走光明大道,在必要时观察黑暗的动向。如果对着黑暗看久了,你就会错过路上很多美好的风景。
最后,还是希望有兴趣的,没看过的朋友们看看这部剧。要是我贫瘠的语言已经导致了安利失败,那我可真要向全国人民谢罪了。感谢阅读。
评论区
共 146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