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式开始之前,我不得不提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建模的重复利用。先不说满大街都是的地藏像,光是下图中这尊金光闪闪的菩萨,就出现在了森林里的老和尚NPC旁边,仙峰寺千手观音坐像的附近,还有长手仙云所在的小房间里,幻廊吹灭灯火,杀眼观猴的那个大厅里更是有四尊。
但是,除了复制粘贴的建模之外,还是有不少值得一谈的个例的。我会先聊一下这些比较有意思的雕像,然后把建模重复的造像,统一留到下篇讲。这也带出来另一个问题:游戏本身的设定便是架空历史,里面的背景艺术,也自然少不了制作组魔改或者自由发挥的可能性,不可能完全符合现实。现实中的造像艺术,也是很灵活多变的,一尊特定的神明,根据宗派和时期,不管是功能还是外表都可能遭到改动。
不过,我认为FS社还是在美术设计上下了很多功夫的,包括参考现实中存在的建筑和造像。通过对游戏内佛教艺术的分析,来找出它们的原型,不仅满足个人考据的癖好,也是作为一个艺术史爱好者,变相科普的途径吧。
把我们送进三年前平田庄的小立像,还有幻之蝶Boss房里的这尊大型雕像,都是十一面观音的造像,特征是头冠上的头上面——小型的木雕面孔,以及正中央的阿弥陀化。两尊雕像都是左手握净瓶,小立像的右手结【施愿印】,大观音像的下半身和右手被土掩埋,是看不到的。
化仏是什么?有时,大型雕像的头冠,或者后面的光背上,会出现小的佛像,代表着化成其它形态,拯救众生的一名如来。因为观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随从,并和势至菩萨一起组成“阿弥陀三尊”,他的头冠上常常会有一个小的阿弥陀化仏。
十一面观音也是六观音之一。六观音的概念最早来自于《摩诃止观》,但是《摩诃止观》里的这六位观音(大悲、大慈、师子无畏、大光普照、天人丈夫、大梵深远)不管是外貌还是名字,都和日本造像中的六观音没有太多关系:随着时间的流逝,六观音变成了以下的组合,负责拯救六道轮回中的众生,每一位观音对应六道中的一道。
十一面观音拯救“修罗”的这一特质,可以说是十分符合游戏的背景设定了。同时,十一面观音是秘仏当中,最常见的一种造像:秘仏,顾名思义,便是被隐藏起来,不公开展示的佛像,在真言宗和天台宗的寺庙里比较常见。
有些秘仏只在特定的时间或场合被拿出来,让信徒朝拜(如石山寺每33年才能看一次的如意轮观音),有些则永不对外展示。大部分秘仏被收纳在小型的神龛中,而公开展示这些佛像的仪式,也因此被叫做“开帐”。
我个人觉得,秘密佛堂里的十一面观音像,很可能就是这么一尊秘仏。但如果多数秘仏都是收纳在神龛里的小雕像,这么大型的佛像,又是怎么回事呢?不是所有的秘仏都是被专门制造出来的。有些原本是私人所有物的“念持佛”,或者放在庙堂里的普通造像,也可能因为种种原因变成不公开展示的秘仏。
(中尊寺的一字金轮佛顶尊就是个好例子。这尊佛像本来是奥州藤原氏第三代家督,藤原秀衡的念持佛,但在他死后,寺庙里的僧侣便将它收了起来,当作“秘仏”对待。)
旁边的一大堆地藏,或许是所谓的御前立,也就是神龛前面放着的小雕像——因为秘仏本身不对外开放,所以它们就变成了用来给信徒朝拜的对象。通常作为御前立的雕像,都是本尊的小型复制品,不过也有例外。这只是一个猜测而已,并没有太多的证据(毕竟御前立作为秘仏的替代品,干嘛要跟它放在同一个房间里......)
这尊破破烂烂的雕像位于拿仙峰寺拳法秘籍的小屋子里。虽然损毁严重,左手缺失,手中的持物也不见踪影,但从神像后方的火焰光背(主要出现在忿怒神像上,如部分天部神和明王),以及隐约可见的瞪眼神态上,还是可以看出,它应该是一尊明王像——佛教的护法神祇,因为职责是用威猛教令,降伏不信服佛法的众生和妖魔,所以常以多面多臂,满面怒容的形态出现。
具体是哪尊明王呢?坐像的话,如果不是多面多臂,应该是不动明王。虽然其它一面二臂的明王坐像也不是没有(如天野山金刚寺的降三世明王坐像),但相比之下比较稀少。我还是更倾向于更普遍的那个选项:它在损毁之前,是一尊左手握羂索,右手持剑的不动明王像。
不过雕像的姿势看起来,似乎是反过来的,右手反而更像是握着羂索.......话说上面提到的那尊降三世明王坐像,右手中的持物是金刚杵,横着握的那个姿势似乎更像啊,但头上的宝冠和标志性的乌黑肤色,在雕像上都是缺失的。哎,这么残缺的造像,也没法给出一个确凿无误的结论,见仁见智吧。
不动明王是五大明王的主尊,大日如来的忿怒化身,也是佛教密宗中受到最多祭祀的神像之一。他左手中的羂索,是用来绑缚妖魔,救济世人的,右手中的宝剑则代表着智慧。这尊最为有威力的明王坐像,却只能跟秘籍一起在小黑屋里积灰,不仅持物不见踪影,躯体也残缺不全,进一步证明了仙峰寺的和尚为了追求不死,早就已经背弃了原本的信仰。
除了山门旁的两尊仁王,还有一大堆复制粘贴的地藏,这四位天王(还有中间的明王)可以说是进入仙峰寺之后,玩家最先看到的雕像。从左到右,分别是手持长戟的的增长天,持剑的持国天,手握毛笔和经卷的广目天,以及左手托塔的多闻天。
四天王原本是古印度的神明,被佛教吸收后,变成了天龙八部中的守护神祇。佛教的世界观中,整个世间被分成三界——欲界,色界和无色界,六道轮回中的众生都归在第一层次的欲界之中,但天人是一个例外:天界中最低的一层,所谓的“欲界天”中,居住的是有欲望的天人,色界和无色界则分别代表着“没有欲望,但依然有实体,被物质世界所束缚”的天人,和“既没有欲望,也没有实体”的天人。他们虽然已经达到了接近极乐的存在状态,但还是无法摆脱因果轮回的。
欲界天分成六层,前两层的四天王天和忉利天(又名三十三天),分别位于须弥山的山腰和山顶,被称为【地居天】,而后四层位于须弥山顶的虚空中,被称为【空居天】。四天王所主宰的,便是欲界天的第一层:增长天对应南方,持国天对应东方,广目天对应西方,多闻天对应北方。
四天王里最好认,并且唯一被当成单独崇拜对象的,只有最后那位托宝塔的多闻天,也叫毗沙门天。他不仅是四天王之一,也是七福神中的一员,既是武神又是财神,可以说是相当受欢迎了。
上面提到的四天王像组合中间,就是这么一尊明王,辨别起来。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它有三头六臂,而唯一符合这个数目的明王造像就只有金刚夜叉明王了。金刚夜叉明王拥有击败各种邪魔夜叉,吞噬恶念的能力,真言宗将他看作五大明王之一,而天台宗的五大明王里,乌枢沙摩明王则取代了他的位置。
这么说来,仙峰寺应该是真言宗的寺庙了:除了这尊金刚夜叉明王之外,长手百足仙云所在的小房间里的胎藏界+金刚界曼荼罗(这个我会留到下篇专门讲),还有室内室外的两个护摩火供坛,都是密教独有的仪式用品。
仙峰寺的第二个鬼佛位于山间栈道的入口处,而佛渡界面里,它的描述是“修验道”。修验道起源于佛教东传日本之前,本地的山岳信仰和苦修传统,但后来从密教中吸收了很多元素,在室町时代更是正式和纯密宗派结合,分化为真言宗的当山派和天台宗的本山派。从平安时代中期~镰仓时代早期开始,一些比较有名的朝圣地点(如熊野三山)中,聚集的修验道“山伏”们,就已经处于当地大寺庙的管理下了。
雕像左边三只手中的持物是三叉戟,弓和金刚铃,右边三只手中是剑,金刚杵和箭头。除了三叉戟之外,剩下的持物都是符合金刚夜叉明王造像的传统规律的,但在现实中的佛教艺术里,我还没看到过拿戟的金刚夜叉明王——那只手里应该是托着一个轮子的。
金刚夜叉明王的立像可以找到不少,但他通常是出现在五大明王像的组合里,被单独当作本尊崇拜的情况几乎没有。难道仙峰寺原本是有一套完整的五大明王像,但现在只剩下一尊了,所以干脆单独供起来?这个猜测.......似乎有点太随便了。
正殿里的坐像,大家应该都能看出来是千手观音吧。千手观音和其它的多臂观音(如准胝)在造像上的主要区别之一,就是一双手在胸前合掌,另一双手结【定印】,偶尔还会捧着一个小药钵。这尊千手观音的手里就是有药钵的,里头还能捡到一个龙胤之露。我们先不谈雕像周围复制粘贴的一大堆菩萨像,绕去它的后边。
千手观音坐像后面的木雕,明显和其它的小菩萨像不太一样。造像的姿势分成两种,一种是合掌,另一种则是食指和拇指相捻,结【安慰印/说法印】,根据这个特定的手形来看,也可能是【阿弥陀九品印】之一。
考虑到它们酷似唐朝官服的服饰,和独特的发髻形状,这些雕像的身份已经很明确了——男性天部神。千手观音是有很多伴像的,包括二十八部众——二十八名佛教的守护神祇,其中也不乏出现一些天部神,包括梵天和帝释天。至于为什么只有天部神而没有金刚,风神雷神或者阿修罗王之类的部众,可能是因为全做出来太麻烦了吧。
雕像结出的【安慰印/说法印】,也就是任意一指(通常是食指)和拇指相捻,作OK状的这个动作,代表佛陀说法/传教,变种繁多,而【阿弥陀九品印】的“中品”和“下品”手印,都是以安慰印作为基础,组合而成的。
九品印代表阿弥陀佛迎接信徒,前往西方极乐净土,九种手印则是往生的九种层次。这些雕像结出的手印,是食指和拇指相捻,左手朝下,右手朝上,正好符合九品印中的“下品上生”。它也可能只是【安慰印/说法印】的无数变种之一,跟【施愿施无畏印】结合后的产物。
至于它有什么象征意义?一般来说,【安慰印/说法印】主要是佛陀用的,除了它的一个变种——无名指和拇指相捻的【吉祥天印】外,似乎不太可能出现在天部神的雕像上,不过年代较早的造像也有可能不遵守这些规律,比如下图中这尊奈良时期的帝释天。
对于比较独特的雕像的分析,大概就到这里了。各位可能觉得,这篇的内容实在是太少了——菩萨谷和苇名底层的巨型石佛,铁炮要塞神社和捡干柿子处的菩萨坐像,都没有出现。我选择把它们留到下篇讲的主要原因有三个:
不过下篇里,我会开始讲一些个人最感兴趣的内容,也就是仙峰寺内的曼荼罗艺术,和佛糖的背景插画,敬请期待。
评论区
共 64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