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十年前提起连姆·尼森,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起的就是《辛德勒名单》里的那个悲天悯人的商人大叔,如今再提起他来,恐怕很多人想起的就是那个海陆空全交通工具制霸的“超级老爹”了。
从2008年的《飓风营救》开始,连姆尼森就在不知不觉中打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宇宙,《飓风营救》、《飓风营救2》、《飓风营救3》、《空中营救》、《通勤营救》,虽然故事不是一个体系的,但连姆·尼森在这些片子中仿佛是柯南附体,走哪儿哪儿出事,然后老爷子哐哐一顿拳脚,别管你是跨国黑帮还是恐怖分子,统统都得歇菜。
虽然每一次打的都很精彩,但六十多岁的连姆·尼森老这么演把自己也给演成了一个观众心目中的“打星”,对于我来说,这个刻板印象就很严重。前不久,由他主演的《冷血追击》上映,听这带劲的片名加上预告片里呈现出的内容,我以为这又是一次快意恩仇式的爽片,结果今天看完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在他以往的电影中,虽然杀人不少,但主题还是“营救”,而这一次老人家终于不用在救谁了,他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复仇”。但这“复仇”的手法,却跟以往有很大不同。
在曾经的那些电影中,连姆·尼森扮演的角色通常都有着军方或者警察的背景经历,因而处理起坏人来手法凌厉,但在这部电影中,他扮演的考科斯曼却是一个老老实实的铲雪工人,因而杀起人来的手法十分笨拙,还没等把对方杀了自己先累趴下了,而且处理起尸体来也挺有趣。当他第一次那样处理尸体时,我觉得很有新意,后来第二次第三次也用了同样的方法,我以为这是他的个人风格,但没过多久他便告诉我们这些观众,这些其实都是他从小说里看到的,好不好使他自己心里也没底。
如果你想要在这部电影中看到连姆·尼森像以往那样大施拳脚,那你很可能会失望,因为这里面动作的成分其实并不多,占了很大比重的却是黑色幽默。最明显的一个点就是每当这部电影中死人的时候,屏幕都会紧跟着一黑,然后打出死掉的这个人的姓名和绰号,是白人黑帮就再加个十字架的图案,是印第安人黑帮就在加个印第安图腾,仿佛是强迫症一般的列出整部电影中的死亡人员名单,甚至连打个酱油的学校门卫都给人安排上了。
这部电影可以说有着相当多的恶趣味,比如白人黑帮中的某位小弟,他在被杀之后,镜头对准了一张飘落下来的20美元,那张美元上有一个弹孔,而看过的人都知道那意味着这位小弟的某个部位被不幸击中;比如给一只小狗拉屎的现场做了个特写镜头;比如某位黑帮大叔粉嫩嫩的手机壳;比如被要求讲“睡前故事”的时候,连姆·尼森给人家孩子读完了一整本的扬雪车使用说明书;比如我们都觉得某人奇迹般的活下来的时候下一秒他却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手法死亡等等,虽然这些“搞笑点”设置的有些过于刻意,但仍让我在观看的时候忍俊不禁。
不但如此,这部电影中还拐弯抹角的讽刺了一些社会问题。
最具代表性的一处就是片中印第安黑帮们想入住滑雪场的酒店时,却被酒店方以没有提前预约而拒绝,按照我们以往的印象,这时候黑帮们要么会掏出钱来砸晕酒店前台,要么会掏出枪来吓晕酒店前台,但片中的黑帮却用了一个我们意想不到的方法,领头的那位大哥直接跟酒店前台说:“我跟你说,我听到的是你让我和我的朋友们滚回印第安保护区去,你知不知道,我能把这条写在点评网站上。”话音一落,吓得酒店前台赶紧给他们办了入住,而且还讨好的送上了滑雪票。这短短一个片段,把种族歧视、点评网站绑架商家等好几个问题同时黑了一遍,手段真是高明。
而且片中对美国警察的处境也黑了一把。片中的女警是个一心想要好好工作的主儿,但她在一出场就被自己的老油条同事给教育了一番,说我们这是滑雪胜地,人们来这里就是为了滑雪抽大麻嗨翻天的,你要是因为抓在大街上抽大麻的就会影响我们这里的经济,你负得起这个责任么?然后又是各种美国执法部门间的推诿扯皮以及对职场性骚扰的暗示等等。到最后,这个一心想要办好事办大事的女警啥作用都没起,连个孩子都没拦住。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的内容其实很简单,主要讲的就是三位父亲之间的对决,但有趣的是这部电影全程都在非常严肃的“搞笑”,每个角色都是很酷很冷静风格的,但一个个做出的事却相当的不酷不冷静,这种反差式的搞笑感非常有意思,适合在无事的夜晚拿来消解无聊。
另外,如果你是一个没怎么见过大雪的南方孩子,这部电影也可以让你见到科罗拉多州比车还高的超级积雪,以及大雪过后的美丽风景,而影片最后一个镜头也告诉我们,千万不要做黑帮,不然大叔和大雪可饶不了你,整个儿都给你扬喽。
评论区
共 19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