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末,日清拉面推出了名为HUNGRY DAYS的系列广告。在《魔女宅急便》篇中,那个头戴红色缎带手拿扫帚的小魔女已经17岁了,她与蜻蜓的青春被施以名为恋爱的魔法,青涩而又甜蜜。虽然这一广告与宫崎骏老爷子的动画电影并不存在着时间线上的接续关系,但还是让不少观众心生感慨:原来距离琪琪出发修行的夏天,已经过了那么久了。
《魔女宅急便》是吉卜力工作室成立后制作的第四部动画电影,这个故事带有几分童真与幻想的色彩,为了完成魔女修行,13岁的琪琪离开家乡,和她的伙伴黑猫吉吉来到一座名叫克里克的城市。最初琪琪并不能适应这里的生活,但在面包店店主索娜的帮助下,琪琪利用她的飞行特长开起了一家快递公司。在克里克,她结识了许多朋友,也在所难免的遭遇了一些挫折,无论是好心人的鼓励,还是成长路上的小波折,都成了琪琪修行之旅中最难忘的回忆。故事的最后,琪琪终于成为了一个合格的魔女,在新的城市里,用自己的力量去开创新的生活。
《魔女宅急便》改编自角野荣子的同名小说,动画基本取材于原作第一卷的前半部分。从企划初期到最终上映,花费了整整四年的时间。1985年,电影制作公司风土舍希望能够将《魔女宅急便》改编成长篇动画,便开始拉起了投资。因为当时大和运输公司注册了“宅急便”的商标。风土舍便想当然的联系起了大和运输公司,希望他们能够成为《魔女宅急便》的赞助商。可没想到大和运输公司却并不怎么乐意,因为他们认为角野荣子未经允许便擅自使用了“宅急便”的商标,虽然从日本的商标法来看这一行为并不不妥。直到看到了黑猫吉吉,大和运输公司才答应了风土舍的请求,因为恰巧大和运输公司的商标上也有两只黑猫。某种意义上来讲,猫咪为《魔女宅急便》制作的第一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87年春天,风土舍与大和运输公司向德间书店抛出了合作的橄榄枝,同时也确定下来交由吉卜力工作室来负责《魔女宅急便》的制作工作。最初,风土舍希望能让宫崎骏或者高畑勋来担任《魔女宅急便》的监督和制作人,但由于当时吉卜力工作室正忙于《龙猫》与《萤火虫之墓》的制作,两位大佬分身乏术,风土舍只好退而求其次,请宫崎骏做《魔女宅急便》的制作人,让有能力的年轻人来担任监督。吉卜力工作室原本想将这一重任交给片渕须直负责,可赞助商们对这一安排却不是很满意,经过协商,片渕须直担任了本片的演出辅佐。
为了缓解工作量过大的问题,吉卜力工作室请来了有名的脚本家一色伸幸来编写剧本。在拿到成品后,宫崎骏认为一色伸幸的剧本与原作的氛围并不相符,便亲自挂帅,重写剧本。由此,宫崎骏又担起了编剧的任务。
事实上,宫崎骏对原作大刀阔斧的改编算得上是魔改了,毕竟从结果来看,宫崎骏只保留了小说版《魔女宅急便》的世界观和主要人物,甚至连主线故事也只保留了开头部分。角野荣子的小说更像是轻松明快的童话故事,琪琪在送快递的途中遇见了许多人许多事,但并没有什么令人难过的情节。琪琪没有失去过魔法,也没有遭遇事故。总的来看,动画与小说的差异是巨大的。我们在网上找到了一些关于动画与小说不同之处的对比,感兴趣的观众可以暂停作为补充了解。
琪琪并没有遇上暴风雨并且躲到火车里躲雨,而是直接飞到了克里克;
面包店的老板娘舒诺在琪琪到之后几天就生下了小孩,琪琪还为他织了一件围腰;
蜻蜓在飞行小组中研究的是魔女的扫把,并且还因此偷走了琪琪的扫把;
原作中独住的老夫人拜托琪琪送的是给自己当船长的儿子的围腰,而电影中则是送给老夫人的孙女一个南瓜派;
而老夫人的孙女,原作中则是拜托琪琪送给一个男生一支钢笔和一首诗,并且她和琪琪一开始就是好朋友了。
与原作的梦幻童话风不同,宫崎骏笔下的《魔女宅急便》削弱了魔法的作用,我们甚至可以把他看作是一项少有人掌握的特长。宫崎骏说:由于电影要传达的是更真实的感觉,所以动画中的琪琪比原作中要经受更大的挫败感和孤独感。只有克服了这些挫败感和孤独感,她才能真正的成长起来。宫崎骏监督的看法确实没错,如果盲目的还原原作,忽略故事性,那么观众们可能最终还是会看到一部精致轻松的小品级动画,但绝不会达到现在的成就。在保留原作氛围的同时,宫崎骏把故事的重点放在了小小少女独自一人到大城市闯荡生活上,这种成长的主题更容易使观众共情,也更让人感动。
但另一方面,“魔改”也确实是一件让原作者很不舒服的事儿。在得知自己的作品即将改编成动画电影时,角野荣子只提了一个要求,就是保留琪琪从家乡出发时树上铃铛发出声响的那一幕。由此可见,角野荣子应该是个很好商量的人。但因为宫崎骏的改编程度实在是太大了,所以在后续制作过程中,角野迫不得已提出了无数次反对意见。有说法称,宫崎骏与铃木敏夫多次登门拜访,又把她请到吉卜力工作室来参观协商,如此真心诚意,才让角野荣子让步,同意采用宫崎骏监督的剧本。
1988年6月18日,宫崎骏完成《魔女宅急便》的草稿,7月18日,宫崎骏宣布自己将担任《魔女宅急便》监督,毕竟此时的他已经是制作组最为关键的灵魂人物了。兜兜转转了一圈,监督工作还是落在了宫崎骏身上。对于风土舍来讲,这也算得上是一件意外之喜吧。
《魔女宅急便》的时代背景似乎有些模糊不清,根据宫崎骏监督的说法,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5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未曾爆发过的平行世界。我们看到琪琪身上带的晶体管收音机是20世纪50年代的样式,小镇中黑白电视机也已经得到普及,1941年前或已退役或被破坏的哈德利-佩吉 H.P.42飞机也在电影中亮过相。不过既然是平行世界,那这些小小的矛盾便也说的通了。
充满欧洲风情的克里克小镇在《魔女宅急便》中占据着重要的戏份。据宫崎骏所说,那是“一个大混居的地方,就像那不勒斯、里斯本、斯德哥尔摩、巴黎,甚至是旧金山。所以城市的一边好象是濒临地中海,而另一边则与波罗的海相临”。制作组访问了瑞典哥特兰岛西岸的维斯比和斯德哥尔摩,收集了当地影象作为创作科里克的灵感。城市的建筑则是根据爱尔兰、巴黎与东京的银座街道来设计的。虽然在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一个名叫克里克的小镇,但在斯德哥尔摩的街头走一走,我们似乎也能找到琪琪与蜻蜓生活过的痕迹。
与所有吉卜力工作室出品的动画电影一样,《魔女宅急便》中也有不少有趣的小捏他。琪琪与爸爸告别时,她的书架上放着一个玩具小屋,屋子上画的正是龙猫与小梅;而在琪琪的床上,也有龙猫的玩偶出现;
琪琪到达克里克小镇,魔法失灵害得交通秩序混乱,警察出面制止时,有一辆写着“GHIBLI”的公共汽车从画面中缓缓驶过,这里指的正是吉卜力工作室;
而在结尾处,当把地板刷借给琪琪的老爷爷指着电视说“她用的是我的扫帚”时,画面右上角出现了一名戴着黑色粗框眼镜的年轻人,这就是当时宫崎骏监督的样子了;
值得一提的还有索娜的面包店「Guchokipanya」。这个名字是角野荣子参考猜拳的剪刀、石头、布而想出来的俏皮话。在这些细微之处,也浓缩着创作者们的小小匠心。
1989年7月29日,《魔女宅急便》正式在日本上映。不同于之前《龙猫》与《萤火虫之墓》叫好不叫座的态势,《魔女宅急便》吸引了264万人次前来观看,票房突破43亿元,是《风之谷》的六倍,算起来比《龙猫》与《萤火虫之墓》票房总和的七倍还多。光是日本本土VHS的销售量就超过了100万部,DVD销售量超过了30万部。这也是吉卜力工作室第一次迎来商业意义上的成功,《魔女宅急便》成为了当年日本票房最高的电影。也让吉卜力工作室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魔女宅急便》并非是一部尽善尽美的作品,可能在部分观众的心中,他的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并不对等。但不可否认的是,《魔女宅急便》宣布着吉卜力时代的到来,他解决了吉卜力工作室的财政危机,同时也让更多的观众认识并开始关注这个小小的精品动画工厂。宫崎骏谈起《魔女宅急便》的创作构思时说道:我从青年漫画家们四处求职的现状中得到灵感。这不是简单的赚钱餬口(虽然每个人都如是而为),而是关于你自己的生存之道:如何向世人展现自己的个性?在制作影片的过程中,我认为这才是人们所应关心的问题。
评论区
共 8 条评论热门最新